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成分
1
作者 周逢国 蒋伟欣 +5 位作者 卢欢 陈乐怡 林昕历 何璐萍 何细新 张翠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2,共10页
对1株富产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IQAs)的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的IQAs类成分进行了研究。根据IQAs的结构特征,在TLC、LC-MS和GNPS(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技术的共同指导下,从大米... 对1株富产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IQAs)的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的IQAs类成分进行了研究。根据IQAs的结构特征,在TLC、LC-MS和GNPS(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技术的共同指导下,从大米培养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IQAs类生物碱。通过NMR、HR-ESI-MS、OR和CD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其分别为:tryptoquivaline(1)、nortryptoquivaline(2)、deoxytryptoquivaline(3)、deoxynortryptoquivaline(4)、aspertoryadin C(5)、aspertoryadin G(6)、quinadoline A(7)、fiscalin E (8)、quinadoline B(9)和prelapatin B(10)。8和10为首次从Aspergillus属中得到,2、4~7为首次从Aspergillus giganteus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真菌 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 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
下载PDF
EGFR和4-苯胺喹唑啉类抑制剂之间相互作用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侯廷军 朱丽荔 +1 位作者 陈丽蓉 徐筱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23-1028,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和MM PBSA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 4 苯胺喹唑啉类抑制剂的相互作用模式 .在分子动力学采样的基础上 ,采用MM PBSA的方法分别预测了四种可能结合模式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 4 苯胺喹唑啉类抑制剂间的结合自... 采用分子动力学和MM PBSA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 4 苯胺喹唑啉类抑制剂的相互作用模式 .在分子动力学采样的基础上 ,采用MM PBSA的方法分别预测了四种可能结合模式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 4 苯胺喹唑啉类抑制剂间的结合自由能 .在MM PBSA计算中 ,受体和抑制剂之间的非键相互作用能采用分子力学(MM)的方法得到 ;溶剂效应中极性部分对自由能的贡献通过解Possion Boltzmanne (PB)方程的方法得到 ;溶液效应中非极性部分对自由能的贡献则通过分子表面积计算 (SA)的方法得到 .计算表明 ,在四种结合模式下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 4 苯胺喹唑啉类抑制剂之间的结合自由能有较大的差别 .在最佳的相互作用模式中 ,抑制剂的苯胺部分位于活性口袋的底部 ,能够与受体残基的非极性侧链产生很强的范德华和疏水相互作用 .抑制剂喹唑啉环上的N(1)原子能够和Met 76 9上的NH形成稳定的氢键 ,而抑制剂上的N(3)原子则和周围的一个水分子形成氢键 .同时 ,抑制剂双环上的取代基团也能和活性口袋外部的部分残基形成一定的范德华和疏水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 4-苯胺喹唑啉类抑制剂 相互作用模式 MM/PBSA 分子动力学 结合自由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药物设计 抗癌药物
下载PDF
二氢喹唑啉类Eg5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江程 尤启冬 +2 位作者 吴梧桐 杨蕾 彭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9-495,共7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的Eg5抑制剂并测定其对Eg5蛋白的抑制活性。方法:利用药物设计软件,采用碎片生长的方法获得新结构的Eg5抑制剂,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制备,通过测定Eg5蛋白水解ATP后释放出的无机磷的量,得出化合物对Eg5蛋白的抑制活...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的Eg5抑制剂并测定其对Eg5蛋白的抑制活性。方法:利用药物设计软件,采用碎片生长的方法获得新结构的Eg5抑制剂,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制备,通过测定Eg5蛋白水解ATP后释放出的无机磷的量,得出化合物对Eg5蛋白的抑制活性。结果与讨论:设计并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Eg5抑制剂12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MS与元素分析确证。对所有目标化合物进行了Eg5的抑制活性测试,有10个化合物对Eg5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Monas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5抑制剂 二氢喹唑啉类 合成 LUDI 设计 生物活性
下载PDF
4-(3'-氯苯氨基)-6-甲氧基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严和平 李广兵 +1 位作者 陈舒忆 欧阳贵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6,共5页
以N'-[5-(3-氯丙氧基)]-2-氰基-4-甲氧苯基-N,N-二甲基甲脒为原料,经过成环、醚化,合成了4个4-(3'-氯苯氨基)-6-甲氧基喹唑啉类化合物(Ⅰa~Ⅰd):N-(3'-氯苯基)-6-甲氧基-7-[3-(4-硝基苯氧基)丙氧基]喹唑啉-4-胺(Ⅰa)、N-(3... 以N'-[5-(3-氯丙氧基)]-2-氰基-4-甲氧苯基-N,N-二甲基甲脒为原料,经过成环、醚化,合成了4个4-(3'-氯苯氨基)-6-甲氧基喹唑啉类化合物(Ⅰa~Ⅰd):N-(3'-氯苯基)-6-甲氧基-7-[3-(4-硝基苯氧基)丙氧基]喹唑啉-4-胺(Ⅰa)、N-(3'-氯苯基)-6-甲氧基-7-[3-(3-硝基苯氧基)丙氧基]喹唑啉-4-胺(Ⅰb)、4-{3-[4-(3'-氯苯胺基)-6-甲氧基喹唑啉-7-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甲醛(Ⅰc)、3-{3-[4-(3'-氯苯胺基)-6-甲氧基喹唑啉-7-基氧基]丙氧基}-4-甲氧基苯甲醛(Ⅰd),收率分别为51.3%、60.3%、85.4%、79.4%。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抑制Bcap-37细胞的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抑制Bcap-37细胞的活性,其中化合物Ⅰa在10μmol/L浓度下对Bcap-37细胞的抑制率为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氯苯氨基)-6-甲氧基喹唑啉 喹唑啉类衍生物 抗癌活性 医药原料
下载PDF
