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腔中所弘扬的传统善恶报应法律价值观
1
作者 陈思思 李乐凡 《法治与社会》 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
秦腔曾经能够成为戏曲界“花部盟主”,而后流播至全国,成为全国流行的“国剧”,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承载着“关学”的法治精神。而这种“关学”法治精神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秦腔为载体所弘扬的善恶报应法律观值得挖掘... 秦腔曾经能够成为戏曲界“花部盟主”,而后流播至全国,成为全国流行的“国剧”,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承载着“关学”的法治精神。而这种“关学”法治精神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秦腔为载体所弘扬的善恶报应法律观值得挖掘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精神 法律价值观 善恶报应 秦腔 关学 国剧 挖掘与传承
下载PDF
实学视阈下拟话本小说善恶报应叙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宗红 蒲日材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1-195,共5页
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盛行,拟话本小说亦受浸染。从实学角度审视话本小说中的诸多善恶报应故事,亦可发现其中的实学精神。一方面是善恶观念的变化及善恶报应的温情化体现出来的性一元论的"实性观";另一方面是对"实德"... 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盛行,拟话本小说亦受浸染。从实学角度审视话本小说中的诸多善恶报应故事,亦可发现其中的实学精神。一方面是善恶观念的变化及善恶报应的温情化体现出来的性一元论的"实性观";另一方面是对"实德"、"实修"的看重,尤其倡导实行与实功,倡导有益于世。话本小说家热衷于将鬼神、附体、梦境、入冥等神秘现象与善恶报应相结合,是"发愤"的自救使然,也是经世、救世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拟话本小说 善恶报应 救世
下载PDF
明代善恶报应观念的强化与社会调控 被引量:7
3
作者 汪维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明前期政府出于教化需要有意识的灌输,明中后期由于传统社会的异动、士大夫阶层的有意旁及,善恶报应思想逐渐被民众广泛接受,成为凝结于民众心灵深处的一种信仰,对明人伦理价值观的缔构和社会行为产生了广泛影响。
关键词 善恶报应观念 佛教因果报应 政治教化 民众信仰 明代社会
下载PDF
论中国善恶报应观的形成及其当代启示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3-118,共6页
中国善恶报应观初步形成于西周时期,它的发展则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迁儒、道、释三种报应观相互影响、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主旨在于止恶劝善、教化民众、净化社会,能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和个体的心理需要。中国善恶报应观对中国人传统心理的... 中国善恶报应观初步形成于西周时期,它的发展则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迁儒、道、释三种报应观相互影响、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主旨在于止恶劝善、教化民众、净化社会,能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和个体的心理需要。中国善恶报应观对中国人传统心理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中国人形成了重德意识、家族使命意识、责任心理和解脱心理;消极影响表现在:使中国人形成了迷信心理、奴性心理、功利心理、自私和冷漠心理。探讨中国善恶报应观,对塑造当代中国人的健全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善恶报应 中国人传统心理 健全人格
下载PDF
宋元善恶报应信仰之发展及其对戏曲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戴峰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宋元时期,在三教融合并且不断世俗化的背景下,善恶报应信仰成为了时人最为普遍的一种信仰习俗,它的发展和盛行,不仅具有整顿人间伦理秩序的作用,同时也对宋元戏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既与宋元戏曲描摹世态、揄扬善恶的本体特征相关联,... 宋元时期,在三教融合并且不断世俗化的背景下,善恶报应信仰成为了时人最为普遍的一种信仰习俗,它的发展和盛行,不仅具有整顿人间伦理秩序的作用,同时也对宋元戏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既与宋元戏曲描摹世态、揄扬善恶的本体特征相关联,也与美善统一的文艺传统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善恶报应 戏曲 影响
下载PDF
善恶报应与社会正义——土家族伦理思想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炳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
苍天终会开眼,善恶总有报应,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必将受到苍天的道德评判,这是土家族民间信仰中的坚定信念和道德诉求,也是其社会正义观的委婉表达。
关键词 善恶报应 社会正义 道德诉求 土家族伦理思想
下载PDF
善恶报应与道德信仰的确立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长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5,共6页
善恶报应在道德信仰确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道德知识的真理性,为确立道德信仰提供了认知前提;同时它也体现了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的统一,代表着伦理秩序和伦理权威,为道德信仰确立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外在保障。其他道德信仰确立... 善恶报应在道德信仰确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道德知识的真理性,为确立道德信仰提供了认知前提;同时它也体现了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的统一,代表着伦理秩序和伦理权威,为道德信仰确立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外在保障。其他道德信仰确立方式与善恶报应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的相通性。虽然在道德信仰上决定论是贫困的,但是,善恶报应的实现将有助于道德信仰的确立和道德的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报应 道德信仰 理性
下载PDF
