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汽喷射循环煤气甲烷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素兰 王江平 +2 位作者 朱家骅 周勇 夏代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32,共4页
提出无外加动力的蒸汽喷射自循环煤气甲烷化工艺。 2 5L、15 0h现场单管实验表明 ,在入口 2 2 / 1的高水气比和 2 0 0 0h-1空速条件下 ,化肥工业通用的甲烷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 ,单程CO甲烷化率可达 90 %以上。
关键词 煤气甲烷化 节能工艺 蒸汽喷射循环 水/气比
下载PDF
喷射循环热风加热的变压器真空干燥技术
2
作者 乔保振 于胜斌 +4 位作者 于清明 张保国 隋兴华 乔木 张世伟 《真空》 CAS 2022年第2期38-41,共4页
喷射循环热风加热干燥技术是用压缩空气喷射驱动替代传统风机的扰动,实现热风循环对流换热、加热变压器的真空干燥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传统热风循环和变压法干燥技术的缺陷,从物理原理上提高了变压器热风循环干燥的技术性能。对于提高干... 喷射循环热风加热干燥技术是用压缩空气喷射驱动替代传统风机的扰动,实现热风循环对流换热、加热变压器的真空干燥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传统热风循环和变压法干燥技术的缺陷,从物理原理上提高了变压器热风循环干燥的技术性能。对于提高干燥设备的加热效率、防止铁心生锈、改善温度分布、保证干燥系统真空度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干燥 变压法 空气动力学 喷射循环 热风加热
下载PDF
扩容蒸发器喷射循环水的改造利用
3
作者 程刚 刘伟影 《染整技术》 CAS 2005年第9期19-20,共2页
扩容蒸发器喷射水的水量大且温度高,为了有效利用该水的热能,充分节约能源,故对扩容蒸发器喷射循环水进行改造利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扩容蒸发器 喷射循环 改造利用 热能量
下载PDF
R290/R1233zd(E)在变温热源喷射制冷循环中的性能优化研究
4
作者 江新旭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101-109,共9页
提出了一种优化喷射制冷系统的新型策略,建立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290/R1233zd(E)在变温热源下的热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R290/R1233zd(E)的温度滑移和换热器冷热源温度变化对换热器和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 提出了一种优化喷射制冷系统的新型策略,建立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290/R1233zd(E)在变温热源下的热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R290/R1233zd(E)的温度滑移和换热器冷热源温度变化对换热器和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工质,混合工质可以提高工作流体和引射流体的进口温度、优化系统性能,R290/R1233zd(E)(质量分数分别为0.7、0.3)为该系统最佳混合工质,相较于单一工质R1233zd(E),系统性能系数提高了44%、系统[火用]效率提高了39%。R290/R1233zd(E)的最佳质量分数随冷凝器中冷却水出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冷凝器中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夹点位置的影响,对于不同温度滑移的混合工质而言,发生器[火用]损失与冷凝器[火用]损失的大小关系不同,喷射器[火用]损失和发生器[火用]损失随温度滑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冷凝器[火用]损失随温度滑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R1233zd(E) 混合制冷剂 温度滑移 换热器 性能优化 变温热源 [火用]损失 喷射制冷循环
下载PDF
新型喷射制冷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于峰 李灿华 +1 位作者 孙苹 涂光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5-409,共5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双元工质在降低压缩比的同时降低蒸发温度的新型喷射制冷循环,由于双元工质低温域蒸发产生的双相流压缩过程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并且对R11取代物进行了研究.文中介绍了R123,R141b,R123/R141b,R123/R141b和R141b/... 本文提出了利用双元工质在降低压缩比的同时降低蒸发温度的新型喷射制冷循环,由于双元工质低温域蒸发产生的双相流压缩过程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并且对R11取代物进行了研究.文中介绍了R123,R141b,R123/R141b,R123/R141b和R141b/R142b的实验及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了新型喷射制冷循环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制冷循环 喷射制冷品质 湿压缩 替代工质
下载PDF
喷射式循环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温沁雪 陈志强 +1 位作者 吕炳南 贾名准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2-25,共4页
喷射式循环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装置。它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负荷高 ,停留时间短以及操作灵活简便等特点 ,在国外废水处理领域开始得到应用。国外的研究及工程实例表明 ,该工艺对COD ,TOC等的去除率均... 喷射式循环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装置。它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负荷高 ,停留时间短以及操作灵活简便等特点 ,在国外废水处理领域开始得到应用。国外的研究及工程实例表明 ,该工艺对COD ,TOC等的去除率均可达到 80 %以上 ,且处理效果稳定。对于工业废水中含有的特殊有机化合物 ,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循环反应器 污水处理装置 工程实例
下载PDF
喷射器几何结构对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耿利红 马新灵 +1 位作者 魏新利 王中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3-1081,共9页
以R134a为工质,采用包含混合室内摩擦损失的等面积混合模型,研究了两相喷射器几何结构和工况参数对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系数(COP)、单位容积制冷量(qv)、压缩比和排气温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射... 以R134a为工质,采用包含混合室内摩擦损失的等面积混合模型,研究了两相喷射器几何结构和工况参数对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系数(COP)、单位容积制冷量(qv)、压缩比和排气温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一个最优面积比使压缩/喷射制冷循环COP和单位容积制冷量qv最大,且最优面积比值随工质的不同和工况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在相同工况参数下,以R134a为工质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大于以R1234yf为工质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在相同工质和工况参数下,等面积混合模型计算的最优面积比小于等压混合模型的计算值,即在相同工质和工况参数下,按照等面积混合模型设计的喷射器外型尺寸较小;给出的以R134a和R1234yf为工质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与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过冷度和过热度之间的关联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在所进行的研究工况范围内,压缩/喷射制冷循环较传统压缩制冷循环COP最大可提高20%,单位容积制冷量qv最大可提高28%,此时冷凝温度为55℃,蒸发温度为-10℃,过冷度和过热度都为0℃,对应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喷射 压缩/喷射制冷循环 面积比 工况参数
