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巴什布拉克矿床特征与铀成矿
1
作者 李炳谦 张明正 +1 位作者 王守玉 鲁克改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06-617,共12页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岩石致密坚硬,后生改造强烈,铀成矿作用复杂,分析其特征可为该区的铀成矿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地面调查与钻孔资料相结合,借助微观地球化学手段,认为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段主要有氧化作用、油气作用、白云石化...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岩石致密坚硬,后生改造强烈,铀成矿作用复杂,分析其特征可为该区的铀成矿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地面调查与钻孔资料相结合,借助微观地球化学手段,认为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段主要有氧化作用、油气作用、白云石化以及热卤水作用4类叠加改造作用。在分析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铀成矿经历了4个阶段,多期次的氧化作用为铀成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期的油气作用使部分氧化岩石发生褪色,并增加目的层吸附性,使高品位的铀矿体分布在沥青的范围内,晚期还原性质的热卤水持续吸附含铀含氧水中的铀元素,铀元素进一步富集在热卤水作用强烈的部位,从而使铀与金属元素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伴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作用 热卤水 铀成矿模式 巴什布拉克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来源及其成藏过程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孟军 王招明 +4 位作者 宋岩 张水昌 肖中尧 王清华 秦胜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4,共5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下石炭统为Ⅱ型海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以湖相的Ⅱ-Ⅲ型杨叶组烃源岩为主,其次为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油气源对比表明,喀什凹陷的克拉托、杨叶等油苗主要源...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下石炭统为Ⅱ型海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以湖相的Ⅱ-Ⅲ型杨叶组烃源岩为主,其次为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油气源对比表明,喀什凹陷的克拉托、杨叶等油苗主要源自中侏罗统杨叶组的湖相烃源岩,阿克1井天然气主要源自石炭系Ⅱ型烃源岩.成藏过程研究表明,阿克1井天然气主要聚集了石炭系烃源岩在R.值为1.5%~1.8%阶段生成的天然气,具有晚期阶段聚气的特征,这是造成阿克1井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的主要原因.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烃类在上新世早期形成油藏,在上新世晚期受到破坏形成地表油苗或油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来源 成藏过程 喀什凹陷
下载PDF
新疆喀什凹陷巴什布拉克铀矿流体包裹体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韩凤彬 陈正乐 +2 位作者 陈柏林 李细根 刘增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5-998,共14页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位于新疆喀什凹陷北西部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中。野外调查发现,伴随铀矿化发育大量地沥青、油气残留物。本文对采自巴什布拉克铀矿床的地沥青含矿砂岩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成矿流体的温...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位于新疆喀什凹陷北西部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中。野外调查发现,伴随铀矿化发育大量地沥青、油气残留物。本文对采自巴什布拉克铀矿床的地沥青含矿砂岩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以及成矿物理化学背景,追索有机质的来源,进而探讨矿床成因。镜下观测发现。含矿砂岩中含有大量的油气包裹体,其中以液烃包裹体为主,含有少量气液烃包裹体和含烃盐水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71~193℃,盐度为0.71-23.05(wt%NaCl).整体上属于低温低盐度的成矿流体。同时求得巴什布拉克铀矿成矿压力为77.90~211.75(10SPa),成矿深度在0.26—0.71km。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矿区有机质的氯仿沥青“A”变化不大,为O.0019%-0.0026%,有机质来源以海相藻类为主。样品的OEP(奇偶优势指数)为0.72-0.84,平均为0.78,显示了有机质高成熟的特征;CPI(碳优势指数)为1.16-1.35,平均为1.25.指示热演化程度较高;Pr/Ph(姥鲛烷/植烷)为0.77~1.01.平均为0.89.说明有机质处在还原环境中。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认为巴什布拉克铀矿床为油气还原成因.沿断裂和岩石孔隙上升的油气的还原作用是铀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有机地球化学 铀矿 巴什布拉克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凹陷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罗金海 周新源 +3 位作者 邱斌 杨芝林 尹宏 尚新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喀什凹陷南部和北部分别发育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和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南北分带 ,东西分段 ,东段变形一般强于西段 ,同时还受到塔拉斯 -费尔干纳断裂的影响。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受... 喀什凹陷南部和北部分别发育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和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南北分带 ,东西分段 ,东段变形一般强于西段 ,同时还受到塔拉斯 -费尔干纳断裂的影响。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受到帕米尔弧的影响较大 ,造山带内部的蛇绿混杂岩已被卷入冲断带 ,冲断带中的许多地层已经倒转 ,此外还发育规模较大的乌帕尔 -膘尔托阔依背驮盆地。两个褶皱冲断带内部前中生界差异较大 ,中生界以上的差异逐渐减小 ,表明喀什凹陷中生代以来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沉积单元。两个褶皱冲断带中的地层不整合并非严格一一对应 ,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中的地层不整合多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而且层位偏低 ,表明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的发育时间稍早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褶皱冲断带 构造特征
下载PDF
