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自由与善好生活的构建——从人类学“伦理转向”看当代中国的伦理图景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琪 《文化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12-20,112,共10页
在当今中国,现实生活中对伦理议题的关照与社会科学研究中伦理议题的缺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本文首先讨论伦理议题在社会科学语境中缺失的原因,继而结合人类学理论中新兴的“伦理转向”,指出在现代性背景下,通过区分抽象的道德准... 在当今中国,现实生活中对伦理议题的关照与社会科学研究中伦理议题的缺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本文首先讨论伦理议题在社会科学语境中缺失的原因,继而结合人类学理论中新兴的“伦理转向”,指出在现代性背景下,通过区分抽象的道德准则与具体的伦理实践,可以从个体自由与个体责任的角度重新思考伦理问题。最后,在对中国的伦理图景进行概述性的分析之后,可以看到,各种价值系统的重叠为当代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带来了困境,也对个体的责任与担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伦理 责任 伦理“他人” 生活
下载PDF
“人整体生活的善”引发的思考
2
作者 何嘉昆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99,共2页
麦金太尔关于“人整体生活的善”的理论,从强调善的整体性出发,提出了新的德性概念。由于现代社会德性缺失的成因在于现代性的羁绊,因而我们只有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对德性进行归一和整合,才能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德性理念体系。
关键词 麦金太尔 “人整体生活 德性 建构
下载PDF
乡村生活垃圾善治的逻辑重构——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
3
作者 于水 江宁 李清华 《行政科学论坛》 2021年第11期44-51,共8页
乡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是实现美丽乡村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HN省直管县X县31个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发现:31个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皆是采取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并分为激励型模式、强干预模式和兼容型模式三类。政府主导... 乡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是实现美丽乡村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HN省直管县X县31个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发现:31个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皆是采取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并分为激励型模式、强干预模式和兼容型模式三类。政府主导的乡村生活垃圾治理遭遇如下困境:政策执行受阻,“寻租行为”频现;参与效率较低,企业亏损严重;力量资源有限,环保理念缺失。研究基于参与式治理理论,阐释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有益于解决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困境,以及实现乡村生活垃圾的善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乡村生活垃圾 政府主导 参与式治理 逻辑重构
下载PDF
善的生活与伦理
4
作者 谭超 汪洋 《大观周刊》 2011年第32期19-19,共1页
善的生活一直是伦理学家们试图去寻求的具有深刻意义的生活方式,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揭示有助于人民更加积极的生活,尤其是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明确善的生活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对善的概念分析入手进而结合伦理学的知识对善的生活进行... 善的生活一直是伦理学家们试图去寻求的具有深刻意义的生活方式,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揭示有助于人民更加积极的生活,尤其是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明确善的生活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对善的概念分析入手进而结合伦理学的知识对善的生活进行一种理论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伦理 幸福
下载PDF
善的生活与伦理
5
作者 谭超 汪洋 《大观周刊》 2011年第38期239-239,共1页
善的生活一直是伦理学家们试图去寻求的具有深刻意义的生活方式.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揭示有助于人民更加积极的生活。尤其是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明确善的生活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生活 伦理 幸福
下载PDF
