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流浪动物致人损害中善意喂养人侵权责任
1
作者 李宇辰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4期1897-1901,共5页
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家庭饲养了宠物,弃养等原因也导致了社会上流浪动物的数量增加,流浪动物咬伤路人的案件常有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仅仅明确了流浪动物的原饲养人或管理人责任,实际在很多场合难以适用,原因在于许多案... 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家庭饲养了宠物,弃养等原因也导致了社会上流浪动物的数量增加,流浪动物咬伤路人的案件常有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仅仅明确了流浪动物的原饲养人或管理人责任,实际在很多场合难以适用,原因在于许多案件中原饲养人往往难以寻找。取而代之的是与流浪动物有关联的善意喂养人经常会被要求承担侵权责任,该类主体何时需要承担,承担何种责任在法律中并没有明确。文章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研究这类特殊人群的侵权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动物 侵权责任 善意喂养人
下载PDF
北京市4~12月龄婴儿喂养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晓晨 李春雨 +3 位作者 沙怡梅 赵耀 黄磊 燕煦承 《首都公共卫生》 2010年第4期177-178,共2页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合理的营养供给,将为今后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此时的食物主要由他们的喂养人供给,因此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喂养人科学喂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关键词 婴儿 喂养 知识-态度-行为
下载PDF
城市婴儿喂养中喂养人与婴儿交流现况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游川 丁辉 +2 位作者 白露 王晓莉 王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053-2054,共2页
目的:了解城市婴儿喂养中的喂养人与婴儿交流现状,发现婴儿喂养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采取了以直接观察为主的研究方法,运用现场摄像技术,对北京市城区48例6~12个月婴儿喂养中的母子交流现状进... 目的:了解城市婴儿喂养中的喂养人与婴儿交流现状,发现婴儿喂养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采取了以直接观察为主的研究方法,运用现场摄像技术,对北京市城区48例6~12个月婴儿喂养中的母子交流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通过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喂养人在喂养交流方面的态度、想法。结果:喂养中,喂养人缺乏喂养交流意识和技巧。结论:婴儿喂养中对喂养交流缺乏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喂养交流 喂养知识
下载PDF
喂养人心理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华 汪丽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喂养人心理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影响。方法将99例6个月至3岁喂养困难婴幼儿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的婴儿喂养人接受常规营养教育及喂养指导方法,干预组(50例)的婴儿喂养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的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喂养人心理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影响。方法将99例6个月至3岁喂养困难婴幼儿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的婴儿喂养人接受常规营养教育及喂养指导方法,干预组(50例)的婴儿喂养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喂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评估干预前后婴幼儿的年龄体质量Z值(WAZ),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喂养人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及婴幼儿营养改善情况。结果 1两组喂养人干预前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抑郁评分为(43.64±7.10)分,低于对照组(51.80±6.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0,P<0.001);干预组焦虑评分为(43.32±6.42)分,低于对照组(49.32±6.51)分,差异有意义(t=4.462,P<0.001);2干预前两组喂养困难婴幼儿WA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喂养人焦虑和抑郁,有助于改善喂养困难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喂养困难 婴幼儿 影响
下载PDF
婴儿主要喂养人对食物转换的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承莉 疏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6年第6期41-43,45,共4页
目的:了解目前婴儿主要喂养人对婴儿食物转换的认知现状,为门诊指导喂养人科学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儿保门诊随机选取6~12月龄健康婴儿204名的主要喂养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婴儿主要喂养人对食物转换的认知现状调查表》进行问... 目的:了解目前婴儿主要喂养人对婴儿食物转换的认知现状,为门诊指导喂养人科学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儿保门诊随机选取6~12月龄健康婴儿204名的主要喂养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婴儿主要喂养人对食物转换的认知现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l 9.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5%的喂养人在婴儿4~6月龄时引入乳类以外的食物。16.2%首选铁强化米粉,79.4%的喂养人总是或经常为婴儿单独制作食物,86.7%的喂养人会在进餐时经常给予言语性鼓励和情感交流,91.1%的喂养人喂食专注。但仅有5.9%的喂养人在食物转换过程中能完全遵循食物转换原则。75%的喂养人对婴儿“厌新”缺乏认识,部分喂养人会有强迫喂食或过渡喂食的行为,89.7%的喂养入不注意婴儿技能训练,57.3%喂养人没有注意到建立良好的进食氛围。结论:主要照顾者辅食添加态度普遍较好,但喂养知识有待丰富,行为有待改善,可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喂养知识宣传教育,培养正确的喂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喂养 喂养人 食物转换 认知
下载PDF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士娜 蒋虹 +1 位作者 徐晓娟 李桂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链式管理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NICU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NICU母乳喂养策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链式管理,构建并实施产房、产科和NICU间横向管理和... 目的观察链式管理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NICU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NICU母乳喂养策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链式管理,构建并实施产房、产科和NICU间横向管理和各科室内部纵向管理。结果最终对照组82例、试验组81例早产儿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宫外发育迟缓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日龄显著短于对照组,出院体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链式管理有利于提高NICU早产儿的纯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NICU 产科 产房 链式管理 母乳喂养 喂养不耐受 喂养并发症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微 曾铁英 +5 位作者 刘莉 杨凌艳 王颖 邢翠 董娜娜 张帆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8期838-843,853,共7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宣教方法,宣教对象主要为初产妇本人;选取2022年...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宣教方法,宣教对象主要为初产妇本人;选取2022年3-7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8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情况;干预前后初产妇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干预后初产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前2组初产妇及照顾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初产妇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产妇及照顾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升婴儿喂养态度及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缩短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提高产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 剖宫产 初产妇 早期母乳喂养 围产期护理