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崔智勇 赵维璋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合成亲脂性叶酸拮抗剂2,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苄胺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邻甲苯胺为原料设计并合成喹唑啉类化合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和磺酰罗丹明B法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 目的:合成亲脂性叶酸拮抗剂2,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苄胺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邻甲苯胺为原料设计并合成喹唑啉类化合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和磺酰罗丹明B法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该类化合物对L1210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已测定的部分化合物的药理结果中化合物D1、D3、D5和D6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化合物D1~5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D1~6对人HL60白血病细胞和人胃癌BGC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该喹唑啉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类 化学合成 药理学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喹唑啉类α_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奚军 吕迁洲 《中国药师》 CAS 2005年第11期960-961,共2页
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1肾上腺素阻断药[1].α1肾上腺素阻断药近几年被... 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1肾上腺素阻断药[1].α1肾上腺素阻断药近几年被推为第一线降压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选择性作用于突触α1受体,使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都扩张,从而使动脉血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类 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进展
下载PDF
喹唑啉类衍生物定量结构保留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张雪萍 李江波 曹维良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基于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来建立定量结构与色谱保留关系模型 ,计算了 2 7种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分子体积V、分子表面积S、偶极矩的平方 μ2 、前线轨道能 (Ehomo和Elumo)、最正原子的净电荷 (Qmax)和最负原子净电荷(Qmin) ,各种参数物理意... 基于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来建立定量结构与色谱保留关系模型 ,计算了 2 7种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分子体积V、分子表面积S、偶极矩的平方 μ2 、前线轨道能 (Ehomo和Elumo)、最正原子的净电荷 (Qmax)和最负原子净电荷(Qmin) ,各种参数物理意义明确 ,计算简便 ;用逐步回归方法 ,最后选用S、μ2 和Elumo三个参数 ,建立了其在非极性柱OV 1和弱极性柱OV 2 5上的气相色谱定量结构保留模型 ,相关系数分别高达 0 9917和 0 9815。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对喹唑啉类衍生物的气相色谱保留值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类衍生物 定量结构-保留关系 气相色谱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喹唑啉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设计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永杰 孟建 +1 位作者 胡瑞娟 郄正刚 《煤炭与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138-141,共4页
表皮生长因子的过表达和突变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可以实现对肿瘤的治疗。喹唑啉类小分子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是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多种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的过表达和突变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可以实现对肿瘤的治疗。喹唑啉类小分子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是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多种药物上市。喹唑啉类衍生物具有较多的结构修饰位点,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对当前喹唑啉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的发展历程、代表性药物的合成方法、药物构效关系进行了综述,并依据构效关系对喹唑啉类药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类小分子靶向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
下载PDF
喹唑啉类降压药物中有关中间体的合成技术综译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华 《北京医药》 1994年第2期22-31,共10页
关键词 降压药 喹唑啉类 中间体 合成
下载PDF
用作MMP-13抑制剂的喹唑啉类
10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5年第6期41-41,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合物,其选自式(1)的化合物:其中:R1代表选自下列基团之中的基团:氢,氨基,烷基,烯基。氨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杂环基,和环烷基烷基。任选被取代,W代表氧,硫,或=N-R′,其中R′如同在说明书中所定义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合物,其选自式(1)的化合物:其中:R1代表选自下列基团之中的基团:氢,氨基,烷基,烯基。氨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杂环基,和环烷基烷基。任选被取代,W代表氧,硫,或=N-R′,其中R′如同在说明书中所定义的,X1,X1和X3代表氮或-C-R6(其中R6如同在说明书中所定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类 MMP-13抑制剂 基团 药用产品
下载PDF
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瑞特西宁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奇志 梁敬钰 冯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40-241,共2页
关键词 喹唑啉类生物碱 抗肿瘤活性 去氢吴茱萸碱 西宁 小鼠移植性肿瘤 血液黏度 抑瘤率 镇痛作用 吲哚 肿瘤生长
原文传递
