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宏是“超善恶论”者吗?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立新 《湖湘论坛》 2001年第1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胡宏 “超善恶论”者 善恶混说 中国哲学
下载PDF
从善恶论到价值论:教育哲学的古今之变——基于实践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长伟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47-54,共8页
从实践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哲学的古今之变是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现代教育哲学的得失。在古典时代,"善恶"是实践哲学的核心概念,亦同时是作为实践哲学的教育哲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核心概念的古典的"善"... 从实践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哲学的古今之变是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现代教育哲学的得失。在古典时代,"善恶"是实践哲学的核心概念,亦同时是作为实践哲学的教育哲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核心概念的古典的"善"是客观的、绝对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运用对话法引导学生朝向善。教育哲人亦将自身的教育哲学与人生实践结合起来,作为善的榜样示范给学生。在近现代,"价值"取代"善恶"成了实践哲学和教育哲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核心概念的"价值"和主体勾连一起,是主观的,这使得教育价值论中的教育价值变成了外在的可变存在,教育亦无力引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论 价值论 教育哲学
下载PDF
发生学角度下的人性善恶论——一种可能的阐释
3
作者 岑瑞庆 梁桂娣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
人性的是善还是恶?古今中外都有伟大的思想家们对它进行探讨。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试着运用发生学对人性、人性论和人性善恶论的产生与形成进行浅析,并与前人的观点作比较,倒是一种新的可能的阐释。发生学角度下的人性善恶... 人性的是善还是恶?古今中外都有伟大的思想家们对它进行探讨。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试着运用发生学对人性、人性论和人性善恶论的产生与形成进行浅析,并与前人的观点作比较,倒是一种新的可能的阐释。发生学角度下的人性善恶论,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性概念,它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动态性与现实性,肯定了人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角度 人性 人性善恶论 阐释
下载PDF
从善恶论到价值论:教育哲学的古今之变——基于实践哲学的视角
4
作者 李长伟 《教育科学文摘》 2015年第5期8-10,共3页
古典教育哲学:以“善恶”为核心古代的实践哲学不同于今天的学院哲学,它是教化之学。今天的学院哲学远离了生命之善和善的生命,而沉浸在纯粹的理论沉思中,为知识而知识;古代的实践哲学则以教化为使命,专注于思考并实践善和幸福,... 古典教育哲学:以“善恶”为核心古代的实践哲学不同于今天的学院哲学,它是教化之学。今天的学院哲学远离了生命之善和善的生命,而沉浸在纯粹的理论沉思中,为知识而知识;古代的实践哲学则以教化为使命,专注于思考并实践善和幸福,并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教化他人。在这个意义上,实践哲学就是“教育哲学”,当然不是学院化的玩弄教育概念游戏的教育哲学,不是当今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哲学,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教育哲学,作为善好的生命实践的教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实践哲学 善恶论 价值论 生命实践 学院化 概念游戏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浅议人性善恶论对于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5
作者 梁洪武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9-71,共3页
本文通过对先秦儒家法家学派关于人性善恶的理论阐释、争论及发展脉络的介绍,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和群众观点分析人性善恶论对于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关键词 人性善恶论 现代领导 启示
下载PDF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性超善恶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杰 巩曰国 《管子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5-11,共7页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方面,属于同一类型。《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认为世俗的善、恶不但不是人性,而且伤性害命,因此主张性超善恶论。《管子》稷下道家一方面继承了《老...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方面,属于同一类型。《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认为世俗的善、恶不但不是人性,而且伤性害命,因此主张性超善恶论。《管子》稷下道家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的思路,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它们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义、礼、法由"道""德"所生,是"道""德"在人道的表现,因此它与《老子》《庄子》一样,都主张人性超越世俗的善恶,或称之人性纯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管子》稷下道家 性超善恶
下载PDF
