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1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碘催化合成喹啉-2-酮类化合物
1
作者 唐建生 黄笑 胡小灵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7-469,共3页
以三氟乙醇作溶剂,芳基丙炔酰胺在分子碘的催化下,可以顺利发生分子内亲电环化反应得标题化合物,产率54.2%~68.3%。产物经1HNMR、13CNMR和GC-MS确证。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较高等优点。
关键词 芳基丙炔酰胺 亲电环化反应 喹啉-2-酮类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4-((4-((2-取代苯氧基)乙基)-1-哌嗪)-甲基)-1,2-二氢喹啉-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α-受体拮抗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柳惠 冉崇昭 +1 位作者 夏霖 倪沛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 研究DDPH类似物 1,2 二氢喹啉 2 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α 受体拮抗活性。方法 通过酰化、溴代、环合和取代反应等合成目的物 ;推测了异常中间体 3 溴 4 溴甲基 1,2 二氢喹啉 2 酮 (5 )和 3 溴 4 甲基 1,2 二氢喹啉 ... 目的 研究DDPH类似物 1,2 二氢喹啉 2 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α 受体拮抗活性。方法 通过酰化、溴代、环合和取代反应等合成目的物 ;推测了异常中间体 3 溴 4 溴甲基 1,2 二氢喹啉 2 酮 (5 )和 3 溴 4 甲基 1,2 二氢喹啉 2 酮 (6 )的生成机理 ;测定目的物的体外α 受体拮抗活性。结果 设计、合成了 12个新化合物II1~ 6和IV1~ 6,其中 6个目的物 1,2 二氢喹啉 2 酮类 (IV1~ 6)的结构经IR ,1 HNMR ,MS和HRMS确证 ;IV3 ,IV4和IV6对兔主动脉环抑制作用较明显。结论 化合物IV3 ,IV4和IV6显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PH 1 2-二氢喹啉-2- 反应机理 α-受体拮抗剂 合成
下载PDF
3-(1-亚胺基氟烷基)-1H-喹啉-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先金 袁文娇 刘金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11-1514,共4页
用2-氟烷基乙酸为初始原料,用氯化亚砜或五氯化磷将其转化为相应的酰氯,后者在室温与邻胺基苯甲醛缩合,通入氨气回流反应得到3-(1-亚胺基氟烷基)-1H-喹啉-2-酮类化合物,产率中等.
关键词 2-氟烷基乙酸 邻胺基苯甲醛 3-(1-亚胺基氟烷基)-1H-喹啉-2- 合成
下载PDF
3-酰基-4-羟基喹啉-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娜 付琳琳 +3 位作者 王世本 刘洋 雷康 徐效华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了发现具有良好除草活性的新型先导化合物,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3-酰基-4-羟基喹啉-2-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 HNMR,13 CNMR及高分辨质谱确证.利用平皿小杯法初步评价了其对双子叶植物油菜和单子叶植物... 为了发现具有良好除草活性的新型先导化合物,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3-酰基-4-羟基喹啉-2-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 HNMR,13 CNMR及高分辨质谱确证.利用平皿小杯法初步评价了其对双子叶植物油菜和单子叶植物稗草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对油菜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Ⅱ-13在10μg/mL浓度下对油菜的抑制率达到84.1%.温室盆栽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Ⅱ-13在100g/hm^2施药量情况下,对油菜和苋菜的茎叶处理呈现出很好的防除效果,抑制率达到9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Ⅱ-13可以作为开发新型选择性除草剂的先导化合物继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酰基-4-羟基喹啉-2- 合成 除草活性 先导化合物
下载PDF
2(1H)-喹啉-2,4-二酮类化合物抗小麦锈病的3D-QSAR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建国 符新亮 +3 位作者 王有名 马翼 李正名 张祖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010-2013,共4页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 Co MFA)方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 ( Co MSIA)方法研究了 2 1个 2 ( 1 H) -喹啉 -2 ,4-二酮类化合物抗小麦锈病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 3 D-QSAR) ,发现用 Co MFA方法可以找到最佳的3 D-QSAR模型 ,并通过量子化...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 Co MFA)方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 ( Co MSIA)方法研究了 2 1个 2 ( 1 H) -喹啉 -2 ,4-二酮类化合物抗小麦锈病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 3 D-QSAR) ,发现用 Co MFA方法可以找到最佳的3 D-QSAR模型 ,并通过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活性化合物的前线轨道及静电势分布图的差异 .所得构效关系模型为发现更高活性的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H)-喹啉-2 4-酮类化合物 小麦锈病 3D-QSAR COMFA COMSIA 从头计算 农药
下载PDF
2(1H)-喹啉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及构效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葛海霞 王礼琛 《药学进展》 CAS 2005年第7期309-316,共8页
列举若干具代表性的药物,从抗精神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抗肿瘤、抗溃疡和抗过敏作用等几方面综述2(1H)-喹啉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及构效关系。
关键词 2(1H)-喹啉 药理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DABCO-促进新型呋喃并[3,2-c]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7
作者 周婷 王道林 钱建华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601-605,共5页