在共同体中实现善好生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毅琳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1年第2期300-316,共17页
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哲学性吸引了许多英美政治哲学学者的兴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成为了他们探索何谓善好生活、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等问题的重要文本。丹尼尔·布鲁德尼通过对《手稿》的深入解读认为,人们能过上善好生活意味着他... 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哲学性吸引了许多英美政治哲学学者的兴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成为了他们探索何谓善好生活、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等问题的重要文本。丹尼尔·布鲁德尼通过对《手稿》的深入解读认为,人们能过上善好生活意味着他们可以从事实现人的本性的活动,而人的本性之实现过程,既包括自我实现,也包括相互成全。这种主体间相互成全与相互依赖的关系构成了一种既承认个体性也承认共同性的特殊的共同体。马克思一方面力图摆脱哲学的方式对共产主义中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论证,但另一方面他却无法做出充分的论证说明普遍的人的本性,也难以证明共产主义社会中人对世界关系的看法就是正确的。虽然该解读遭到一些学者的反对,但布鲁德尼却能较好地为自己辩护。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出发研究《手稿》、评议其当代解读,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有违《手稿》所呈现的善好生活理念,包括布鲁德尼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者力图寻求更严密的论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彻底的批判和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共同体 共产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本性
下载PDF
从个体到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伦理审思——兼论个体的善与共同的善的统一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绪新 白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29-36,共8页
在中国文化语境里,伦理旨在回答人们为何以及如何“在一起”。“人”因“伦”而立,“理”在“伦”中生,居“伦”需由“理”,“伦”“理”互融互释,是身安、心安与理得的统一。从本体意义上讲,“伦”可以综括为三种形态,即“形而上”的... 在中国文化语境里,伦理旨在回答人们为何以及如何“在一起”。“人”因“伦”而立,“理”在“伦”中生,居“伦”需由“理”,“伦”“理”互融互释,是身安、心安与理得的统一。从本体意义上讲,“伦”可以综括为三种形态,即“形而上”的“精神形态”、“形而下”的“物理形态”以及“形而中”的“伦理形态”。“伦”的三种形态使个体的人获致性格、位格、品格的异“格”同“构”,并最终在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内部实现人格的同一性。在中国文化语境里,伦理总体上是一种美德伦理或德性伦理。从美德伦理或德性伦理的角度看,过上“伦”里生活的第一个理由是“个体的善”,第二理由是“共同的善”,只有在共同体内部才能真正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命运与共,实现个体的善与共同的善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道德人格 善生活
下载PDF
作为“伦理实验室”的虚构叙事——保罗·利科叙事伦理学研究
8
作者 肖文婷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从韦恩·布斯的奠定基调到詹姆斯·费伦的扎实推进,叙事伦理学从20世纪90年代起应运而生,逐渐发展为包容多项批评方式的研究进路。相较于布斯对作者意图的强调、费伦对读者阅读伦理的重视,保罗·利科极富创见地将作者、读... 从韦恩·布斯的奠定基调到詹姆斯·费伦的扎实推进,叙事伦理学从20世纪90年代起应运而生,逐渐发展为包容多项批评方式的研究进路。相较于布斯对作者意图的强调、费伦对读者阅读伦理的重视,保罗·利科极富创见地将作者、读者置于虚构叙事建构的“伦理实验室”中,把对单一伦理主体的重视转移到对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伦理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之中。在他看来,虚构叙事不仅是作者将其“思想”图式化,展开伦理探询的实验场所,也是读者“占有”伦理实验,练习实践智慧,从而达成“从文本到行动”的转化力量的实践基地。这一看法创造性地将虚构叙事视为作者与读者伦理实践的实验场所,为叙事学的伦理分析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实验室 生活 不协调的协调性 实践智慧
下载PDF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 被引量:80
9