下载PDF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在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蓓蓓 孙兴 +4 位作者 徐微 徐业芹 李金洋 王倩倩 石秦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母乳喂养管理和宣教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母乳喂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人力资源、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大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力度及加强院感监测共五个方面进行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比较两组VLBWI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静脉营养时长、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亲母母乳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体质量增长速率较对照组有所提升,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及总住院时长较对照组有所缩短,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视网膜病变(ROP)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可提升NICU住院VLBWI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其体质量的增长,缩短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及总住院时长,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 母乳喂养 质量改进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婷婷 李晓琴 +2 位作者 杨如美 王祝平 王洁 《上海护理》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上海市某二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21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上海市某二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21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分为不耐受组(n=121)与耐受组(n=89),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霍斯默-莱梅肖(H-L)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及区分度。结果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7.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高血糖、胃肠内补钾、术后疼痛评分≥4分、术后3 d后下床活动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H-L检验结果显示,χ^(2)=6.523(P=0.367),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P<0.001),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32。结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能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识别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高危人群,为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肿瘤 肠道营养 喂养不耐受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重力喂养高度及卧位在预防早产儿胃食管反流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溪 杨凡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重力喂养高度及卧位预防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2022年6—12月出生的早产儿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重... 目的探讨不同重力喂养高度及卧位预防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2022年6—12月出生的早产儿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重力喂养;观察1组采取右侧卧位,确认无残留奶量后,抬高针筒至距离早产儿嘴唇上方20 cm处;观察2组采取俯卧位,其他步骤同观察1组。比较3组呕吐、溢奶、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胃残留、减量喂养次数、停喂次数、体质量增长、排便次数、排便量、胎便排尽用时、潴留量及喂养2周后食管24 h反流监测等指标。结果3组早产儿人均喂养次数均为112次;观察1组和观察2组呕吐、溢奶、呼吸暂停、血氧浓度下降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胃残留比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减量喂养次数、停喂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排便次数、排便量均大于对照组,胎便排尽用时、潴留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食管pH<4次数、反流超过5 min次数、最长单次反流持续时间及反流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高度及体位改变可降低呕吐、溢奶、呼吸暂停和血氧浓度下降等发生率,预防胃食管反流,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喂养 胃食管反流 俯卧位 仰卧位 早产儿
下载PDF
发展性照护下的多维度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宏丽 李丹 +4 位作者 刘琦 李霜霜 张晓婷 曾佳丽 周旋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护下的多维度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发展...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护下的多维度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护下的多维度干预,两组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指标恢复时间(达到喂养耐受时间、达到肠道营养时间以及鼻胃管留置时间)、生长发育(体重、头围、身长)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达到喂养耐受时间、达到肠道营养时间以及鼻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重、头围及身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护下的多维度干预可有效缩短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指标达标时间,促进生长发育,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生长发育 发展性照护下的多维度干预
下载PDF
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李惠怡 黄惜华 +2 位作者 李琳 许德博 梁振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9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9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运动训练,试验组给予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比较两组鼻饲管拔除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鼻饲管留置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及干预前、干预后第7天10 min经口吮奶量、吸吮熟练度。结果:试验组拔除鼻饲管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第7天10 min经口吮奶量、吸吮熟练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可缩短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鼻饲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吸吮熟练度,增加患儿经口吮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口腔运动训练 小儿推拿 护理