下载PDF
新型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江涛 刘志刚 +1 位作者 郭航 傅秦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7-49,共3页
对新型蒸气压缩 /喷射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并对几种常见的混合工质和纯工质R1 2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混合工质 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模拟啤酒废水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温沁雪 陈志强 +1 位作者 吕炳南 温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利用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模拟啤酒废水的试验表明,该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是可行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 h,处理出水COD和BOD_5即可达到行业二级排放标准。水力停留时间为3.5 h,处理出水COD和BOD远低于一级排放标准。反应器可在高负荷条... 利用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模拟啤酒废水的试验表明,该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是可行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 h,处理出水COD和BOD_5即可达到行业二级排放标准。水力停留时间为3.5 h,处理出水COD和BOD远低于一级排放标准。反应器可在高负荷条件下运,试验过程中最高COD容积负荷达20 kg/(m^3·d),COD污泥负荷达4.5 kg/(kgMISS·d)和BOD污泥负荷2.12 kg/(kgMLSS·d),为传统处理法处理生活污水的10~20倍。对氨氮去除率均<90%,是一种高效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试验确定反应器中没有丝状菌和原生动物的存在,细菌鉴定结果表明以假单胞菌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 啤酒废水 容积负荷 污泥负荷 活性污泥法 废水处理
下载PDF
CO_2双蒸发器压缩/喷射式跨临界制冷循环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一太 管海清 +1 位作者 杨俊兰 刘圣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7,共5页
为减小CO_2跨临界循环系统节流部分的膨胀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可在小型制冷系统中采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部分回收工质从高压到低压过程的膨胀功。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CO_2跨临界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效率分析模型。... 为减小CO_2跨临界循环系统节流部分的膨胀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可在小型制冷系统中采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部分回收工质从高压到低压过程的膨胀功。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CO_2跨临界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效率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喷射器出口背压下,CO_2跨临界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可以得到较高的循环性能。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两工况的变化对该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在较低蒸发温度下,该系统可以明显降低压缩机出口温度,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压缩 喷射制冷循环 喷射 能效比
下载PDF
CO_2-NH_3压缩/喷射复叠循环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利蓉 马一太 管海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60,共4页
为利用CO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放热段较大的温度滑移,减小节流部分的膨胀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可在制冷系统中利用CO2跨临界循环与NH3喷射循环复合实现压缩/喷射复叠式系统。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计算结... 为利用CO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放热段较大的温度滑移,减小节流部分的膨胀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可在制冷系统中利用CO2跨临界循环与NH3喷射循环复合实现压缩/喷射复叠式系统。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NH3循环喷射器引射流体温度和出口的冷凝温度对引射系数影响很大,在较高引射流体温度和较低冷凝温度下,CO2跨临界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可以得到较高的循环性能。在较低CO2跨临界循环蒸发温度和压缩机效率时,此循环相对基本循环有明显优势。降低发生器温差也是提高循环性能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压缩/喷射制冷循环 喷射 能效比(EER)
下载PDF
新型冰箱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益才 曹立宏 +3 位作者 杨智辉 刘振利 黄谦 辛天龙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冰箱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该循环相对冰箱传统的简单制冷循环改动较小,只引入了一个冰箱用喷射器,易于实现。针对此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混合循环与简单循环相比:制冷系数增加6%—12%,容积制冷量增加10%—1... 提出一种新型冰箱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该循环相对冰箱传统的简单制冷循环改动较小,只引入了一个冰箱用喷射器,易于实现。针对此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混合循环与简单循环相比:制冷系数增加6%—12%,容积制冷量增加10%—18%,尤其对于大冷藏室的双温和多温冰箱节能效果更好。进而论述了喷射器喷嘴的临界截面直径和出口截面直径的设计与制冷量和制冷设计工况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箱 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 喷射 喷射系数
下载PDF
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中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慧 温沁雪 +1 位作者 陈志强 王春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53,共2页
喷射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结合了射流曝气和环流反应器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氧传递效率,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利用该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迅速,当水力停留时间为0.5~2 h时对COD的去除率>80%,对BOD5的去... 喷射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结合了射流曝气和环流反应器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氧传递效率,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利用该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迅速,当水力停留时间为0.5~2 h时对COD的去除率>80%,对BOD5的去除率>85%,出水氨氮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喷射式内循环反应器 射流曝气
