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氧氟沙星对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体外PK/PD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俊芳 武晓捷 +3 位作者 王明华 徐晓刚 王明贵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93-1193,共1页
AIM: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quinolones has traditionally mediated by alteration of the quinolone targets and/or overproduction of efflux pump. Recently, a new mechanism, the 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name... AIM: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quinolones has traditionally mediated by alteration of the quinolone targets and/or overproduction of efflux pump. Recently, a new mechanism, the 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named qnr, has been clarified. Qnr and its homologu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mong gram-negative bacteria. The presence of qnr only slightly elevates the resistance level, however it facilitates the selection of highly resistant strains. In our study, we examined the probable influence of such phenomenon to the clinical regimens of levofloxacin. METHODS: In-vitro hollow fiber infection model simulating oral two-compartment pharmacokinet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the model, bacteria was incubated in the peripheral compartment without ‘washout effect’. We designed two therapeutic regimens of levofloxacin, including 500 mg qd (peak 5.12 mg/L; half-time 6.9 h) and 700 mg qd (peak 9.46 mg/L; half-time 6.9 h) for 3 days against E.coli J53 and E. coli 6503, which carrying qnr positive plasmid. RESULTS: Although 500 mg qd regimen could decrease the bacteria density of E. coli 6503 at the beginning, the bacteria population bounced back when the drug concentration was drecreased below 2 mg/L, and the regrowth bacteria had higher MICs than the parental strains. 700 mg qd for 3 days could inhibit the outgrowth of E. coli 6503 all the time. E. coli J53 was well inhibited by both the mentioned therapeutic regimens. DNA sequencing found the mutations in QRDR of E. coli 6503. CONCLUSION: We conclude that 500 mg qd 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regimen is at risk of selecting resistant mutations and treatment failure while treating the infections caused by qnr positive E. coli, and 750 mg qd might be preferred. In vivo pharmacodynamic studies to support our findings are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质粒介导 喹诺酮类耐药大肠埃希菌 体外研究 效学
下载PDF
某医院近10年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和耐药率的变迁情况
2
作者 郭丽洁 李富顺 +2 位作者 陈静静 王齐晖 褚云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3年至2022年间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使用VITEK 2和VITEK MS进行菌种鉴定,使用VIT...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3年至2022年间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使用VITEK 2和VITEK MS进行菌种鉴定,使用VITEK2和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至2022年共分离6845株菌株,其中80.5%来自住院患者,19.5%来自门诊和急诊患者。常见标本类型为尿液(57.8%)、血液(15.0%)、分泌物(9.2%)、引流液(8.1%)。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分离率为57.2%(54.3%~61.5%)。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仅为1.2%(0.2%~2.6%)。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物敏感性 大肠
下载PDF
北京某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分析
3
作者 马思宇 马立艳 +3 位作者 罗虎 周妍妍 王雅轩 苏建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进行5... 目的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进行5种型别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药敏试验检测DEC菌株的耐药表型特征。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耐药分子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院DEC检出率为11.9%,其中EAEC占比37.5%,非典型EPEC占比34.38%,ETEC占比25.0%,EIEC占比3.12%,未检出EHEC菌株。32株DEC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氨苄啶/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3.12%、43.75%和37.5%。ESBLs(+)株占比18.75%,其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为83.83%,显著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32株DEC共有25个ST型,优势基因型为ST10共4株(12.5%),ST28、ST31和ST3153各2株(各占比6.25%),其他21个型别各1株菌(各占比3.13%)。EAEC中检出1株携带bla_(NDM-1)的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结论我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DEC以aggR、pic、astA、eae 4种毒力基因较为常见,以EAEC、EPEC为主要型别,基因型别呈高度多态性,检出多重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 毒力基因 基因
下载PDF