下载PDF
喂养方式对高危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13
作者 曹沐琳 杜志云 +2 位作者 邱锐琴 姚文秀 乔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究喂养方式对高危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新生儿高危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出生且采用人工喂养的6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人工喂养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出生的60例采用母乳喂养的高危新... 目的探究喂养方式对高危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新生儿高危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出生且采用人工喂养的6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人工喂养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出生的60例采用母乳喂养的高危新生儿作为母乳喂养组。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3月龄时的身长、体重、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和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AZ)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3月龄时的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气质类型及免疫水平。另选50名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组,收集其临床资料,探究影响高危新生儿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出生时比较,人工喂养组与母乳喂养组患儿在3月龄时身长、体重、WLZ评分、BAZ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出生时和3月龄时的身长、体重、WLZ评分、BAZ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时,母乳喂养组患儿的MDI评分和PDI评分分别为(108.55±10.98)、(108.16±10.61)分,均高于人工喂养组[(99.12±8.79)、(98.01±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气质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CD3^(+)、CD4^(+)、CD8^(+)水平分别为(7.11±0.67)×10^(-6)g/L、(0.77±0.11)×10^(-6)g/L、(0.46±0.08)×10^(-6)g/L、(49.06±6.15)%、(50.33±5.78)%、(36.33±5.16)%,均高于人工喂养组[(6.12±0.78)×10^(-6)g/L、(0.68±0.16)×10^(-6)g/L、(0.33±0.07)×10^(-6)g/L、(46.33±4.56)%、(47.55±6.12)%、(28.55±6.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高危组和正常组在有无生殖道感染、有无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史、有无腹压增高、有无胎位异常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生殖道感染、患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 g为高危新生儿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于高危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生殖道感染和低出生体重因素与高危新生儿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高危新生儿 影响因素 神经心理发育 免疫水平
下载PDF
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娜娜 王金燕 +1 位作者 王兴洁 刘莉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1日~2022年8月31日产科住院的116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病... 目的:探讨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1日~2022年8月31日产科住院的116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产后4、10 d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产后4、7 d乳房肿胀情况轻于对照组(P<0.01);产后7 d,干预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7 d,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可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缩短泌乳Ⅱ期启动时间,降低产妇乳房肿胀情况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减轻产后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母婴分离 乳房肿胀 泌乳Ⅱ期启动时间 抑郁
下载PDF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流程优化研究
15
作者 曹闻亚 常红 +3 位作者 李苗 范琳琳 田飞 刘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2-458,共7页
目的优化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入住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53例首发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优化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入住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53例首发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的25例患者,实验组为2020年6月—2021年12月的28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鼻肠管置入成功率、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总耗时及血管内低温治疗启动耗时。结果实验组的鼻肠管置入成功率为85.7%,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总耗时(48.84±19.12)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鼻肠管置入时鼻咽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管内低温启动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间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优化流程可确保血管内低温治疗按时启动,有效缩短鼻肠管置管耗时,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血管内低温治疗 早期幽门后喂养 流程优化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导的MDT团队协作对母婴分离产妇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16
作者 曾见喜 王桂英 骆淑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团队协作对母婴分离产妇自我效能、新生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分娩的300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团队协作对母婴分离产妇自我效能、新生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分娩的300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褥期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MDT团队协作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母乳喂养及乳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BSES评分、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每日哺乳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肿胀、乳汁淤积、乳头破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MDT团队协作能缓解母婴分离产妇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团队协作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的概况性评价