人之善恶论——论李碧华《青蛇》中的青蛇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艳丽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3期122-123,共2页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善恶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现试从李碧华《青蛇》中的青蛇形象,管中窥豹探究人性的善恶论。
关键词 人之性恶 李碧华 青蛇 善恶论
下载PDF
幽溪传灯法师性具思想析论——以《性善恶论》为中心
8
作者 俞汉群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53,共10页
性具善恶论是天台宗佛性论之基本思想,亦为历代天台宗匠视为家珍。及至明代幽溪传灯法师,尤以性具善恶之旨趣为洞明如来出世、为众生开示悟入这一大事因缘之眼目;亦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圭臬。其晚年所著《性善恶论》六卷,秉承天台付... 性具善恶论是天台宗佛性论之基本思想,亦为历代天台宗匠视为家珍。及至明代幽溪传灯法师,尤以性具善恶之旨趣为洞明如来出世、为众生开示悟入这一大事因缘之眼目;亦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圭臬。其晚年所著《性善恶论》六卷,秉承天台付嘱,融摄孔门道脉;糅合众经论,综合诸师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详尽阐述了天台宗性具善恶之旨要。此外,其早年所著《净土生无生论》,涵摄华严宗、禅宗、净土宗以及世间心性论等,复以明心见性、即心是佛、行归净土等总以发明天台性具思想。在其弘宗演教、肆力躬行之下,一时缁素云集响应,大大改变了天台宗长期以来的疲弊颓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溪传灯 性具 善恶论 天台宗
下载PDF
儒家人性善恶论新诠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代湘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9,共5页
就人类整体而言 ,善是最根本和伴随人类始终的。恶则是非根本的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孟子先天性善论有合理性和深刻性 ,但过分理想化 ,轻视了现实之恶 ;荀子论证了现实之恶产生的根源 ,又设计出控制的方案 ,但却以牺牲... 就人类整体而言 ,善是最根本和伴随人类始终的。恶则是非根本的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孟子先天性善论有合理性和深刻性 ,但过分理想化 ,轻视了现实之恶 ;荀子论证了现实之恶产生的根源 ,又设计出控制的方案 ,但却以牺牲人的道德自律为代价 ,忽视了人“神性”的一面。宋儒用“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调和孟子和荀子的理论 ,弥补了他们各自的不足 ,虽有神秘主义成分 ,但对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不同运用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善恶 自律道德 他律道德
下载PDF
从《蝇王》的象征体系看人性善恶论
10
作者 韩晓东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4-25,32,共3页
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名作《蝇王》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本文从背景、人物形象及细节和道具三个方面的象征意蕴入手,隐喻性地揭示了人的善恶原性,表现了作者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类本质的怀疑与思索.
关键词 蝇王 善恶 人性 象征
下载PDF
《善恶论》读后感
11
作者 刘冬 《经济师》 1995年第7期14-14,共1页
《善恶论》读后感刘冬刘冬1992年生,幼读私塾,后转学校。1939年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4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敌后淮海根据地工作,从缮写员到编辑、记者、总编辑等。全国解放后,调苏北,历任报纸编辑部主任、电台副... 《善恶论》读后感刘冬刘冬1992年生,幼读私塾,后转学校。1939年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4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敌后淮海根据地工作,从缮写员到编辑、记者、总编辑等。全国解放后,调苏北,历任报纸编辑部主任、电台副台长、淮北监特委宣传部长、江苏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善恶论 理论研究
下载PDF
“学衡派”的人性善恶论——以吴宓、缪凤林为例
12
作者 杨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2,共6页
吴宓、缪凤林是"学衡派"中谈论人性较多的学者。他们主张人性二元论,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可善可恶。他们的人性论有重要的西学背景,但主要是对中国传统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的复归,表现出"学衡派"作为文化民族主义派别... 吴宓、缪凤林是"学衡派"中谈论人性较多的学者。他们主张人性二元论,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可善可恶。他们的人性论有重要的西学背景,但主要是对中国传统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的复归,表现出"学衡派"作为文化民族主义派别的一些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人性 善恶
下载PDF
王符善恶论初探
13
作者 周忠民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64-65,68,共3页
善恶是伦理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也一直是中国历代思想家们重点讨论的课题。王符作为东汉后期社会批判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表达了颇具社会批判特色的善恶思想,力图通过刑罚和教化使人们止恶扬善,实现社会风气的改变。
关键词 王符 善恶 刑罚 教化
下载PDF
我国古代传统人性善恶论纵观兼中国伦理思想的方法论浅析
14
作者 卞辉 《时代经贸》 2014年第4期330-330,共1页
