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7篇文章
< 1 2 2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议商周以来楚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1
作者 王伟琴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41-142,146,共3页
商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中原交往愈加频繁,在碰撞与融合中,楚国文化既保持了自己的特征,又显示了其与中原文化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商周以来 中原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商周时期图腾崇拜文化变迁与鸟禽类意象群的演化
2
作者 邵炳军 谷文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1,共8页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现象之象;同时,他们以“鸒”自由求食之象来象征太子宜臼被废嫡而失位,以捕“雉”之象来象征小人得志而君子罹祸。这些鸟禽类意象以图腾崇拜为前提,原始象征意义变得隐蔽,习惯性联想形式成为显性因素,从而显示出由图腾对象到占卜形式,再到民俗物候乃至审美意义动态变化的发展链条。由于鸟禽意象中融入了作者对自然观察的感受,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态环境,使原始兴象所体现的习惯性联想与象征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点。诗人们以此来建立意义与兴象之间的多种关联,自然表现出多种象征意蕴,让读者产生一种感官愉悦之美、心灵愉悦之美与时空意识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图腾崇拜 文化变迁 鸟禽类 意象群演化
下载PDF
商周春秋语言演变探略
3
作者 徐时仪 《辞书研究》 2024年第3期1-12,I0001,共13页
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春秋时“礼坏乐崩”,官府之学走向民间导致了春秋雅言取代商周古文的汉语语体第一次变革。《今文尚书》中不少词语是商周古文,春秋后罕用,反映了商周时期的语言面貌,具有上承商周下启秦汉的过渡性,从中或多... 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春秋时“礼坏乐崩”,官府之学走向民间导致了春秋雅言取代商周古文的汉语语体第一次变革。《今文尚书》中不少词语是商周古文,春秋后罕用,反映了商周时期的语言面貌,具有上承商周下启秦汉的过渡性,从中或多或少可见商周与春秋后汉语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古文 春秋雅言 语言演变 《尚书》
下载PDF
年轻学者勿轻言中国无奴隶社会——读《臣、小臣与商周社会》的一点意见
4
作者 张顺洪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9,共4页
《臣、小臣与商周社会》一书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臣”不是奴隶,而是“长”,其身份不低。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也是很不全面的。实际上,先秦时期存在着众多奴隶,奴隶除可称为“臣”外,还有其他不少称呼。这一点从西周金文... 《臣、小臣与商周社会》一书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臣”不是奴隶,而是“长”,其身份不低。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也是很不全面的。实际上,先秦时期存在着众多奴隶,奴隶除可称为“臣”外,还有其他不少称呼。这一点从西周金文资料清楚可见。此外,奴隶社会还有不少其他标识。郭沫若等老一辈学术大师认为中国经历过奴隶社会。我们的年轻学者不应轻言中国古代没有奴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 商周 奴隶社会
下载PDF
浅析夏商周出土璋形器功能
5
作者 刘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5期162-165,共4页
夏商周出土的璋形器广泛分布于全国,集中分布在安阳殷墟和广汉三星堆两个地区,学界关于璋形器的功能探讨还有很大空间。文献记载“璋”的功能为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即用红色的璋礼南方之神。... 夏商周出土的璋形器广泛分布于全国,集中分布在安阳殷墟和广汉三星堆两个地区,学界关于璋形器的功能探讨还有很大空间。文献记载“璋”的功能为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即用红色的璋礼南方之神。根据文献记载和璋形器出土位置,分析出璋形器具有祭祀、装饰、丧葬这三个功能,在丧葬用璋下阐述出璋形器具有殓尸与记事、棺饰、手握三个具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璋形器 商周 功能
下载PDF
商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以山西博物院藏青铜器为例
6
作者 闫文祥 郭智勇 白树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2期21-24,共4页
文章对山西博物院部分馆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进行观察,根据青铜器表面残留的泥范、泥芯及范缝等范铸痕迹,可知其均采用泥范块范法铸造成型。
关键词 商周 青铜器 铸造工艺
下载PDF