青蒿琥酯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董国伟 唐新宁 +3 位作者 钟英成 郭洁 韩志城 杨琦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定ASN与LEV、CAZ、IMP协同抗菌活性;用细菌生长曲线法观察不同处理组CRECO临床菌株(E5)生长的情况;用RT-PCR检测外排泵基因以及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 抗菌物质ASN、LEV、CAZ、IMP的MIC50分别为>8 192、64、2 048、32μg/mL。协同抗菌试验显示:ASN (1 024μg/mL)与LEV联用时,LEV的MIC50由64μg/mL降至16μg/mL (即1/4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协同为主;与CAZ联用时,CAZ的MIC50由2 048μg/mL降至1 024μg/mL (即1/2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相加为主。生长曲线显示,ASN联合LEV能有效抑制CRECO生长,曲线走向平缓。20株菌株全部携带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基因。RT-PCR结果显示ASN联合LEV可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结论 ASN对CRECO无抗菌活性,但ASN联合LEV能有效增强抗生素的抑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机制与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碳青霉烯大肠 左氧氟沙星 活性
下载PDF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虹霖 李婉怡 +1 位作者 刘小青 胡涛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为耐药组(18例...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为耐药组(18例)与敏感组(1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感染前手术史、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和慢性肺部疾病)、是否实施过侵入性置管操作、是否入住ICU、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析影响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和慢性肺部疾病)、入住ICU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药组患者年龄≥60岁、感染前手术史、侵入性置管操作和产ESBLs占比均高于敏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感染前手术史、侵入性置管操作、产ESBLs均是影响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受患者年龄、感染前手术史、侵入性置管操作和产ESBLs影响,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大肠 碳青霉烯抗生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特征与基因组分析
6
作者 戚浩彧 李艳芬 +5 位作者 王钰 邱正勇 崔莹 吴玲玲 张濛 李永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3-731,共9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中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2017-2022年河南省分离的101株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多位... 目的了解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中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2017-2022年河南省分离的101株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质粒类型并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gSNPs)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101株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7.1%、79.2%、64.4%;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38.6%.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表明:101株分离株可被分为60种ST型,其中ST10、ST1491、ST38是优势型别;101株分离株共预测出23种质粒类型,其中携带率最高的类型为IncFIB.分离株携带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G内酰胺酶类、四环素类等多种耐药基因,其中超广谱βG内酰胺酶基因bla_(CTX-M-14)和bla_(CTX-M-55)上下游遗传环境中均存在插入序列(IS26、IS903B、ISECP1).结论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整体耐药水平较高,其bla_(CTX-M)基因的传播可能与插入序列(I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致泻大肠 全基因组测序 bla_(CTX-M)
下载PDF
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毒力基因分布及种系分型
7
作者 马小轩 翟俊斌 +4 位作者 曹小利 张燕 郑洁 张之烽 沈瀚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种系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3日连续且非重复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水煮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种系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3日连续且非重复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水煮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检测arpA、chuA、yjaA、TspE4C2、ArpAgpE和trpAgpC基因以确定细菌的种系分型;采用多重PCR法检测毒力基因iutA、fimH、fyuA、kpsMTⅡ、cnf1、cvac、hlyA、traT、kpsMTⅢ和PAI;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种系分型之间的耐药率及毒力基因分布差异。结果270株血培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大于5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低于5.0%。在种系分型方面,最常见的型别是B2型和D型,分别占总数的38.0%和16.2%,而E型和隐分支Ⅰ型占比<1.0%,较为少见。毒力基因分析发现,fimH和fyuA基因的分布率最高,均在99.0%以上,而kpsMTⅢ、hlyA和cvaC 3种基因的分布率较低,均低于20.0%。卡方检验显示,毒力基因iutA、fimH、fyuA、kpsMTⅡ、cnf1、PAI在B2型的分布显著高于非B2型(P<0.05),且B2型携带的iutA、fyuA、kpsMTⅡ、cnf1、PAI基因显著高于D型(P<0.05)。结论在治疗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时,应慎用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和环丙沙星等药物。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为B2型时,应同时进行中段尿培养以确认感染源并监测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毒力基因 种系分型
下载PDF
兔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和耐药基因分析
8
