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的生活型组成 被引量:40
1
作者 郭柯 郑度 李渤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9,共9页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约占45.1%。其次是隐芽植物(包括地下芽植物、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约占19.6%。一年生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分别占15.8%、10.5%、9.1%。然...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约占45.1%。其次是隐芽植物(包括地下芽植物、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约占19.6%。一年生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分别占15.8%、10.5%、9.1%。然而,不同地段的植物生活型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昆仑北翼山地的3个地段(Ⅰ2、Ⅰ3和Ⅰ4)俯瞰着极端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又有海拔3000m以下的山地荒漠带和山地荒漠草原带,其生活型谱比较相似,表现在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均在15%以上,高于其余5个地段的约10%;这3个地段地面芽植物的比例约为40%,低于其余5个地段的约52%。植物生活型谱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高位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和隐芽植物在生活型谱中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这个结果说明一年生植物比较适应荒漠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少、年变率大的特点,而不适应高寒地区低温、生长季短的气候特点。与此相反,地面芽植物和垫状、匍匐状地上芽植物比较适应寒冷地区气温低、生长季短的气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 植物 生活型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郭柯 李渤生 郑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区系组成比较贫乏,在东经90°以西仅有高等植物约827种,分属于60个科272属。其中,蕨类植物仅3科3属5种,禾本科植物最多,有136种。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莎草科和藜科分别排列在第...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区系组成比较贫乏,在东经90°以西仅有高等植物约827种,分属于60个科272属。其中,蕨类植物仅3科3属5种,禾本科植物最多,有136种。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莎草科和藜科分别排列在第二至第六位,均含50种以上。区系地理成分组成以中亚的为主,青藏高原成分居第二位。但是,不同的地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昆仑山主脊南侧高原和中昆仑库木库勒山间盆地青藏高原成分占有的比例高于中亚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也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中亚成分占有的比例下降,适应高寒气候的青藏高原成分占有的比例急剧升高,在海拔4250m左右两者占有的比例相等,在海拔5000m以上青藏高原成分显著超过中亚成分。对该地区8个地段的植物区系相似性分析显示,昆仑山主脊南北两翼植物区系的差异远大于东西方向的差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及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异规律说明,昆仑山脉作为中亚植物亚区与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之间的分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 区系组成 区系分布
下载PDF
2009年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阻塞湖及冰川跃动监测 被引量:13
3
作者 牛竞飞 刘景时 +1 位作者 王迪 Kenneth Hewitt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6-282,共7页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突发洪水近几年频繁发生。2009-05—09,利用中国环境减灾卫星(HJ-1A/1B)影像,对叶尔羌河上游冰川突发洪水的源头进行了动态监测。在克亚吉尔冰川末端发现了冰川阻塞湖,并监测到其不断扩大。20...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突发洪水近几年频繁发生。2009-05—09,利用中国环境减灾卫星(HJ-1A/1B)影像,对叶尔羌河上游冰川突发洪水的源头进行了动态监测。在克亚吉尔冰川末端发现了冰川阻塞湖,并监测到其不断扩大。2009-08初该处冰川湖突然消失,同期影像显示其消失后,河谷中残留大量冰体,与往年情况差异巨大。结合相关水文记录及历史资料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冰川末端突然前进(跃动)使冰川坝遭到破坏,导致冰川阻塞湖泄水。由此推测克亚吉尔冰川发生了罕见跃动现象,但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 冰川阻塞湖 冰川跃动 环境一号 SPOT
下载PDF
2009年夏季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上游发生冰川跃动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景时 王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2-992,共1页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 山谷冰川 叶尔羌河 上游 夏季 突发洪水 昆仑山 河谷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的新近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祥松 陈建明 王文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3-45,共13页
