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善治生态的生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浩 刘璇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年第4期53-59,共7页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构建乡村善治生态,形成良性治理生态系统,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善治生态是指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机制和治理路径的创新,撬动治理资源、凝聚治理合力、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乡村治理生态。善治生态系统由政...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构建乡村善治生态,形成良性治理生态系统,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善治生态是指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机制和治理路径的创新,撬动治理资源、凝聚治理合力、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乡村治理生态。善治生态系统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五个子系统有机组成,而每个次级系统在运转过程中都涵括人、事、地三个更为根本性的要素。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机制和治理路径的创新本质上是对这三种要素的重塑,而其中的关键是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有效复合,处理好“小党建”和“大党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善治生态 生成机理 共同富裕 乡风文明
下载PDF
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凯 余玉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165,共7页
善治逻辑与善治生态是网络舆论治理的两种选择方式。善治逻辑体现网络舆论治理的现实回应,面临同构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关联性问题和转换性问题的思维局限,容易在实践层面陷入“为我型”网络舆论治理框架的束缚。善治生态彰显网络舆论... 善治逻辑与善治生态是网络舆论治理的两种选择方式。善治逻辑体现网络舆论治理的现实回应,面临同构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关联性问题和转换性问题的思维局限,容易在实践层面陷入“为我型”网络舆论治理框架的束缚。善治生态彰显网络舆论治理的要素关联,克服并超越了善治逻辑的思维局限与实践难题,“伦理—国家”生态、“法律—社会”生态、“道德—公众”生态是其结构形式。由舆论平权向网络赋权转换、由技术统治向资本批判转换、由网络围观向网络公民转换,是基于善治生态的网络舆论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 逻辑 善治生态
下载PDF
论善治生态及其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爱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6,共7页
从"善治"到"善治生态"是一种学术努力,更是一种社会追求,是时代觉悟之生态觉悟之体现。"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社会的一种新颖... 从"善治"到"善治生态"是一种学术努力,更是一种社会追求,是时代觉悟之生态觉悟之体现。"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善治生态"是社会管理过程中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各种文明因子互动形成的一种治理态势,是政府和社会不同主体的新颖关系,并由"政府-社会"生态、"伦理-法律"生态、"伦理-政治"生态三维生态互动形成的治理体系。通过深挖中西文明资源,建构起我国"善治生态",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生态 社会
下载PDF
善治生态:结构探究与构建策略
4
作者 金慧芳 贾凌昌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0,共6页
伴随全球化带来的治理风险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方案的提出,治理走向善治生态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必然。善治生态范畴的提出是对传统治理模式作出的积极反应,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自我保护的理性应对,是对作为治理方式进行的反思性创新... 伴随全球化带来的治理风险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方案的提出,治理走向善治生态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必然。善治生态范畴的提出是对传统治理模式作出的积极反应,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自我保护的理性应对,是对作为治理方式进行的反思性创新。善治生态以善治正当性、整体关联性、动态平衡性和限制因子性为基本特质。善治生态稳健运行的前提在于其有合理的运行结构,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美德与政治的互渗、法治与德治的互为是善治生态的重要结构。由于善治见证了底层社会的生长现实和逻辑,因而善治生态的实现要以底层作为考察视角。同时,善治生态要以政府的反思性为重要关注,并在此种关注中呈现批判性维度。最后,善治生态要在政治文化场中共同推进,即要在善治本身遭遇的社会框架内找寻到一个可以和善治文化相衔接的承接点的同时,避免文化偏见,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善治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生态 结构 构建策略
下载PDF
生态善治目标下的生态型政府构建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爱宝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在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以及生态管理理论薄弱与实践困惑的背景下,时代向我们提出了生态善治目标和生态型政府构建的命题。生态型政府构建呼唤生态善治的理想目标。生态善治目标下生态型政府构建,必须以生态环境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 在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以及生态管理理论薄弱与实践困惑的背景下,时代向我们提出了生态善治目标和生态型政府构建的命题。生态型政府构建呼唤生态善治的理想目标。生态善治目标下生态型政府构建,必须以生态环境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以善治的基本要素为标准,实现政府与生态市场、政府与生态企业、政府与生态公民社会、政府与生态公民个人等良性互动的合作生态管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态型政府 生态市场 生态企业 生态公民社会 生态公民个人
下载PDF
生态文明善治型政府建设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龚昌菊 张新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生态善治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是法治、有限、服务、生态政府。遵循法治、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生态治理权责。把政府间生态文明建设利益纳入法律控制机制、违宪审查权力制衡轨道,并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进行法律... 生态善治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是法治、有限、服务、生态政府。遵循法治、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生态治理权责。把政府间生态文明建设利益纳入法律控制机制、违宪审查权力制衡轨道,并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进行法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 法律规制 法律责任
下载PDF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政府生态善治 被引量:2
7
作者 余超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用治理理论来研究和解决生态治理问题,必然演绎出生态善治的目标与治理模式。政府生态善治包含着民主性、合作性、责任性与透明性等基本诉求。当前在生态治理中仍存在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责任的冲突、多元治理机制尚未形成、社会资本缺... 用治理理论来研究和解决生态治理问题,必然演绎出生态善治的目标与治理模式。政府生态善治包含着民主性、合作性、责任性与透明性等基本诉求。当前在生态治理中仍存在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责任的冲突、多元治理机制尚未形成、社会资本缺失等诸多困境。因此政府必须转变治理理念,达成与市场、企业、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生态共治网络,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进而实现政府生态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理论 生态 基本诉求 理转型
下载PDF
行政人的法治素质与生态善治
8
作者 周文翠 《经济师》 2018年第9期27-28,30,共3页
生态善治就是好的生态治理,即通过合理有效的生态治理,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权利得到保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法治角度说,生态善治要求从生态治理的依据、生态治理的主体到生态治理的形式及手段等都具有合法性。行政人的法治素... 生态善治就是好的生态治理,即通过合理有效的生态治理,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权利得到保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法治角度说,生态善治要求从生态治理的依据、生态治理的主体到生态治理的形式及手段等都具有合法性。行政人的法治素质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是在外部规制和内在自觉共同作用下主动建构形成的。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丰富行政人的生态法律知识;通过文化熏陶和制度规制,塑造行政人的生态法治思维;通过生态法治实践提高行政人的生态法治能力,进而推动生态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人 素质 生态