作者 董浩 赵明海 +8 位作者 刘志国 李楠 邢壮壮 张乐颖 左琴 董青花 梁春南 刘佐民 马丽颖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揭示一株从腹泻实验兔中分离到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LAREc-01的基因组特征、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采用VFDB、ARDB、CAZy、SWISS-PROT、COG、CARD、KEGG、T3SS等8个数据库对基因... 目的揭示一株从腹泻实验兔中分离到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LAREc-01的基因组特征、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采用VFDB、ARDB、CAZy、SWISS-PROT、COG、CARD、KEGG、T3SS等8个数据库对基因组中的基因功能进行预测,并且对ILAREc-01菌株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ILAREc-01基因组中编码5249个基因;CARD数据库分析表明ILAREc-01菌株具有7类耐药机制的59个耐药基因;通过VFDB数据库分析,在ILAREc-01中注释了553个毒力基因,并发现了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LEE);ILAREc-01与FORC028、E2865和110512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本研究进行了兔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LAREc-01的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了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注释,并开展了遗传进化分析,为揭示该病原的致病机制和科学防控实验兔大肠埃希菌病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基因
下载PDF
农贸市场食品来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ESBL耐药基因的研究
9
作者 郑月 蔡鹏 +3 位作者 李艳 张云霞 吴智云 王学龙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3期95-99,共5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保山市农贸市场售卖畜禽肉蛋和蔬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研究样品分离获得的大肠埃希菌ESBL耐药基因类型。方法:收集农贸市场食品样本,分离鉴定样品中的大肠埃希... 目的:调查云南省保山市农贸市场售卖畜禽肉蛋和蔬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研究样品分离获得的大肠埃希菌ESBL耐药基因类型。方法:收集农贸市场食品样本,分离鉴定样品中的大肠埃希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扩增大肠埃希菌的ESBL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245份食品样本中分离获得大肠埃希菌75株,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25株。对ESBL耐药基因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耐药基因为CTX-M型,CTX-M-15序列有9株,占比为36%;CTX-M-14有16株,占比为64%。结论:肉类和蔬菜携带ESBL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及其耐药基因可能通过食品在社区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大肠 多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
下载PDF
某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10
作者 刘灿华 蔡栋昊 +2 位作者 李冉 苏歆 谭俊青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9期3267-3271,共5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21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针对其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血培养阳性菌株数据,筛选出221例非重复大肠埃希菌... 目的分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21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针对其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血培养阳性菌株数据,筛选出221例非重复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及药敏结果,其中男95例(42.99%),女126例(57.01%),年龄26~97岁。根据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分为产ESBLs组(105例)和非产ESBLs组(116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结果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院内血培养阳性552例,其中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221例。患者主要来自针康科(55例)和肿瘤科(31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105株,占总数的47.51%。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54.30%)、复方新诺明(50.68%)、头孢曲松(53.39%)和头孢呋辛(53.85%)的耐药率较高,但对阿米卡星(3.62%)和亚胺培南(5.43%)、厄他培南(5.43%)2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高(均P<0.05)。结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主要分布在针康科和肿瘤科。大部分菌株产ESBLs,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耐药,但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大肠 临床特征 分析
下载PDF
mcr-1基因阳性禽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研究
11
作者 刘丽娟 刘丽艳 +2 位作者 张敏 翟伟 任玉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676-1682,共7页
目的调查鲁中地区禽源性大肠埃希菌mcr-1基因的携带情况,了解mcr-1基因阳性禽源性大肠埃希菌对常用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掌握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鲁中地区3家大规模... 目的调查鲁中地区禽源性大肠埃希菌mcr-1基因的携带情况,了解mcr-1基因阳性禽源性大肠埃希菌对常用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掌握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鲁中地区3家大规模养殖场302份健康活鸡、鸭肛拭子新鲜粪便,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cr-1基因的携带率。对mcr-1阳性大肠埃希菌,采用BD凤凰hoenix TM 100 NMIC/ID-4复合板鉴定菌种及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检测各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结果302份样品中共分离出291株禽源性大肠埃希菌,其中27株携带mcr-1基因,mcr-1基因携带率为9.3%。27株mcr-1基因阳性禽源性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CTX-M-14、CTX-M-15、TEM-1携带率分别为100.00%(27/27)、70.37%(19/27)、74.07%(20/27);质粒介导AmpC酶耐药基因CMY-2携带率为14.81%(4/27);未检出bla SHV、bla DHA、OXA等β-内酰胺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rmtB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aac(6′)-Ⅰb-cr、ant(3″)-Ⅰ的携带率分别为25.93%(7/27)及25.93%(7/27)、92.59%(25/27);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S的携带率为81.48%(22/27),未检出qnrA、qnrB基因。对多黏菌素B、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表现出了100.00%耐药,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19%、33.33%、62.96%、14.81%、25.93%和77.78%,未出现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结论禽源性大肠埃希菌mcr-1基因的携带率为9.3%,是引起多黏菌素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mcr-1基因阳性禽源性大肠埃希菌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表现出多重耐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mcr-1基因 β-内酰胺基因 氨基糖苷基因 喹诺酮基因