商周青铜器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冯亚玲 张小平 《绿色包装》 2024年第8期140-143,共4页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挖掘青铜文化艺术资源,扩大青铜器文化艺术的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了很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艺术品,其纹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课题梳理青铜器纹样的种类,探索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经典的商周青铜...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挖掘青铜文化艺术资源,扩大青铜器文化艺术的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了很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艺术品,其纹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课题梳理青铜器纹样的种类,探索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经典的商周青铜器物,并提取典型性纹样,结合形状文法按照秩序规则进行推演变化,衍生新的图案纹样。将青铜器纹样与包装设计结合,打造具有浓厚青铜器艺术文化底蕴的包装设计,以增强现代包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青铜器 纹样 形状文法 包装设计
下载PDF
论商周时期铜犁的性质与功能
8
作者 郑遥 赵越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9期152-156,共5页
商周时期铜犁的发展对原始农业逐步向传统农业过渡所发挥的作用值得探讨。根据出土铜犁的统计与分析可知:殷商时期A型铜犁开始出现,周代存在A、B两种类型铜犁。商代铜犁的性质是在与农业有关仪式中所使用的礼器,至周代铜犁性质已逐渐向... 商周时期铜犁的发展对原始农业逐步向传统农业过渡所发挥的作用值得探讨。根据出土铜犁的统计与分析可知:殷商时期A型铜犁开始出现,周代存在A、B两种类型铜犁。商代铜犁的性质是在与农业有关仪式中所使用的礼器,至周代铜犁性质已逐渐向农具方向转变,耧犁和耕犁分别具有开沟播种、破土耕作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铜犁 性质与功能
下载PDF
商周铜器蛇噬蛙纹研究
9
作者 张德良 刘晋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21,共7页
搜集饰有蛇噬蛙纹的商周青铜器,计有9件;根据发现地点和纹饰风格,对这些器物做了分区研究,计有东北、北方、西南和南方四个文化区。根据器物所属考古学文化区,发现东北区与北方区为蛇噬蛙纹主要分布区,二区内的蛇噬蛙纹在表现风格上既... 搜集饰有蛇噬蛙纹的商周青铜器,计有9件;根据发现地点和纹饰风格,对这些器物做了分区研究,计有东北、北方、西南和南方四个文化区。根据器物所属考古学文化区,发现东北区与北方区为蛇噬蛙纹主要分布区,二区内的蛇噬蛙纹在表现风格上既有联系亦有区别;西南区与南方区的蛇噬蛙纹出现时间相对较晚。追溯这一纹饰母题,据目前所知,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斜腹罐所饰的蛇噬蛙纹当为其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衔蛙纹 青铜器 商周 文化区
下载PDF
工造述淳古,模刻分锱铢——迁安博物馆馆藏商周青铜簋、鼎造型与纹饰特征赏析
10
作者 王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6期24-27,共4页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量出土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征。文章通过分析迁安博物馆馆藏两件代表性的商周青铜器—商代双兽耳饕餮纹簋和西周云雷兽面纹三柱足附耳带盖鼎的特征,尝试对这两件器物的造型、纹...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量出土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征。文章通过分析迁安博物馆馆藏两件代表性的商周青铜器—商代双兽耳饕餮纹簋和西周云雷兽面纹三柱足附耳带盖鼎的特征,尝试对这两件器物的造型、纹饰、铸造技术进行解读,阐释它们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最后总结指出,这两件器物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审美趣味和铸造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信仰与礼仪,是研究迁安地区青铜文明发展的珍贵实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青铜器 青铜鼎 青铜簋 纹饰特征 铸造技术
下载PDF
建瓯黄窠山出土商周青铜器研究
11
作者 刘少华 《福建文博》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20世纪70-90年代,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村民在黄窠山陆续发现了一批商周青铜器,器物类型有青铜大铙、觚、提梁卣等。文章试探讨黄窠山商周青铜器的器型、年代、用途、产地、使用族群等问题,为进一步探索福建地区青铜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瓯 商周 青铜器 礼器
下载PDF
湖南地区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美学意义
12
作者 李潇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2期47-49,共3页