在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促进下,以水为反应介质,通过3-溴乙酰基-4-羟基-1-甲基-2-喹啉酮与芳香醛的亲核取代、分子内环化及消除的串联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的呋喃并[3,2-c]喹啉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E... 在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促进下,以水为反应介质,通过3-溴乙酰基-4-羟基-1-甲基-2-喹啉酮与芳香醛的亲核取代、分子内环化及消除的串联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的呋喃并[3,2-c]喹啉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3-溴乙酰基4-羟基-1-甲基-2-喹啉 呋喃并[3 2-c]喹啉 1 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 串联反应 合成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串联质谱法测定菊花中的10种咖啡酰基奎宁酸和22种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61
8
作者 张维冰 王智聪 张凌怡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51-1861,共11页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乙腈-水为流动相,0.3 mL/min梯度洗脱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测定菊花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菊花样品经过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后直接进样分析,通过质谱分析以及比对标准品或文...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乙腈-水为流动相,0.3 mL/min梯度洗脱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测定菊花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菊花样品经过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后直接进样分析,通过质谱分析以及比对标准品或文献中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参数等,鉴定了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中10种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和22种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4种菊花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要求,但各种类咖啡酰基奎宁酸和黄酮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差异显著,含量较高的除绿原酸(3-CQA),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DCQA)和木犀草苷(L-7-O-Glu)之外,还有芹菜素-7-O-丙二酰葡萄糖苷(AP-7-O-6″-MGlu)、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DCQA)、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DCQA)、木犀草素-7-O-丙二酰葡萄糖苷(L-7-O-6″-MGlu)和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7-O-Glu)等。4种菊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差异较大,但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总量相当,对多酚类化合物总量而言,贡菊含量最高,达66.85 mg/g,其次为杭菊、滁菊和亳菊,含量分别为54.69,44.59和37.1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串联质谱 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 酮类化合物 菊花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黄酮类化合物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郝丹丹 申丹 +6 位作者 付复华 苏东林 李绮丽 张馨懿 陈嘉序 李涛 李高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8-377,共10页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在长期治疗时会伴随许多副作用。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项研究发现植物中广泛分布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抑郁症的...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在长期治疗时会伴随许多副作用。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项研究发现植物中广泛分布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产物,进而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人体的情绪和行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基于肠道菌群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神经递质、短链脂肪酸等从而改善抑郁症的潜在机制,为后续探索抑郁症发病机制与预防、改善抑郁症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脑轴 酮类化合物 抑郁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鸡血藤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环氧合酶-2对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延超 蒋世云 +3 位作者 傅凤鸣 黄凯 康星欣 徐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9-815,共7页
探索黄酮类化合物抗环氧合酶-2的分子机理,筛选鸡血藤中选择性抗环氧合酶-2的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应用Autodock 4.2软件对环氧合酶和环氧合酶抑制剂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建立阳性抑制剂结合自由能与抑制活性关系模型,并筛选鸡血藤中选择... 探索黄酮类化合物抗环氧合酶-2的分子机理,筛选鸡血藤中选择性抗环氧合酶-2的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应用Autodock 4.2软件对环氧合酶和环氧合酶抑制剂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建立阳性抑制剂结合自由能与抑制活性关系模型,并筛选鸡血藤中选择性抗环氧合酶-2的黄酮类化合物。阳性抑制剂与环氧合酶的对接模型R2分别为0.96997和0.84171,建立了预测能力较好的对接模型,可用于指导环氧合酶抑制剂的筛选。筛选结果表明,3',4',7-三羟基黄酮、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具有较强的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活性,可作为母体用于新型抗炎药物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酮类化合物 环氧合酶-2 分子对接
下载PDF
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合成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辉 庄玉伟 +3 位作者 王颖 曹健 郭晓战 张国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88-2294,共7页