烃源岩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傅国友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秦胜飞 达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往评价烃源岩的标准一般是分析其类型、丰度、分布范围及演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生烃强度。本次研究在一般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质熟化速率、生气速率等动态参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并分析其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 以往评价烃源岩的标准一般是分析其类型、丰度、分布范围及演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生烃强度。本次研究在一般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质熟化速率、生气速率等动态参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并分析其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下石炭统烃源岩为研究区天然气富集的主要贡献者,二叠系烃源岩为次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为一套优质烃源岩,但由于分布范围所限,贡献仅限于北缘山前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烃源岩 定量评价 成藏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9
6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2 位作者 沈昭国 陈景山 周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5-391,共7页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震解释认为 ,喀什凹陷侏罗系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 ,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沉积演化 ,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中的冲积扇沉积 ,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流沉积 ;中侏...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震解释认为 ,喀什凹陷侏罗系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 ,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沉积演化 ,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中的冲积扇沉积 ,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流沉积 ;中侏罗世盆地沉积范围扩大 ,出现湖泊和扇三角洲沉积 ,晚侏罗世盆地又演化为干燥—半干燥环境下的河流与冲积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侏罗系 沉积特征 演化特征 冲积扇沉积 石油地质研究
下载PDF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喀什凹陷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罗金海 周新源 +3 位作者 邱斌 杨芝林 尹宏 李建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4-587,共4页
从地层和构造活动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右行走滑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喀什凹陷地层、构造和油气地质特征等方面的控制作用。该断裂从晚三叠世开始影响喀什凹陷,对喀什凹陷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晚三叠—中侏罗世期间主要在喀什凹陷... 从地层和构造活动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右行走滑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喀什凹陷地层、构造和油气地质特征等方面的控制作用。该断裂从晚三叠世开始影响喀什凹陷,对喀什凹陷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晚三叠—中侏罗世期间主要在喀什凹陷形成很可能不相连的库孜贡苏和克孜勒陶断陷盆地,其中发育断陷盆地型下—中侏罗统烃源岩;新近纪—第四纪期间则主要形成相关的走滑变形,控制喀什凹陷的油气圈闭与油气成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 断陷盆地 右行走滑 构造活动 油气圈闭 第四纪 新近纪 油气成藏 烃源岩 油气地质特征
下载PDF
喀什凹陷的成因及找油方向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金海 车自成 刘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5-438,共4页
通过对喀什凹陷的基底结构和变形特征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在侏罗纪—中新世期间的沉降主要与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拉分作用有关;上新世以后的变形受天山和昆仑山山前逆冲作用控制;凹陷北部斜坡带的变形机制主要是山前重力滑动和山麓... 通过对喀什凹陷的基底结构和变形特征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在侏罗纪—中新世期间的沉降主要与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拉分作用有关;上新世以后的变形受天山和昆仑山山前逆冲作用控制;凹陷北部斜坡带的变形机制主要是山前重力滑动和山麓逆冲作用。根据与喀什凹陷有类似成因联系的中亚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经验预测,喀什凹陷的油气主要赋存于山前构造带向斜盆地内部的低凸起中,下第三系膏盐层为主要勘探标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 油气聚集规律 凹陷 油气勘探 成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 被引量:6
9
作者 孟苗苗 康志宏 +2 位作者 徐耀辉 于超 刘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72,共7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除阿克莫木气田外,并无其他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主力烃源岩层认识不清。通过对喀什凹陷9个野外剖面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为喀什凹陷的主要烃源...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除阿克莫木气田外,并无其他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主力烃源岩层认识不清。通过对喀什凹陷9个野外剖面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为喀什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其中下石炭统Ⅱ型海相泥岩和泥灰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分布广泛,厚度大,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中侏罗统杨叶组Ⅱ型湖相泥岩和下侏罗统康苏组Ⅲ型沼泽相泥岩较次,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油和轻质油为主。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孜苇油苗、克拉托油砂和阿克1井油源均来自于石炭系,研究认为石炭系为喀什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且分布范围局限,对油气成藏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石炭系 侏罗系 喀什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部油砂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伟 杨海军 +2 位作者 杨芝林 李剑 张志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3期76-78,共3页