青铜器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与成品的精美程度无不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变革,青铜器的研究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湖南地区... 青铜器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与成品的精美程度无不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变革,青铜器的研究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湖南地区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分析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美学意义,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地区 商周青铜器 动物雕塑 美学意义
下载PDF
商周时期动物形青铜酒器艺术鉴赏
13
作者 张修睿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9期25-27,共3页
我国饮酒文化历史悠久,酒器是饮酒用的器具,酒器的设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风俗。商周时期的酒器在我国酒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动物形酒器,特色显著、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工艺精湛。文章以商周时期的动物形青铜酒器... 我国饮酒文化历史悠久,酒器是饮酒用的器具,酒器的设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风俗。商周时期的酒器在我国酒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动物形酒器,特色显著、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工艺精湛。文章以商周时期的动物形青铜酒器为研究对象,对部分动物形青铜酒器进行鉴赏,鉴赏内容包括酒器的造型特征、制作工艺、装饰工艺、风格特色等,旨在从艺术角度帮助人们了解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和酒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动物形青铜酒器 酒文化 艺术鉴赏
下载PDF
浅析山西博物院商周时期青铜器龙纹的艺术特征
14
作者 王澜 《天工》 2024年第27期78-80,共3页
山西博物院藏品数量多、种类丰富,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其主要构成部分。龙纹是青铜装饰艺术中最为常见的纹饰之一。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龙纹是商周时代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礼仪制度和社会发展。通过研... 山西博物院藏品数量多、种类丰富,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其主要构成部分。龙纹是青铜装饰艺术中最为常见的纹饰之一。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龙纹是商周时代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礼仪制度和社会发展。通过研究这些纹饰,可以了解其背后政治、宗教和思想的变迁,以及龙纹所传达的美学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博物院 商周时期 青铜器龙纹
下载PDF
商周青铜艺术在影视中的应用研究——以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美术设计为例
15
作者 李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9期87-89,共3页
商周时期,我国进入青铜器时代,也是中华民族迈入文明社会的开始。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典型的艺术代表,充分体现出这一时期的艺术特征。商周时期艺术风格与史前艺术相反,呈现出威严、狞厉、恐怖的风格。这一风格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反... 商周时期,我国进入青铜器时代,也是中华民族迈入文明社会的开始。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典型的艺术代表,充分体现出这一时期的艺术特征。商周时期艺术风格与史前艺术相反,呈现出威严、狞厉、恐怖的风格。这一风格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反映出商周时期统治特色。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改编自《封神演义》《武王伐纣平话》,该片作为以商周时期为背景的神话史诗电影,影片中大量出现青铜器以及运用青铜纹饰,在典礼祭祀、服装设计以及建筑场景上充分还原这一时代的艺术特色。分析该电影的美术设计有助于研究商周青铜艺术在影视中的创新应用,体会商周青铜艺术传递的灵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青铜艺术 美术设计 影视应用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下载PDF
晋东南地区商周青铜器概述
16
作者 郑艳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8期25-27,共3页
晋东南地区地处山西省境的东南部、黄土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被太行山脉南段、太岳山、王屋山所环绕,受群山阻隔,地形复杂,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夏代的晋东南地区,是山西高原中部土著族群东太堡文化(也有学者称... 晋东南地区地处山西省境的东南部、黄土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被太行山脉南段、太岳山、王屋山所环绕,受群山阻隔,地形复杂,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夏代的晋东南地区,是山西高原中部土著族群东太堡文化(也有学者称其为白燕文化)的分布区;到商代早期时,逐渐从晋中盆地土著文化圈脱离,被商文化取代,最终被纳入中原地区商文明体系,到晚商时期已成为安阳殷墟所辖的王畿区域。西周时期,周王朝可能在长治一带重新分封了黎国,长子西旺村曾发现有西周早期遗存,这一现象延续到了春秋早期。春秋中期以后,该区域出现了晋文化与戎狄文化长期并存的现象,并最终纳入晋文化体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是最能代表先秦文明成就的标识性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青铜器 安阳殷墟 晋东南地区 西周早期 晋中盆地 春秋早期 地理单元 周王朝