下载PDF
K-B法和VITEK2法检测108株大肠埃希氏菌18种抗生素耐药表型的一致性研究
12
作者 梁其冰 冯春艳 +5 位作者 谢作蓉 冯晨韵 袁维道 陈彩霞 王雪吟 罗小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31-38,共8页
目的运用K-B法和VITEK2法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等18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对比研究二者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108株(32株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producingβ-lactamase,ESBLs+E.coli;76... 目的运用K-B法和VITEK2法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等18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对比研究二者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108株(32株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producingβ-lactamase,ESBLs+E.coli;76株不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non-producingβ-lactamase,ESBLs-E.coli),通过K-B法和VITEK2法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除了复方新诺明,两种方法检测其他17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中介率和耐药率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18种抗生素的一致率(catagorical agreement,CA)在85.18%~100.00%之间,非常重大误差(very major error,VME)在0%~26.41%之间,重大误差(major error,ME)在0%~1.78%之间,次要误差(minor error,MIE)在0%~12.04%之间。其中氨苄西林/舒巴坦的CA(87.96%)、复方新诺明的CA(85.18%)、氨曲南的VME(7.14%)、复方新诺明的VME(26.41%)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MIE(12.04%)不符合标准要求。结论K-B法与VITEK2法在耐药表型测定方面不具有完全等同性,K-B法对异质性耐药菌识别能力优于VITEK2法,但是在检测复方新诺明耐药表型时,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综合判断后确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表型 K-B法 VITEK2法
下载PDF
腹泻犬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特性与毒力基因的检测
13
作者 邓亚飞 王康 +2 位作者 闫康 张留君 贺绍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检测蚌埠地区腹泻犬肠道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特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集75份腹泻犬粪便样本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检测,通过PCR对6种耐药基因及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为检测蚌埠地区腹泻犬肠道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特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集75份腹泻犬粪便样本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检测,通过PCR对6种耐药基因及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得到62(82.7%,62/75)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耐药率为46.8%,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9.7%~16.1%,其中丁胺卡那霉素为16.1%;头孢菌素类为6.5%~12.9%,其中头孢他啶为12.9%;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检出率为51.6%,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blaCMY-2为9.7%;毒力基因mdh、fimC、omp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4.5%和74.2%。结果表明所分离大肠埃希氏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差异较大,耐药基因的分布与耐药表型有较高的相关性,mdh、fimC和ompA为主要携带毒力基因。临床上应加强对细菌抗菌药物耐受和毒力变化的监测,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食源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分型及耐药分析
14
作者 栾杭琪 顾翼洋 +2 位作者 邹文燕 陈彧 房宇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111-117,共7页
目的分析食源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ultraspectrumβ-lactamase,ESBLs)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毒力基因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以苏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中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 目的分析食源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ultraspectrumβ-lactamase,ESBLs)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毒力基因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以苏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中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并分型的285株DEC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法对29种抗菌药进行药敏试验,其中头孢噻肟/克拉维酸(CTX/C)及头孢他啶/克拉维酸(CAZ/C)用于检测其是否产ESBLs,其余27种抗生素根据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判定敏感(S)、中介(I)及耐药(R)。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产ESBLs的DEC与非产ESBLs的DEC间的耐药差异。结果苏州市检出的285株DEC中,产ESBLs的DEC为47株,占比16.49%(47/285),毒力基因型以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为主(38.30%,18/47)。