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的艺术高度:社会客观批判——关于“商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历史辩证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许光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6,67,共11页
《资本论》是理论著作,也是具有辩证叙述要求的一部史书,归根结底,是"书写历史"的社会客观批判的工作体系。内在逻辑红线是"商品批判——资本批判"。此架构与"科学实证主义"无涉,在于内在剖析"价值... 《资本论》是理论著作,也是具有辩证叙述要求的一部史书,归根结底,是"书写历史"的社会客观批判的工作体系。内在逻辑红线是"商品批判——资本批判"。此架构与"科学实证主义"无涉,在于内在剖析"价值之道"、"价值之德"以及"资本之道"、"资本之德",奠立"事的科学"基础。这种研究使历史建立为"实践的对象",产生认识,又进一步使逻辑建立为"认识的对象",产生理论,从而完成了对于"康德主义知识论"的真正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商品批判 资本批判 社会客观批判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熙国 毛菲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6,共9页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有两重维度:一是对商品拜物教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批判;二是对商品拜物教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批判。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马克思批判商品拜物教的三个逻辑环节:一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劳动和生产方式的剖析,由此...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有两重维度:一是对商品拜物教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批判;二是对商品拜物教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批判。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马克思批判商品拜物教的三个逻辑环节:一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劳动和生产方式的剖析,由此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必然表现为价值,这是形成商品拜物教的根源;二是价值经过自身的形式运动必然使得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商品体的物与物的关系,由此人的关系被颠倒成物的关系,形成物化假象,这是商品拜物教的核心;三是将商品的物化假象误认为商品体自身万能,进而形成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崇拜和迷恋,导致商品使用价值拜物教,这是商品拜物教的逻辑终点。前两个环节构成对商品拜物教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批判,后一个环节则构成对商品拜物教观念的批判。准确阐释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逻辑,既有助于揭露"商品拜物教只是主观错认"的认识局限,也有助于驳斥"商品拜物教过时论"的错误论调,同时还能够启发人们自觉树立辩证商品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商品自身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暂时性,进而在实践中自觉以商品为手段发展生产力,从商品的物化结构内部打破自身藩篱,最终促使商品和商品拜物教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商品拜物教批判 经济基础 观念上层建筑
下载PDF
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与当代启示
3
作者 吴琳 高业铭 《行政与法》 2011年第12期57-60,共4页
生活在物质丰裕的消费社会中的人们感到深层的压抑和无力的反抗。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理论批判与理论反思。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出发,通过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来解读当代中国社会日益突出的消费景观现象背后的... 生活在物质丰裕的消费社会中的人们感到深层的压抑和无力的反抗。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理论批判与理论反思。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出发,通过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来解读当代中国社会日益突出的消费景观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本文认为,马克思通过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批判,揭示了劳动的商品化过程与劳动产品的货币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奴役过程和人的物化过程。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对克服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具有深刻的理论警醒意义和实践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 消费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商品、商品经济与商品拜物教——兼评《资本论》的一条理论线索 被引量:6
4
作者 付文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共13页
在《资本论》这一"艺术的整体"中,马克思以商品为逻辑起点展开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商品是多重矛盾的综合体。不仅如此,通过"x量商品A=y量商品B"这一等式,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一切价值... 在《资本论》这一"艺术的整体"中,马克思以商品为逻辑起点展开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商品是多重矛盾的综合体。不仅如此,通过"x量商品A=y量商品B"这一等式,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一切价值形式的奥秘。同时,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也得以凸显,商品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通过对商品的批判性透析,商品拜物教得以出场,隐匿于"物的关系"背后的"人的关系"也逐渐显露。由此,"商品世界"的谜疑也得以顺利侦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商品批判 商品经济 商品拜物教
下载PDF
价值形式: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理论定位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45,204,205,共21页
