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连续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连主 蒋强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效果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改良 全身不良反应 臂丛神经麻醉 上肢手术 肢体运动
下载PDF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永武 张国顺 +1 位作者 高桂英 贾玉萍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3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并发症 霍纳综合征 气胸 闭式胸腔引流
下载PDF
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3
作者 程朝晖 赵根隆 +3 位作者 付作文 何文革 刘勋 张晓曼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6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和观察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小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分析研究和观察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小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连续性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PCA按压次数和VAS变化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有不影响患者自身肢体运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手术 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122例分析)
4
作者 曹志方 黄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5,共2页
目的比较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用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根治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12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单用硬膜外;Ⅱ组: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每组61例。结果两组病人... 目的比较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用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根治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12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单用硬膜外;Ⅱ组: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每组61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开始切皮时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术中分离切口上缘和清扫腋窝淋巴结时,Ⅱ组麻醉效果优于I组(P<0.01);两组未使用辅助药的病人中,硬膜外注药前、麻醉初量后15分钟、30分钟,BP、HR及SPO2无明显变化(P>0.05);使用辅助药后5分钟、10分钟时,BP及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R减慢,与使用辅助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根治手术采用高位硬膜外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术中使用辅助药的概率小,对BP、HR及SPO2的影响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硬膜外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辅助药 乳腺癌根治
下载PDF
不同给药方案喙突下臂丛麻醉效果比较
5
作者 燕兴梅 高桂英 +3 位作者 杨毓章 张国顺 崔永武 武利栓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上肢手术喙突下臂丛麻醉的效果。方法 :喙突下臂丛麻醉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 3组 ,3种方案给药 ,方案① 2 0例 1 %利多卡因 30ml;方案② 2 4例 1 %利多卡因 2 0ml+ 0 2 5 %布比卡因 1 0ml;方案③ 2 0例 1 %利多... 目的 :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上肢手术喙突下臂丛麻醉的效果。方法 :喙突下臂丛麻醉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 3组 ,3种方案给药 ,方案① 2 0例 1 %利多卡因 30ml;方案② 2 4例 1 %利多卡因 2 0ml+ 0 2 5 %布比卡因 1 0ml;方案③ 2 0例 1 %利多卡因 1 0ml+ 0 2 5 %布比卡因 2 0ml。测定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程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麻醉效果 ,优良率皆达 1 0 0 % ,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方案②及③皆长于方案① ;持续时间方案②及③皆较方案①明显延长 ,各为其 2 8倍及 5倍 ,3组皆无不良反应。结论 :3种方案皆安全有效。方案①麻醉起效快、短 ;方案②及③起效稍慢但持久。为临床不同时间手术选择不同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突下臂丛麻醉 给药方案 麻醉效果 上肢手术
下载PDF
