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变化相对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勇 黄雯婷 +5 位作者 卢梦缘 欧昱贤 张占奕 李明杰 郭振东 马瑞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2-299,共8页
定量厘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变化的相对作用,可为揭示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提供依据。以MODIS NDVI、SRTM DEM、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建立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残差分... 定量厘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变化的相对作用,可为揭示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提供依据。以MODIS NDVI、SRTM DEM、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建立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残差分析、相对作用分析等多数学模型,分析了2001—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相对作用,揭示植被NDVI与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植被NDVI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面积远大于减少的区域面积;研究区植被改善和植被退化均受人类活动的主导。研究时段内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与降水、气温以及相对湿度整体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递减,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综上可知,研究时段内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覆盖呈改善态势,人类活动可被认为是影响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植被NDVI与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植被NDVI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相对作用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区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应东 高雪峰 +2 位作者 龚昌锋 刘婷 李小刚 《城市住宅》 2021年第12期247-248,共2页
以星樾澜湾工程为例,探究喀斯特地貌区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在论述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溶洞和桩基施工重难点的基础上,探究该工程项目利用BIM技术在桩基施工中的应用,旨在为喀斯特地貌区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桩基 喀斯特地貌区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区建筑固废填方市政广场变形监测
3
作者 贺美潮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25期74-77,共4页
为应对建筑固废污染及天然砂石等建筑材料短缺和建筑全过程能耗量滞后绿色建筑方针,同时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城市填方广场建设工程可消耗大量建筑固废助力双碳目标。基于此,实施了以山区城市填方市政广场为背景及载体进行建筑固废资源化再... 为应对建筑固废污染及天然砂石等建筑材料短缺和建筑全过程能耗量滞后绿色建筑方针,同时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城市填方广场建设工程可消耗大量建筑固废助力双碳目标。基于此,实施了以山区城市填方市政广场为背景及载体进行建筑固废资源化再开发利用再建设。鉴于主要以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建筑固废覆填混合料特性为表现的新复杂环境工况,重点对建筑固废覆填挖填方广场地表沉降,变形滑坡及支挡结构进行了变形自动监测和结果分析,得出的一系列结论和经验可为将来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区 建筑固废 填方广场 变形监测 累计位移
下载PDF
临沧市喀斯特地貌区发展经济林果探讨
4
作者 李富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A02期73-76,共4页
介绍临沧市各县(区)喀斯特地貌特点,阐述在喀斯特地貌区种植经济林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镇康县的泡核桃种植为例,分析喀斯特山区种植经济林果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针对打塘难、灌溉水源短缺、回填土不足、表土流失严重等问题... 介绍临沧市各县(区)喀斯特地貌特点,阐述在喀斯特地貌区种植经济林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镇康县的泡核桃种植为例,分析喀斯特山区种植经济林果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针对打塘难、灌溉水源短缺、回填土不足、表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区 经济林果 核桃种植 临沧市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径流对产沙的影响——以修文县龙场小流域为例
5
作者 陈倩 《绿色科技》 2023年第8期51-57,共7页
产沙量的多少表示一个地方土壤侵蚀情况最直观的数据,而地表径流对产沙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采用坡耕地、经果林、人工草坪3个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共计4个径流小区进行了地表径流对产沙影响的研究。通过利用修文县龙场小流域监测点的201... 产沙量的多少表示一个地方土壤侵蚀情况最直观的数据,而地表径流对产沙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采用坡耕地、经果林、人工草坪3个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共计4个径流小区进行了地表径流对产沙影响的研究。通过利用修文县龙场小流域监测点的2012年度的监测资料整编,分析了侵蚀性降雨、浑水径流、泥沙总量等的相关数据,研究了该地区2012年度坡面径流对产沙影响的具体情况,结论如下,(1)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的地表径流较大,经果林的地表径流次之,而人工草坪的地表径流较小;(2)在控制其余变量,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坡耕地地表径流量>经果林地表径流量>人工草坪地径流量,产沙量的大小为坡耕地产沙量>经果林产沙量>人工草坪产沙量;(3)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相同降雨条件下,对于坡耕地、人工草坪、经果林而言,当地表径流量增大,产沙量随着地表径流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地表径流量减少,产沙量也会随着地表径流量的减少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区 地表径流 产沙 修文县龙场小流域