二烷氧基喹唑啉类PDGFR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文娟 钱力 +1 位作者 张荣 郑康成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分子力学及统计方法,对二烷氧基喹唑啉衍生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由计算所得的化合物分子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参数和分子性质为广义描述符(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因素,建立QSAR方程。结果表...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分子力学及统计方法,对二烷氧基喹唑啉衍生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由计算所得的化合物分子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参数和分子性质为广义描述符(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因素,建立QSAR方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偶极距(μ),A环C_1和C_3原子的净电荷(Q_(C1)和Q_(C3))以及取代基R_7的立体参数(MR_7)是影响化合物抑制活性的主要因素。方程的拟合相关系数(r^2)和交叉验证系数(q^2)分别为0.874和0.8093,表明方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活性。基于此QSAR方程,设计了4个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新的化合物并有待实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烷氧基喹唑啉类衍生物 PDGFR抑制剂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力学方法 定量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新型4-苯胺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玉 胡倩倩 +2 位作者 于冰 李祎亮 熊冬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9期969-973,共5页
目的对合成的新型4-苯胺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IG1~TYIG9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为寻找具有靶向抗肿瘤活性的候选化合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对化合物进行EGFR、VEGFR-2两个靶点的体外活性筛选;采用MTS法... 目的对合成的新型4-苯胺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IG1~TYIG9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为寻找具有靶向抗肿瘤活性的候选化合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对化合物进行EGFR、VEGFR-2两个靶点的体外活性筛选;采用MTS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A431、A549、H1975、MDA-MB-231)增殖抑制的体外活性评价;采用人肺癌H1975细胞的移植瘤裸鼠模型评价其在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采用HTRF法从合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中筛选出化合物TYIG4~TYIG9对EGFR、VEGFR-2激酶的活性较好。MTS法检测得到这6个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A431、A549、H1975、MDA-MB-231)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TYIG6的增殖抑制作用的选择性更为突出;体内试验结果表明TYIG6能够剂量相关性地抑制肿瘤生长,50、100 mg/kg TYIG6对H1975的相对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2.59%、34.92%。结论 TYIG6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具有成为新型双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潜能,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苯胺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抗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原文传递
^(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方法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夕林 王凯 +3 位作者 赵周社 李宏利 孙莹莹 申宝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期597-600,共4页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直观判断分子靶向药物靶位点存在状态,分子靶向药物与靶位点结合率及精确监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EGFR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直观判断分子靶向药物靶位点存在状态,分子靶向药物与靶位点结合率及精确监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EGFR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很有潜力的成像探针,其中尤以4-苯氨基-喹唑啉类研究最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4-苯氨基-喹唑啉不同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阐述了18F标记4-苯氨基-喹唑啉类的主要方法:先用18F标记苯氨基,然后将18F标记化合物与喹唑啉或衍生物进行连接,和18F标记喹唑啉或其衍生物,然后与苯胺或其衍生物进行连接。并且进一步比较不同示踪剂在体外、动物和人体内生物分布、肿瘤摄取和代谢的异同。特别是对18F标记示踪剂与11C标记示踪剂在动物和人体分布进行比较。尤其是[18F]ML04肝脏摄取低,肿瘤-本底高,多数学者认为[18F]ML04是最有潜力成为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4-苯氨基一喹唑啉类
原文传递
新型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15
作者 邵薇 何谷 成丽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合成一类新型的喹唑啉类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2-氨基-5-硝基苯甲腈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氯化、氨基取代、硝基还原、N-乙酰化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在前列腺癌细胞PC-3、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结直肠癌... 目的合成一类新型的喹唑啉类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2-氨基-5-硝基苯甲腈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氯化、氨基取代、硝基还原、N-乙酰化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在前列腺癌细胞PC-3、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皮肤基底细胞癌细胞A431和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等细胞株上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和结论合成了3个新型化合物,并经1HNMR、MS确证了化学结构。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显示化合物具有抗白血病和抗结肠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类衍生物 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喹唑啉衍生物(N111)体外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李艳 黄强 +2 位作者 黄银久 刘刚 刘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9期1456-1464,1471,共10页