肩关节MRI喙-肱间距与喙突下撞击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顾晓清 董芹 +3 位作者 沈卫忠 李俊华 李梅 毛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MR图像上肩关节喙-肱间距(CHI)的测量方法及其在喙突下撞击综合征(CI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05例CI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患者年龄32~90岁,平均(57.63±10.83)岁。将CIS患者分为2组,青年组... 目的:探讨MR图像上肩关节喙-肱间距(CHI)的测量方法及其在喙突下撞击综合征(CI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05例CI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患者年龄32~90岁,平均(57.63±10.83)岁。将CIS患者分为2组,青年组(年龄≤55岁)45例共46个肩关节中老年组(年龄>55岁)59例59个肩关节。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6.80±3.62)岁。分别在横轴面抑脂质子加权像和斜矢状面T_(1)WI上测量CHI,分析CHI与CIS的相关性。结果:青年组中,横轴面图像上CHI为4.46~9.97 mm,平均(6.63±1.05)mm;斜矢状面图像上为4.27~12.07 mm,平均(7.62±1.17)mm。中老年组,横轴面图像上CHI为1.58~9.60,平均(6.23±1.79)mm;斜矢状面图像上为3.38~10.66 mm,平均(7.17±1.89)mm。对照组中,横轴面图像上CHI为7.30~12.28 mm,平均(9.63±1.45)mm;斜矢状面图像上CHI为7.43~13.67 mm,平均(10.17±1.82)mm。横轴面和斜矢状面图像上,患者组的CHI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老年组的CHI均小于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横轴面图像上测量的CHI小于斜矢状面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肩关节磁共振CHI的测量可以诊断C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喙突下撞击综合征 肩关节 -肱间距
下载PDF
上肢过顶投掷类运动中继发性喙突下撞击症的机制探讨——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疾忤 陈世益 +2 位作者 吴伟 李宏云 董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过顶运动中发生继发性喙突下撞击症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16具成人尸体32例肩关节标本上,在肩胛下肌离断前后,观察上肢过顶运动中肩袖间隙与喙突之间的动态关系;自制生物力学测定仪检测肩外展90°位... 目的:探讨上肢过顶运动中发生继发性喙突下撞击症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16具成人尸体32例肩关节标本上,在肩胛下肌离断前后,观察上肢过顶运动中肩袖间隙与喙突之间的动态关系;自制生物力学测定仪检测肩外展90°位外旋活动度的变化;以压敏片检测肩外展90°位最大程度外旋时肩袖间隙与喙突间接触面积和压力的改变。结果:(1)肩外展位外旋时,肱骨头有向前方移位的趋势,肩胛下肌离断后肱骨头前移更加明显;(2)肩外展90°位的最大外旋活动度,在肩胛下肌离断后明显增大;(3)肩外展90°位最大程度外旋时肩袖间隙与喙突接触面积和压力,在肩胛下肌离断后明显增大。结论:(1)肩胛下肌损伤后导致肩关节前方不稳定,肩外展外旋时肱骨头前移;(2)肩胛下肌损伤可能导致肩外展外旋时肱骨头与喙突的继发性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肌 损伤 撞击症 继发性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引导喙突下一点入路臂丛麻醉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川 刘月莉 +2 位作者 赵东 郭鹏 王秀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624-3625,共2页
神经刺激器引导喙突旁臂丛麻醉用于肘关节及以下部位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穿刺针仍有可能进入胸廓,发生气胸。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将喙突旁臂丛麻醉进针点进行了改良,以远离胸廓侧壁的喙突下约3 cm与臂丛体表投影相交点作为穿刺点,... 神经刺激器引导喙突旁臂丛麻醉用于肘关节及以下部位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穿刺针仍有可能进入胸廓,发生气胸。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将喙突旁臂丛麻醉进针点进行了改良,以远离胸廓侧壁的喙突下约3 cm与臂丛体表投影相交点作为穿刺点,获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与喙突旁臂丛麻醉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麻醉 神经刺激器 穿刺点 局麻药物 麻醉维持时间 局麻药中毒 麻醉镇痛 止血带 掌指骨
下载PDF
喙突下滑囊炎针刀治疗解剖径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丹 李殿宁 丁月东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70-70,共1页
临床现象提示喙突下滑囊炎可能是冻结肩形成的原因之一,但常被忽略,部分久治不愈的冻结肩患者在喙突尖有明显压痛。针刀治疗滑囊炎临床疗效肯定,为治疗喙突下滑囊炎以解除由其引起的顽固性冻结肩,笔者对喙突下滑囊炎针刀治疗解剖径路进... 临床现象提示喙突下滑囊炎可能是冻结肩形成的原因之一,但常被忽略,部分久治不愈的冻结肩患者在喙突尖有明显压痛。针刀治疗滑囊炎临床疗效肯定,为治疗喙突下滑囊炎以解除由其引起的顽固性冻结肩,笔者对喙突下滑囊炎针刀治疗解剖径路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囊炎 病理学 针刀医学
下载PDF
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奕君 张礼蔓 高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9期40-44,共5页
目的通过对喙突下臂丛神经的解剖及测量,研究其神经集中点与体表标志的关系。方法利用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在15具尸体上进行定位,垂直穿刺,以蓝色颜料标记神经阻滞点,解剖暴露标记点及神经集中部分,探查其与胸锁关节下缘、锁... 目的通过对喙突下臂丛神经的解剖及测量,研究其神经集中点与体表标志的关系。方法利用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在15具尸体上进行定位,垂直穿刺,以蓝色颜料标记神经阻滞点,解剖暴露标记点及神经集中部分,探查其与胸锁关节下缘、锁骨下缘中点、喙突下缘、肩峰的解剖关系。结果左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至胸锁关节下缘的距离是(10.41±0.23)cm,至锁骨下缘中点的距离是(3.61±0.25)cm,至喙突下缘的距离是(2.82±0.17)cm,至肩峰的距离是(6.66±0.19)cm。右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至胸锁关节下缘的距离是(11.08±0.30)cm,至锁骨下缘中点的距离是(4.22±0.29)cm,至喙突下缘的距离是(3.02±0.14)cm,至肩峰的距离是(6.33±0.21)cm。结论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可定位至神经集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喙突下 改良法 解剖
下载PDF
肩胛骨喙突下穿线钩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11
作者 赵德本 金睿 +3 位作者 于丹 江劲夫 赵众 栾尚文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6期354-355,共2页
关键词 肩胛骨 下穿线钩 临床应用 锁骨固定技术
