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奇睿 王继军 郭满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0-247,共8页
依据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安塞县及其南、中、北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农业资源与农业产业是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的核心,但由于生态环境改善未对系统耦合起到基础或支撑作用,使得资源与产业局部相悖... 依据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安塞县及其南、中、北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农业资源与农业产业是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的核心,但由于生态环境改善未对系统耦合起到基础或支撑作用,使得资源与产业局部相悖。从安塞县整体而言,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系统耦合,但其标准化系数却是-0.11,导致农业资源与产业态势标准化相关系数只有0.46,使系统耦合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强度较弱,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但环境改善所增加的农业资源量并未得到相关产业的有效利用,系统耦合效果不显著;就安塞县南-中-北而言,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模式类型分别为"林区养殖业-果业-设施农业"、"经济林-果业-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特色农产品-经济林",由于养殖业与林草资源未形成有效产业链,相比较北部耦合效果较好。针对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的现实,在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草畜业,发展优质果业及精、细、密型种植业,完善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结构,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优化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农业 耦合 结构方程模 商品型 农户尺度 安塞县
下载PDF
再论商品型生态农业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继军 赵昭霞 +1 位作者 李桂丽 杨新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19,共4页
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实现“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合理化,并是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因而黄土高原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自然 社会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基于DEA的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效率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高亮 王继军 +2 位作者 梅花 崔绍芳 张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0-214,共5页
耦合效率能够表征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耦合效果,因此,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要素配置方面,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投入要素之间存在着替代性,要重视要素的合理配置... 耦合效率能够表征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耦合效果,因此,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要素配置方面,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投入要素之间存在着替代性,要重视要素的合理配置。在耦合效率方面,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率变化不大,多数年份的效率值在0.85以上,但技术效率呈现随机波动,规模效率相对较低,最低值为0.658,规模报酬多数年份表现为递增态势,说明个体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新政策背景下农业的发展需求,即安塞县的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扩大经营规模,以提高规模效率,同时促进新技术的效率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数据包络分析 效率 安塞县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奇睿 王继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0-276,共7页
以安塞县为例,分析了该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成效,探讨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 以安塞县为例,分析了该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成效,探讨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与1999年相比,全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2.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了14%;高效设施农业已成为安塞县主干道周围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其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较1999年增长了83.51%,其中工副业、种植业和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7.28%;农业生产稳定指数同比提高了51.61%,粮食稳定性指数同比增加了17.07%,二、三产业发展稳定性指数同比下降了7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商品型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成效 安塞县
下载PDF
基于退耕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奇睿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1,共5页
为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建立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评价的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8-2008年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 为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建立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评价的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8-2008年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生态位显著提高,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随之变化。依据系统综合生态位发展曲线,目前农业资源和经济效益是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协调产业与资源关系,有望进一步推动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生态位 灰色关联度 演变态势 影响因素 安塞县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崔绍芳 王继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6-211,共6页
以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变化,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产业系统的正效应驱动过程和负的约束作用;2009年农林... 以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变化,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产业系统的正效应驱动过程和负的约束作用;2009年农林牧用地中林草地比重较1998年增长了11.3%,农业资源得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商品型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农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008年实际畜牧量仅占草地理论最适承载量的19.36%,产业与资源相关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退耕还林(草)成果。因此,安塞县应发展相关产业,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一致性,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商品型生态农业 影响效应 安塞县
下载PDF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县南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顾文 王继军 张雯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6-152,161,共8页
针对县南沟流域因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运行相悖,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在清洁发展机制(CDM)理念下,根据可能发展路径,设置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3个阶段5种情景并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 针对县南沟流域因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运行相悖,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在清洁发展机制(CDM)理念下,根据可能发展路径,设置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3个阶段5种情景并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后,经济效益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阶段Ⅰ(情景A)、阶段Ⅱ(情景B1,B2)、阶段Ⅲ(情景C1,C2)的经济效益比现实状况分别提高了34.4%,53.0%~55.2%,72.8%~73.7%;基于CDM下的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为1∶12.6∶4.4,林地比重较阶段Ⅰ、阶段Ⅱ提高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过程表现出"现状发展态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链网构建阶段→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线性规划 清洁发展机制 情景设置 县南沟流域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陕北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阶段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崔绍芳 王继军 +2 位作者 梅花 张楠 高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3,共6页