作者 万俊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5,共11页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并尝试给出某种解答。通过“善(好)生活”、“利益(关系)”和“人性(潜能)”三个核心概念,作者力图阐明道德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并从人类的生活目的、行为方式和人性潜能三个基...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并尝试给出某种解答。通过“善(好)生活”、“利益(关系)”和“人性(潜能)”三个核心概念,作者力图阐明道德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并从人类的生活目的、行为方式和人性潜能三个基本方面,揭示人类道德生活所内含的美德-目的论与规范-道义论之双重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善生活 利益 人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爱三重特质的异化与复归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友谊 韩雪童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8-44,共7页
教育爱作为教师的专业情感品性,在人工智能时代,其美善性、生命性和关怀性的三重特质愈发凸显。然而,智能机器的应用打破了师生之间原有的双向互动,教育爱也在“数据洞穴”“智慧课堂”“技术垄断”的驱使下异化成平庸之爱、空洞之爱和... 教育爱作为教师的专业情感品性,在人工智能时代,其美善性、生命性和关怀性的三重特质愈发凸显。然而,智能机器的应用打破了师生之间原有的双向互动,教育爱也在“数据洞穴”“智慧课堂”“技术垄断”的驱使下异化成平庸之爱、空洞之爱和利己之爱。为此,教师亟待滋养信息素养中的美善之根,点燃虚拟环境中的生命之火,持守人文关怀中的正义之秤,以促使异化的教育爱得以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爱 人工智能 生活 生命在场 关怀伦理
下载PDF
幸福视角中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 被引量:3
11
作者 冷明祥 王林 王鹏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主观幸福观和心理幸福观是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为"生活善"与"人生善"两个方面。文章首先探析了老年人"生活善"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与幸福感弱相关,其次分析了"人生善"是影响老年人幸福的重要因素,... 主观幸福观和心理幸福观是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为"生活善"与"人生善"两个方面。文章首先探析了老年人"生活善"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与幸福感弱相关,其次分析了"人生善"是影响老年人幸福的重要因素,最后从幸福视角探讨"三位一体"居家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人生 居家养老保障体系
下载PDF
爱美欲求与善好生活——柏拉图“阶梯喻说”新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柯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100,共6页
柏拉图提出的"阶梯喻说",旨在探讨与生俱来的爱美欲求,关涉一种精神型爱欲现象学。从审美与目的论角度来重释这一喻说,从中见出以哲学研习与德性修养为主导的教育进程。究其实质,这一进程意在引导人们通过爱美益智养德,趋向... 柏拉图提出的"阶梯喻说",旨在探讨与生俱来的爱美欲求,关涉一种精神型爱欲现象学。从审美与目的论角度来重释这一喻说,从中见出以哲学研习与德性修养为主导的教育进程。究其实质,这一进程意在引导人们通过爱美益智养德,趋向柏拉图式人性完满实现的理想,上达善好生活及其真正福祉的终极目的。为此,考虑到相互关联的诸种原由,本文特意凸显了知识价值与人格修养两者,同时参照智慧类别分层说的观点,提议采用一种实用态度来审视生活类别选择说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喻说 爱美欲求 爱美益智 生活
原文传递
走出法律教育的“囚徒困境”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祥海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7,共3页
作为人文知识的法律,以培育法律的精神与理念为主旨。当代的法律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原旨、理想和意义追求。陷入偏执于法律的技术理性而忽略理念、唯操作主义和应用取向而弃置精神、疏离理论理性又远离现实生活的诸多困境中。走出困境... 作为人文知识的法律,以培育法律的精神与理念为主旨。当代的法律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原旨、理想和意义追求。陷入偏执于法律的技术理性而忽略理念、唯操作主义和应用取向而弃置精神、疏离理论理性又远离现实生活的诸多困境中。走出困境之途在于,应当复归法律教育的人文精神、理论理性和追求生活之善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教育 囚徒困境 人文精神 理论理性 生活
下载PDF
从多维视角来揭示道德存在的合理性根据
14
作者 李静 《跨世纪》 2008年第9期26-27,共2页
本文通过“善(好)生活”、“利益(关系)”、和“人性(潜能)”三个概念,阐明道德之于人类生活存在的合理性根据,并从人类的生活目的、行为方式和人性潜能三个基本方面,揭示人类道德生活所内含的美德。
关键词 道德 善生活 人性
下载PDF
“生活之善”与欲望的满足
15
作者 张曦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44,共9页