总耐药率为97.87%(46/47),对23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对氨苄西林(ampicillin,AMP)、头孢唑啉(cefazolin,CFZ)、头孢呋辛(cefuroxime,CXM)、头孢噻肟(cefotaxime,CTX)、头孢噻呋(ceftiofur,CEF)、四环素(tetracycline,TET)、萘啶酸(nalidixic acid,NAL)、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SXT)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碳青霉烯类药物(IPM、MEM、ETP)及替加环素(tigacycline,TIG)不耐药;在与非产ESBLs的DEC比较中发现对AMP、氨苄西林/舒巴坦(ampicillin/sulbactam,AMS)、头孢唑啉(cefazoline,CFZ)等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产ESBLs的DEC多重耐药率为89.36%(42/47),远高于非产ESBLs的DEC的48.74%(116/238)。产ESBLs的DEC最多见是耐6种抗生素(MDR6),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谱为AMP-CFZ-CXM-CTX-CEF-NAL。结论食源性产ESBLs的DEC耐药情况及多重耐药形势均较严峻,应引起公共卫生监测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致泻性大肠 毒力基因 多重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细菌耐药健康及经济负担研究——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为例
15
作者 薛天琴 李卓献 +2 位作者 唐玉清 陈西卓 李胤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目的 细菌耐药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难题,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及经济威胁。本研究从医院视角进一步明确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导致的健康及经济负担,以期为细菌耐药相关政策干预的评估与优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 目的 细菌耐药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难题,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及经济威胁。本研究从医院视角进一步明确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导致的健康及经济负担,以期为细菌耐药相关政策干预的评估与优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甲医院出院时间在2018—2019年的170,819住院人次样本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了ESBLs阳性感染组、ESBLs阴性感染组和无感染及定植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对3个组进行1:1:100匹配,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状态模型分别测算ESBLs阳性感染组相对于两对照组的死亡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和额外床日数,最终基于医院视角测算额外住院成本。结果 经匹配后纳入分析的ESBLs阳性感染组、ESBLs阴性感染组和无感染及定植组的样本分别为885、885和81,245住院人次。ESBLs阳性感染组的死亡风险是无感染及定植组的2.58倍(P<0.001),同ESBLs阴性感染者相比并未显著增大患者的死亡风险(P=0.25)。ESBLs阳性感染组相较于其无感染及定植组和ESBLs阴性感染组产生的额外床日数分别为每例3.69 d和1.92 d,对应的额外住院成本为每例6,570.12元和3,418.60元。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 健康负担 经济负担
下载PDF
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介导的大肠埃希菌药敏特点与同源性分析
16
作者 赵树龙 宋爽 +3 位作者 刘乐 许晶晶 徐银海 康海全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药敏特点及其同源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其暴发及流行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分离自临床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应用PCR技术筛选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 目的分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药敏特点及其同源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其暴发及流行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分离自临床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应用PCR技术筛选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MC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脉冲场电泳技术(PFGE)对收集到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其中1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分离并鉴定出4株携带有MCR-1基因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4株菌株除了对替加环素均敏感外,对于临床常见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资料分析均未发现患者有多黏菌素使用史。该4株菌可分为2种类型,其中A型3株,B型1株。对其中1株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MCR-1基因位于约70 kb的质粒上。结论携带MCR-1基因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具有克隆传播的潜在威胁,对临床常见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带来极为严重的挑战,需要加强防护措施,防止其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移动性多黏基因 脉冲场电泳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光远 张萍 +4 位作者 郭大伟 谈福利 张智敏 陈俊红 蒋加进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3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 研究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采取山东济宁某养鸭场腹泻雏鸭粪便病料,通过实验室分离培养,对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比较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 目的 研究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采取山东济宁某养鸭场腹泻雏鸭粪便病料,通过实验室分离培养,对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比较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PCR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和aph(3’)-Ⅱ的检测。结果 在24种药物敏感性试验中,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4种药物敏感,对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大观霉素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等16种药物耐药。在20株菌株中,检测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中5株细菌检测出aac(3)-Ⅰ,10株细菌检测出aac(3)-Ⅱ,5株细菌检测出aac(6’)-Ⅰb,6株细菌检测出aac(6’)-Ⅱ,8株细菌检测出ant(3”)-Ⅰ,17株细菌检测出aph(3’)-Ⅱ。结论此次试验分离培养出的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呈现普遍耐药性,普遍检测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和aph(3’)-Ⅱ,其中aph(3’)-Ⅱ检出率高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腹泻大肠 基因 氨基糖苷抗生素 敏试验 检测 分析
