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与恶的对决——从基督教文化视角审视莎氏悲剧《哈姆雷特》 被引量:8
1
作者 丁礼明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76-79,共4页
本文拟从基督教文化视角审视莎士比亚的千古名剧《哈姆雷特》,摈弃以往专注研究该剧的“复仇”主题,“性格悲剧”或“生与死问题悲剧”一面,从基督教文化角度分析该剧中侧重人性善与恶的决斗主题,旨在更加全面地看待古典悲剧作品,以便... 本文拟从基督教文化视角审视莎士比亚的千古名剧《哈姆雷特》,摈弃以往专注研究该剧的“复仇”主题,“性格悲剧”或“生与死问题悲剧”一面,从基督教文化角度分析该剧中侧重人性善与恶的决斗主题,旨在更加全面地看待古典悲剧作品,以便挖掘其深度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善与恶 决斗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人性的善与恶——对《红字》中主要人物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德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67-69,共3页
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四个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和道德准则问题。从齐灵窝斯、丁梅斯代尔、海丝特·白兰直至珠儿 ,人的灵魂一步步由“堕落”、忏悔、彻悟发展到精神的自觉。《红字》超越了人物性格中“善”与“... 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四个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和道德准则问题。从齐灵窝斯、丁梅斯代尔、海丝特·白兰直至珠儿 ,人的灵魂一步步由“堕落”、忏悔、彻悟发展到精神的自觉。《红字》超越了人物性格中“善”与“恶”绝对对立的传统观念。善与恶这对标准不能概括人的丰富的行为和心理。同时 ,善与恶的评价标准本身又有着历史的局限。其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善与恶 罪与赎
下载PDF
善与恶的较量 美与丑的舞台——从《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关系看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悲剧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向真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4-76,共3页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中,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以爱斯梅拉达为首的主要人物,并通过对照原则揭示了人物关系之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以及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悲剧根源。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对照 爱斯梅拉达 美与丑 善与恶
下载PDF
如何看待人生的善与恶——对梅尔维尔和霍桑的比较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意青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文章基于文本细读探讨了关注善与恶互斥互补关系的重要作家梅尔维尔和霍桑的贡献,试图揭示这两位作家如何通过象征和含糊叙事的艺术手法创作深刻批判清教原罪和宿命论危害的作品。他们创作的那些看似悲观和阴暗的传奇故事实际上以自己... 文章基于文本细读探讨了关注善与恶互斥互补关系的重要作家梅尔维尔和霍桑的贡献,试图揭示这两位作家如何通过象征和含糊叙事的艺术手法创作深刻批判清教原罪和宿命论危害的作品。他们创作的那些看似悲观和阴暗的传奇故事实际上以自己的方式呼应了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为振兴美国所做的努力。他们以象征和含糊叙事的艺术手法为作品获取多元理解提供了可能,前瞻了20世纪兴起的多元文学和文化阐释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尔维尔 霍桑 善与恶 象征 含糊叙事
下载PDF
善与恶的悖谬——评奥康纳《好人难寻》中的反讽 被引量:1
5
作者 涂沙丽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代表作《好人难寻》是一部成功运用反讽的典范之作。小说中的反讽贯穿全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主题升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反讽的巧妙运用,小说得以于不动声色之中凸显深刻的哲理...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代表作《好人难寻》是一部成功运用反讽的典范之作。小说中的反讽贯穿全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主题升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反讽的巧妙运用,小说得以于不动声色之中凸显深刻的哲理,以含蓄委婉的方式透露出作者对人性中善与恶的独特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康纳 反讽 情节 人物 主题 善与恶
下载PDF
善与恶的战争——托尔金《魔戒》的伦理观解读
6
作者 蒲海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5-89,共5页
善与恶的斗争是托尔金《魔戒》系列幻想作品的主题。《魔戒》中体现的善恶观与奥古斯丁关于善恶问题的论述有相似性,具有一元论的特点。《魔戒》中的善恶观基本上是基督教的,强调善恶的不对等性和自由意志的影响,但也带某些古希腊色彩。
关键词 托尔金 《魔戒》 善与恶 伦理观
下载PDF
试论大众小说《宫本武藏》中的善与恶
7
作者 关立丹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3期55-59,共5页
《宫本武藏》是大众文学作家吉川英治的代表作,是20世纪30—40年代大众文学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它具有广阔的历史与时代背景,反映了大众的心理与需求,尤其是在善与恶的问题上体现了日本大众文学的特征。
关键词 大众文学 《宫本武藏》吉川英治 善与恶
下载PDF
善与恶的较量——解读《辛德勒的名单》的对比艺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江雯 简梅芳 郭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45-45,共1页
在众多二战题材的影片中《,辛德勒的名单》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它突破了同类电影的樊篱,用深邃的思想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重塑了德国纳粹血腥屠杀犹太人的历史画面,同时又以赞美的情怀去讴歌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里也没有丝毫黯淡的人... 在众多二战题材的影片中《,辛德勒的名单》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它突破了同类电影的樊篱,用深邃的思想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重塑了德国纳粹血腥屠杀犹太人的历史画面,同时又以赞美的情怀去讴歌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里也没有丝毫黯淡的人性善的光芒。本文将选取片中红色与黑白、乐声与枪声、亲吻与毒打这三个场景的对比,显示出影片主旨: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和对人性的近乎固执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与黑白 乐声与枪声 亲吻与毒打 对比 善与恶
