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乐器“啵咧”融入唢呐演奏课教学中的创新价值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贾阿龙 温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1期92-94,共3页
唢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中被广泛地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唢呐演奏课程受到重视与普及,成为音乐领域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啵咧”是流传于广西地区的传统民族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与唢呐的形制、... 唢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中被广泛地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唢呐演奏课程受到重视与普及,成为音乐领域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啵咧”是流传于广西地区的传统民族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与唢呐的形制、音域等有着较多相似之处,是一件独具色彩的民族乐器。将“啵咧”应用于唢呐的教学中是新时期唢呐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乐器的认识和对壮族音乐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唢呐的演奏方法。本文旨在探索将壮族乐器“啵咧”融入唢呐演奏课教学中的创新价值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啵咧 唢呐演奏教学 创新价值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广西壮族特色乐器啵咧的创新和表演形式探析——以乐曲《印象·三月三》《古城新韵》为例
2
作者 贾阿龙 《艺术探索》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啵咧作为壮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过广西音乐家、演奏家的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广西艺术学院侯道辉教授对啵咧做了进一步改良,使啵咧的制作工艺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原来在音准、音色、造型等方面存在的问... 啵咧作为壮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过广西音乐家、演奏家的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广西艺术学院侯道辉教授对啵咧做了进一步改良,使啵咧的制作工艺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原来在音准、音色、造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时代的啵咧可以和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共同演奏。啵咧的存在和发展与壮族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其具有独特的音乐价值、社会价值、心理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啵咧 创新 表演形式 《印象·三月三》 《古城新韵》
下载PDF
壮族啵咧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实践探索
3
作者 刘佳乐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7期7-12,共6页
壮族民间吹管乐器啵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且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但由于啵咧存在民间保护力度薄弱、市场竞争力小、表演场域单一、作品资源匮乏、学习群体缺失等状况,其研究和传承均面临着一定的风... 壮族民间吹管乐器啵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且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但由于啵咧存在民间保护力度薄弱、市场竞争力小、表演场域单一、作品资源匮乏、学习群体缺失等状况,其研究和传承均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本文主要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依托高校教育的保护传承、教学研究路径,以及啵咧在乐器学上的改良与音乐博物馆的活态化展陈,对啵咧艺术的文化品牌效应转化和重组,扩大其社会影响力,进而考虑与文化旅游、遗产传承等进行联动,推动广西龙州、宁明等啵咧传播区域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反哺乡村之中,实现民间艺术与科研机构的良性互动,并为壮族啵咧可持续发展创造潜在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啵咧 保护传承 乐器改良 活态化展陈
下载PDF
侯道辉啵咧协奏曲《印象·三月三》的艺术性分析
4
作者 石峰 《艺术评鉴》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民族音乐创作是承载厚重民族情怀的血脉延续,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有在与当代审美需求紧密融合的基础上,才能焕发出民族音乐作品的生命活力。侯道辉的作品啵咧协奏曲《印象·三月三》是当今乐坛中广西民族音乐的一道靓丽风景,... 民族音乐创作是承载厚重民族情怀的血脉延续,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有在与当代审美需求紧密融合的基础上,才能焕发出民族音乐作品的生命活力。侯道辉的作品啵咧协奏曲《印象·三月三》是当今乐坛中广西民族音乐的一道靓丽风景,其特点令人关注,也给人以启示。本文聚焦于音乐家侯道辉根植本土传统文化、面向世界音乐舞台的创作理念,走进其作曲家与演奏家双重音乐创作视角,探究其浓郁的南方地域风情与当代音乐审美完美结合的具体创作手法与思维方式,寻求其在当代音乐审美背景下,能够让传统音乐文化依然云兴霞蔚的成功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创作 啵咧 《印象·三月三》 本土民族特色 当代审美需求