依据耦合协调度判定标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3个阶段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产业—资源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值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依据耦合协调度判定标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3个阶段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产业—资源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值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由1999年的0.275 2增长到2010年的0.719 5;农业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1999—2001年)后增长(2002—2010年)的发展过程,但是,农业产业—资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滞后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应地,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先后经历了第Ⅰ阶段的生态系统结构建造时期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并于2010年开始向第Ⅱ阶段(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阶段)过渡。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未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因此,应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系统链网结构,改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局部相悖态势,促进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退耕还林工程 安塞县
下载PDF
商品型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林工程系统耦合关系的演变——以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崔绍芳 王继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25-32,共8页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改善生态系统,进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相互耦合,同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内部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也在不断变化。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区——安塞县...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改善生态系统,进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相互耦合,同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内部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也在不断变化。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区——安塞县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的方法,分析商品型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林工程系统耦合关系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系统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Ⅰ.商品型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林工程系统协调化发展阶段;Ⅱ.过度退耕情况下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阶段;Ⅲ.过度退耕限制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阶段;Ⅳ.限制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速度以促进退耕还林系统快速发展阶段。1999—2010年,安塞县先后经历了第Ⅰ、Ⅱ阶段,目前处于第Ⅱ阶段的过度退耕情况下农业经济系统发展速度下降时期,过度退耕和农业产业—资源局部相悖态势使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减弱。因此,黄土丘陵退耕区在今后的生态经济建设中,既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又要防止过度退耕,在优化商品型生态农业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产业与资源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商品型生态农业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度模 耦合关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商品型生态农业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继军 《生态经济》 1999年第4期41-43,共3页
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能够使环境改良成为发展经济之需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即是基本结构建造、完善农业系统循环、系统“加环”。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商品型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商品型生态农业循环系统中的人类行为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继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3-25,共3页
人是农业系统的核心,人类行为对农业系统的演变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按照人类行为作用强度,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3 个阶段。黄土高原地区处于第2 阶段。在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人类行为“二元化”的有机... 人是农业系统的核心,人类行为对农业系统的演变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按照人类行为作用强度,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3 个阶段。黄土高原地区处于第2 阶段。在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人类行为“二元化”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 生态农业 人类行为机制 效用 生产条件
下载PDF
不同优化情境下的县南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文 王继军 齐智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168,共6页
在对县南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现状耦合态势分析的基础上,以该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方案为基础,利用耦合过程模型,预测了系统在链网构建阶段、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在对县南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现状耦合态势分析的基础上,以该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方案为基础,利用耦合过程模型,预测了系统在链网构建阶段、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县南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一直处于协调化发展阶段,且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指数均不断增加。当农业生态系统达到自我调节临界点时,在现状发展态势下农业经济系统演变速度为VEn(t)=0.0673El(t),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构建阶段农业经济系统演变速度为VEn(t)=0.0913El(t),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农业经济系统演变速度为VEn(t)=0.0999El(t),系统链网的完善、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及碳汇林业的发展解决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耦合过程模 耦合态势 优化情境 县南沟流域
下载PDF
基于农户尺度的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驱动力分析
13
作者 牛艳利 王继军 冯生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3,共5页
基于2008年纸坊沟流域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条件是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然生态环境是影响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目前对其经济发展起支... 基于2008年纸坊沟流域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条件是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然生态环境是影响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目前对其经济发展起支柱作用的是"果-农、草-牧"型发展模式。针对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及其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和干预,使农、林、牧各子系统内部的循环链逐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尺度 纸坊沟流域 商品型生态农业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初探