喀什凹陷北部地表构造出露有多处油砂,分布层位主要是中新统安居安组和帕卡布拉克组,次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在构造的轴部及靠近轴部的两翼,断裂发育,是油砂分布的有利部位。油砂含油性与岩性关系密切,含油率较高的油砂岩性主要是细... 喀什凹陷北部地表构造出露有多处油砂,分布层位主要是中新统安居安组和帕卡布拉克组,次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在构造的轴部及靠近轴部的两翼,断裂发育,是油砂分布的有利部位。油砂含油性与岩性关系密切,含油率较高的油砂岩性主要是细砂岩、中细砂岩。喀什凹陷北部油砂的油源来自于侏罗系烃源岩,成藏期为中新世至上新世。上新世晚期的构造运动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藏,在喀什凹陷北部地表形成油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油砂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西南喀什凹陷几个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孙宝生 刘增仁 王招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8-84,共7页
喀什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为逆冲推覆构造,喀什凹陷南部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于前锋带呈飞来蜂形式产出.喀什凹陷南部石炭系——下二叠统有4种沉积类型,并可建立塔西南C—PI有限洋盆—克拉通边缘深坳陷—克拉通内部坳陷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以... 喀什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为逆冲推覆构造,喀什凹陷南部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于前锋带呈飞来蜂形式产出.喀什凹陷南部石炭系——下二叠统有4种沉积类型,并可建立塔西南C—PI有限洋盆—克拉通边缘深坳陷—克拉通内部坳陷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以构造相变、同位素、古生物化石等为依据,认为前人所划T3或T3—J大多为J,T3仅为零星分布.以区域构造、沉积作用及沉积相带展布等为依据,对白垩纪—古近纪喀什凹陷原型盆地进行了分析;上新世以来帕米尔地块强烈向北逆冲,分割了曾经相互连通的塔里木—卡拉库姆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 塔里木盆地 逆冲推覆构造 白垩纪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潜力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达江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傅国友 杨芝林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对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对喀什凹陷北缘3套潜在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对比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北缘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分布有限,综合评价指标较差,为非烃源岩;二叠系海陆过渡相泥岩分布较广,为... 对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对喀什凹陷北缘3套潜在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对比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北缘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分布有限,综合评价指标较差,为非烃源岩;二叠系海陆过渡相泥岩分布较广,为差烃源岩;侏罗系煤系源岩分布虽然局限,但是厚度大,评价指标好,是喀什凹陷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碳酸盐岩和二叠系泥岩不具备为大中型气田提供烃源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 烃源岩 气田 生烃潜力
下载PDF
新疆喀什凹陷乌拉根铅锌矿床有机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董新丰 薛春纪 +1 位作者 李志丹 刘增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45,共17页
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新疆喀什凹陷北部,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量有机物质,有机质与铅锌成矿的关系备受关注。文中采用有机质抽提、族组分分离、定量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方法对铅锌矿区有机物质及外围油砂中氯仿沥青"A"和生... 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新疆喀什凹陷北部,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量有机物质,有机质与铅锌成矿的关系备受关注。文中采用有机质抽提、族组分分离、定量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方法对铅锌矿区有机物质及外围油砂中氯仿沥青"A"和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研究铅锌矿区及外围有机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并对有机质与铅锌矿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矿围岩和外围油砂中氯仿沥青"A"族组成及其饱和烃的主要生物标志物特征均较相似,CPI=1.11~1.17,Pr/Ph=0.68~1.08,C27、C28、C29规则甾烷具有C27>C28<C29的分布特征,规则甾烷/17α(H)-藿烷为0.55~0.93,C29/C30藿烷=0.36~0.52,说明矿区及外围有机质来源一致,且主要为陆相页岩。生物标志物特征OEP=1.01~1.15,C31-αβ22S/(22S+22R)=0.56~0.58,βα-莫烷/αβ-藿烷=0.13~0.21,表明矿区及外围有机质的成熟度均较高。所有样品的Pr/Ph比值均较低(小于0.85),且所有样品均检出一定量的伽马蜡烷,说明有机质经历了较高盐度的还原条件。本次研究的所有样品的饱和烃气相色谱基线"鼓包"现象不明显,说明有机质生物降解作用弱。结合矿区地质、岩相学、矿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流体为盆地油田卤水,而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紫红色岩石的褪色就是这种含有有机质的还原性流体造成的。由于成矿流体中有机质烃类与赋矿地层中SO2-4发生反应生成H2S,而H2S的生成是铅锌大量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氯仿沥青“A” 有机质 乌拉根铅锌矿床 喀什凹陷 新疆
下载PDF
喀什凹陷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盛富 曾耀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2-306,共5页
