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新干商墓玉、铜神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杜金鹏 《南方文物》 1992年第2期49-54,19,共7页
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是近年来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件玉雕神像和一件青铜神像的有关问题作些讨论。玉神像(标本633),发掘者称为“神人兽面形玉饰”,出土在棺内西端北侧,牙白色,正面雕... 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是近年来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件玉雕神像和一件青铜神像的有关问题作些讨论。玉神像(标本633),发掘者称为“神人兽面形玉饰”,出土在棺内西端北侧,牙白色,正面雕面目奇异的神人形象,著高羽冠,梭状目,蒜头鼻,方口,内露方齿九颗、獠牙四枚,头侧有翼状饰,耳下坠圆环,长颈,饰一道弦纹。背面上下两端有带状菱形纹、平行线纹,余处光素。通高6.5,宽5.8厘米(图一,1 )。据现有材料可知,新干商墓玉神像并非孤立的标本。在考古发掘中,长安沣西西周早期墓M17出土的玉神像(图二,3)与新干玉神像有诸多相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干商墓 西周早期 平行线纹 重大考古发现 弦纹 考古发掘 江西新干县 发掘者 玉圭
下载PDF
殷商文化的繁荣与中国文明的进程——从安阳殷墟5号墓、54号墓和新干商墓青铜器对比谈起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雪山 郭胜强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3期53-58,共6页
安阳殷墟5号墓、54号墓和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都是保存完整,出土文物极为丰富的墓葬,其中都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三座墓葬出土青铜器在器物的种类和组合、纹饰、铭文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有明显的... 安阳殷墟5号墓、54号墓和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都是保存完整,出土文物极为丰富的墓葬,其中都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三座墓葬出土青铜器在器物的种类和组合、纹饰、铭文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殷墟5号墓最为丰富多彩,殷墟54号墓和江西新干商墓次之。新干商墓和5号墓的差别最大,54号墓次之。这说明,54号墓的墓主"亚长"虽然是异族但已经完全融入了商文化,属于商文化的一部分。新干商墓墓主所属的文化虽然受到商文化的很大影响,但还保持着自己很大的独立性。三座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折射出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以及我国古代民族融合和文明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5号 殷墟54号 新干商墓 青铜器
下载PDF
灵石旌介商墓兽形觥文化因素探析
3
作者 康艳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兽形觥,无铭文,是灵石旌介商墓中最为精美的一件铜器;不但是精美的艺术品,还是实用盛酒器。兽形觥属于商文化系统;但受到夏文化遗存及地方方国文化的影响,保留了地域文化特点,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商文化青铜器。兽形觥为什么属于商文... 兽形觥,无铭文,是灵石旌介商墓中最为精美的一件铜器;不但是精美的艺术品,还是实用盛酒器。兽形觥属于商文化系统;但受到夏文化遗存及地方方国文化的影响,保留了地域文化特点,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商文化青铜器。兽形觥为什么属于商文化圈又蕴含着地域特色?它又受到哪些文化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兽形觥纹饰、器型、铭文、器型组合方式的分析可以探索其地域文化特点及文化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旌介商墓 兽形觥 风格 地域文化特点
下载PDF
从灵石旌介商墓青铜器看族氏铭文与纹饰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源 《文物世界》 2016年第4期10-13,28,共5页
族氏铭文与纹饰历来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问题,其内容涉及古人的族属、审美及政治势力的变革,对我们全面认识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灵石旌介三座商墓所出的青铜器为例,从图像角度分析青铜器纹饰与族氏铭文可能存在的关系。并... 族氏铭文与纹饰历来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问题,其内容涉及古人的族属、审美及政治势力的变革,对我们全面认识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灵石旌介三座商墓所出的青铜器为例,从图像角度分析青铜器纹饰与族氏铭文可能存在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点,探讨纹饰的内涵及原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石旌介 商墓 青铜器 纹饰 族氏铭文
下载PDF
新干商墓与殷墟妇好墓的比较研究——兼论新干商代大墓的文化性质 被引量:7
5
作者 彭适凡 彭明瀚 《南方文物》 1992年第2期27-34,105,共9页