从善恶报应看三言二拍对官吏的道德期盼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宗红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三言二拍中有很多涉吏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吏治的思考,对官吏的道德诉求,具体表现在:欲为官者不动利心存道心,现任官员要清廉,忠诚,体察人情,仁心爱民;致仕官员以及胥吏不仗势作威作福,虐民为害。作者通过善恶报应的形式,表达了对... 三言二拍中有很多涉吏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吏治的思考,对官吏的道德诉求,具体表现在:欲为官者不动利心存道心,现任官员要清廉,忠诚,体察人情,仁心爱民;致仕官员以及胥吏不仗势作威作福,虐民为害。作者通过善恶报应的形式,表达了对构建和谐吏治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善恶报应 道德期盼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的善恶报应与吏治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宗红 蒲日材 《贺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明清话本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报应思想,一些报应故事凝聚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小说家以报应的形式表达他们尚贤德、尚忠良、崇廉明、崇公仆而斥贪暴、斥奸佞、贬猾吏、贬糊涂的吏治观。选择报应的形式来表达这些吏治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状... 明清话本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报应思想,一些报应故事凝聚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小说家以报应的形式表达他们尚贤德、尚忠良、崇廉明、崇公仆而斥贪暴、斥奸佞、贬猾吏、贬糊涂的吏治观。选择报应的形式来表达这些吏治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状况与思想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善恶报应 吏治思想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春元 《蒲松龄研究》 2006年第2期30-35,共6页
《聊斋志异》广泛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念及改造的佛教因果报应观念,以此为武器严惩贪官污吏、歹恶之徒,以此为手段来促人改过自新,来鼓励善行,树立道德范例。《聊斋志异》中善恶报应作品具有强烈的神秘性、喜剧性、恐怖性,强... 《聊斋志异》广泛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念及改造的佛教因果报应观念,以此为武器严惩贪官污吏、歹恶之徒,以此为手段来促人改过自新,来鼓励善行,树立道德范例。《聊斋志异》中善恶报应作品具有强烈的神秘性、喜剧性、恐怖性,强化了劝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善恶报应 因果报应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善恶报应与社会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宗红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分析了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创作的特点,指出善恶报应叙事是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认为基于明末清初社会道德滑坡的现实语境,小说家试图通过宣扬鬼神的神圣性以达到宣扬善的神圣性与社会秩序的神圣性,以善恶报应作为最具功... 分析了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创作的特点,指出善恶报应叙事是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认为基于明末清初社会道德滑坡的现实语境,小说家试图通过宣扬鬼神的神圣性以达到宣扬善的神圣性与社会秩序的神圣性,以善恶报应作为最具功效的一味药剂劝导世人,实现小说的疗己心疾,疗社会痼疾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善恶报应 社会疗治
下载PDF
《管子》中善恶报应的实现及其意义
12
作者 孙长虹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3-27,共5页
善恶报应是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行为和结果的道德上的因果联系的诉求。《管子》既以传统思想中神秘的"天"作为其善恶报应的形上基础,又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实现善恶报应的伦理秩序,即对善恶报应予以确... 善恶报应是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行为和结果的道德上的因果联系的诉求。《管子》既以传统思想中神秘的"天"作为其善恶报应的形上基础,又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实现善恶报应的伦理秩序,即对善恶报应予以确证,对人们的职业活动进行引导和规约。善恶报应的实现有利于树立道德权威以及道德信仰,实现义利统一和德福一致,从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促使人们遵从道德,对当代的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报应 公正 道德履行
下载PDF
善恶报应信仰的产生与发展
13
作者 戴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28-32,共5页
善恶报应观念是一种信仰习俗。善恶报应观念的渊源极早,远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中土之前。善恶报应信仰是一个融合着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混合体,善恶、因果、承负等思想对于古代民众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促成了善... 善恶报应观念是一种信仰习俗。善恶报应观念的渊源极早,远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中土之前。善恶报应信仰是一个融合着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混合体,善恶、因果、承负等思想对于古代民众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促成了善恶报应信仰的形成和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报应 因果 承负 形成 发展
下载PDF
明清话本小说中的善恶报应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4
作者 杨宗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4-156,共3页
明清话本小说中广泛的善恶报应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深刻挖掘善恶报应所体现的和谐精神,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话本小说 善恶报应 和谐精神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三世”概念与“善恶报应”——佛教中国化的一个范例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5,共6页
