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袭与善创:王国维的“知人论世”思想与批评实践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维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3,155,共9页
在理论层面,王国维通过重新阐释"知人论世"使其从经学层面的论述走向诗学层面的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解诗步骤。在文学批评实践层面,王国维在延续传统"人格"说的同时,通过使用心理学概念纵向挖掘"人"的深... 在理论层面,王国维通过重新阐释"知人论世"使其从经学层面的论述走向诗学层面的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解诗步骤。在文学批评实践层面,王国维在延续传统"人格"说的同时,通过使用心理学概念纵向挖掘"人"的深度,使"人"从经学中剥离出来;通过将地域与作家联系起来考察拓展了"世"的广度,并在地域与文学关系的问题上让地域特色服务于文学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虽然王国维由于坚持"人格"说而使有些结论失之偏颇,但是他的研究思路仍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知人论世” 因袭 善创
下载PDF
让善思善创之花在课堂绚丽绽放——以《回延安》教学为例
2
作者 徐新颖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第6期35-36,共2页
在善思善创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用文学经典之美滋养学生的生命;营造互动开放的氛围,播下思维的种子;善用反思评价之真,绽开学生思维之花;促成阅读和写作的融合,从而结出创新之果。
关键词 善创 互动 反思
下载PDF
职业学校“善”“创”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3
作者 苗喜荣 庞自巧 虞敏 《江苏教育》 2023年第52期72-77,共6页
善创课堂主张融合创新,在其乐融融的课堂生态场域中最大限度地唤醒、赋能、点亮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使课堂各要素呈现和谐相处、双向联动、融会贯通的态势,进而实现群体生命的蓬勃向上与联动共生。以数控技术专业“CAD/CAM技术应用”... 善创课堂主张融合创新,在其乐融融的课堂生态场域中最大限度地唤醒、赋能、点亮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使课堂各要素呈现和谐相处、双向联动、融会贯通的态势,进而实现群体生命的蓬勃向上与联动共生。以数控技术专业“CAD/CAM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为例探究善创课堂的内涵和实施策略,可以通过创设、重构、驱动、生成,让学生在行动导向、体验学习中学会、会学、乐学、创学,实现全面发展,彰显职业学校善创课堂“善学善思、乐创会创”的内涵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创课堂 职业教育 中职课堂教改
下载PDF
拨动“善思”琴弦,弹奏“善创”乐曲
4
作者 臧晓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0年第8期23-24,共2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一切创造起于疑问和思考,质疑深思是开启创新之门的密钥。如何构建"善思"的阅读课堂,沉淀"善创"的品质呢?语文教师在阅读实践中可以尝试"文本素读",引导"自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一切创造起于疑问和思考,质疑深思是开启创新之门的密钥。如何构建"善思"的阅读课堂,沉淀"善创"的品质呢?语文教师在阅读实践中可以尝试"文本素读",引导"自主阅读",启发"多元解读",以"三读"推动学生质疑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善创
原文传递
创新启智:让生命向阳生长
5
作者 苗喜荣 《江苏教育》 2024年第31期88-90,共3页
面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如何在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教育教学内容、提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效率方面有新作为,是职教人不断探索的方向。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痛点和难点,探... 面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如何在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教育教学内容、提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效率方面有新作为,是职教人不断探索的方向。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痛点和难点,探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路径,拓宽学习场域,创新课堂样态,打造育人品牌,推广教学主张,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启智 善创课堂 学生中心
下载PDF
善读善思:读全、读深、读厚、读活
6
作者 徐新颖 《新一代(理论版)》 2021年第14期187-188,共2页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从而形成他们善读善思的能力。然而当前,很多教师面对厚厚的名著或无从下手,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劳而无获。名著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经过学生精美预热、师生精巧对...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从而形成他们善读善思的能力。然而当前,很多教师面对厚厚的名著或无从下手,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劳而无获。名著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经过学生精美预热、师生精巧对话、学生精妙拓展的过程,唯有教师领读,读全名著,小组合作,读深名著,师生共读,读厚名著,学生个性解读,读厚名著,才能提升师生的善读善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著 善创 实践
下载PDF
小学颐养和善教育的实施
7
作者 朱卫红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7年第7期84-85,共2页
颐养是指保护调养,也即培养熏陶;和善是指和悦、温和善良,这既是做人、修德、笃行等内在品行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关心、付出、贡献等外在品行的体现。对小学生实施颐养和善教育就是通过学校创设的各种体验活动,启发、诱导、保护、熏... 颐养是指保护调养,也即培养熏陶;和善是指和悦、温和善良,这既是做人、修德、笃行等内在品行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关心、付出、贡献等外在品行的体现。对小学生实施颐养和善教育就是通过学校创设的各种体验活动,启发、诱导、保护、熏陶和训练,把小学生培养成心地仁爱、品质淳厚、有善心、有善言、有善举的人,并让他们永远以一颗爱心善待自己、善待父母、善待他人、善待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昭昧詹言》:在批评中建立的桐城诗学 被引量:2
8
作者 龚敏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2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方东树(1772—1851),安徽桐城人,字植之,晚年以"仪卫"名轩,学者称仪卫先生。他是桐城派第二代的中坚作家,与姚鼐门下管同、梅曾亮、刘开、姚莹一起被目为"姚门五杰"。方东树于诗颇有造诣,不仅自己能诗,且能以诗法教... 方东树(1772—1851),安徽桐城人,字植之,晚年以"仪卫"名轩,学者称仪卫先生。他是桐城派第二代的中坚作家,与姚鼐门下管同、梅曾亮、刘开、姚莹一起被目为"姚门五杰"。方东树于诗颇有造诣,不仅自己能诗,且能以诗法教人,晚年著有《昭昧詹言》一书。此书主要分作三部分:论五古、论七古、论七律。这三部分并非在同一年写就。在他68岁至70岁这已近古稀的三年中,完成了《昭昧詹言》这部总结桐城诗学理论的著作,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昧詹言 诗学传统 格调说 王士 性灵派 善创 七子 阮亭 论诗 诗歌理论
下载PDF
“厚德如盐,适融入道”: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修炼
9
作者 罗晓航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0-52,共3页
文化力是一所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创办百年以来,始终坚持儿童立场,不断凝练学校文化。从"用心""真爱"到"厚德如盐,适融入道",再到"适融"与"善创",学校文化... 文化力是一所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创办百年以来,始终坚持儿童立场,不断凝练学校文化。从"用心""真爱"到"厚德如盐,适融入道",再到"适融"与"善创",学校文化价值体系日渐完善。营造雅致乐园,创生特色课程,追求善创教育等行动,让学校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老校 文化力 儿童立场 科研兴校 新立校 善创
下载PDF
教材文本解读的诠释学困境及应然取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辜桃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年第10期114-115,共2页
随着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教材文本解读遭遇到了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即文本解读中"复原说"与"意义创生说"之间张力的矛盾。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教材文本的解读应以教材文本为中心,是多元主体视... 随着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教材文本解读遭遇到了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即文本解读中"复原说"与"意义创生说"之间张力的矛盾。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教材文本的解读应以教材文本为中心,是多元主体视域融合、多元主体对话、多元主体生命意义彰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文本 诠释学 复原说 生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