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潘丽霞 何文政 +2 位作者 冯丝丝 陈益凤 荣恒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喙突锁骨下入路,对照组采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手术镇痛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针次数和阻滞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均安全有效,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手术部位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阻滞 锁骨下入路 肌间沟入路 上肢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罗春琼 诸源江 +1 位作者 李曼 苏丽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1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择期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择期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30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喙突旁入路的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置管,术后连接镇痛泵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进行连续镇痛。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经喙突旁入路的单次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采用镇痛泵进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h、8h、24h、48h静止和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其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术后24h、48h静息及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术后其他镇痛药的总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次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经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可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提供更加持久、有效的镇痛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喙突旁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连续静脉自控镇痛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骨折麻醉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嫄 张鑫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174-217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接诊的68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接诊的68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阻滞情况、阻滞成功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深度、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5 min、10 min、15 min的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的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患儿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明显,可提高阻滞成功率,缓解术后疼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上肢骨折 连续神经阻滞 超声 肋锁入路 入路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钧阳 杨纲华 +2 位作者 钟梅英 卢增停 叶燕红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两种不同入路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脱管的发生率,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ASAI-Ⅱ级前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 目的: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两种不同入路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脱管的发生率,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ASAI-Ⅱ级前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Ⅱ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脱管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术后多个时间点(8,12,16,24,36h)镇痛评分均优于Ⅱ组(P<0.05),Ⅱ组术后脱管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前臂手术术后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阻滞 术后镇痛 手术 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行喙突旁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义凤 杨昌明 +3 位作者 王伶俐 袁振武 邵恳 周玉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行锁骨下喙突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应。方法 100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喙突入路组(A组,n=50)和腋入路组(B组,n=50),A组采用超声引导在锁骨下喙突旁定位臂...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行锁骨下喙突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应。方法 100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喙突入路组(A组,n=50)和腋入路组(B组,n=50),A组采用超声引导在锁骨下喙突旁定位臂丛神经,B组在腋窝处定位臂丛神经,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阻滞后每隔5 min评价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腋神经7支终末神经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0 min时A组腋神经感觉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1),正中、尺、桡、肌皮、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在各时间段两组感觉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15 min,A组患者运动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1),阻滞后30 min,两组患者运动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阻滞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优于常规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腋路入路 入路 阻滞效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锁骨上窝进针在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文胜 吴振宇 +1 位作者 祖玲洁 杨晓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评价经锁骨上窝进针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实施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18~60岁,BMI 18.5~28.0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锁骨下进针组(A组)和锁骨上窝组(B组),每组30例,... 目的评价经锁骨上窝进针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实施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18~60岁,BMI 18.5~28.0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锁骨下进针组(A组)和锁骨上窝组(B组),每组30例,实施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从锁骨下进针(A组)和锁骨上窝进针(B组),在腋动脉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20ml。记录操作时间、调针次数、起效时间、注药后15min感觉阻滞评分、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调整针次数、起效时间、注药后15min感觉阻滞评分、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锁骨上窝进针实施超声引导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期间更短,效果确切,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窝 神经阻滞 超声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喙突旁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川 王秀丽 刘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3,共2页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麻醉方法,以肌间沟入路最为常用,但部分患者因尺侧阻滞不全,而影响上肢远端麻醉效果。2013年3月以来,我们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喙突旁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掌指骨 上肢手术 肌间沟 内侧皮神经 尺侧 喉返神经阻滞 麻醉维持时间
下载PDF
改良连续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连主 蒋强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效果 连续神经阻滞 改良 全身不良反应 神经麻醉 上肢手术 肢体运动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喙突旁入路双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文胜 祖玲洁 +2 位作者 杨晓春 孙海军 吴振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观察喙突旁入路双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拟行上肢肘关节及其远端部位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双点注射组(D组)和单点注射组(S组),每组4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喙突旁入路... 目的观察喙突旁入路双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拟行上肢肘关节及其远端部位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双点注射组(D组)和单点注射组(S组),每组4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S组诱发出目标肌肉运动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40mL;D组需要诱发出2次不同的肌肉运动,每次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注射药物完毕后每隔5min测试臂丛在前臂终末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并记录操作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组总体感觉和总体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S组(P<0.05),D组尺神经和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S组(P<0.05),D组桡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S组(P<0.05)。D组阻滞成功率高于S组(P<0.05)。D组操作时间长于S组(P<0.05)。2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双点注射能缩短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感觉和运作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效果,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是需要更长的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双点注射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4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方法74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采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参...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方法74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采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参照组采用喙突旁入路,观察组则采用肋锁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效果、膈肌麻醉情况。结果两组阻滞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5.12±1.09)min、阻滞起效时间(15.46±1.95)min,短于参照组的(6.79±1.13)、(19.13±2.