下载PDF
广西龙州布傣啵咧艺术的社会功能
5
作者 黄新宇 雷日朗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5-37,共3页
广西龙州县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啵咧器乐和啵咧艺术,具有奏乐展演、文化传承、宗教法器、族群教化、娱人娱神等五个典型的社会功能,各功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互为渗透。啵咧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已在布傣人民的意识中潜移默化,作为... 广西龙州县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啵咧器乐和啵咧艺术,具有奏乐展演、文化传承、宗教法器、族群教化、娱人娱神等五个典型的社会功能,各功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互为渗透。啵咧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已在布傣人民的意识中潜移默化,作为娱人娱神的器乐,刺激布傣族群人民的感情,起到了凝聚力量,传承文明,教化子孙等功用,为壮民族文化一朵不朽的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傣 啵咧 啵咧艺术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壮族啵咧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嬿 《歌海》 2011年第5期47-50,共4页
啵咧是壮族民间簧振类气鸣乐器,方言称为"bilie"。广泛流传于龙州县金龙镇的啵咧在形制构造、音域、音列、音色、演奏场所、常用技法、特色指法、沿用习俗、演奏乐曲等方面独具特色,具体包括:区别于唢呐三孔定调的"四孔... 啵咧是壮族民间簧振类气鸣乐器,方言称为"bilie"。广泛流传于龙州县金龙镇的啵咧在形制构造、音域、音列、音色、演奏场所、常用技法、特色指法、沿用习俗、演奏乐曲等方面独具特色,具体包括:区别于唢呐三孔定调的"四孔定调原理",古老的"打、按相结合,以按为主"的演奏方法及多用左手中指在原孔打出向下三度音的三连音技法,啵咧在丧事中的特殊功用性——"为歌师伴奏",龙州啵咧仅吹奏的四首乐曲的结构特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州啵咧 乐器概述 沿用习俗 乐曲简析
下载PDF
壮族乐器啵咧纳入地方高校音乐课程的意义及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挺中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9期47-49,共3页
壮族乐器啵咧是壮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并传承的一种特色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高校是知识传播和学习的殿堂,如何将具有文化性和重要音乐价值的特色民间乐器啵咧引进地方高校音乐课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壮族... 壮族乐器啵咧是壮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并传承的一种特色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高校是知识传播和学习的殿堂,如何将具有文化性和重要音乐价值的特色民间乐器啵咧引进地方高校音乐课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壮族乐器啵咧的产生及构造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啵咧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壮族乐器啵咧纳入地方高校课程的意义及策略,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壮族乐器啵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乐器 啵咧 地方高校 音乐课程
下载PDF
广西龙州布傣族群啵咧艺术文化剖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雷日朗 黄新宇 《柳州师专学报》 2013年第2期4-7,共4页
广西龙州县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啵咧乐器与啵咧艺术,在啵咧艺人"坊公"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承,并通过丧葬"坊"仪式、婚嫁喜乐、舞凤伴奏、节日娱乐等形式表现出族群特有的文化,其渊源为越南宫廷礼仪文化及汉室宫廷礼... 广西龙州县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啵咧乐器与啵咧艺术,在啵咧艺人"坊公"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承,并通过丧葬"坊"仪式、婚嫁喜乐、舞凤伴奏、节日娱乐等形式表现出族群特有的文化,其渊源为越南宫廷礼仪文化及汉室宫廷礼仪文化,体现出布傣人的神灵崇拜以及孝的传统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傣族 啵咧艺术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广西壮族啵咧传承与保护——以龙州县金龙乡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宗贺 《当代音乐》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乐器自古以来就是劳动人民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把它们当作表达或交流思想的感情工具。乐器中的旋律是以旋律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为媒介来体现人们情感的传递。而这种情感往往是一个民族最值得珍藏的历史民族文化。
关键词 龙州 壮族 啵咧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浅论壮族“啵咧”与汉族“筚篥”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雷日朗 《文化与传播》 2015年第6期65-68,共4页