印度佛教中的“三世”说和因果报应论是对中国人的宗教思想和信仰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然而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已经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印度佛教思想,其中掺杂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思想。本文考察印度佛教的三世概念、因果报应论与中国灵... 印度佛教中的“三世”说和因果报应论是对中国人的宗教思想和信仰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然而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已经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印度佛教思想,其中掺杂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思想。本文考察印度佛教的三世概念、因果报应论与中国灵魂论和善恶报应思想的融合过程,并试图通过佛教的中国化过程来说明佛教理论的变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形神 “三世” 善恶报应 佛教 中国 宗教思想
下载PDF
善恶报应观念性质试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道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9-76,共8页
善恶报应是我国古代社会普遍信仰的思想观念。上自威威赫赫的天子诸侯,下迄浑浑噩噩的娼妓乞丐,其不信者甚少。对这样一种思想观念,我国学界几乎众口一辞,肯定它是封建迷信。古籍整理者每因所点校史籍中夹杂有善恶报应的内容而引为遗憾... 善恶报应是我国古代社会普遍信仰的思想观念。上自威威赫赫的天子诸侯,下迄浑浑噩噩的娼妓乞丐,其不信者甚少。对这样一种思想观念,我国学界几乎众口一辞,肯定它是封建迷信。古籍整理者每因所点校史籍中夹杂有善恶报应的内容而引为遗憾。善恶报应究竟是封建迷信还是别的什么?我觉得大有讨论的必要。我认为,善恶报应是一种宗教观念。本文试从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区别、善恶报应观念的特点,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的影响略加讨论,聊作引玉之砖,就教于学界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报应 宗教信仰 阴德 封建迷信 观念性 宗教观念 神学宗教 原始宗教 报应观念 神道
下载PDF
《易传》善恶报应思想探析
17
作者 陈京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82,96,共5页
本文重点探讨了《易传》善恶思想的内涵、形成原因及哲学意义。指出:《易传》的善恶报应思想,超越了卜筮,强调由主体的道德行为来改变或把握自我命运,是一种道德哲学;同时,还杂有强烈的宗教信仰的因子,因而是一种理性与信仰合一的道德... 本文重点探讨了《易传》善恶思想的内涵、形成原因及哲学意义。指出:《易传》的善恶报应思想,超越了卜筮,强调由主体的道德行为来改变或把握自我命运,是一种道德哲学;同时,还杂有强烈的宗教信仰的因子,因而是一种理性与信仰合一的道德哲学。这种理性、信仰的复杂交融,恐怕是《易传》时代人文觉醒、宗教巫术犹存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善恶报应 安顿生命 积德行善
下载PDF
世俗中的童话:《三言》中善恶报应的叙事伦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长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57-66,共10页
《三言》中的故事大多以善恶报应作为逻辑脉络,有着花好月圆式的大团圆结局,其叙事内容及写作宗旨与童话高度相像,是世俗中的童话,是讲给成年人的童话故事。《三言》叙事中处处体现着道德教化的目的,其不仅通过善恶报应的故事情节设计,... 《三言》中的故事大多以善恶报应作为逻辑脉络,有着花好月圆式的大团圆结局,其叙事内容及写作宗旨与童话高度相像,是世俗中的童话,是讲给成年人的童话故事。《三言》叙事中处处体现着道德教化的目的,其不仅通过善恶报应的故事情节设计,而且通过叙事视角、叙事道理以及叙事语言等宣扬应该做善事、做善事利己利人、做善事与个人现世幸福以及来世幸福高度正相关。《三言》叙事中理想性和世俗性的完美结合、虚构性和真实性的平衡,使得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价值,而且也具有很好的道德教化功能,达到了劝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善恶报应 童话 叙事伦理
下载PDF
宋代家训中的善恶报应观及其社会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景乔雯 《阴山学刊》 2022年第1期51-58,共8页
宋代家训中善恶报应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揭示人们行为的心理动机、告诫人们天必降报、劝勉人们自省行善。这些内容对个体行动和群体规范具有指导作用,这种作用途径主要围绕修身合群与循礼善群展开,前者强调个体道德内化,后者重视... 宋代家训中善恶报应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揭示人们行为的心理动机、告诫人们天必降报、劝勉人们自省行善。这些内容对个体行动和群体规范具有指导作用,这种作用途径主要围绕修身合群与循礼善群展开,前者强调个体道德内化,后者重视群体制度规范,从而在传统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这种观念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事件的判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动具有指导作用,其社会价值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报应 宋代家训 修身合群 循礼善群
下载PDF
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
20
作者 刘忠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1-32,共2页
因果现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康德在对因果必然性、因果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因果规律中人的能动性的考察等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前人的特色。而佛教善恶报应论中体现的因果现在这些方面与康德因果论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对此略作探析... 因果现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康德在对因果必然性、因果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因果规律中人的能动性的考察等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前人的特色。而佛教善恶报应论中体现的因果现在这些方面与康德因果论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对此略作探析,以加深对康德哲学的理解,并对当代哲学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因果观 善恶报应 先验论 因果必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