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吕澂“唯识美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颜玲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吕澂是卓越的佛学家和中国近现代美学先导,其佛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他对于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最初建构的贡献却一直被尘封在历史中。吕澂以他的"唯识"哲学为基础,选取立普斯的"移情理论",致力于构建一种具有... 吕澂是卓越的佛学家和中国近现代美学先导,其佛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他对于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最初建构的贡献却一直被尘封在历史中。吕澂以他的"唯识"哲学为基础,选取立普斯的"移情理论",致力于构建一种具有绝对真理性、能够普救人类的"唯识美学",并从学术、精神、价值、规范四个方面界说了美学学科质的规定性,粗线条地勾勒出美学的现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澂 唯识 移情 唯识美学
下载PDF
论吕澂“唯识美学”——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探路者
2
作者 刘颜玲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7,共5页
吕澂作为一名卓越的佛学家和美学先导,其佛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他在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最初建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却一直被尘封在历史中。本文力图拔开迷雾,还历史一个真实的吕澂。吕澂以他的"唯识"哲学为基础,选取立普... 吕澂作为一名卓越的佛学家和美学先导,其佛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他在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最初建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却一直被尘封在历史中。本文力图拔开迷雾,还历史一个真实的吕澂。吕澂以他的"唯识"哲学为基础,选取立普斯的"移情理论",致力于构建一种具有绝对真理性,能够普救人类的"唯识美学"。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方法论与其"唯识"世界观发生抵触。本文细述"唯识美学"的哲学理论渊源及方法论依据,详细剖析东方佛学与西方心理学美学碰撞过程中的适配与冲突,并概括出在这一阵痛过程后所分娩的新生儿——吕澂"唯识美学"的一些闪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澂 唯识 移情 唯识美学
下载PDF
唯识量论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耘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3,共5页
唯识量论的早期理论形态过于杂芜。成熟量论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证明世界的绝对存在。现量埋设了人类与绝对存在融通的伏笔。比量潜藏了人类回归绝对存在的契机。法称的现量理论直指绝对存在的空性。意现量直观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意蕴 ,是唯... 唯识量论的早期理论形态过于杂芜。成熟量论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证明世界的绝对存在。现量埋设了人类与绝对存在融通的伏笔。比量潜藏了人类回归绝对存在的契机。法称的现量理论直指绝对存在的空性。意现量直观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意蕴 ,是唯识美学的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论 现量 意现量 直观 唯识量论 唯识美学 汉传佛学研究
下载PDF
古印度唯识学视域下的中国意境说
4
作者 黄家庭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古印度唯识学的识境论把外境纳入到心识的缘起构成之中来加以讨论,这样就取消了境的实在性,在心识的显现之中,境成其自身,从而避免了主客二分的理论困境。从这一理路来看,中国的意境说正是一个由识之心源所开辟的、境之造化所引发的缘... 古印度唯识学的识境论把外境纳入到心识的缘起构成之中来加以讨论,这样就取消了境的实在性,在心识的显现之中,境成其自身,从而避免了主客二分的理论困境。从这一理路来看,中国的意境说正是一个由识之心源所开辟的、境之造化所引发的缘起境域,识与境的冥合体现为情与景的交融,展现为一个不断生成着的、充满生命张力的诗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 识境论 意境 唯识美学
下载PDF
“破执显真”的审美意蕴
5
作者 黄家庭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43-47,共5页
破执显真,破除对虚妄的自我主体及其对象世界的执著,以回归本然意义上的真实的主体和真实的世界,这是解脱论的要求,也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就审美而言,破除我执与法执,乃是发露真实的审美的人和审美的境。破执断障,意味着生... 破执显真,破除对虚妄的自我主体及其对象世界的执著,以回归本然意义上的真实的主体和真实的世界,这是解脱论的要求,也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就审美而言,破除我执与法执,乃是发露真实的审美的人和审美的境。破执断障,意味着生命的解脱,迎来生命之花的重新绽放,把生存世界原本的美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 破执显真 审美意蕴 唯识美学
下载PDF
审美观照的现量特质
6
作者 黄家庭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1-95,共5页
现量的觉知方式所呈现的是事物的自相,比量的认知方式所把握的是事物的共相。在现量中所显现的自相是一个当下生成着的缘起构成域,这是一个还未概念化、现成化、对象化的生成境域,构成了美的源泉。现量活动成为审美活动的根基,它在瞬间... 现量的觉知方式所呈现的是事物的自相,比量的认知方式所把握的是事物的共相。在现量中所显现的自相是一个当下生成着的缘起构成域,这是一个还未概念化、现成化、对象化的生成境域,构成了美的源泉。现量活动成为审美活动的根基,它在瞬间把审美意象和盘托出。审美观照排斥一切比量的概念推理成分,而以现量的方式直接显现缘起的审美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照 现量 比量 唯识美学
下载PDF
论缘起的诗性本质
7
作者 黄家庭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6-30,36,共6页
赖耶缘起思想认为,一切皆依心识的活动而开展其关联,心识显现为外境的能力是一种缘起的构成力,具有一个相续维持、不断生发的构成机制,外境统一于心识,并没有一个孤立的、静止的存在。依缘而起所展现的是一种非实体性的、本源性的生成境... 赖耶缘起思想认为,一切皆依心识的活动而开展其关联,心识显现为外境的能力是一种缘起的构成力,具有一个相续维持、不断生发的构成机制,外境统一于心识,并没有一个孤立的、静止的存在。依缘而起所展现的是一种非实体性的、本源性的生成境域,不仅是存在的根基,也是一个氤氲化醇的、生机勃发的审美之境。艺术和诗可以把人带入依他缘起的生存体验之中,在这种审美境域里人们蜕去平板化、现成化、概念化的外壳,赢获真实的存在感。缘起境域正是美的源泉,其本质是诗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赖耶识 缘起 诗性 唯识美学
下载PDF
审美熏习说初探
8
作者 黄家庭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17-22,共6页
从唯识学的种现互熏思想出发,可以为审美经验的发生机制和内在结构提供全新的阐释,当美显现时会把审美经验积淀下来,熏习而成美的种子,同时这些积淀下来的种子,又成为生起现行之美的动因和根据。这样,审美的过程即是一个熏习的过程。一... 从唯识学的种现互熏思想出发,可以为审美经验的发生机制和内在结构提供全新的阐释,当美显现时会把审美经验积淀下来,熏习而成美的种子,同时这些积淀下来的种子,又成为生起现行之美的动因和根据。这样,审美的过程即是一个熏习的过程。一个人的审美心胸和审美眼光的培育、审美能力的获得、审美趣味的陶养都要接受与之相应的熏习才能成就,“美育”即是美的熏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 熏习 审美经验 唯识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