1989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距樟树吴城镇20公里的赣江东岸新干县大洋洲发掘了一座大型商代奴隶主贵族墓葬(下文简称M<sub>新</sub>),墓主可能是土著扬越民族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或其家属,其下葬时代为殷墟早、... 1989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距樟树吴城镇20公里的赣江东岸新干县大洋洲发掘了一座大型商代奴隶主贵族墓葬(下文简称M<sub>新</sub>),墓主可能是土著扬越民族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或其家属,其下葬时代为殷墟早、中期。殷墟时期的奴隶主墓葬在中原时有发现,可惜绝大部分已被盗掘一空,至目前为止,只有殷墟妇好墓(即M<sub>5</sub>)可以与它相比,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墓葬制度是考古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葬制不同,说明创造该考古学文化的主体不同,即民族文化习俗、社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这两座墓葬,M<sub>5</sub> 位于商文化的政治中心,M<sub>新</sub>位于数千里之外的赣江中游江西新干县大洋洲,与吴城遗址隔江相对,我们认为如果把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妇好 新干商墓 文化性质 吴城遗址 吴城文化 葬制 考古学文化 文化 江西新干县
下载PDF
谈新干商墓出土的神人兽面形玉饰 被引量:5
6
作者 彭适凡 刘林 《江西文物》 1991年第3期21-25,共5页
在“七.五”期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的新干商墓中,除出土有48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外,还出土了150余件玉器(近千件的小玉管、小玉片未计算在内),其中礼器了3件,占22.4%;仪仗7件,占4.6%;装饰品111件,占73%。一座墓中出土玉器如此之... 在“七.五”期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的新干商墓中,除出土有48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外,还出土了150余件玉器(近千件的小玉管、小玉片未计算在内),其中礼器了3件,占22.4%;仪仗7件,占4.6%;装饰品111件,占73%。一座墓中出土玉器如此之多,在已发现的商墓中也是少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干商墓 出土玉器 兽面 人面纹 西周早期 良渚文化 玉圭 扉棱 周时期 阳纹
下载PDF
关于新干商墓虎形象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彭明瀚 《南方文物》 1993年第2期54-58,共5页
1989年,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中出土了四百多件精美的青铜器,鼎为大宗,共三十一件,其中有十六件双耳上饰圆雕卧虎,卧虎扁足圆腹鼎的扁足亦作虎形。无一例外;曲内戈内也作虎头形,更为有趣的是一件伏鸟双尾虎,腹底有联、中空,两耳高耸,作... 1989年,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中出土了四百多件精美的青铜器,鼎为大宗,共三十一件,其中有十六件双耳上饰圆雕卧虎,卧虎扁足圆腹鼎的扁足亦作虎形。无一例外;曲内戈内也作虎头形,更为有趣的是一件伏鸟双尾虎,腹底有联、中空,两耳高耸,作半卧欲起势,张口咧嘴,凸目粗眉,背脊突出,伏一短尾鸟,尖喙圆睛,双尾后垂,周身饰云雷纹,虎形象在这批青铜器中特别引人注目。无独有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干商墓 云雷纹 曲内戈 虎方 江西新干县 动物纹 吴城文化 周时期 殷墟甲骨文
下载PDF
从新干商墓出土铜钺看钺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菁 《南方文物》 1992年第2期55-61,共7页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宗教活动,“戎”是军事行动。1989年江西新干商墓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青铜礼器和兵器,正是商代奴隶社会礼制发展和国家机器加强的充分证明。而用于“戎”的兵器中占有主要席位的“钺”,在商周...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宗教活动,“戎”是军事行动。1989年江西新干商墓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青铜礼器和兵器,正是商代奴隶社会礼制发展和国家机器加强的充分证明。而用于“戎”的兵器中占有主要席位的“钺”,在商周青铜武器中有其独特之处。新干商墓共出土了六件铜钺,有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铜钺二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身略呈斧形,弧形刃,长方形内,平肩,肩部有对称的矩形穿。钺面宽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干商墓 青铜礼器 青铜武器 云雷纹 器身 殷墟妇好 宗教活动 代晚期 二里冈
下载PDF
论江西新干商墓出土的青铜方鼎——从卧虎大方鼎说起 被引量:1
9
作者 末房由美子 彭劲松 《南方文物》 1993年第2期59-63,共5页
前言在青铜礼器中,鼎是最重要的器种,也是最常使用的器种之一。各个时期所存的鼎为数不少。其中,方鼎是从商代到西周中期的遗物,在那个时期,不少是制作圆鼎这一特殊器种。商代,根据器物的大小,鼎高超过50厘米的圆鼎即称为大器,像这样的... 前言在青铜礼器中,鼎是最重要的器种,也是最常使用的器种之一。各个时期所存的鼎为数不少。其中,方鼎是从商代到西周中期的遗物,在那个时期,不少是制作圆鼎这一特殊器种。商代,根据器物的大小,鼎高超过50厘米的圆鼎即称为大器,像这样的高大方鼎也是国家的重要器具。通高50厘米以上的出土大方鼎现存的有13件(见附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鼎 新干商墓 西周中期 兽面纹 二里冈 卧虎 彭适凡 出土青铜器 云雷纹 乳钉纹
下载PDF
新干商墓与江南商代文明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贤一 傅守平 张金国 《南方文物》 1994年第1期49-54,41,共7页
