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真常《悭吝人》翻译与西方喜剧概念在中国的确立
1
作者 徐欢颜 《东方翻译》 2013年第5期25-29,42,共6页
高真常的《悭吝人》译本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影响最大的莫里哀喜剧翻译作品,这一译本的出现,和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文学名著翻译热潮息息相关,更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译者的身份认同、出版社的商业运作、读者受众的心态皆有关联。... 高真常的《悭吝人》译本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影响最大的莫里哀喜剧翻译作品,这一译本的出现,和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文学名著翻译热潮息息相关,更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译者的身份认同、出版社的商业运作、读者受众的心态皆有关联。《悭吝人》的剧作译名、人物译名、译本语言和译文风格,体现出高真常在现代文学从“文言”向“白话”过渡时期的调适与选择。高真常翻译的莫里哀剧作《悭吝人》为中国读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喜剧”样板,他对莫里哀喜剧分幕不分场的处理也促进了“幕”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基本结构单位。高真常的莫里哀喜剧翻译为中国现代喜剧的创作提供了借鉴的资源,也为喜剧概念在中国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真常《悭吝人》莫里哀喜剧翻译 喜剧概念
原文传递
触媒剂、自我救赎与大团圆——论影片《海狸》中个性化诉求与叙事机制的矛盾及缝合
2
作者 陈吉德 姚汝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5,共4页
在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体系中,人物是故事推进的"触媒剂",它受制于因果关系以及更大的叙事语境,所以人物的能动性往往受到限制。不过,导演朱迪·福斯特试图在影片《海狸》中将其坎坷的生活经历——特别是"自我救赎"... 在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体系中,人物是故事推进的"触媒剂",它受制于因果关系以及更大的叙事语境,所以人物的能动性往往受到限制。不过,导演朱迪·福斯特试图在影片《海狸》中将其坎坷的生活经历——特别是"自我救赎"的意旨——注入到影片之中,以使其富有弹性和活力。然而,好莱坞电影的神话又是与观众的文化经验紧密勾连的,它挑起观众对于过去的记忆,同时又通过"大团圆"的模式极大地满足其期待从而获取商业利润,这使得影片的叙事程式重于人物形象的的刻画,在某种程度上,这不可避免地削弱甚至遮蔽了影片所塑造的人物的个体价值。所以,触媒剂的功能、自我救赎的个人诉求以及大团圆模式的矛盾与缝合,成为导演朱迪·福斯特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媒剂 自我救赎 大团圆 概念喜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