根据重复地形测量、文献记述以及访问当地群众,比较确切地重建了巴托拉冰川最近100多年来的历史变化。从上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30年代,很多文献记录表明巴托拉冰川在前进。30年代以后冰川开始衰退,从1944~1954年该冰川退缩了300m(平均30... 根据重复地形测量、文献记述以及访问当地群众,比较确切地重建了巴托拉冰川最近100多年来的历史变化。从上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30年代,很多文献记录表明巴托拉冰川在前进。30年代以后冰川开始衰退,从1944~1954年该冰川退缩了300m(平均30m/a)。1954~1966年左右,末端大冰崖退缩了527m(44m/a)。1974年我们发现巴托拉冰川末端中部大冰崖在1966~1974年前进了90m(11 m/a),1975,1978和1980年再次测量,发现该大冰崖又分别前进了9.6,26.8和10m。1984年根据冰面地貌标志和粗略测量,Shroder et al.(1984)认为巴托拉冰川已衰退,与1974年大冰崖位置比较已退缩了100~250m。从1984~1994年冰崖继续呈现衰退和变薄。我们还发现:巴托拉冰川波动的一般趋势与喀喇昆仑山不同地段的其它冰川似乎呈现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 巴托拉冰川 新近变化
下载PDF
近期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阻塞湖突发洪水及冰川变化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迪 刘景时 +1 位作者 胡林金 张明煊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814,共7页
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突发洪水在1987年暴发之后沉寂了近10a,但最近10a(1997—2006年)突发洪水又频繁发生.2002年8月13日发生的冰川湖突发洪水,下游卡群站洪峰流量达4670m3·s-1,洪量125×106m3,远超过1987年实测上游冰湖最... 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突发洪水在1987年暴发之后沉寂了近10a,但最近10a(1997—2006年)突发洪水又频繁发生.2002年8月13日发生的冰川湖突发洪水,下游卡群站洪峰流量达4670m3·s-1,洪量125×106m3,远超过1987年实测上游冰湖最大蓄水量.利用多景Landsat 7 ETM+影像对该次洪水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克勒青河谷的影像上发现了长6.02km,面积3.01km2的冰川阻塞湖.利用2002年8月最大冰川湖的数据结合实测地形图,估算出冰坝较1987年实测值升高了约35m.分析周边气候资料认为,近20a夏季气温下降和冬季降水增加导致流域内冰川前进,冰川湖规模扩大,是叶尔羌河冰川洪水频率和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湖突发洪水 冰川阻塞湖 卫星影像 洪水过程 喀喇昆仑山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渔业资源及渔业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武云飞 吴翠珍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0年第4期354-364,共11页
我国东帕米尔、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是一个人口稀少,人们难于了解的高山地区,面积约 40×10~4km^2。本文除报道有关该区水生生物、鱼类及渔业概况外,并通过作者1974年、1987年、1988年实地考察资料的对比来说明本区当地鱼类受到... 我国东帕米尔、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是一个人口稀少,人们难于了解的高山地区,面积约 40×10~4km^2。本文除报道有关该区水生生物、鱼类及渔业概况外,并通过作者1974年、1987年、1988年实地考察资料的对比来说明本区当地鱼类受到诸方不利因素的严重威胁而明显减少。最后对该区渔业发展提出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的主要对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喀喇昆仑山 渔业 管理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度 潘裕生 +1 位作者 武素功 张青松 《自然资源学报》 1988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87年开始对位于我国西部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进行野外考察,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包括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可可西里山地区。它西起中巴公路西侧...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87年开始对位于我国西部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进行野外考察,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包括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可可西里山地区。它西起中巴公路西侧的帕米尔东缘,东迄青藏公路的昆仑山口,南接羌塘高原、北达昆仑山北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 综合科学考察 昆仑山北麓 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山 羌塘高原 帕米尔东缘 昆仑山 青藏公路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苔藓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 被引量:5
9