下载PDF
吴门医派骨伤手法治疗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钱祥 陆桢 刘锦涛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比较吴门医派骨伤手法与手牵足蹬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肩关节喙突下脱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时疼痛评分、复位用时、复位并发症、复位后功能恢复情况。结... 目的:比较吴门医派骨伤手法与手牵足蹬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肩关节喙突下脱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时疼痛评分、复位用时、复位并发症、复位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时疼痛评分、复位用时均优于对照组,复位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复位后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肩关节喙突下脱位采用吴门医派骨伤手法治疗,可以缩短复位时间,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喙突下脱位 手法复位 吴门医派骨伤手法
下载PDF
小儿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386例
13
作者 崔永武 武利栓 +2 位作者 张国顺 高桂英 燕兴梅 《内蒙古医学杂志》 1995年第6期367-368,共2页
小儿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386例崔永武,武利栓,张国顺,高桂英,燕兴梅(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我院采用作者改进后的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法 ̄[1],用于386例小儿上肢手术,取得较好效果。1资料及方法本组男254例,女... 小儿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386例崔永武,武利栓,张国顺,高桂英,燕兴梅(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我院采用作者改进后的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法 ̄[1],用于386例小儿上肢手术,取得较好效果。1资料及方法本组男254例,女132例,年龄1.25~14岁,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儿童
下载PDF
两种方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
14
作者 张如意 云才 +5 位作者 杨涛 张易 朱建华 刘峰 张立超 苏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评价对抗牵引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脱位类型均为喙突下脱位。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分别采... 目的:评价对抗牵引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脱位类型均为喙突下脱位。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分别采用对抗牵引法(试验组)和传统Hippocrates法(对照组)进行复位,各28例。其中试验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61.95±19.32)岁;左侧9例,右侧19例。对照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63.13±12.75)岁;左侧11例,右侧17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包括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长、复位成功距离受伤时间、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情况(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2.86%(26/28)和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复位时长分别为(4.25±2.13)min和(6.31±1.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成功距离受伤时间分别为(9.16±0.94)h和(8.94±1.3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血管神经损伤和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2例腋神经损伤,1例肱骨头骨折。试验组和对照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分别为(92.34±5.62)分和(90.91±4.7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对抗牵引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前脱位 喙突下脱位 Hill-Sacks损伤 对抗牵引法 Hippocrates法
下载PDF
喙剑连线喙突下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顾美鲜 李恩超 +1 位作者 贾玉萍 邱颐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999年第6期72-72,共1页
观察和研究了250 例喙突与剑胸结合中点连线上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测量喙突、剑胸结合中点两点连线长度,带入回归方程y= 0.16x- 0.9(x:喙剑连线长度,y:喙突到腋腔神经血管鞘中线在体表投影距离)。依... 观察和研究了250 例喙突与剑胸结合中点连线上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测量喙突、剑胸结合中点两点连线长度,带入回归方程y= 0.16x- 0.9(x:喙剑连线长度,y:喙突到腋腔神经血管鞘中线在体表投影距离)。依此距离在喙剑线上确定穿刺点。成功率94% 。结论,喙剑连线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个比较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臂丛神经阻滞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胸结合 臂丛麻醉
下载PDF