下载PDF
善与恶的抉择——评《雾都孤儿》 被引量:2
9
作者 苟寒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I0008-I0008,共1页
时至今日,《雾都孤儿》已经问世一百多年,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成为深受各国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可以说《雾都孤儿》已经成为了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典藏。这本书曾无数次的被改编成电视、电影以及舞台剧。2005年,国际知名导演罗曼&... 时至今日,《雾都孤儿》已经问世一百多年,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成为深受各国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可以说《雾都孤儿》已经成为了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典藏。这本书曾无数次的被改编成电视、电影以及舞台剧。2005年,国际知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也把这本书拍成了电影搬上了荧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都孤儿》 善与恶 世界历史 经典作品 舞台剧 电影
下载PDF
善与恶的悖论:《李氏家族》的历史哲学——读《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札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继会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2-46,共5页
中国并不曾真正进入现代社会,但极其缺乏阅读耐心的现代读者却成批地涌现了。于是,即非粗制滥造(确有此类长篇,但愈写愈长的长篇也日渐受到读者冷落。在这种情势下,我注意到一部仅仅十七万字的长篇——李佩甫的《李氏家族——第十七代... 中国并不曾真正进入现代社会,但极其缺乏阅读耐心的现代读者却成批地涌现了。于是,即非粗制滥造(确有此类长篇,但愈写愈长的长篇也日渐受到读者冷落。在这种情势下,我注意到一部仅仅十七万字的长篇——李佩甫的《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的出现及其受到的不同礼遇。这不是一部随意之作,也不是一部好读的书。这是一部能够使你读后感到困惑并由此引出继续阅读与探求兴趣的书。我曾尝试着象读一般长篇那样较快地去熟悉它、结束它。但是,我失败了。读过笫一遍后,我感到非常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善与恶 现代社会 现实生活 札记 历史进程 历史作用 李氏 历史规律 黑格尔
下载PDF
善与恶相共 美向丑转化——试析《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性格的二重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枫 《闽江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62-66,共5页
关键词 克洛德 《巴黎圣母院》 善与恶 禁欲主义 克罗德 性格 副主教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性 对立统一
下载PDF
试论《伦敦大道》善与恶的抗争
12
作者 刘建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99-100,共2页
《伦敦大道》是一部英伦情调的黑道影片,导演威廉·莫纳汉在影片中主要表现了西方伦理困境中,人在所处的善恶道德抉择中的尴尬境地。在伦理学中,善与恶作为道德领域中的基本范畴,善,指人们可以接受的、合乎道德的行为;恶,指不能为... 《伦敦大道》是一部英伦情调的黑道影片,导演威廉·莫纳汉在影片中主要表现了西方伦理困境中,人在所处的善恶道德抉择中的尴尬境地。在伦理学中,善与恶作为道德领域中的基本范畴,善,指人们可以接受的、合乎道德的行为;恶,指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不合乎道德的行为。影片自然而细腻地表现出人物处于善与恶间的道德选择时的苦闷与挣扎。本文将分析善与恶存在的根源,阐述了人类内心向善的力量是人类道德救赎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大道》 善与恶 导演威廉·莫纳汉
下载PDF
关于《文静的美国人》中主人公善与恶的探析
13
作者 张悦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8-50,共3页
《文静的美国人》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以第一次越南战争为背景所创作的小说,被视为其严肃类小说的代表作。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英国记者福勒和美国青年派儿,在这两个人身上,格林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福勒似乎狡诈忘恩负义,乃恶的... 《文静的美国人》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以第一次越南战争为背景所创作的小说,被视为其严肃类小说的代表作。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英国记者福勒和美国青年派儿,在这两个人身上,格林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福勒似乎狡诈忘恩负义,乃恶的化身;派尔认真负责,似乎乃善的化身。但是格林的写作风格受其自身性格的影响,其作品往往充满悬疑色彩、情节发展出人意外,《文静的美国人》也不例外。福勒穷途末路之中却难掩悲天悯人之情,他采取恶的手段,是为了越南平民不再无辜丧命;派尔单纯文静的外表下却执拗天真、一意孤行、给越南平民带来的却是灾难。随着情节的发展,福勒和派儿的善恶形象完全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与恶 格雷厄姆 格林 严肃小说
下载PDF
善与恶的高度统一——从莎剧《麦克白》看麦克白人性矛盾的两个方面
14
作者 钟文 《宿州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34-35,共2页
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朋友和剧坛劲敌本·琼生曾经预言: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这种首屈一指地位的奠定,主要是由于他在十七世纪初创作了伟大的悲剧。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悲剧性不仅作为对抗的社... 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朋友和剧坛劲敌本·琼生曾经预言: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这种首屈一指地位的奠定,主要是由于他在十七世纪初创作了伟大的悲剧。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悲剧性不仅作为对抗的社会势力的冲突,而且也作为主人公心灵上内在矛盾的斗争表现出来。他笔下的坏蛋们也不是没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夫人 人性矛盾 《麦克白》 善与恶 莎剧 莎士比亚 高度统一 国王 女巫 苏格兰