目的:研究喹唑啉衍生物(N111)体外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预测N111治疗卵巢癌靶点,并对治疗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实验分为N111处理组(N111化合物组)、阳性对照组(顺铂组)、阴性对照组(DMSO组);分组后,采用MT... 目的:研究喹唑啉衍生物(N111)体外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预测N111治疗卵巢癌靶点,并对治疗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实验分为N111处理组(N111化合物组)、阳性对照组(顺铂组)、阴性对照组(DMSO组);分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形态学观察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JC‑1、DCFH‑DA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变化;PI、Annexin V‑FITC、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情况;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显示N111抗卵巢癌靶点蛋白的生物功能提示靶点功能聚集人类疾病、炎症、肿瘤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N111对卵巢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IC50=14.62μmol/L)(P<0.0001);浓度依赖性抑制单细胞克隆团的形成能力、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OS紊乱及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001);随着N111处理浓度增加,Bcl2、Caspase 3、P‑AKT、SHIP2表达量降低,AKT表达量没有变化,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增加(P<0.0001)。结论:化合物N111通过抑制SHIP2,促进ROS水平紊乱,减弱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A2780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等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类衍生物 抗肿瘤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活性氧
下载PDF
4-(4-取代苯胺基)-2-取代苯基-喹唑啉类衍生物对H_9C_2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17
作者 焦月霞 李琴 王晓琴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研究4-(4-取代苯胺基)-2-取代苯基-喹唑啉类衍生物[4-(4-substituted aniline)-2-substituted phenyl quinazoline derivatives,Q]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H_9C_2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_9C_2细胞株... 目的:研究4-(4-取代苯胺基)-2-取代苯基-喹唑啉类衍生物[4-(4-substituted aniline)-2-substituted phenyl quinazoline derivatives,Q]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H_9C_2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_9C_2细胞株,将培养的H_9C_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组),AngⅡ组,AngⅡ+Q高剂量(10-6 mol/L)组、AngⅡ+Q中剂量(10-7 mol/L)组、AngⅡ+Q低剂量(10-8 mol/L)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对H_9C_2细胞的形态扫描成像,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对H_9C_2细胞表面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BCA法测定蛋白浓度,MTT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喹唑啉衍生物后心肌细胞活性,以及通过RT-PCR发测定肥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AngⅡ刺激H_9C_2心肌细胞后,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大(P<0.05);加入喹唑啉衍生物后,H_9C_2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减小(P<0.05)。AngⅡ诱导的H_9C_2心肌细胞,其总蛋白含量和肥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的H_9C_2心肌细胞(P<0.05),加入喹唑啉衍生物处理后的H_9C_2心肌细胞其肥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4-(4-取代苯胺基)-2-取代苯基-喹唑啉类衍生物可以改善AngⅡ诱导的H_9C_2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4-(4-取代苯胺基)-2-取代苯基-喹唑啉类衍生物 血管紧张素Ⅱ
原文传递
越南山小桔中新的喹唑啉类生物碱
18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从越南山小桔的叶中分离得到2个新 的喹唑啉类生物碱,分别为glycozolone-A和B,运用光谱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越南山小桔于燥叶410g用丙酮室温提取,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别用己烷、己烷-丙酮(8:1,4:1,2:1,1:2)、丙酮和甲醇依次洗脱... 从越南山小桔的叶中分离得到2个新 的喹唑啉类生物碱,分别为glycozolone-A和B,运用光谱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越南山小桔于燥叶410g用丙酮室温提取,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别用己烷、己烷-丙酮(8:1,4:1,2:1,1:2)、丙酮和甲醇依次洗脱,分作8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小桔 喹唑啉类生物碱 越南 光谱方法 提取物 己烷 油状物 硅胶柱 制备薄层 层析
原文传递
喹唑啉衍生物抗癌活性的比较分子力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长君 蔡可迎 +1 位作者 杨伟华 沐来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5,共4页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建立了16种标题化合物对鼠白血病抗癌活性的三维构效模型(3D-QSAR)。在CoMFA研究中,考察了网格结构、步长及探针原子等因素对统计结果的影响。该模型显示立体场、静电场对生物活性贡献依次为61.5%、38....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建立了16种标题化合物对鼠白血病抗癌活性的三维构效模型(3D-QSAR)。在CoMFA研究中,考察了网格结构、步长及探针原子等因素对统计结果的影响。该模型显示立体场、静电场对生物活性贡献依次为61.5%、38.5%,其中立体场是造成这些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此3D-QSAR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为0.320,非交互验证系数(R2)为0.992。所建的3D-QSAR模型及其三维等值线图可用于指导新型抗肿瘤喹唑啉衍生物的设计与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类衍生物 抗癌活性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
下载PDF
2,4-二氨基-5-甲基-6-(N-甲基取代苄氨基)喹唑啉的合成及其抗肿瘤和抗菌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蒙小英 张秀平 +1 位作者 陈秀华 余爱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83-386,共4页
作者曾报道2,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苄氨基喹唑啉衍生物有较好的抗疟和抗肿瘤作用。鉴于在2,4-二氨基-6-取代苄氨基喹唑啉的6位侧链氨基上引入甲基,可使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因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
关键词 喹唑啉类 化合物 合成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