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特色乐器啵咧,是一种音色优美的木制吹管乐器。关于它的起源地,有人认为源于本地,有人认为源于越南;关于器具起源,或认为源于唢呐,或认为源于筚篥。研究发现,啵咧与筚篥,名称上存在对译关系,时间上继起关系明确,空间... 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特色乐器啵咧,是一种音色优美的木制吹管乐器。关于它的起源地,有人认为源于本地,有人认为源于越南;关于器具起源,或认为源于唢呐,或认为源于筚篥。研究发现,啵咧与筚篥,名称上存在对译关系,时间上继起关系明确,空间上接触关系成立,啵咧源于筚篥,理由比较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傣 啵咧 筚篥 源流
下载PDF
论广西壮族吹管乐器改良啵咧最佳音色与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欢 《艺术探索》 2003年第6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音色 管乐器 共鸣管 吹奏乐器 啵咧 哨片 混合性呼吸 胸腹式呼吸
下载PDF
田东梅林村布努瑶“啵咧”婚庆音乐文化调查研究
12
作者 郭玉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1期34-35,共2页
布努瑶是至今唯一一个还大量保留有"啵咧"音乐文化的瑶族支系。田东梅林村至今仍流传着一整套较完整的仪式曲目,每首曲目都有自己独立的风格。都与当地传统婚俗文化紧密相连,具有较高的音乐文化研究价值。笔者将从"啵咧"的历史沿革... 布努瑶是至今唯一一个还大量保留有"啵咧"音乐文化的瑶族支系。田东梅林村至今仍流传着一整套较完整的仪式曲目,每首曲目都有自己独立的风格。都与当地传统婚俗文化紧密相连,具有较高的音乐文化研究价值。笔者将从"啵咧"的历史沿革、艺术特征、传承发展等几个方面对梅林村布努瑶"啵咧"仪式音乐文化进行全面介绍。最后希望能让更广阔的社会层面领略"啵咧"音乐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啵咧 布努瑶 梅林村 婚庆套曲 传承发展
下载PDF
壮乡的娇子——李平与他心爱的啵咧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申 《音乐爱好者》 1994年第3期24-25,共2页
几年前,广西的朋友曾自豪地对我说,我们广西有两宝,一是刘三姐黄婉秋,那是家喻户晓了,还有一宝让我猜。最终在我仍是茫然的神态中,她告诉我,这第二宝是全国、全世界唯一以演奏壮族古乐器啵咧而闻名乐坛的回族艺术家李平。对此我只能淡... 几年前,广西的朋友曾自豪地对我说,我们广西有两宝,一是刘三姐黄婉秋,那是家喻户晓了,还有一宝让我猜。最终在我仍是茫然的神态中,她告诉我,这第二宝是全国、全世界唯一以演奏壮族古乐器啵咧而闻名乐坛的回族艺术家李平。对此我只能淡淡地一笑,她看出我的疑惑,说:有机会你来参加“三月三”艺术节,你就会大开眼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啵咧 对我说 娇子 告诉我 黄婉秋 刘三姐 二宝 水火流星 美国同行 李延林
下载PDF
田东新安村布努瑶“啵咧”音乐调查研究
14
作者 郭玉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7期141-143,163,共4页
啵咧是布努瑶族的一种民族传统乐器,是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流传在广西龙州、田东县等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很少有学者到当地研究它的音乐,缺少乐谱记载。研究者通过对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新安村的实地田野调查,深入了解啵咧的音乐特色... 啵咧是布努瑶族的一种民族传统乐器,是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流传在广西龙州、田东县等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很少有学者到当地研究它的音乐,缺少乐谱记载。研究者通过对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新安村的实地田野调查,深入了解啵咧的音乐特色、曲目分类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最后结合音乐学、音乐教育等方面推测出啵咧今后的趋向,最终达到保护与发展啵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啵咧 历史 发展 曲目
下载PDF
壮族乐器啵咧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
15
作者 刘家辉 《戏剧之家》 2022年第34期107-109,共3页
广西壮族特色乐器啵咧是一件历史悠久的木质吹管乐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啵咧逐步进入公众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关注[1]。笔者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开设的啵咧课程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啵咧乐器的进一步改良,结合教学与实践,探讨其在实践教学... 广西壮族特色乐器啵咧是一件历史悠久的木质吹管乐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啵咧逐步进入公众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关注[1]。笔者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开设的啵咧课程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啵咧乐器的进一步改良,结合教学与实践,探讨其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促进啵咧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啵咧 唢呐 壮族乐器 教学
下载PDF
广西壮族啵咧制作流程
16
作者 牛晶晶 黄司祺 《歌海》 2019年第5期27-28,共2页
