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镣子·厮锣与唾盂、钵盂一副——“金银从物”考 被引量:4
1
作者 扬之水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9-220,F0002,F0003,共4页
两宋金银器中,馔器一项是大宗,此外还有一大类是帝后、皇室以及重臣显宦出行时候的随行用器,即所谓"金银从物"。此大类中的各种用物又可大致别作两小类:一是茶汤熟水用器,一是盥洗清洁用器。茶汤熟水用器,可以政和六年宋徽宗诏赐蔡... 两宋金银器中,馔器一项是大宗,此外还有一大类是帝后、皇室以及重臣显宦出行时候的随行用器,即所谓"金银从物"。此大类中的各种用物又可大致别作两小类:一是茶汤熟水用器,一是盥洗清洁用器。茶汤熟水用器,可以政和六年宋徽宗诏赐蔡京出入金银从物为例,其中属于茶汤器具者有金镀银燎笼一副,汤茶合子二具,各匙子全,大汤瓶二只,中汤瓶二只,汤茶托子一十只,好茶汤瓶一只,熟水榼子一只,撮铫一只,汤茶盘各二十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盂 用器 金银器 子一 春游晚归图 以政 类中 程珌 执政大臣
下载PDF
辽墓出土唾盂及相关问题研究
2
作者 郭智强 韩风玲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23年第1期16-28,共13页
唾盂是辽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器物。本文通过类型学研究,结合唐墓出土唾盂、辽墓壁画与出土器物组合关系,分析其制作工艺、分布区域、材质变化等方面相关问题;认为唾盂的使用人群由贵族逐渐扩大到平民,是古人盥洗之物;在此基础上结合唐... 唾盂是辽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器物。本文通过类型学研究,结合唐墓出土唾盂、辽墓壁画与出土器物组合关系,分析其制作工艺、分布区域、材质变化等方面相关问题;认为唾盂的使用人群由贵族逐渐扩大到平民,是古人盥洗之物;在此基础上结合唐宋文献对唾壶、唾盂、渣斗三者关系进行浅析,推测三者为独立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墓 唾盂 盥洗之物
原文传递
莫把酒壶当唾壶 对传统认知的“唾壶”再认识
3
作者 袁宏磊(文/图) 《大众考古》 2020年第3期51-57,共7页
传统观点将流行于三国至中唐时期的一种盘口、细颈、垂腹或鼓腹、平底或圈足的器物定名为“唾壶”或“唾盂”,认为其功能主要是承接唾液、痰、漱口水,并逐渐演变成了渣斗。唾壶这一名称似已成为共识,然而仔细分析,却存在多处疑点。
关键词 圈足 鼓腹 垂腹 漱口水 唾盂 中唐时期 传统认知
下载PDF
河北尚义囫囵村发现辽代石棺墓 被引量:5
4
作者 贺勇 庞瑞祥 《文物春秋》 1990年第4期21-25,98-99,共7页
1990年4月中旬,河北省尚义县甲石河乡囫囵村农民曹永桢在自家院内挖自来水管道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编号M<sub>1</sub>)。此墓发现后,已遭到严重毁坏。地、县文管所闻讯后,即派人前往作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1990年4月中旬,河北省尚义县甲石河乡囫囵村农民曹永桢在自家院内挖自来水管道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编号M<sub>1</sub>)。此墓发现后,已遭到严重毁坏。地、县文管所闻讯后,即派人前往作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墓室因被掘开,故形制与结构不清。用石板构筑的石棺葬具也被拆掉大半,经我们现场复原,得知石棺近似长方形。长约2.3、宽约1.56—1.65、高约1.04米。石棺用大小略等的暗红色砂岩(此种砂岩出在该村西北3000米处的上红梁山上)石板构筑而成,一般为长方形石板,但也有不规则形。大的长0.97、宽0.58、厚0.06米;小的长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墓 尚义县 文管所 石棺葬 唾盂 红色砂岩 绿釉 严重毁坏 底径 辽代
下载PDF
观台窑考古发掘的新收获 被引量:5
5
《文物春秋》 1989年第4期13-17,99-100,共7页
磁州窑是中外驰名的我国北方民窑,位于原磁州的漳、滏之滨,现在磁县和邯郸市矿区。由于它生产的瓷器具有独特的装饰艺术,使其在中国陶瓷史发展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我国北方乃至南方的诸瓷窑都有过一定的联系。因此人们把河南、山... 磁州窑是中外驰名的我国北方民窑,位于原磁州的漳、滏之滨,现在磁县和邯郸市矿区。由于它生产的瓷器具有独特的装饰艺术,使其在中国陶瓷史发展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我国北方乃至南方的诸瓷窑都有过一定的联系。因此人们把河南、山西、山东、内蒙、安徽等地生产此类装饰瓷器的诸瓷窑,称之为“磁州窑系”。把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瓷窑所生产的同类型产品,称之为“磁州窑系”器物。 我国明清时已有对磁州窑产品的评述。现代中、外的陶瓷专家,学者和考古工作者发表了不少论文、著作、图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报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州窑 考古发掘 中国陶瓷史 发掘报告 考古工作者 绿釉 田野考古 剔花 白釉 唾盂