欲望满足理论是解释"人类福祉"概念的主要理论策略。相对于替代理论方案来说,欲望满足理论具有优势。它既不像快乐主义理论那样承诺了一种纯粹的主观主义,又不像客观主义理论那样屈从于"家长制"的批评。通过"... 欲望满足理论是解释"人类福祉"概念的主要理论策略。相对于替代理论方案来说,欲望满足理论具有优势。它既不像快乐主义理论那样承诺了一种纯粹的主观主义,又不像客观主义理论那样屈从于"家长制"的批评。通过"欲望"概念所兼有的命题性涵义和态度性涵义,欲望满足理论同时能够说明"生活之善"的"真实性"和"个体性"。但是,"欲望满足"受制于某种第一人称界定的"受益条件",从而存在自身的理论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一些学者试图发展出"信息充分条件下的欲望满足理论"。这个表面看起来是一种修正方案的论证策略,却将欲望满足理论带向了彻底失败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福祉 生活 欲望满足 信息充分
原文传递
道内器外——基于东方审美的汉字设计实践
16
作者 成朝晖 《流行色》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本文以笔者《字·造》系列产品、哲匠奖杯与《和·生》系列海报的汉字设计实践为例,阐述基于东方审美的造物与设计实践的思辨、路径、体验、设计与制作方法,将"师法自然"的东方思维与智慧进行融合与创造,以身心之感... 本文以笔者《字·造》系列产品、哲匠奖杯与《和·生》系列海报的汉字设计实践为例,阐述基于东方审美的造物与设计实践的思辨、路径、体验、设计与制作方法,将"师法自然"的东方思维与智慧进行融合与创造,以身心之感悟进行劳作与融造,践行设计理念和造物方法的创新,并以东方文化精神和美学特质的内蕴之美,启创"造图、造物、造境"的东方智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设计 自然融造 生活 劳作上手 哲匠相融
下载PDF
给健康开个帐户
17
《中国保健营养》 1995年第4期49-49,共1页
把你的经验、见解、体会告诉大家,让大家的经验、见解、体会帮助你完善生活和人生! 010 杨扬 女 18岁 北京 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心宽体胖是无忧无虑地最好表现。 011 高明 男 35岁 广西南宁 我常爱步行去动物园,高兴时看看动物,心烦时让... 把你的经验、见解、体会告诉大家,让大家的经验、见解、体会帮助你完善生活和人生! 010 杨扬 女 18岁 北京 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心宽体胖是无忧无虑地最好表现。 011 高明 男 35岁 广西南宁 我常爱步行去动物园,高兴时看看动物,心烦时让动物看看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生活 《红楼梦》 动物园 刘姥姥 广西南宁 兴时 体胖 河南 象眼 焦作
下载PDF
父亲的扁担
18
作者 唐先坤 《四川教育》 1997年第11期42-43,共2页
一提到父亲,我就会想起那根油亮发黑的柏树扁担。它是父亲的心爱之物,与父亲有着不解之缘。
关键词 师范学校 一届三中全会 谷子 承包责任制 实行计划生育 公鸡毛 善生活 工时计 家庭状况 分记录
下载PDF
快乐在德性伦理学中的位置——论《尼各马克伦理学》对于《斐利布》的继承与阐发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力 《哲学分析》 2013年第4期94-108,198-199,共15页
《尼各马克伦理学》关于快乐之论述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对柏拉图《斐利布》中关于"混合快乐"与"纯粹快乐"这一划分的继承;二是运用"质形论"之灵魂论界定以及"潜能—实现"之物理学学说,对于《斐... 《尼各马克伦理学》关于快乐之论述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对柏拉图《斐利布》中关于"混合快乐"与"纯粹快乐"这一划分的继承;二是运用"质形论"之灵魂论界定以及"潜能—实现"之物理学学说,对于《斐利布》之魂身关系所进行的修正与重释。而这两个前提共同说明了一点:要理解快乐在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中的位置,我们不能绕开《斐利布》之影响。正是通过对于《斐利布》的继承与阐发,亚里士多德得以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展开对于斯彪西波与欧多克索斯两种极端观点的批判,并且阐明从混合快乐向纯粹快乐,以及从自然品质向伦理品质的两层过渡,并最终指明快乐伴随并完善着实现活动。对于快乐与灵魂"理智部分"之实现活动之关联的进一步考察,则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判明《尼各马克伦理学》与《斐利布》同属一个阵营——唯有理智与快乐之混合才造就属人之善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 德性 理智 生活 《尼各马克伦理学》 《斐利布》
下载PDF
论幸福感的双重性
20
作者 王飞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当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将呈现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弱相关。幸福不仅与人们的以生活质量为主要表征的"生活善"相关,而且与"人生善"密切相关。幸福感是"生活善"与"人生善&qu... 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当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将呈现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弱相关。幸福不仅与人们的以生活质量为主要表征的"生活善"相关,而且与"人生善"密切相关。幸福感是"生活善"与"人生善"双重感受的叠加,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又以后者为根本。个体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寻找和把握幸福感在"生活善"和"人生善"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生活 人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