下载PDF
我国喀斯特地貌区建筑室内CO_2与热湿环境研究
6
作者 李翀潇 杨坤 +1 位作者 王博琛 马鑫 《节能》 2018年第11期65-71,共7页
为分析喀斯特地貌区建筑室内CO_2与热湿环境的关系,根据调查结果对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列举了喀斯特地貌区中的2种建筑环境,即某高校各个建筑室内环境和某农村某户人家室内环境,并对其进行逐天或逐时的CO_2浓度、风速以及温、湿度的实地... 为分析喀斯特地貌区建筑室内CO_2与热湿环境的关系,根据调查结果对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列举了喀斯特地貌区中的2种建筑环境,即某高校各个建筑室内环境和某农村某户人家室内环境,并对其进行逐天或逐时的CO_2浓度、风速以及温、湿度的实地测量,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经过长时间的数据测量并结合200多份问卷调查,最终得到了在校师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室内空气质量的满意程度和在不同环境下建筑室内CO_2与热湿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构建良好室内环境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区 CO2分布特征 热湿环境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手工艺品视觉形象设计刍议——以广西环江为例
7
作者 莫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2期169-171,共3页
视觉形象在喀斯特地貌区旅游手工艺品设计中尤为重要,可提升产品的视觉形象和文化艺术价值。在介绍广西环江喀斯特地貌区旅游开发概况的基础上,对环江喀斯特地区旅游产品特点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喀斯特地貌区旅游手工艺品设计主要原则,对... 视觉形象在喀斯特地貌区旅游手工艺品设计中尤为重要,可提升产品的视觉形象和文化艺术价值。在介绍广西环江喀斯特地貌区旅游开发概况的基础上,对环江喀斯特地区旅游产品特点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喀斯特地貌区旅游手工艺品设计主要原则,对各类视觉元素在环江旅游手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区 旅游手工艺品 视觉形象设计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安顺市文物保护单位分析
8
作者 邵埌宇 武丹 +1 位作者 尹伟 马强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环境约束,使得城镇空间选择与区域体系发展都相对局促,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记录区域重要自然进程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切片与时空物证,隐含着城镇及其关联体系的发展脉络和空间功能特性的关键信息。研究选取典型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环境约束,使得城镇空间选择与区域体系发展都相对局促,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记录区域重要自然进程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切片与时空物证,隐含着城镇及其关联体系的发展脉络和空间功能特性的关键信息。研究选取典型喀斯特地区安顺市域范围,以其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其以明清时期为主、古建筑类型居多、集中分布于滇黔古道沿线的一般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运用核密度、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法,探究安顺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分异和格局演化,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心变迁和方向性强弱变化。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中隐含的地域文明进程、城市空间演进规律、重大历史事件与城市环境文化建设的时代共生和历史呼应现象,为合理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协调、利用其文保价值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物质文化遗产 时空演化 空间格局 喀斯特地貌区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规划及景观生态学方法的应用——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宗群 周志跃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8-482,共5页
重庆市涪陵区荒田村属喀斯特地貌区,自然环境条件特殊,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问题突出.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该区土地整理的生态条件,以及东、西片区土地利用和景观特征的差异,并据此提出西片区是土地整理开发的重点,东片区是... 重庆市涪陵区荒田村属喀斯特地貌区,自然环境条件特殊,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问题突出.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该区土地整理的生态条件,以及东、西片区土地利用和景观特征的差异,并据此提出西片区是土地整理开发的重点,东片区是生态保护的重点的规划方案,同时提出其利用对策及实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涪陵 荒田村 喀斯特地貌区 土地整理 土地利用 土地规划 景观生态学方法
下载PDF
喀斯特岩溶地貌区新建蓄水工程
10