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是治疗心血管病药物和染料的中间体。综述了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合成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氢化反应、Diels-Alder反应、多步反应、多组分反应、多米诺反应等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1,2,3,4-四氢... 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是治疗心血管病药物和染料的中间体。综述了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合成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氢化反应、Diels-Alder反应、多步反应、多组分反应、多米诺反应等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和染料合成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发展具有原子经济性合成方法及光学纯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3 4-四氢喹啉化合物 药物化学 染料 合成
下载PDF
α-烷硫基-2-丁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明泉 田红玉 孙宝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用硫醇与环氧丁烷发生开环反应得到β 烷硫基醇类化合物(Ⅰ),再经Swern氧化反应,合成了12种α 烷硫基 2 丁酮类化合物(Ⅱ),两步反应收率都大于70%。第一步反应先将0 1mol各种硫醇分别与0 2mol氢氧化钠在乙醇中反应0 5h,再滴加0 105mol... 用硫醇与环氧丁烷发生开环反应得到β 烷硫基醇类化合物(Ⅰ),再经Swern氧化反应,合成了12种α 烷硫基 2 丁酮类化合物(Ⅱ),两步反应收率都大于70%。第一步反应先将0 1mol各种硫醇分别与0 2mol氢氧化钠在乙醇中反应0 5h,再滴加0 105mol环氧丁烷,回流反应2h,处理后得中间体Ⅰ;第二步反应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49~-50℃,在二氯甲烷中,先将35mmol二甲基亚砜(DMSO)与25mmol草酰氯反应15min,再加入12 5mmolⅠ的二氯甲烷溶液,反应0 5h,然后加入三乙胺,反应1h,恢复到室温,处理后得产物Ⅱ。所合成的化合物Ⅱ的结构经IR、MS、1HNMR得到了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丁烷 硫醇 Swern氧化 α-烷硫基-2-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2,4-二硝基苯肼吸收液法测定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9
13
作者 姜荻 侯晓虹 康利荥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0年第5期56-58,共3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的醛、酮类污染物。样品经DNPH的酸溶液吸收后,用二氯甲烷/正己烷3∶7进行萃取,然后将萃取液吹干,用乙腈溶解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证明该测定方法具有准确率高,精密度好的特点。为制定适...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的醛、酮类污染物。样品经DNPH的酸溶液吸收后,用二氯甲烷/正己烷3∶7进行萃取,然后将萃取液吹干,用乙腈溶解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证明该测定方法具有准确率高,精密度好的特点。为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空气和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类化合物 2 4-二硝基苯肼 DNPH吸收液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海祥 吴秋业 宋炳生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设计并合成 6 - (4 -取代苯基 ) - 4 ,5 -二氢 - 3(2H) -哒嗪酮类化合物 ,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 ,经酰化反应、傅 -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 目的 设计并合成 6 - (4 -取代苯基 ) - 4 ,5 -二氢 - 3(2H) -哒嗪酮类化合物 ,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 ,经酰化反应、傅 -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并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 共合成 6 - (4 -取代苯基 ) - 4 ,5 -二氢 - 3(2H) -哒嗪酮类化合物 11个 ,均属首次报道 ,并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确证结构。初步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的聚集。结论  11个目标化合物中化合物 (8)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 ,超过对照化合物CCI- 17810 ,化合物 (1)、(2 )、(4 )等也有较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 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 合成 血小板聚集 抑制作用
下载PDF
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赫男 程志新 +3 位作者 刘宏民 温志昌 王言 胡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3-428,共6页
目的设计合成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并探讨C-6位芳甲基上引入溴原子对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溴代反应,得到3-溴-4-羟基苯甲醛和3,5-二溴-4-羟基苯甲醛... 目的设计合成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并探讨C-6位芳甲基上引入溴原子对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溴代反应,得到3-溴-4-羟基苯甲醛和3,5-二溴-4-羟基苯甲醛,再将溴代的4-羟基苯甲醛与乙酰甘氨酸经Erlenmeyer-Plchl反应、水解反应、缩合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采用Ellman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目标化合物经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8个化合物在10μmol.L-1浓度水平抑制活性超过了40%。结论在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母核C-6位芳甲基中引入溴原子的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普遍具有较高的AChE抑制活性,并且引入2个溴原子的化合物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引入1个溴原子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溴代 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 2-b]-1 2 4-三嗪-7-酮类化合物 合成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双核铑催化异丙基苯和β-二羰基化合物的去饱和化[3+2]环加成反应
16
作者 刘新雨 罗立科 +2 位作者 张贺青 王启卫 王元桦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400-405,共6页