下载PDF
金文所见商周宗族秩序的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国辉 《殷都学刊》 2023年第2期45-48,共4页
通过商周金文中所见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伯/叔侄关系、在世者与其故去直系祖先关系、宗族首领与宗族子弟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商周时期贵族宗族内部,宗统和君统是合二为一的,亲缘关系的政治化非常显著。但战国之后,这种显著... 通过商周金文中所见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伯/叔侄关系、在世者与其故去直系祖先关系、宗族首领与宗族子弟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商周时期贵族宗族内部,宗统和君统是合二为一的,亲缘关系的政治化非常显著。但战国之后,这种显著的宗法关系逐渐发生转变,亲缘关系的政治化大为弱化,用于宗主与其家族成员之间的君臣称谓逐渐消失,君臣关系逐渐固化为国君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等级称谓,这是后世君权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金文 亲属关系 宗族秩序
下载PDF
卜辞登族、登地与商周东土邓器
18
作者 陈絜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周代南阳盆地至随枣走廊间有嫚姓邓国,但与殷墟卜辞所见晚商登族不同,后者主要盘踞在今济宁兖州一带,也即《春秋》隐公十年之鲁邓,二者不可混淆。有鉴于此,商周登族青铜器也当一分为二,尤其是西周早期器,其归属需要仔细甄别。结合卜辞... 周代南阳盆地至随枣走廊间有嫚姓邓国,但与殷墟卜辞所见晚商登族不同,后者主要盘踞在今济宁兖州一带,也即《春秋》隐公十年之鲁邓,二者不可混淆。有鉴于此,商周登族青铜器也当一分为二,尤其是西周早期器,其归属需要仔细甄别。结合卜辞地理研究与铜器本身所蕴含的信息,目前所知东土登器主要有晚商为主的登盉、举登鼎、串嶲登鼎、串嶲登觯、登屰罍、登爵及?簋等,洛阳北窑西周墓所出登氏组器、陕西长安张家坡井叔墓地M163所出登仲尊和传世登小仲方鼎诸器,大致亦与周初东土登族首领的西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青铜器 分域研究 东土地理 族群迁徙
下载PDF
江淮地区商周时期青铜资源流通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张睿祥 魏国锋 王艳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57,共7页
江淮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文化面貌和丰富的铜矿资源,成为探索青铜时代资源流通的重要地区。对本地区商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和微量元素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检测的江淮地区的商代青铜器大多含有高放射性铅同位... 江淮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文化面貌和丰富的铜矿资源,成为探索青铜时代资源流通的重要地区。对本地区商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和微量元素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检测的江淮地区的商代青铜器大多含有高放射性铅同位素,且具有典型的殷墟王室作坊风格,受中原地区影响较深。西周时期江淮地区皖南的矿料通过“金道锡行”运往中原。淮河上游天湖遗址与中原诸侯国的西周青铜器主要使用了来自大冶铜绿山的矿料,而安徽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的矿料主要来自皖南地区。东周以来,江淮地区与中原及周边地区在矿料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铅同位素与微量元素数据均表明,江淮地区战国青铜器矿源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时期除了继续使用皖南和鄂东南的铅料外,还使用了来自赣北和豫西的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商周青铜器 矿料流通 文化互动
下载PDF
成都平原商周时期尖底盏研究
20
作者 蒋辉 于孟洲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2,共11页
本文通过对成都平原商周时期尖底盏系统的类型学分析,结合成都平原商周时期考古学遗存的阶段性变化,将尖底盏发展进程划分为二期四段,对成都平原尖底盏的起源、消亡及用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尖底盏为线索,考察了成都平原与关中... 本文通过对成都平原商周时期尖底盏系统的类型学分析,结合成都平原商周时期考古学遗存的阶段性变化,将尖底盏发展进程划分为二期四段,对成都平原尖底盏的起源、消亡及用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尖底盏为线索,考察了成都平原与关中西部、峡江地区的文化交流、人群迁徙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商周时期 尖底盏 相关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