下载PDF
复合喷射制冷循环及其新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洲阳 涂光备 +1 位作者 由世俊 杨洁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对 3种复合喷射 (压缩—喷射 ,吸收—喷射和吸附—喷射 )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 ,认为单一循环制冷系统加喷射器 (泵 )后的复合循环系统的COP值有所提高 ;探讨了提高复合制冷循环系统COP的几个关键问题 ,包括喷射器的设计、工作温度、... 对 3种复合喷射 (压缩—喷射 ,吸收—喷射和吸附—喷射 )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 ,认为单一循环制冷系统加喷射器 (泵 )后的复合循环系统的COP值有所提高 ;探讨了提高复合制冷循环系统COP的几个关键问题 ,包括喷射器的设计、工作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等 ,并对复合制冷循环系统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喷射制冷循环 COP 喷射制冷 喷射 冷凝温度
下载PDF
船用冷库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合力 胡甫才 《航海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54,共3页
此文阐述了自行研制的船舶冷库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实验装置组成及其设计要点,并用该实验系统与原循环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工作性能、单位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制冷系统等... 此文阐述了自行研制的船舶冷库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实验装置组成及其设计要点,并用该实验系统与原循环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工作性能、单位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制冷系统等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进一步在实船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制冷循环 实验研究 喷射 可逆绝热流动 单位容积制冷量 制冷系数 伙食冷库 船舶 压缩机
下载PDF
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喷射器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新国 孟庆良 赵翠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01-3109,共9页
将喷射器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ORC),构成喷射式有机朗肯循环(EORC)。EORC中喷射器引射膨胀机的出口排气,以降低膨胀机排气压力,增大膨胀机的工作压差,来提高循环的做功能力。为分析喷射器性能对EORC循环性能的影响,以经典喷射器理论为基... 将喷射器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ORC),构成喷射式有机朗肯循环(EORC)。EORC中喷射器引射膨胀机的出口排气,以降低膨胀机排气压力,增大膨胀机的工作压差,来提高循环的做功能力。为分析喷射器性能对EORC循环性能的影响,以经典喷射器理论为基础,选用R600为工质,在MATLAB平台,编制喷射器引射系数与引射压力的优化程序,对喷射器的最大引射系数与最小引射压力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压力和引射系数一定时,工作流体的引射能力随工作压力的增大不断提高,能够引射更低压力的引射流体;最大引射系数和喷射效率随工作压力增大逐渐增大。并据此设计喷射器和构建EORC实验系统,初步实验表明:相比于ORC,EORC的做功能力明显提高,但系统热效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 喷射器性能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式有机朗肯循环
下载PDF
喷射制冷循环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洲阳 涂光备 +1 位作者 杨洁 皮伟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2年第2期48-53,共6页
本文首先对喷射制冷及复合喷射制冷技术原理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在对系统循环的COP值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结果提出其技术关键所在,并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喷射制冷循环 热能驱动 压缩 系统循环
下载PDF
喷射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18
作者 温沁雪 陈志强 +1 位作者 吕炳南 温岩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0-530,共1页
关键词 喷射循环生物反应器 生活污水 污水治理 污泥负荷 容积负荷
下载PDF
曙3区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排砂效果分析
19
作者 马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15期63-64,共2页
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是用于治理严重出砂油井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将近井地带的游离砂及泥浆快速排出,形成清洁的井壁,之后可配合采用防砂或携砂生产技术,达到出砂井综合治理的目的。辽河油田曙3区地层主要为泥质砂岩,胶结疏松,成岩作用差... 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是用于治理严重出砂油井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将近井地带的游离砂及泥浆快速排出,形成清洁的井壁,之后可配合采用防砂或携砂生产技术,达到出砂井综合治理的目的。辽河油田曙3区地层主要为泥质砂岩,胶结疏松,成岩作用差,砂粒度小,泥质含量高,直接采取防砂措施效果不佳。所以,采取了强排-深防的技术路线,即:在油井射孔完井后,采用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实施短期强制排砂,然后再进行地层深部防砂。本文对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及其在曙3区的排砂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力喷射 排砂 现场试验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曙3区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排砂效果分析
20
作者 马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23期55-56,共2页
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是用于治理严重出砂油井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将近井地带的游离砂及泥浆快速排出,形成清洁的井壁,之后可配合采用防砂或携砂生产技术,达到出砂井综合治理的目的。辽河油田曙3区地层主要为泥质砂岩,胶结疏松,成岩作用差... 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是用于治理严重出砂油井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将近井地带的游离砂及泥浆快速排出,形成清洁的井壁,之后可配合采用防砂或携砂生产技术,达到出砂井综合治理的目的。辽河油田曙3区地层主要为泥质砂岩,胶结疏松,成岩作用差,砂粒度小,泥质含量高,直接采取防砂措施效果不佳,所以采取了强排-深防的技术路线,即在油井射孔完井后,采用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实施短期强制排砂,然后再进行地层深部防砂。本文对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及其在曙3区的排砂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力喷射 排砂 现场试验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