作者 买买提明·苏来曼 热西丹·尼格买提 +1 位作者 龚佐山 艾克巴尔·阿布都拉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29-234,239,共7页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位于我国西北边疆,约为北纬33~39°、东经74~83°.是青藏高原西北隅及北部边缘的高山、高原区.作者于2008~2011年多次深入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的叶城县,对苔藓植物进行详细的野外考察,采集标本3000余份...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位于我国西北边疆,约为北纬33~39°、东经74~83°.是青藏高原西北隅及北部边缘的高山、高原区.作者于2008~2011年多次深入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的叶城县,对苔藓植物进行详细的野外考察,采集标本3000余份.经查阅有关资料和标本鉴定,确定新疆喀喇昆仑山共有苔藓植物32科、76属和178种(含5变种).其中苔类为7科、8属和11种,藓类25科、68属和167种,包括新疆苔类新记录2种,藓类新记录7种.根据野外调查,新疆喀喇昆仑山苔藓植物带可划分为山前荒漠草原苔藓植物带(1870~3200 m)、山地针叶林苔藓植物带(3200~3600 m)、亚高山灌丛草甸苔藓植物带(3600~4 000 m)、高山草甸苔藓植物带(4000~4 500m)和高寒冻土苔藓植物带(4500~5000 m)5个苔藓分布带,其中山地针叶林苔藓植物带是苔藓植物分布最为丰富的地段.该山区的地理位置、植被类型、气候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垂直分布格局,而优越的水分条件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 苔藓植物 生态地理分布规律 新疆
下载PDF
中国喀喇昆仑山禾本科植物资源及其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一敏 王果平 +1 位作者 阎平 杨清理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74,共6页
对中国喀喇昆仑山地区禾本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禾本科植物有18属,79种,4亚种,2变种;其中54%~59%为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97.7%的种类为优良牧草,是该地区野生动物和家畜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作物近缘种有赖... 对中国喀喇昆仑山地区禾本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禾本科植物有18属,79种,4亚种,2变种;其中54%~59%为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97.7%的种类为优良牧草,是该地区野生动物和家畜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作物近缘种有赖草属(Leymus)和披碱草属(Elymus)植物约22种;防风固沙植物资源有芨芨草属(Achnatherum)、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赖草属等约14种;水土保持植物资源有早熟禾属(Poa)、碱茅属(Puccinellia)等约26种;高海拔地区和北方冷季型草坪草资源有早熟禾属、羊茅属(Festuca)、(艹洽)草属(Koeleria)等约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喀喇昆仑山 禾本科 资源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兽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22
11
作者 冯祚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0年第4期343-354,共12页
本区资源兽类 21种,包括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5种,Ⅱ级 7种。本区最西段的资源动物以中亚类型为主;自此往东,青藏高原特有种的成分渐增;西昆仑山东段北翼的大型特有兽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少于南翼。据大型有蹄动物栖息地的面积及其不同分布区... 本区资源兽类 21种,包括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5种,Ⅱ级 7种。本区最西段的资源动物以中亚类型为主;自此往东,青藏高原特有种的成分渐增;西昆仑山东段北翼的大型特有兽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少于南翼。据大型有蹄动物栖息地的面积及其不同分布区域的种群密度,估算本区藏野驴的储量有3.57×10~4多只,野牦牛3.5×10~4 只和藏羚9.04×10~4 只左右。据7月末至8月下旬的观察,藏野驴群体为2—60只(单独个体除外,下同),平均每群9.4只,以2—9只居首位;野牦牛每群2—200多只,平均64只,2—10只及上百只的群体均较常见;藏羚种群大小为2—1000只左右,平均每群38只,以2—5只的群体占优势。某些物种的性比及母幼群中幼羊与母羊的比率等,本文已作记述。在合理保护与利用资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采取的保护对策,笔者作了扼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资源 保护 喀喇昆仑山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新生代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喀喇昆仑山温泉幅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安国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45-1453,共9页