下载PDF
唐代邢窑白瓷艺术
6
作者 丁叙钧 《上海文博论丛》 2012年第4期51-57,共7页
邢窑一词,首见于唐代文献,再见于宋元文献;邢窑白瓷,出土于唐代墓葬,或见于传世器物。由于窑址长久未见发现,传世实物与文献的记载,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映证,令人十分生疑,邢窑是否存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对邢窑白瓷的研究仅停留在根据文... 邢窑一词,首见于唐代文献,再见于宋元文献;邢窑白瓷,出土于唐代墓葬,或见于传世器物。由于窑址长久未见发现,传世实物与文献的记载,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映证,令人十分生疑,邢窑是否存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对邢窑白瓷的研究仅停留在根据文献记载对传世或墓葬出土器物进行考证和研究,无法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窑白瓷 白釉 玉璧底 塔式罐 盏托 瓷胎 圈足 穿带壶 唾盂 皮囊壶
下载PDF
波阳南宋墓出土文物介绍
7
作者 唐山 《文物工作资料》 1976年第3期4-,共1页
1974年夏天,波阳县四十里公社华岭大队虎山下生产队的社员在平地时,挖掘一座小型砖墓。出土器物计有:龙泉瓷执壶、铜笔架、铜镇纸、碗、盏、镈、唾盂、托盘、马铃、石砚、小钹、摇鼓、钵、勺、铜镜、墨石镇纸、银镯、鎏金钗、玛瑙刀柄... 1974年夏天,波阳县四十里公社华岭大队虎山下生产队的社员在平地时,挖掘一座小型砖墓。出土器物计有:龙泉瓷执壶、铜笔架、铜镇纸、碗、盏、镈、唾盂、托盘、马铃、石砚、小钹、摇鼓、钵、勺、铜镜、墨石镇纸、银镯、鎏金钗、玛瑙刀柄等三十余件。现将典型器物简单介绍如下:龙泉瓷执壶,高8、口径2.5、底径4.2厘米.八楞瓜腹,带盏,小把短咀,造型别致。施豆青釉,釉色晶莹,冰裂不匀,圜底露胎。铜笔架,长19厘米。架系双龙合铸,龙首高昂,张牙怒视。造型新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墓 唾盂 豆青釉 龙泉 瓷执壶 出土器物 底径 波阳 石砚 圜底
下载PDF
璀璨生辉——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银器
8
作者 王喆 《荣宝斋》 2017年第1期64-87,共24页
在中国古代,金银制品为皇家、贵族、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所尊崇,既是宗教祭祀、礼仪典制的体现,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至清代,手工业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金银器概莫能外,制作工艺更为上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流行于宫廷,更是... 在中国古代,金银制品为皇家、贵族、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所尊崇,既是宗教祭祀、礼仪典制的体现,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至清代,手工业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金银器概莫能外,制作工艺更为上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流行于宫廷,更是遍及民间。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金银器中,清代金银器数量较多,尤其以清宫传世的帝后御用品最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器 沈阳故宫 典制 宗教祭祀 身份地位 累丝 金刚杵 香盒 人物故事 唾盂
原文传递
生活气息浓郁的唐代铜器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建武 《收藏家》 2016年第6期61-66,共6页
进入唐代,由于青铜礼器不再流行,日常生活中的铜器被金银器、瓷器、漆器所代替;铜材主要用于铸钱,政府也多次发布禁铸铜器诏令,所以除铜镜、造像外,唐代铜器在冶铸技术上少有创新,数量较少。20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时逢我国大规模经济... 进入唐代,由于青铜礼器不再流行,日常生活中的铜器被金银器、瓷器、漆器所代替;铜材主要用于铸钱,政府也多次发布禁铸铜器诏令,所以除铜镜、造像外,唐代铜器在冶铸技术上少有创新,数量较少。20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时逢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配合当时基本建设,陕西省特别成立了西北工程文物清理队,对各建设工地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西北工程文物清理队和陕西省文管会发掘墓葬2900余座,110处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文管会 金银器 青铜礼器 抢救性发掘 唐墓 唾盂 范铸法 何家村窖藏 圈足 鼓腹