下载PDF
“治理—善治”理论下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以S县为例
9
作者 杜佳莉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2期212-213,共2页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进步并不能掩盖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遇到的困惑,这也是我国县级政府普遍遇到的困境。以S县为代表的全国各县应在“治理——善治”理论的指导下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框架构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我国...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进步并不能掩盖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遇到的困惑,这也是我国县级政府普遍遇到的困境。以S县为代表的全国各县应在“治理——善治”理论的指导下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框架构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理论 生态 县域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生态治理中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定位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芬兰 邓集文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4,共4页
在生态文明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过程中,面对生态治理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困局,将"引导型"这一职能模式作为政府在生态治理中职能转型的改革思路和取向,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引导服务作用而非干预管制作用,... 在生态文明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过程中,面对生态治理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困局,将"引导型"这一职能模式作为政府在生态治理中职能转型的改革思路和取向,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引导服务作用而非干预管制作用,真正实现多元社会主体合作生态共治,应该是一个积极方案。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引导型职能模式取向主要是:引导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治理法律法规环境、构建和创新规范有效的生态治理机制、理顺生态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建立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合作以及理性参与的生态善治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 引导型 政府职能模式 生态
下载PDF
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伦理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冬娜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3,共11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不断保持国家治理的内在善性。国家治理的善性取决于其伦理合理性,而伦理合理性又取决于生态伦理价值定位。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将国家治理导向合乎生态伦理的方向。我国国...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不断保持国家治理的内在善性。国家治理的善性取决于其伦理合理性,而伦理合理性又取决于生态伦理价值定位。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将国家治理导向合乎生态伦理的方向。我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遵循生态理性,按照生态伦理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准则来治理国家,通过良好的国家治理即生态善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探索和实践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不断地将其中国化与时代化,致力于寻求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善治之道。毛泽东同志关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资源控制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邓小平同志注重从法律和制度上确保生态伦理建设的顺利开展,江泽民同志重视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问题,胡锦涛同志根据当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责权共担”的新时代生态伦理理念,将自然界视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向人们展现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充满生态伦理情感的生命世界。因此,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在理论旨归方面是要提出适应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哲学,在实践旨归方面是要提出适应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生态伦理 国家理现代化 生态 人与自然
下载PDF
论建构节约型政府——公共管理语境之检视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当前我国建构节约型政府基于特定历史场景:后现代主义的忧思、对落后发展观的反思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运思。这样的历史场景与公共管理范式的生态型政府理论、话语理论、市场化政府理论以及善治理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立足于此种契合性,... 当前我国建构节约型政府基于特定历史场景:后现代主义的忧思、对落后发展观的反思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运思。这样的历史场景与公共管理范式的生态型政府理论、话语理论、市场化政府理论以及善治理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立足于此种契合性,公共管理范式给予建构节约型政府的路径指向为:发挥公民社会的外动力作用,努力实现生态善治;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建设有限政府;重视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打造有效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型政府 公共管理范式 后现代主义 生态 话语理论 市场化政府理论
下载PDF
吴江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探索
13
作者 徐敏宁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第2期83-86,共4页
苏州市吴江区创建现代网格化精准社会治理模式。包括"241"总体框架、"721"工作目标、"六个一"工作机制以及"两纵四横"组织结构体系、"智慧大脑"空间感知体系、"集成联动"... 苏州市吴江区创建现代网格化精准社会治理模式。包括"241"总体框架、"721"工作目标、"六个一"工作机制以及"两纵四横"组织结构体系、"智慧大脑"空间感知体系、"集成联动"服务功能体系、"数字政府"制度考核体系与"人民为中心"价值评估体系等五大治理体系。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战略性、科学性,有利于化解治理问题,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善治生态形成,为各地网格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网格 精准 善治生态
原文传递
藏族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互动关系的实然性与应然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丽霞 张清蓉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2,共9页
文章沿循法人类学关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研究进路,立足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对特定行为模式调整的8种具体关系类型进行阐释与归纳,认为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的实然性关系呈现出协作、冲突、并行三种面向。以国家法制统一为基本前提,... 文章沿循法人类学关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研究进路,立足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对特定行为模式调整的8种具体关系类型进行阐释与归纳,认为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的实然性关系呈现出协作、冲突、并行三种面向。以国家法制统一为基本前提,以建构藏区生态善治为宗旨,则促进协作、解决冲突、适度并行,是二者之间建构未来应然性互动关系的合理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生态习惯法 国家法 应然性 实然性 生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