作者 杨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地质岩层为灰岩,地质构造强烈、岩溶裂隙发育,地表土层很薄,裸露灰岩较多,难形成地表径流,绝大部分降水均通过渗坑溶洞暗流于境外,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基本没有保证,亟需新建蓄水工程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岩溶范围分... 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地质岩层为灰岩,地质构造强烈、岩溶裂隙发育,地表土层很薄,裸露灰岩较多,难形成地表径流,绝大部分降水均通过渗坑溶洞暗流于境外,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基本没有保证,亟需新建蓄水工程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岩溶范围分布复杂,目前有限的勘察手段无法详细察明,会导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在喀斯特岩溶地貌区修建蓄水工程,技术、投资等方面不可控因素极多,故研究在喀斯特岩溶地区新建蓄水工程的方案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岩溶地貌 蓄水工程 满库盆防渗
下载PDF
临沂市喀斯特发育区地下水监测网优化与喀斯特塌陷易发性评价
11
作者 辛虎 侯玉松 +5 位作者 胡晓农 支传顺 刘苏 吴光伟 常允新 王庆兵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26,共6页
为了提高山东省临沂市喀斯特发育区地下水监测网精度,完善地下水监测网职能,对区域喀斯特塌陷作出有效响应,结合水文地质分析法与普通Kriging法对现有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优化,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优化后的地下水监测网进行喀斯特塌陷易发... 为了提高山东省临沂市喀斯特发育区地下水监测网精度,完善地下水监测网职能,对区域喀斯特塌陷作出有效响应,结合水文地质分析法与普通Kriging法对现有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优化,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优化后的地下水监测网进行喀斯特塌陷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删除冗余监测井34眼,其中包括7眼省级自动化监测井以及27眼人工监测井,同时设计新增62眼水位监测井;地下水监测井优化后的Kriging估计误差标准差平均值由4.457减至0.964,且地下水监测网覆盖喀斯特塌陷中高易发区域;优化后的监测井布局更合理,能够监测预警喀斯特塌陷地质突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区 地下水监测网 水文地质分析法 普通Kriging法 层次分析法 喀斯特塌陷
下载PDF
贵州高原不同地貌区和植被类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继 周旭 +2 位作者 蒋啸 杨江州 罗雪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85,共13页
贵州高原具有少日照、多云雨和复杂下垫面的山地特殊气候和地形,准确探究该区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对进一步了解喀斯特地区碳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气象站点数据用ANUSPLIN软件进行插值处理,与使用时间序... 贵州高原具有少日照、多云雨和复杂下垫面的山地特殊气候和地形,准确探究该区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对进一步了解喀斯特地区碳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气象站点数据用ANUSPLIN软件进行插值处理,与使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和质量控制文件重新构建高质量的MODIS-NDVI数据作为CASA模型的输入数据模拟植被NPP,再结合MOD16-ET数据估算WUE。综合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稳定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贵州高原2000—2014年各地貌区、植被类型WUE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近15年来WUE均值和趋势的空间格局都呈西部高于东部的特点, WUE趋势呈显著增加态势( R^2 =0.63, P <0.001)。(2)从各地貌区来看,多年WUE均值排序为:断陷盆地>岩溶峡谷>峰丛洼地>非喀斯特地貌>岩溶高原>岩溶槽谷,其中断陷盆地和岩溶峡谷呈显著( P <0.05)增加趋势。(3)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 WUE大小呈混交林>阔叶林>耕地>针叶林>草地>灌丛排序。针叶林和灌丛变异系数(CV)值较高,但前者对气候波动的抵挡能力更强,增加速率更快。草地CV值最低,变化速率最慢,不易受气候波动的影响。由于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显著,使耕地WUE的变化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 贵州高原 喀斯特地貌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岩溶浅埋地区大断面、小径距双线隧道施工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文海 王卫平 张志文 《云南水力发电》 2020年第7期103-106,共4页
通过对岩溶浅埋地区大断面、小径距双线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掌握在岩溶条件下,大断面、小径距双线隧道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喀斯特地貌区勘察成果、地质雷达、TSP等超前地质预报的分析,根据溶洞的规格大小、相对位置及发育程度,采取喷锚... 通过对岩溶浅埋地区大断面、小径距双线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掌握在岩溶条件下,大断面、小径距双线隧道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喀斯特地貌区勘察成果、地质雷达、TSP等超前地质预报的分析,根据溶洞的规格大小、相对位置及发育程度,采取喷锚、钢筋网、注浆、施工护拱等不同的溶洞处理措施,从而为隧道快速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制定安全合理的应对突水、涌泥方案,成立安全风险管理机构,编制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针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突发事件,编制应急处理措施,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隧道塌方应急演练,提高风险快速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浅埋地大断面 小径距双线隧道 喀斯特地貌区 溶洞处理 安全风险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