14
作者 牛艳利 王继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4,61,共4页
商品型生态农业是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否定之否定。纸坊沟流域经过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和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效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初步形成了"农—副"型和"果—农、草—牧"... 商品型生态农业是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否定之否定。纸坊沟流域经过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和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效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初步形成了"农—副"型和"果—农、草—牧"型模式的雏形。该流域在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发展不相协调、果树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资源与产业相悖态势等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立"舍饲+放牧"管理方式,提高林草产业化水平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坊沟流域 商品型生态农业 结构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效应分析
15
作者 李慧 王继军 冯生元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6-229,共4页
商品型生态农业按照传统的作物系统、林果系统与草牧系统的内在关系,使其结合而形成了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耦合系统,因而能够产生较大的耦合效应。黄土丘陵区商品型生态农业有3种模式类型,系统的耦合效应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 商品型生态农业按照传统的作物系统、林果系统与草牧系统的内在关系,使其结合而形成了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耦合系统,因而能够产生较大的耦合效应。黄土丘陵区商品型生态农业有3种模式类型,系统的耦合效应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要素及其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方面。在黄土丘陵区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化商品型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其耦合的功能效应,并扶持相关产业、措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耦合效应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商品型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市场运行分析
16
作者 刘志彪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51-55,共5页
鉴于市场要素在商品型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本文将重点研究新型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市场运行问题。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建立现实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而且有助于我们认识商品型计划管理系统的实现形态以及它们与经... 鉴于市场要素在商品型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本文将重点研究新型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市场运行问题。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建立现实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而且有助于我们认识商品型计划管理系统的实现形态以及它们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 管理 商品型 计划管理系统
下载PDF
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评王克忠的《论商品型按劳分配》
17
作者 钱世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9-80,共2页
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评王克忠的《论商品型按劳分配》钱世明80年代以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一命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的同志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按劳分配是以产品为实... 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评王克忠的《论商品型按劳分配》钱世明80年代以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一命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的同志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按劳分配是以产品为实现条件的,由此认定按劳分配同商品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理论创新 商品型 非公有制经济 消费基金 工资制度改革 劳动力 按劳分配理论 效益指标 效益系数
下载PDF
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玉峰 王继军 +1 位作者 高亮 李奇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150,共5页
商品型生态农业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耦合的结果,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农业资源、产业态势、经济效益来表征;文章首次依据其演变过程和效果选择其中的1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安... 商品型生态农业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耦合的结果,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农业资源、产业态势、经济效益来表征;文章首次依据其演变过程和效果选择其中的1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安塞县1998-2009年相关数据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运用熵值法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建设效果 指标体系 评价 安塞县
下载PDF
陕北退耕区域“两山论”的实现路径——商品型生态农业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玲娜 王继军 +4 位作者 连坡 李鸣雷 李怡凤 温昕 孙在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3,共7页
[目的]促进区域资源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生态资源与生产力耦合过程,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目的]促进区域资源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生态资源与生产力耦合过程,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依据陕北退耕区域资源特征,确定了生态林资源、林果资源、高效设施农业资源为主的3种资源类型下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即生态林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特色种植+休闲旅游+服务业”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林果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果业+食用菌+加工业”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耕地(川、梯、坝)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果业+食用菌+种植业+养殖业+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结论]在陕北退耕区域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满足了“两山论”的需求,成为后退耕时代这一区域实现“两山论”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两山论” 陕北退耕区域
下载PDF
马家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昕 姜志德 王继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8-193,共6页
以商品型生态农业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区域马家沟流域生态经济现状;据此提出稳步推进苹果产业发展等优化思路。随后按照优化思路引入水土保持相关理论、设定畜牧业不同发展模式,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后... 以商品型生态农业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区域马家沟流域生态经济现状;据此提出稳步推进苹果产业发展等优化思路。随后按照优化思路引入水土保持相关理论、设定畜牧业不同发展模式,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后的3种情景中,农、林、牧业总收入分别提升了20.67%、35.90%、26.15%,水土流失程度分别下降了10.68%、8.14%、10.69%,并且在后2种情景优化后养羊业获得超过200%的极大增长率,但从绝对值来看,苹果业由于占总收入约60%的这一较大比重,其仍然是优化后增长量的主要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约束条件下,适度开放林下草资源能够有效促进流域内经济发展。同时,如果苹果产业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当地苹果产业为重心发展,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林下草资源 线性规划 马家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