17
作者 王敏 龙建英 +4 位作者 袁梦圆 焦品莲 钟明明 孙珊珊 张彩云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目的 系统综述国内外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工具,为临床选择、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风险偏倚。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10篇预测模型开发研究... 目的 系统综述国内外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工具,为临床选择、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风险偏倚。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10篇预测模型开发研究及2篇验证研究,总体预测性能良好,但偏倚风险较高。年龄、机械通气、血糖、腹内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镇静镇痛药是预测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因子。结论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构建研究较多,但临床适用性能还需进一步验证。同时,应研究不同疾病类型危重患者的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结合信息化系统,实现喂养不耐受高风险患者筛选和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喂养不耐受 预测模型 概况性评价
下载PDF
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回归方程的构建及干预措施分析
18
作者 苏燕 徐九云 +1 位作者 雷海露 刘晓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构建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危险因素回归方程,并分析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5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FS发生情况分为RFS组51例和非RFS组103例。采用... 目的构建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危险因素回归方程,并分析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5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FS发生情况分为RFS组51例和非RFS组103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发生RFS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因子对RFS的预测价值;构建并验证相关Logistic回归方程,拟定相关护理干预内容。结果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RFS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有创机械通气、喂养前禁食时间、D-二聚体水平、营养摄入方式和喂养前血磷、血钾、血镁水平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NRS2002评分、营养摄入方式和喂养前血磷、血钾水平均为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NRS2002评分、营养摄入方式和喂养前血磷、血钾水平和联合预测因子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RF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23、0.707、0.783、0.774和0.859(P<0.05)。发生RFS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L=0.085×APACHEⅡ评分-0.337×NRS 2002评分+0.537×营养摄入方式-0.776×喂养前血磷水平-0.207×喂养前血钾水平+0.942。该方程预测价值良好,可根据方程拟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论危险因素回归方程可用于老年危重症患者RFS发生风险的临床预测,临床可根据回归方程制订相关护理干预措施,预防RF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老年患者 喂养综合征 危险因素 回归方程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胃窦运动指数对ICU肠内营养病人喂养不耐受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付红 倪秀梅 +1 位作者 宋云凤 周月琴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MI)在预测ICU肠内营养(EN)病人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经鼻胃管实施EN病人82例,采用床旁超声于EN喂养第1、2、3天分别测量病人MI,并评估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s多因素...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MI)在预测ICU肠内营养(EN)病人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经鼻胃管实施EN病人82例,采用床旁超声于EN喂养第1、2、3天分别测量病人MI,并评估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EN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MI对喂养不耐受的预测价值。结果:ICU病人在EN实施第1、2、3天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20.73%(17/82)、24.39%(20/82)、31.71%(26/82)。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EN启动时间、镇静镇痛药物、M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是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EN启动时间和MI均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MI预测喂养不耐受AUC为0.856,最佳截断值为0.556,敏感度为0.765,特异度为0.782。结论:ICU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机械通气、EN启动时间延迟及低MI是喂养不耐受发生的高危因素,监测MI值有助于预测喂养不耐受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胃窦运动指数 床旁超声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
作者 龚贝贝 黄海妹 +2 位作者 韦彩云 玉明柳 何华伟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7期756-767,共12页
目的调查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HIV/AID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HIV/AIDS患者... 目的调查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HIV/AID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评价。结果共纳入174例HIV/AIDS患者,其中76例HIV/AIDS患者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43.68%)。多因素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80 mmHg[OR=2.822,95%CI(1.267,6.287)]、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15分[OR=5.625,95%CI(1.435,22.048)]、机械通气应用[OR=5.459,95%CI(2.046,14.564)]、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OR=2.428,95%CI(1.118,5.275)]、肌松剂应用[OR=3.833,95%CI(1.758,8.357)]、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1)[OR=3.785,95%CI(1.126,12.724)]、抗生素使用数量>2种[OR=2.365,95%CI(1.039,5.384)]是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AUC值为0.849[95%CI(0.794,0.905)],最大约登指数为0.555时,最佳临界值为0.331,灵敏度为88.16%,特异度为67.35%;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获益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可为医护人员快速识别HIV/AIDS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艾滋病 肠内营养 喂养耐受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