运用构造地质学与现代水成铀矿理论,分析喀什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喀什凹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次级构造单元,经历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多次扩张拗陷和被动挤压上隆的构造演化过程,为砂岩型铀成... 运用构造地质学与现代水成铀矿理论,分析喀什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喀什凹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次级构造单元,经历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多次扩张拗陷和被动挤压上隆的构造演化过程,为砂岩型铀成矿创造了条件,并决定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改造与保存.晚三叠—中侏罗世扩张拗陷,沉积巨厚含煤碎屑岩建造,形成初始铀源;晚侏罗世挤压上隆,沿山前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古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早白垩—渐新世快速沉降,沉积巨厚层陆相与海相碎屑岩,使古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得以保存;渐新世以来大规模上隆,沿山前快速剥蚀,破坏了早期的铀矿化,铀元素重新分配.表明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在中下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中不甚发育,或者说不可能形成较大的层间氧化带或铀矿床,而下白垩统则形成了与油气次生还原作用有关的铀矿床,如巴什布拉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砂岩型铀成矿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喀什凹陷北缘中新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初步运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一雄 吉让寿 +2 位作者 秦德余 刘光祥 潘文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2-37,共6页
运用含油气系统概念 ,对喀什凹陷北缘的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主要要素及地质过程作了简要的概括 ,侧重讨论了沉积盆地的背景研究在含油气系统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喀什凹陷北缘山前带的远景勘探区带应围绕乌恰并向东扩展 ,同时 。
关键词 盆地原型 构造分带 含油气系统 喀什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铁军 罗晓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对喀什凹陷侏罗系烃源岩和圈闭类型、储集岩、盖岩等含油气系统基本要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侏罗系油气运聚过程分析及构造演化总结,认为喀什凹陷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可分为原生和后期改造2 个阶段。含油气系统演化上的差异决定了喀什凹陷... 在对喀什凹陷侏罗系烃源岩和圈闭类型、储集岩、盖岩等含油气系统基本要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侏罗系油气运聚过程分析及构造演化总结,认为喀什凹陷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可分为原生和后期改造2 个阶段。含油气系统演化上的差异决定了喀什凹陷不同地区勘探重点的不同,其中凹陷腹部处于原生含油气系统阶段,应以寻找砂岩体—岩性尖灭圈闭为主;山前构造带处于后期改造阶段,勘探的重点应为构造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方向 含油气系统 喀什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缘铀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阿种明 李清海 张广辉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1-395,共5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缘包含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及库孜贡苏断陷.文章介绍了研究区构造、地层、后生蚀变和铀矿化特征,并进行铀成矿前景分析,认为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中、西部在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地段,对后生铀成矿较有利,有利找矿...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缘包含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及库孜贡苏断陷.文章介绍了研究区构造、地层、后生蚀变和铀矿化特征,并进行铀成矿前景分析,认为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中、西部在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地段,对后生铀成矿较有利,有利找矿地段为该带乌鲁克恰提至乌恰一带,有利找矿层位为中侏罗统杨叶组、塔尔尕组和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中侏罗统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下白垩统找矿类型为次生油气还原型,下白垩统找矿前景优于中侏罗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北缘 铀成矿条件 成矿前景
下载PDF
喀什凹陷地层不整合的构造意义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新源 罗金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南缘与北缘褶皱冲断带现今对接在一起 ,存在多个地层不整合 ,表明冲断活动具有爆发式的特点。根据这两个前陆褶皱冲断带中地层不整合的层位不一一对应和分布范围、展布特点有不同 ,认为南缘冲断活动稍早于北缘 ,二者...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南缘与北缘褶皱冲断带现今对接在一起 ,存在多个地层不整合 ,表明冲断活动具有爆发式的特点。根据这两个前陆褶皱冲断带中地层不整合的层位不一一对应和分布范围、展布特点有不同 ,认为南缘冲断活动稍早于北缘 ,二者的冲断规模也不完全相当。由于褶皱冲断带中油气圈闭形成期普遍晚于烃源岩大规模排烃期 ,喀什凹陷南缘与北缘褶皱冲断带现存的油气藏主要应该是次生的。图 1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不整合 构造意义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喀什凹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生烃史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詹金明 李贤庆 周强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根据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古热史资料,研究了喀什凹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煤和泥岩)的产气性与生烃史。研究表明,侏罗系煤和泥岩均具有较好的产气性,在中—高热演化阶段可生成较大量的天然气,且以产甲烷气为主。无... 根据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古热史资料,研究了喀什凹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煤和泥岩)的产气性与生烃史。研究表明,侏罗系煤和泥岩均具有较好的产气性,在中—高热演化阶段可生成较大量的天然气,且以产甲烷气为主。无论是煤,还是泥岩,喀什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生气时间发生得晚,生气门限出现在5Ma,主生气期出现在3.5~1Ma。这种晚期生气特征为喀什凹陷天然气的晚期聚集成藏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气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史 产气性 侏罗系 煤系烃源岩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喀什凹陷第三纪灰岩流体包裹体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昌存 韩秀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喀什凹陷第三纪灰岩中的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通过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及包裹体的再平衡研究,得出了该区灰岩的成岩温度及其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并利用包裹体资料对该区的生油岩作了初步评价。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喀什凹陷 液包体 灰岩 第三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