人性善恶论是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对人性善恶论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本身及研究方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针对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近现代哲学家们做了许多方法论的探讨研究。笔者试图... 人性善恶论是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对人性善恶论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本身及研究方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针对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近现代哲学家们做了许多方法论的探讨研究。笔者试图以人性论为倒,在分析古代伦理思想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近代哲学家的方法论研究做出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恶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方法论
下载PDF
灵魂的挣扎和消解——从康德的善恶论解读《道连·格雷的画像》
15
作者 魏苑苑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引入康德思想中的善恶论,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主人公道连·格雷灵魂的善恶进行分析,旨在更深刻地了解道连.格雷的性格悲剧。
关键词 道连·格雷 康德 灵魂 善恶
下载PDF
“差生”是怎样产生的——从马斯洛人性善恶论中追逆根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淑英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08年第12期184-184,共1页
现在的学生品德差的原因有诸多因素,本文仅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来分析学生“品德差”的成因。
关键词 “差生” 马斯洛 学生品德 善恶 人性 学校 教师
下载PDF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之根源:人性善恶论
17
作者 李梅兰 《管理观察》 2009年第10期185-186,共2页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合人性的治国方略,人是有善恶之分的,而且人是善与恶两面性的统一。为我国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提供了理论的根源依据。
关键词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根源 人性善恶
下载PDF
论会计的基本命题——兼析会计学精神和灵魂的善恶之辩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晓宇 张影 熊筱燕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长期以来,会计实践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却在人类社会存续千年、屹立不倒。这一矛盾的背后一定有足以支撑会计持续存在的精神和灵魂,而精神和灵魂就是“会计的基本命题”。为探寻这一范畴真相的“冰山一角”,笔者从逻辑和历史两个视角... 长期以来,会计实践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却在人类社会存续千年、屹立不倒。这一矛盾的背后一定有足以支撑会计持续存在的精神和灵魂,而精神和灵魂就是“会计的基本命题”。为探寻这一范畴真相的“冰山一角”,笔者从逻辑和历史两个视角分别进行演绎和归纳,得出“会计应为扬善,会计所为抑恶”的结论。经分析发现,现行的会计错配在于“市场的逻辑”和“以恶致善”的旧命题,进而提出了“交易的逻辑”和“以善致善”的新命题,以期找出适用于会计理论、实务和制度的共识性框架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学 基本命题 伦理学 善恶
下载PDF
人类基因增强的“善恶交织”及其“扬善抑恶”之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应时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人类基因增强能从本质上突破自然人体的生物限制与功能缺陷,实现人的生理能力与精神能力的双重超越。然而,人类基因增强却呈现一种“善恶交织”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具有更好满足人的“适应性需要”与“发展性需要”、促进人类种族的整... 人类基因增强能从本质上突破自然人体的生物限制与功能缺陷,实现人的生理能力与精神能力的双重超越。然而,人类基因增强却呈现一种“善恶交织”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具有更好满足人的“适应性需要”与“发展性需要”、促进人类种族的整体进化与发展、改善人类的“缺陷结构”与生存质量等福祉效应;另一方面又存在让“制造工具的人”物化为“作为原材料的人”、加剧“社会分化”并形成人类文明史上新的不平等、产生“超能物种”取代人类成为地球新的“主宰者”等负面后果。只有构建以“跨代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的治理方略、确立以后代人“开放的未来之权利”为边界的开发限度、遵循以基础性和平等性为基准的公正分配原则,才是促进人类基因增强“扬善抑恶”的有效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增强 善恶交织 福祉效应 负面后果 扬善抑恶
下载PDF
善恶人类学:“暗黑人类学”与“关于善的人类学”何以共存
20
作者 张志培 冯莎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4,共9页
善与恶“势不两立”,“暗黑人类学”与“关于善的人类学”是否也是如此呢?人类学家雪莉·奥尔特纳(Sherry Ortner)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发展,并提出“暗黑理论”,关注人类苦难的经验。而在另外一派理论脉络中,人类学家则再... 善与恶“势不两立”,“暗黑人类学”与“关于善的人类学”是否也是如此呢?人类学家雪莉·奥尔特纳(Sherry Ortner)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发展,并提出“暗黑理论”,关注人类苦难的经验。而在另外一派理论脉络中,人类学家则再次讨论“良善”的问题,以“新道德人类学”为主力。表面上,两者好像是一种对立关系,并呈现出从“暗黑”向“良善”的单向转变,但对“暗黑人类学”与“关于善的人类学”的梳理讨论揭示出两者之间并非二元对立,而是构成一种多重且互相包含的关系,即“善恶人类学”。如果人类学家没能察觉到这种关系,有可能将研究对象“本质化”为“苦难”或“良善”的道德主体,只聚焦于主体在道德两难中的抉择,而忽视他们也在善与恶拉扯之间有意或无意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人类学 暗黑理论 关于善的人类学 伦理/道德 善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