原文传递
短小说二题
10
作者 杨海林 《短小说》 2005年第3期37-40,共4页
夜匪程禹山这人,怕吵。每天,早早就睡下了。睡了,门也不关,像是敞着的怀。守夜的家丁怂恿卞二去关门,卞二不肯。卞二说老爷讨厌人腥味,你们都离远点儿,惹恼了他,没人敢给你们求情。
关键词 钵池山 王子乔 呵欠连天 你那 唾盂 游僧 玉如意 胭脂河 林边 交钱
原文传递
沈阳故宫博物院庋藏清代填漆和戗金漆器拾珍
11
作者 邓庆 《收藏家》 2015年第10期19-26,共8页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漆较早的国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工艺。早在远古时期,即以棍棒蘸天然漆画符号以记事,而漆器的使用则始于原始社会。上古无墨,以梃点漆而书。即如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之杨明序文言...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漆较早的国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工艺。早在远古时期,即以棍棒蘸天然漆画符号以记事,而漆器的使用则始于原始社会。上古无墨,以梃点漆而书。即如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之杨明序文言:"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于此有其贡。"商代漆器,在朱红地子上面的黑漆花,属于描漆装饰,其先刻后上彩漆的技法,则再现了填漆基本技法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髹饰录 黑漆 描漆 唾盂 彩漆 漆花 菊瓣 底径 髹漆 勾莲纹
原文传递
沈阳故宫藏佛教风格漆器
12
作者 张莹 《文物天地》 2015年第12期10-17,共8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漆器的生产和应用较明朝有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乾隆年间,漆器的生产达到历史最高峰,取得了辉煌成就。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了大量清代漆器,多为宫廷用器,其中有许...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漆器的生产和应用较明朝有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乾隆年间,漆器的生产达到历史最高峰,取得了辉煌成就。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了大量清代漆器,多为宫廷用器,其中有许多器物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风格。本文从清代宫廷藏传佛教入手,简要介绍清代宫廷漆器的特征与分期,以沈阳故宫院藏佛教风格漆器为依托,见证西藏与内地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故宫 清代宫廷 多民族国家 乾隆时期 唾盂 八宝纹 用器 高足碗 八吉祥纹 圆盒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文化在漆器中的表现 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漆器为例
13
作者 张莹 《收藏家》 2016年第2期65-69,共5页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清代漆器,多为宫廷用器,其中有许多器物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风格。本文选取沈阳故宫院藏佛教风格漆器,从清代宫廷藏传佛教入手,简要介绍清代宫廷漆器的特征与分期,以为依托,见证西藏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互动。漆器作...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清代漆器,多为宫廷用器,其中有许多器物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风格。本文选取沈阳故宫院藏佛教风格漆器,从清代宫廷藏传佛教入手,简要介绍清代宫廷漆器的特征与分期,以为依托,见证西藏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互动。漆器作为清代宫廷艺术品的重要分支,受清帝钟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八宝纹 帝钟 唾盂 塔式罐 用器 高足碗 圈足 乾隆时期 黑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