啵咧是壮族民间特色的吹管乐器,又称比咧,流传于龙州县金龙镇。啵咧的形制形似喇叭状,其音色、演奏方式都独具壮乡特色。啵咧由管身、管头、哨嘴、喇叭四个部分构成,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选用当地的桑木、菠萝木、荔枝木为材质,通过砍... 啵咧是壮族民间特色的吹管乐器,又称比咧,流传于龙州县金龙镇。啵咧的形制形似喇叭状,其音色、演奏方式都独具壮乡特色。啵咧由管身、管头、哨嘴、喇叭四个部分构成,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选用当地的桑木、菠萝木、荔枝木为材质,通过砍木、匏木、磨木等步骤制作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啵咧 制作 流程
下载PDF
啵咧与乐队《印象三月三》创作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娜 《音乐天地》 2021年第11期44-48,共5页
啵咧是壮民族民间古老的乐器,形似唢呐,音色柔美。壮族三月三,是广西人民盛大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啵咧对于三月三,以其象征意义和特有音色,而成为壮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特殊使者。啵咧与乐队《印象三月三》这首作品,由侯道辉作曲,吕军辉配器... 啵咧是壮民族民间古老的乐器,形似唢呐,音色柔美。壮族三月三,是广西人民盛大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啵咧对于三月三,以其象征意义和特有音色,而成为壮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特殊使者。啵咧与乐队《印象三月三》这首作品,由侯道辉作曲,吕军辉配器,首演于2020第九届东盟音乐周闭幕式,由广西民族乐团演奏,蔡央指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啵咧 民族民间 三月三 民族乐团 东盟音乐 传统文化传承 音色 象征意义
原文传递
“纳啵”——写在服装上的氏族符号——解读羌族服饰图案与符号功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代明 彭潘丹犁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53-56,共4页
羌族服饰图案是中国大家庭中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羌族服饰图案形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种形成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羌族目前服饰... 羌族服饰图案是中国大家庭中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羌族服饰图案形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种形成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羌族目前服饰文化中的稳定性、独特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本文依据岷江上游三县六个点羌族服饰的审美寓意和追求,以及所包含的宗教理念等方面问题作一个分析,同时探讨它的演变过程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徽记 美术作品
下载PDF
岷江上游羌族服饰“纳啵”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云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当前,羌族服饰"纳啵"文化传承面临着生存空间越来越陕窄,"纳啵"服饰文化传承出现"断代"危机,创新力、创意力趋于下降等困境,迫切需要社会各界深层次的思考。只有依托家庭教育、社区(村寨)教育和学校教育... 当前,羌族服饰"纳啵"文化传承面临着生存空间越来越陕窄,"纳啵"服饰文化传承出现"断代"危机,创新力、创意力趋于下降等困境,迫切需要社会各界深层次的思考。只有依托家庭教育、社区(村寨)教育和学校教育等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内源性和外源性合力,从而实现其功能的优势互补,使民众从观念和实践层面认识到羌族服饰"纳啵"文化的价值及其传承的重要性,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自觉,将有助于岷江上游羌族服饰"纳啵"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服饰 “纳”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功能
下载PDF
羌族“纳啵”与美术特色课程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潘丹犁 彭代明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16-19,共4页
阿坝高原是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区域,尤其是羌、藏两个主体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羌族纳啵艺术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它在阿坝多民族文化环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值得挖掘和研究的珍贵资源。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如何... 阿坝高原是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区域,尤其是羌、藏两个主体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羌族纳啵艺术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它在阿坝多民族文化环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值得挖掘和研究的珍贵资源。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建构特色课程,把羌族"纳啵"艺术融进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课堂,把美术课堂教学与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相结合,建成工作室制度,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纳 美术教育 特色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