下载PDF
作为悲剧英雄的麦克白——善与恶的选择
15
作者 陈晶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29-30,共2页
《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本身是善良的,但最后逐渐在贪欲和野心的驱使下丧失了其善良。莎士比亚这个剧作的出色之处并不是描述主人公如何从英雄变成了恶贯满盈之辈,而是在描述主人公不断追求权力顶峰的过程中,其内心的纠结和痛苦—... 《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本身是善良的,但最后逐渐在贪欲和野心的驱使下丧失了其善良。莎士比亚这个剧作的出色之处并不是描述主人公如何从英雄变成了恶贯满盈之辈,而是在描述主人公不断追求权力顶峰的过程中,其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即对善与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英雄 麦克白 善与恶的选择
下载PDF
结构主义视角下对《罗生门》中生与死、善与恶二元对立的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明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年第17期0085-0086,共2页
结构主义源于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语言学理论。索绪尔提出,在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尤其重要的是差异关系,包括二元对立。而这样的二元对立的观点正是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的根本所在。目前,针... 结构主义源于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语言学理论。索绪尔提出,在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尤其重要的是差异关系,包括二元对立。而这样的二元对立的观点正是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的根本所在。目前,针对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罗生门》的先行研究中从结构主义批评视角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大部分是结合了社会背景,从人性的利己主义这一角度切入分析的。本文则尝试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生与死、善与恶这两组对立面,对《罗生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考察。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文本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文本结构,文本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从而加深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结构主义 二元对立 生与死 善与恶
下载PDF
善与恶的根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忠国 《天风》 2006年第12X期46-47,共2页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3:11)
关键词 善与恶 万物 人心 永生
下载PDF
鬼故事背后善与恶的对决——蒲松龄《聊斋志异》与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之比较
18
作者 尹燕姬 《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1年第12期103-104,共2页
《聊斋志异》与《螺丝在拧紧》的两位作者通过描写人物与鬼魂打交道的经历,借助其各自的宗教信仰,揭露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两部小说最大的相似性在于其主题的相似性,也正是宗教的善恶这一观念把两部作品联系在了一起。本文通过解读与剖... 《聊斋志异》与《螺丝在拧紧》的两位作者通过描写人物与鬼魂打交道的经历,借助其各自的宗教信仰,揭露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两部小说最大的相似性在于其主题的相似性,也正是宗教的善恶这一观念把两部作品联系在了一起。本文通过解读与剖析,强调中国古代作家蒲松龄和美国近代小说家亨利·詹姆斯二人虽然写作的目的极其相似,都把写作的矛头直指当时各自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然而在看待善与恶的冲突方面,却采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蒲松龄强调的是佛教的善有善报的因果报应理念;亨利·詹姆斯则强调天人相分,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对社会传统的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螺丝在拧紧 鬼魂 善与恶的对决
下载PDF
在善与恶中徘徊的悲情人物——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明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第11期36-37,共2页
年仅23岁的曹禺因写出《雷雨》而一举闻名.文学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塑造杰出的人物,其人物的丰满性与复杂性往往是判断作品优劣的标准.周朴园作为《雷雨》的主要人物之一,曹禺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尽管作者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 年仅23岁的曹禺因写出《雷雨》而一举闻名.文学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塑造杰出的人物,其人物的丰满性与复杂性往往是判断作品优劣的标准.周朴园作为《雷雨》的主要人物之一,曹禺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尽管作者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闪现的一点真诚颜色.曹禺在回顾《雷雨》创作时说:"周是个资本家,也是一个‘人’."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种说法;人之初,性本恶,这也是一种说法.善为恶始,恶为善依,在乎善恶,全乎于心,这就是人性.正是内心的善恶交锋让周朴园这个形象在文学的殿堂中占有重要的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朴园 《雷雨》 善与恶
下载PDF
人性的善与恶——读《拉贝日记》
20
作者 严春友 梁秀枝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71,共1页
独裁的政体和疯狂的资本,是战争的两个翅膀。不斩断这两个翅膀,战争就不可避免。
关键词 日记 拉贝 善与恶 人性 中国人 良知 感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