西方左翼思想家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释”,往往从商品拜物教批判出发,但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却普遍背离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从而未能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化。要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化,就要重新理解马克思在商品拜物教批判中... 西方左翼思想家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释”,往往从商品拜物教批判出发,但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却普遍背离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从而未能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化。要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化,就要重新理解马克思在商品拜物教批判中把握现实运动的基本方式。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并不是对于某种“事实”(不论是“观念事实”还是“社会事实”)的批判,而是对于价值形式分析的阶段性成果,即“通过一般等价物建立的商品世界”所作的进一步的形式分析。作为马克思形式分析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商品拜物教批判呈现了以历史性的普遍交换为核心的资本主义表现机制在生产者拜物教和政治经济学拜物教的建构中所起的作用,为更进一步深入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内部揭示资本主义现实运动的自否性的形式分析设置了路标。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进行重新理解,为我们澄清了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化的重要工作原则:一方面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另一方面要保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性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批判 历史性 形式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贤明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73,共7页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和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文章从理论基础、现实需求、社会历史、批判路径四个维度阐述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内在统一性,指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和商品拜物教批...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和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文章从理论基础、现实需求、社会历史、批判路径四个维度阐述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内在统一性,指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和商品拜物教批判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和"商品拜物教"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限制其消极影响的范围,化解其产生的矛盾,防范其潜在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宗教批判 商品拜物教批判 内在逻辑
原文传递
审美价值的膨胀与主体间性的收缩——关于沃尔夫冈·豪格《商品美学批判》的主题阐释及立场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郑波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8年第2期118-134,共17页
沃尔夫冈·豪格是学界批判性理解后工业、消费社会的重要理论来源,但他没有从主体间规范性建构视角理解商品美学生产与消费问题,而选择了从审美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价值诉求去批判商品消费社会。古典美学范式思维决定了他对消费社... 沃尔夫冈·豪格是学界批判性理解后工业、消费社会的重要理论来源,但他没有从主体间规范性建构视角理解商品美学生产与消费问题,而选择了从审美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价值诉求去批判商品消费社会。古典美学范式思维决定了他对消费社会的否定性理解体现为非理性特质,并仍局限于传统批判理论之审美主义价值立场。他的批判术语和抽象美学思辨法与波德里亚、瑞泽尔、阿多诺、霍克海默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由于审美主义批判在国内学界已演变为一种阻碍消费社会理性思考的文化情绪,因此,慎重辨析豪格批判理论的主题内涵和价值取向,从'间性'规范化构建视角出发,廓清其理论的有效性边界,进而萃取有助于现代中国式商品生产美学体系建设的思想精髓,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膨胀 主体间性收缩 沃尔夫冈·豪格 商品美学批判
原文传递
《资本论》结构的秘密:缘起、成型和嬗变——写在《保卫(资本论)》之后
8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研究》 2016年第1期140-156,共17页
《资本论》在结构成型上具有内在的'成长秘密',可总体梳理为:第Ⅰ结构为'伟大航程'的起步,工作目的是力求使'历史'落实为'逻辑',寻求历史和行动工作统一之艺术阐述效果;第Ⅱ结构在'科学的社会历史... 《资本论》在结构成型上具有内在的'成长秘密',可总体梳理为:第Ⅰ结构为'伟大航程'的起步,工作目的是力求使'历史'落实为'逻辑',寻求历史和行动工作统一之艺术阐述效果;第Ⅱ结构在'科学的社会历史内涵'和'阶级发生结构'方面进行了强化,突显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巧妙安排了工作逻辑——'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第Ⅲ结构定格于'资本一般'阐述之上,而对'第一分册的材料'进行加工的结果,则是形成了《资本论》的一般结构形式,即历史发生学→系统发生学→现象发生学→认识发生学。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确认:《资本论》结构的艺术高度是'第Ⅳ结构',即首章《商品》逻辑。这些结构的共同点是立足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把握'什么是生产关系',因而它们之间客观具有继承发展工作关系,同时,也存有'逻辑嬗变'的发生关系。《资本论》结构的秘密在于定格'光辉的起点'(批判)、'伟大的征程'(历史科学)以及抽象出批判与建构'完美统一'艺术境界。从深层次看,这是事的科学工作意蕴。其研究特质是由于马克思承担的多重任务所致,其非凡的定格是马克思不断地把'外部世界'移入大脑,进行精心改造,使之成为思维上的然而同样是'物质的东西'的工作结果,它无愧于马克思的'我的辩证方法'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结构 批判 事的科学 商品批判 资本批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