新干商墓与江南商代文明陈贤一,傅守平,张金国1989年秋,江西新干发掘一座商墓,出土一大批商代青铜器、玉器、陶器。青铜器数量之大,品类之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精美、铸工之精巧,堪为江南商墓之冠,在全国尚属罕见。它谱写... 新干商墓与江南商代文明陈贤一,傅守平,张金国1989年秋,江西新干发掘一座商墓,出土一大批商代青铜器、玉器、陶器。青铜器数量之大,品类之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精美、铸工之精巧,堪为江南商墓之冠,在全国尚属罕见。它谱写了南方古代文明的新篇章,大大开阔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干商墓 殷墟文化 饕餮纹 云雷纹 扉棱 江西省博物馆 吴城遗址 兽面纹 圈足
下载PDF
试论新干商墓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昆 《南方文物》 1994年第2期51-53,共3页
试论新干商墓的几个问题李昆一、新干商墓与吴城遗址的地理环境及考古发现樟树市(原清江县)位于赣江与袁水会合处,"控荆蛮以引匝越",扬帆长江直指中原,素有四会要冲、八省通衢之称。新干商墓与吴城商代遗址,即位于樟树南郊赣袁... 试论新干商墓的几个问题李昆一、新干商墓与吴城遗址的地理环境及考古发现樟树市(原清江县)位于赣江与袁水会合处,"控荆蛮以引匝越",扬帆长江直指中原,素有四会要冲、八省通衢之称。新干商墓与吴城商代遗址,即位于樟树南郊赣袁两水会流上游的东西两岸。如按明.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干商墓 吴城遗址 吴城代遗址 虎方 牛头城遗址 青铜文化 青铜礼器 清江县 南土 兽面纹
下载PDF
新干商墓为“浮沉”祭场说质疑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酉生 《南方文物》 1995年第2期64-66,共3页
新干商墓为“浮沉”祭场说质疑方酉生1989年秋季,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发现一座大型商墓,其简报已经在《文物》1991年第10期上发表。由于该墓的随墓品十分丰富精彩,引起学术界极大轰动,又因此墓营建在沙土堆中,更引起学术界... 新干商墓为“浮沉”祭场说质疑方酉生1989年秋季,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发现一座大型商墓,其简报已经在《文物》1991年第10期上发表。由于该墓的随墓品十分丰富精彩,引起学术界极大轰动,又因此墓营建在沙土堆中,更引起学术界的争议,经过一番争鸣,学术界已逐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新干大洋洲 青铜器物 发掘简报 大洋洲商墓 二层台 城文化 周之际 随葬器物 遗存
下载PDF
关于刘家河商墓与中商阶段北土的简要认识
13
作者 班婧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15期136-139,共4页
商周考古工作中,关于商文化的边界问题一直是热点。经过多年研究,关于其东部和南部的发展均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关于商的北土问题却未有进展,现有研究成果也大多认为中商的北界应在滹沱河一带。20世纪70年代,北京平谷刘家河出土一座... 商周考古工作中,关于商文化的边界问题一直是热点。经过多年研究,关于其东部和南部的发展均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关于商的北土问题却未有进展,现有研究成果也大多认为中商的北界应在滹沱河一带。20世纪70年代,北京平谷刘家河出土一座青铜器墓葬,对于该墓的年代、族属问题曾有过热烈的讨论,多数学者认为其可能为身份显赫的方国首领墓。文章在重新梳理刘家河商墓材料之后,认为在年代上该墓属于中商时期,在墓葬属性上认为该墓主人应为中商时期商王朝外服区的一位统治者,进而推测中商时期商的北土统治区已经到达北京平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河商墓 青铜器 外服区 时期
下载PDF
集个性与文化于一体的商代遗玉——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玉器工艺与文化探析
14
作者 郏颖丽 《东方收藏》 2024年第9期28-30,共3页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考古发掘出丰富的玉器,其工艺复杂精细,反映了商代玉器制作的高级技术和审美观念。玉器的纹样装饰、玉料选择与加工方法体现工匠的技艺与创新,同时反映商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与世界观。玉器的形制多样,从装饰品到礼仪用...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考古发掘出丰富的玉器,其工艺复杂精细,反映了商代玉器制作的高级技术和审美观念。玉器的纹样装饰、玉料选择与加工方法体现工匠的技艺与创新,同时反映商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与世界观。玉器的形制多样,从装饰品到礼仪用品的转变,不仅标志技术的进步,还映射社会结构与文化价值的演变。此外,玉器上的特殊图案及其使用功能,进一步彰显其在传达王权与神权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新干商墓玉器的分析,可更全面地理解商代的文化特征与精神追求,为深入探讨商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维度提供珍贵的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 出土玉器 工艺 文化
原文传递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4
15
作者 彭适凡 刘林 詹开逊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26,97-103,共33页