以ETM+遥感数据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应用遥感技术对喀喇昆仑山温泉地区进行1∶25万图幅的水文地质调查。根据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与前人地质填图结果对比,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重点对新生代地层及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要素等进行解译,编制1∶2... 以ETM+遥感数据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应用遥感技术对喀喇昆仑山温泉地区进行1∶25万图幅的水文地质调查。根据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与前人地质填图结果对比,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重点对新生代地层及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要素等进行解译,编制1∶25万新生代遥感解译图。根据遥感图像对研究区的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地貌特征及河流、湖泊、泉群、地下水溢出带、湿地等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区内地下水形成环境的差异,地下水资源体系可以分为南部河谷冲积层地下水系统和北部内流湖盆地下水系统。总结地下水的分布特征认为,南部冲积层储水条件较为优越,且补给充分,其地下水与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北部内流湖盆地区多为湖相沉积,受气象因素制约,山前巨大的冲洪积扇存在丰富的地下水外,地下水资源总体贫乏。遥感水文地质调查表明,遥感技术在高原区域填图与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可以在青藏高原水文地质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新生代地层 第四系沉积物 水文地质调查 喀喇昆仑山温泉地区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禾本科植物区系(英文)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玉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的禾本科植物除去栽培种类外共有 47属 ,含 1 61种。分析表明 :( 1 )本区的禾本科植物主要是由北温带成分组成 ,并兼有丰富的旧世界温带成分和其他温带成分 ,温带性质明显。 ( 2 )本区所分布的泛热带成分无一例... 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的禾本科植物除去栽培种类外共有 47属 ,含 1 61种。分析表明 :( 1 )本区的禾本科植物主要是由北温带成分组成 ,并兼有丰富的旧世界温带成分和其他温带成分 ,温带性质明显。 ( 2 )本区所分布的泛热带成分无一例外地都能够延伸到温带地区 ,应属一类具有一定程度温带性质的泛热带分布类型。一些种类如蔗茅 (Erianthusravennae)的出现是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亚分布到本区的。 ( 3)本区的禾本科植物绝大多数属于温寒地带分布类型 ,因而具有明显的高原、高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主要有固沙草属 (Orinus)、看麦娘属 (Alopecurus)、披碱草属 (Ely mus)、三毛草属 (Trisetum)、扇穗茅属 (Littledalea)、偃麦草属 (Elytrigia)、冠毛草属 (Stephanachne)和拟沿沟草属 (Paracolpodium)等 ,这是本区的高山特化和寒旱化适应现象在禾本科植物中的突出表现。 ( 4 )本区无特有属 ,特有种亦较少 ,这种现象是有其自然和历史原因的。大多数的单种属和寡种属都是从它们各自广布的近缘属中衍生而来 ,表明本区系是一个年轻的、衍生的区系。例如细柄茅属 (Ptilagrostis)之从针茅属 (Stipa) ,钝基草属 (Timoria)之从芨芨草属 (Achnatherum)等。 ( 5 )本区系同周围区系的联系广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 禾本科植物 区系特征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阿里喀喇昆仑山的自然特点和垂直自然带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百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0年第2期49-63,共15页
本文从综合自然地理角度,研究喀喇昆仑山—阿里喀喇昆仑山的自然环境特点,垂直自然带及其区域分异,并提出初步的地理分区和环境、利用问题。
关键词 自然环境 重直自然带 喀喇昆仑山
下载PDF
中国喀喇昆仑山十字花科植物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晓敏 马真 +1 位作者 陶锦 阎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138,共8页
结合标本和实地考察,对中国喀喇昆仑山十字花科植物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喀喇昆仑山十字花科植物计有32属66种1变种,分别占中国十字花科植物属、种总数的33.7%和15.5%,其中新发现中国喀喇昆仑山新记录种11种;新疆新记录属1... 结合标本和实地考察,对中国喀喇昆仑山十字花科植物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喀喇昆仑山十字花科植物计有32属66种1变种,分别占中国十字花科植物属、种总数的33.7%和15.5%,其中新发现中国喀喇昆仑山新记录种11种;新疆新记录属1属,新疆新记录种2种;西藏新记录种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喀喇昆仑山 十字花科 分类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北坡山地的第四纪构造运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亚宁 梁匡一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23,共6页
第四纪构造运动对喀喇昆仑山北坡山地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使本区褶皱回返,进入大陆发展阶段,而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构造,奠定了本区地貌发育基本格局.第四纪期间,本区的主干断裂-康西... 第四纪构造运动对喀喇昆仑山北坡山地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使本区褶皱回返,进入大陆发展阶段,而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构造,奠定了本区地貌发育基本格局.第四纪期间,本区的主干断裂-康西瓦断裂再度复活。中-新生代地层褶皱,错断,沿断裂裂隙喷发的火山岩,穿透了河漫难阶地.山体剧烈的差异抬升,致使本区东西、西两部地貌形态变异很大.主干河流沿断裂活动带强烈下蚀,呈直线性伸展,与沿主河新生的次一级张性断裂构成梳状水系.反映山地间歇性上升特点的河谷阶地,在两岸的阶地级数,分布高度上很不一致,显示了构造运动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第四纪构造 河谷阶地 断裂活动 喀喇昆仑山 区域地质
下载PDF