喙突下撞击综合征的MRI应用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胜 徐斌 涂俊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应用MRI对喙突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喙肱距离(coracoid humeral distance,CHD)及喙突指数(coracoid index,CI)进行测量,回顾性分析喙突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CHD及CI较正常肩关节有无明显差异性。方法将30例术前诊断和关节镜手术中确诊... 目的应用MRI对喙突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喙肱距离(coracoid humeral distance,CHD)及喙突指数(coracoid index,CI)进行测量,回顾性分析喙突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CHD及CI较正常肩关节有无明显差异性。方法将30例术前诊断和关节镜手术中确诊为喙突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做为病例组,28例正常肩关节MRI做为对照组,分别测量CHD及CI,比较两组CHD及CI的差异性。结果病例组CHD平均为(6.81±1.42)mm,对照组平均为(10.17±1.19)mm;病例组CI平均为(14.77±4.88)mm,对照组平均为(9.92±2.27)mm,病例组与对照组的CHD、CI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喙突下撞击患者的喙肱距离较正常人狭窄,而喙突指数明显增大。CHD和CI的变异是喙突下撞击发生的重要原因,MRI是诊断喙突下撞击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综合征 核磁共振 肱距离 指数
下载PDF
喙突下撞击综合征的MSCT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建东 黎江芽 +1 位作者 文国安 曾莎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413-1417,共5页
目的:应用MSCT对喙突下撞击综合征(CIS)患者第二肩关节骨性结构进行研究,测量喙突下间隙骨性距离及喙突外倾角大小,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方法:使用GE Ligtspeed 16层螺旋CT对18例CIS患者患肩及22例健康人双肩关节进行扫描,分别在薄... 目的:应用MSCT对喙突下撞击综合征(CIS)患者第二肩关节骨性结构进行研究,测量喙突下间隙骨性距离及喙突外倾角大小,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方法:使用GE Ligtspeed 16层螺旋CT对18例CIS患者患肩及22例健康人双肩关节进行扫描,分别在薄层横断位图像及后处理VR、MPR图像上观察撞击征患者第二肩关节骨性结构;并测量病例组及对照组喙突前外侧点到肱骨头之间的最短距离(简称C-H)及喙突外倾角大小。结果:①病例组C-H均值及标准差为(5.89±1.86)mm,正常组左、右肩C-H值分别为(8.67±3.22)mm、(8.38±2.54)mm;正常组中左、右肩C-H值差异不大,P〉0.05,而病例组与正常组左、右肩C-H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对照组外倾角均值及标准差为28.8°±4.33°,病例组为32.2°±5.18°,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中有5例外倾角明显大于对照组上限值(38°),介于41°~54°之间;③18例CIS患者中,5例有喙突或肱骨小结节骨赘形成;5例喙突外倾角增大解剖变异;2例为肩部陈旧性骨折;7例肩关节无骨质结构异常改变。结论:CIS患者喙突下间隙较正常人狭窄,当C-H≤5.5 mm时应考虑有撞击综合征存在。骨赘形成及喙突变异(外倾增大)为CIS产生的重要原因。MSCT是诊断CIS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先线计算机 测量
下载PDF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75例体会
18
作者 朱琳琳 姜从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41-41,共1页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75例体会朱琳琳姜从桥1987年3月~1996年4月,我科采用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75例,既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可减少并发症。兹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7~...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75例体会朱琳琳姜从桥1987年3月~1996年4月,我科采用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75例,既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可减少并发症。兹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7~74岁,其中,小儿12例。手与前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骨科上肢手术的效应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同喜 孙东岳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721-723,共3页
目的:观察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应。方法将80例ASA Ⅰ-Ⅱ级骨科肘关节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喙突下组(A组)和腋路组(B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喙突下和腋路途径施行臂... 目的:观察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应。方法将80例ASA Ⅰ-Ⅱ级骨科肘关节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喙突下组(A组)和腋路组(B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喙突下和腋路途径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比较臂丛阻滞效果及感觉阻滞成功率;记录副作用;评价综合满意度。结果同样浓度容量的局麻药,阻滞起效时间A组较B组短(P〈0.05);维持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A组为93.3%-100%,明显高于B组的60.0%-86.7%( P〈0.05);两组尺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均为100%。两组均无副作用发生;综合满意度A组较B组高( P〈0.05)。结论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喙突下臂丛阻滞操作简便,阻滞起效时间短,阻滞成功率高,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下载PDF
喙突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与体会
20
作者 郭楠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手术中应用 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小儿 麻醉方法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