下载PDF
某院血流感染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18
作者 赖玉玲 盘健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0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血流感染(BSI)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7例B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等... 目的:分析某院血流感染(BSI)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7例B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等。结果:667例检测样本中,大肠埃希菌阳性最多,占比40.48%,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15.59%;菌株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医学科,占29.69%,呼吸重症医学科占22.04%,消化内科占14.3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药物较为敏感;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91.5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相较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更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住院时间、近3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结论:某院BSI患者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其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血流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近3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 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18~2022年临床科室大肠埃希菌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19
作者 江炯培 何玥 《海峡药学》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目的 了解医院近5年来临床样本中大肠埃希菌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遴选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VITEK-COMPCAT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医院临床科室送检的9095份微生物样本(阳性标本)进行细菌... 目的 了解医院近5年来临床样本中大肠埃希菌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遴选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VITEK-COMPCAT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医院临床科室送检的9095份微生物样本(阳性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合相关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标本共检出大肠埃希菌2073株,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2.79%(2073/9095),在检出的大肠埃希菌中共有701株产ESBLs,产酶率为33.80%(701/2073)。送检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的是尿液标本34.15%(708/2073);送检临床科室中,检出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的是胃肠外科32.66%(677/2073)。抗菌药物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00%,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8.87%,头孢替坦敏感率为98.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6.44%。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五年间的检出率呈现先上升后平稳下降趋势,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比例呈下降趋势,常用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保持较高的敏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检出率 分析 条件致病
下载PDF
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基因分析
20
作者 彭文莉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细菌的耐药基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43例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细菌的耐药基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43例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CREC感染情况和耐药基因,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43例医院感染患者中,24例(占16.78%)发生CREC感染为感染组,其余的为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肝功能分级、有无侵入性操作、有无腹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数量、住院时间、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发生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516)、肝功能分级为C级(OR=4.363)、有侵入性操作(OR=5.332)、有腹水(OR=2.769)、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数量<1种(OR=3.562)、住院时间>3 d(OR=6.731)、白蛋白水平≤35 g/L(OR=4.130)是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CRE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离出的24株CREC中,经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含NDM-1基因11株(占45.83%)、CTM-M1基因8株(占33.33%)、TEM基因6株(占25.00%)、CTM-M9基因4株(占16.67%)、SHV基因2株(占8.33%)和KPC-2基因1株(占4.17%),未检出OXA48基因和IMP-4基因。结论:年龄、肝功能分级、侵入性操作、腹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白蛋白水平均为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REC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耐药基因以NDM-1、CTM-M1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 慢性乙肝肝硬化 碳青霉烯 大肠 基因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