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泥盆纪地层划分与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建强 王照亮 何小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7-999,共13页
在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地层区中的泥盆纪地层,开展剖面测量和区域填图,系统收集其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分布特征、接触关系、生物化石、基本层序等资料,并展开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区... 在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地层区中的泥盆纪地层,开展剖面测量和区域填图,系统收集其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分布特征、接触关系、生物化石、基本层序等资料,并展开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区内泥盆纪地层由中下统大王顶组,中统黄羊滩组、落石沟组和上统天神达坂组组成,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除天神达坂组未获生物化石外,其他层位均获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新建大王顶组和黄羊滩组2个岩石地层单位,以及腕足类3个、珊瑚类1个、菊石类1个、三叶虫类1个,共计6个生物地层单位。全面系统厘定和完善了区内泥盆纪的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序列,黄羊滩组是重要的铜矿和石膏矿赋矿层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喀喇昆仑山地区泥盆纪地层研究程度,也为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提供了必要地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多重地层划分 大王顶组 黄羊滩组 新疆 喀喇昆仑山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龙山组之新认识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建强 刘志勇 +2 位作者 王照亮 范勇刚 何小敏 《四川地质学报》 2016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中侏罗世龙山组广泛出露喀喇昆仑山一带的麻扎-康西瓦断裂以南地区以及阿克塔河、拖车湖、神仙湾、岔路口、甜水海等地,其界定和时代归属历来争议颇大。2012~2014年,神仙湾地区1∶5万区调,根据前人资料,结合1∶25万区调成果经综合分析,... 中侏罗世龙山组广泛出露喀喇昆仑山一带的麻扎-康西瓦断裂以南地区以及阿克塔河、拖车湖、神仙湾、岔路口、甜水海等地,其界定和时代归属历来争议颇大。2012~2014年,神仙湾地区1∶5万区调,根据前人资料,结合1∶25万区调成果经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认识:按中国地层指南要求把龙山组升级为群,对其下部砂砾岩层位新建阿克塔河组,上部灰岩层位新建岔路口组,完善了岩石地层序列;对该时期地质演化历史,以及提高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地质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龙山群 喀喇昆仑山 神仙湾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北坡冰川地质及地貌
19
作者 陈亚宁 王志超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84-290,共7页
喀喇昆仑山北坡是我国山岳冰川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是冰川地质及地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该区主要冰川的地貌类型、不同类型冰川作用的规模及发育程度,以及各阶段冰川作用强度与挽近时期构造运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北坡 冰川作用 冰川侵蚀 冰川堆积 构造运动
下载PDF
东喀喇昆仑山昆常冰川近期跃动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婧睿 蒋宗立 +4 位作者 刘时银 王欣 张勇 张震 魏俊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32-1745,共14页
研究冰川跃动过程及特征是理解冰川跃动机理的重要途径,目前仍然缺乏详细的冰川跃动过程观测。利用Envisat-1/ASAR、Sentinel-1A、TerraSAR-X/TanDEM-X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获得了东喀喇昆仑山昆常冰川详细的表面流速与表面高程变化。结... 研究冰川跃动过程及特征是理解冰川跃动机理的重要途径,目前仍然缺乏详细的冰川跃动过程观测。利用Envisat-1/ASAR、Sentinel-1A、TerraSAR-X/TanDEM-X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获得了东喀喇昆仑山昆常冰川详细的表面流速与表面高程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2年冰川中部隆起,平均增厚(10.19±1.79)m,冰川接收区以消融为主,平均减薄(39.71±1.79)m;2012—2014年冰川主干中部隆起向下迁移,平均增厚(8.21±1.37)m;2018年后积蓄区厚度平均减薄(9.77±3.38)m,接收区平均增厚(19.67±3.38)m。冰川主干表面流速从2007年起增加,并且在2017—2018年内经历过两次快速运动期,两个阶段的最高流速分别达到2.36m·d^(-1)和2.12m·d^(-1)。根据表面高程变化以及流速变化特征,认为昆常冰川在2007—2019年间发生跃动。时序流速表明,昆常冰川很可能是积蓄区发生微跃动/雪崩形成隆起(跃动前锋),并且两次快速运动后突然减速发生在夏末,很可能是冰下水文通道打开排水使得冰下静水压力减弱从而导致跃动停止,属于阿拉斯加型跃动。结合ITS_LIVE流速数据分析,初步确定其近两次跃动的间隔约为30年。同时对比时间序列的Landsat图像发现,2004—2005年间昆常冰川南分支发生跃动,致使分支末端的小冰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跃动 冰川表面流速 TerraSAR-X/TanDEM-X ICESat-2/ATLAS 喀喇昆仑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