二氢呋喃是构成天然产物和活性分子的重要结构骨架,目前还未见通过惰性烷烃和β-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环化反应构建这类化合物的报道。本文以异丙基苯衍生物和β-二羰基化合物为原料,NaHCO_(3)作为碱,在Rh_(2)(esp)_(2)和N-氟代双苯磺酰胺... 二氢呋喃是构成天然产物和活性分子的重要结构骨架,目前还未见通过惰性烷烃和β-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环化反应构建这类化合物的报道。本文以异丙基苯衍生物和β-二羰基化合物为原料,NaHCO_(3)作为碱,在Rh_(2)(esp)_(2)和N-氟代双苯磺酰胺(NFSI)催化体系下,通过去饱和化过程以及[3+2]环化过程合成了12个二氢呋喃化合物3aa~3fb,收率最高达50%。所有产物结构由~1H NMR,~(13)C NMR, HR-MS(ESI)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铑 异丙基苯 Β-二羰基化合物 二氢呋喃 去饱和化 [3+2]环加成
下载PDF
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超美 薛克昌 +3 位作者 姚嘉勇 姜元英 陆波 吴义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付克反应、碳链延长、水解和环合反应得到两个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酰化反应制得各种酰胺化合物;参考Born... 目的: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付克反应、碳链延长、水解和环合反应得到两个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酰化反应制得各种酰胺化合物;参考Born比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24个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22个为首次报道;所有化合物在体外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第II类化合物的抑制作用强于第I类化合物,其中I1,I3,II1,I3,II4,I6和II9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照药CI930,其中I1和II3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约为CI930的1/10。结论:其中一些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取代酰胺基苯基)-4 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 血小板聚集 哒嗪酮 酰胺基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药物合成 药理学
下载PDF
一维链状有机锡化合物三甲基锡2-喹啉甲酸酯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5
18
作者 尹汉东 崔继春 李静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6-68,共3页
利用三甲基氯化锡与2-喹啉甲酸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三甲基锡2-喹啉甲酸酯,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和结构测定.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通过羧基氧原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关键词 一维链状结构 有机锡化合物 2-喹啉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抑制β-酮酰基-ACP还原酶的构效关系研究
19
作者 袁海华 荀航 +4 位作者 曹先爽 杨渊 姚曦 王进 汤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8,共11页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β-酮酰基-ACP还原酶(FabG)的抑制能力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抑制作用机制。通过体外酶活测定,系统评价了3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活性,分析了构效关系;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β-酮酰基-ACP还原酶(FabG)的抑制能力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抑制作用机制。通过体外酶活测定,系统评价了3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活性,分析了构效关系;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作用模式,研究了木犀草素对FabG的抑制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5 mg/L时,异银杏双黄酮、奥洛波尔和木犀草素对FabG的抑制率达50%以上,另有15种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率大于20%。具有FabG抑制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基本结构特征是A环上C-5、C-7以及B环C-4'位同时存在羟基,C环具有C-4位羰基和C-2、C-3位碳碳双键。B环增加邻位羟基取代会提升其FabG抑制活性,C环C-3位羟基化会减弱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通过氢键、π相互作用等结合力与FabG-NADP+复合物的酪氨酸-151(Tyr-151)、丝氨酸-138(Ser-138)等关键活性氨基酸残基产生结合作用。抑制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抑制FabG时与底物(EAA)是竞争性关系,与辅酶(NADPH)是反竞争性关系。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与FabG-NADP+复合物结合,与底物竞争活性位点,从而对FabG产生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的抑制FabG活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活性基团为A环和B环上的羟基取代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酮酰基-ACP还原酶(FabG) 酮类化合物 抑制活性 分子对接
下载PDF
2-酰基-1,3-环二酮类化合物互变异构的理论计算
20
作者 王艳花 邹建卫 +3 位作者 张兵 曾敏 马国正 俞庆森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52-956,共5页
采用MP2/6-31+G**//B3LYP/6-31+G**方法,系统地研究了2-酰基-1,3-环二酮类化合物的互变异构性质,探讨了环的饱和性、环的大小、环上杂原子以及溶剂效应对各互变异构体相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烯醇化的异构体由于无法形成分子... 采用MP2/6-31+G**//B3LYP/6-31+G**方法,系统地研究了2-酰基-1,3-环二酮类化合物的互变异构性质,探讨了环的饱和性、环的大小、环上杂原子以及溶剂效应对各互变异构体相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烯醇化的异构体由于无法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具有较高的能量;(2)环上杂原子的推电子效应提高了邻位羰基氧上的负电荷,从而有利于相应环外烯醇式异构体的稳定;(3)对化合物3-酰基-1H-吡啶-2,4-二酮,3-酰基吡喃-2,4-二酮,2-酰基环戊-4-烯-1,3-二酮和3-酰基吡咯-2,4-二酮,由互变异构形成的环的芳香性在各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酰基-1 3-环二酮类化合物 理论计算 互变异构性质 从头算 密度泛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