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静呼吸下的膈肌麻痹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呼吸下的膈肌麻痹程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均能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肋锁间隙入路的阻滞起效快,但是对膈肌麻痹的影响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神经阻滞 肋锁间隙 膈肌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行喙突旁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博 孙雪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5期697-699,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行喙突旁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种方法的不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参考。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和手部手术同时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采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行喙突旁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种方法的不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参考。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和手部手术同时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锁骨下喙突入路)及对照组(腋入路)。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均应用超声引导进行。将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阻滞具体操作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麻醉成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阻滞具体操作时间[(836.7±217.9)s]显著比对照组[(621.3±204.7)s]时间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4.17±1.25)s]与对照组[(5.27±0.78)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麻醉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前臂和手部手术时,合理的应用超声引导行喙突旁入路神经阻滞是极为有效的。该方法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相比较,操作更便捷,阻滞具体操作时间更长,不良反应较低,麻醉成功率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入路 腋入路 神经阻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喙突旁臂丛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作用分析
12
作者 谭鹏 陈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76-78,共3页
分析在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喙突旁臂丛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上肢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麻醉方案,对患者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药物A联合喙突旁臂... 分析在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喙突旁臂丛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上肢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麻醉方案,对患者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药物A联合喙突旁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6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喙突旁臂丛阻滞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缓解、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上肢骨折手术中药物A联合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阻滞麻醉,有可能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阻滞麻醉,可以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术后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发生率较低;该方案安全性、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要新宇 乔路筱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传统组,每组39例.传统组采用超声引导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传统组,每组39例.传统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对比2组患者的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不同神经支配区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4、48 h,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锁骨下肌间沟,超声引导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上的应用能加快神经支配起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缓解患者的静息疼痛评分,提高总体麻醉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肌间沟 超声 神经阻滞 肱骨远端C型骨折
下载PDF
不同容量和浓度罗哌卡因经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20
14
作者 胡光俊 陶军 宋晓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和浓度罗哌卡因经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将罗哌卡因150mg稀释到30ml(0.5%,A组)、40ml(0.375%,B组)和50ml(0.3%,C组)。在喙突内下2cm处,经神经...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和浓度罗哌卡因经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将罗哌卡因150mg稀释到30ml(0.5%,A组)、40ml(0.375%,B组)和50ml(0.3%,C组)。在喙突内下2cm处,经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注入罗哌卡因。记录三组不良反应、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成功率。结果 A组(82%)阻滞成功率明显低于B组(98%)、C组(94%)(P<0.05)。C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三组发生局麻药中毒A、B和C组分别为4例、0例和2例。结论在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中150mg罗哌卡因40ml更安全,麻醉阻滞成功率更高,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改良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岳子勇 殷媛 +1 位作者 宋春雨 李文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喙突法组(A组)和腋路法组(B组),A组在喙突尖向内下2cm处绝缘针垂直于皮肤进入,B组取腋动脉上方搏动最强处进针。将神经刺激仪设置为电流1mA、频率... 目的观察改良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喙突法组(A组)和腋路法组(B组),A组在喙突尖向内下2cm处绝缘针垂直于皮肤进入,B组取腋动脉上方搏动最强处进针。将神经刺激仪设置为电流1mA、频率2Hz。当电流减小到0·3mA时仍可见到正中、尺、桡神经任一神经支配区肌肉颤搐时,固定刺激针,回吸无血后注入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比较两组的入针深度、止血带痛发生率、感觉及运动阻滞的成功率及时间。结果A组入针深度明显深于B组(P<0·05)。A组止血带痛发生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中正中、桡、肌皮、腋、臂内侧皮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桡?肌皮、腋神经感觉达到完全阻滞的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P<0·01)。A组运动完全阻滞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达到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改良喙突入路法臂丛操作简便,阻滞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周围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春燕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手臂或者手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肌间组(32例)和喙突组(30例),肌间组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喙突组采取锁骨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手臂或者手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肌间组(32例)和喙突组(30例),肌间组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喙突组采取锁骨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喙突组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起效时间短于肌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喙突组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显效率均高于肌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阻滞的效果优于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更加优秀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下 肌间沟神经阻滞 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小儿喙突旁入路与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松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6期1145-1146,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小儿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儿67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阻滞组(观察组34例)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小儿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儿67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阻滞组(观察组34例)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组麻醉效果优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小儿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入路 肌间沟入路
下载PDF
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单点定位法和两点定位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车薛华 梁伟民 李佩盈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对两点法和单点法这两种定位方法在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7名拟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点组(Group Single,n=29)和两点组(Group Dual,n=28)...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对两点法和单点法这两种定位方法在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7名拟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点组(Group Single,n=29)和两点组(Group Dual,n=28),采用神经刺激仪在锁骨下部定位臂丛神经,单点组定位臂丛后束,引发伸腕伸指动作后注入0.5%罗哌卡因30mL;两点组除定位后束外,追加定位臂丛外侧束肌皮神经组分,引发屈肘反应,分别注入0.5%的罗哌卡因20mL和10mL。阻滞后每隔10min评价臂丛神经所支配的所有上肢7支终末神经的感觉阻滞情况,同时记录总体评分、操作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阻滞后10min,两点组的肌皮神经的阻滞率高于单点组,阻滞后30min,两点组中肌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率高于单点组(89.3%vs62.1%;85.7%vs58.6%,P<0.05)。两组的总体评分无差异(11.5±2.4vs10.8±4.3)。结论对于锁骨下喙突入路神经阻滞,用神经刺激器引发2个运动反应后分次注入局麻药的方法优于单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永武 张国顺 +1 位作者 高桂英 贾玉萍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3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并发症 霍纳综合征 气胸 闭式胸腔引流
下载PDF
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20
作者 程朝晖 赵根隆 +3 位作者 付作文 何文革 刘勋 张晓曼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6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和观察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小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分析研究和观察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小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连续性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PCA按压次数和VAS变化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有不影响患者自身肢体运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手术 持续性改良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