1989年9月20日,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农民在程家村劳背沙洲取沙时,发现10余件青铜器。新干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得知后,立即采取保卫措施,并迅速追索流散到群众手中的文物。次日,正在附近牛头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9年9月20日,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农民在程家村劳背沙洲取沙时,发现10余件青铜器。新干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得知后,立即采取保卫措施,并迅速追索流散到群众手中的文物。次日,正在附近牛头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闻讯后到现场勘察,认定是一极为重要的发现,立即电告上级主管部门。省文物局、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部门及时制定了保护措施和抢救发掘方案,组成了发掘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 齿冠 青铜器 兽面纹 江西省 文物考古 图版 长方形 商墓 弦纹
原文传递
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 被引量:43
16
作者 陶正刚 刘永生 海金乐 《文物》 1986年第11期1-18,97-102,共24页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太原到风陵渡公路的东侧;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图一)。在旌介村西到集广村附近有最厚达3米的仰韶—龙山文化堆积...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太原到风陵渡公路的东侧;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图一)。在旌介村西到集广村附近有最厚达3米的仰韶—龙山文化堆积;村东主要是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村东部及村东地区是墓葬区,主要是汉代以后的墓葬,商墓很少。 1976年,旌介村群众修建窑洞时曾发现商墓一座,编为三号墓,出土十余件铜器,简报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石县 商墓 铭文 山西 出土 文化堆积 图版 铜器 青铜礼器
原文传递
郑州北二七路新发现三座商墓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育彬 郭培育 《文物》 1983年第3期60-77,共18页
1982年11月7日,在郑州北二七路东侧基建工程中,发现了商代文物。省文物研究所闻讯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并于8日至23日进行了考古发掘。由于条件限制,仅开挖了一个东西宽12.2、南北长12.7米的探方,编号为北二七路T1(图一)。发现了... 1982年11月7日,在郑州北二七路东侧基建工程中,发现了商代文物。省文物研究所闻讯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并于8日至23日进行了考古发掘。由于条件限制,仅开挖了一个东西宽12.2、南北长12.7米的探方,编号为北二七路T1(图一)。发现了三座商代墓和其它一些遗迹,出土了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一批文物。现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大口尊 陶片 郑州 长方形 标本 印纹硬陶 商墓 生土层 灰坑
原文传递
灵石旌介商墓与山西商代晚期考古学文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建文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4,61,共7页
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小神遗址可以作为安阳殷墟商代晚期文化在山西的代表,与河南相邻的垣曲古城东关也处在商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晋中地区的灵石旌介商墓三座大墓的墓主人存在殷墟不见的三棺或两棺一椁、男女合葬的现象,决定了其与商王朝... 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小神遗址可以作为安阳殷墟商代晚期文化在山西的代表,与河南相邻的垣曲古城东关也处在商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晋中地区的灵石旌介商墓三座大墓的墓主人存在殷墟不见的三棺或两棺一椁、男女合葬的现象,决定了其与商王朝或商文化的距离,他们当是没有彻底被商文化同化,或在葬俗方面有自己特色的当地贵族;殉人所代表的群体可能出自汾阳"杏花Ⅶ期2段居民"。柳林"高辿H1遗存"的研究表明,夏代晚期至商、西周,吕梁山一线已经从晋中地区脱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面貌,还影响着晋中和临汾盆地,这就是河套及北方草原地区文化的传播和入侵,最终出现了杏花类型和浮山桥北遗存。在商王朝往西部地区推进排他性的占领了关中、张家口,甚至包括河套地区的时候,却始终没有占领晋中地区。商王朝对山西另一种模式的统治实践,一直影响到周代政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旌介商墓 杏花 高迪 桥北
原文传递
郑州商城遗址的商墓与商城 被引量:2
19
作者 郜向平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1,共6页
对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墓葬的分析表明,商城中聚集了多元的人群,先商以来的大型亲缘组织此时可能趋于解体,人群依等级和职业在城内外居处。郑州商城的建造是对大量聚集的都城人口的地缘整合,同时也以其宗教意义影响了埋葬习俗。
关键词 郑州 商墓 城墙 社会控制
原文传递
灵石旌介商墓研究——考古学资料所见商后期王国西部边域状况 被引量:2
20
作者 韦心滢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7,共12页
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灵石旌介商墓的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组合及出土铜器铭文,提出灵石旌介商墓主人的身份应为商人子姓贵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灵石旌介商墓周边同时期的文化形态,认为商后期商王国西部边域已扩张至今山西吕梁山东侧。
关键词 灵石旌介商墓 王国边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