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中国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长霖 孙辉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6期482-485,共4页
喉部神经保护一直是甲状腺手术中的焦点.纵观甲状腺术中神经保护200余年的发展史,神经保护理念历经"躲神经""避神经""找神经"以及"探神经"四个阶段.19世纪末,Billroth提出区域保护法(躲神经),... 喉部神经保护一直是甲状腺手术中的焦点.纵观甲状腺术中神经保护200余年的发展史,神经保护理念历经"躲神经""避神经""找神经"以及"探神经"四个阶段.19世纪末,Billroth提出区域保护法(躲神经),强调远离神经走行区域,这使得甲状腺手术死亡率降低,但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LN)损伤率仍占29.5%.20世纪初,Kocher提出RLN的被膜保护法(避神经),通过保留甲状腺背侧少许组织从而保护RLN.虽然RLN损伤率较前显著降低,但不能满足甲状腺全切除的彻底性.其后,Lahey等[1]于1938年提出RLN解剖显露法(找神经),认为可视化解离神经可减少RLN 损伤.这一观点被沿用至今,但RLN 损伤率仍居高不下.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甲状腺背侧生长或RLN入喉处的肿瘤,再次、多次手术或术前一侧声带麻痹等病例,全程解剖显露RLN 时极易发生损伤,损伤率可达8.9%~12.9%.针对这一问题,Shedd等[2]在1966年首先报道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 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 IONM )的应用.1970年,Flisberg 等[3]提出应用IONM 识别RLN 法探神经,通过电流刺激神经,支配效应肌肉运动,使其运动并产生肌电信号.通过接收端肌电信号放大和处理,形成肌电图波形及提示音,以辅助外科医师判断神经的连续性和电生理功能,进而判断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完整性.从此,甲状腺术中神经保护进入电生理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监测技术 甲状腺 喉部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