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嗅三针对帕金森病痴呆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和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婕 赵颖倩 +3 位作者 李华 王渊 马雪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相关核心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改善PD... 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相关核心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改善PDD认知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电针组(AE),每组10只;采用单侧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tract,MFB)注射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PD模型并筛选PDD小鼠。建模筛选成功后,电针组选取嗅三针进行电针治疗,各组小鼠干预14天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α-syn、Aβ、Apo E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观察海马CA1区Apo E与GFAP的共定位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穿梭箱主动回避次数增加(P<0.05),电击刺激平均时间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变性坏死,细胞核体积变小、浓染、结构不清,呈核固缩表现;而电针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病变有明显改善,大部分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圆而大,染色浅,形态清晰。电针组小鼠海马CA1区α-syn、Aβ、Apo E蛋白以及Apo E与GFAP共定位率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P<0.01,P<0.01,P<0.05)。结论:嗅三针可提高PDD小鼠认知能力并改善神经元形态结构与功能,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Apo E表达从而减少海马CA1区α-syn、Aβ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痴呆 嗅三针 载脂蛋白E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Α-突触核蛋白 淀粉样蛋白-β
下载PDF
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损伤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杰 王强 +5 位作者 王渊 刘隽阳 郭婕 李华 牛文民 张安仁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形态、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嗅三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建立VD模型。嗅三针给予带...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形态、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嗅三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建立VD模型。嗅三针给予带电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Nrf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NQ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抑制剂组大鼠寻找目标平台游泳的距离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嗅三针组。空间探索试验结果中,假手术组、嗅三针组穿越平台区次数、平台区游泳距离明显多于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病理形态中细胞排列紊乱,坏死数量多于假手术组。嗅三针组海马区病理形态的细胞形态清晰、排列整齐,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海马区细胞排列不齐,数目少于嗅三针组;嗅三针组Nrf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嗅三针组大鼠海马组织HO-1、NQO1表达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减少海马损伤,通过激活Nrf2,调节HO-1、NQO1蛋白表达,发挥对抗氧化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嗅三针 抗氧化kelch样ECH相关蛋白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
下载PDF
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1 位作者 杨晓航 牛晓梅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嗅三针刺激疗法,并施以电针(疏密波,3.85~6.25Hz,0.8~1.0mA),留针1h,每日1次,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为1... 目的:观察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嗅三针刺激疗法,并施以电针(疏密波,3.85~6.25Hz,0.8~1.0mA),留针1h,每日1次,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为1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药物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都可喜),每次40mg,每日2次,连服5d后休息2d为1个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O)评分。结果:针刺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药物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DS、MMSE上升,FAO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针刺组的HDS、MMSE、FAO改变比药物组更明显(P〈0.05)。结论:嗅三针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嗅三针
下载PDF
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1 位作者 杨晓航 牛晓梅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1-712,共2页
目的:探索嗅三针刺激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用嗅三针刺激法,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MMSE评分改变均... 目的:探索嗅三针刺激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用嗅三针刺激法,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MMSE评分改变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MMSE评分差值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72.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刺激法对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症 认知障碍/灸疗法 @嗅三针
下载PDF
嗅三针对痴呆大鼠大脑边缘叶胆碱能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1 位作者 杨晓航 牛晓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索嗅三针对痴呆大鼠大脑边缘叶胆碱能系统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测定大鼠大脑边缘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化酶(ChAT),并测试大鼠记忆能力。结果: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表明,嗅三针组成绩优于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 目的:探索嗅三针对痴呆大鼠大脑边缘叶胆碱能系统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测定大鼠大脑边缘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化酶(ChAT),并测试大鼠记忆能力。结果: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表明,嗅三针组成绩优于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大脑边缘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化酶(ChAT)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嗅三针可以增强中枢神经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并且由此对痴呆大鼠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胆碱能系统 嗅三针
下载PDF
“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和海马APP、A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渊 刘智斌 +3 位作者 牛文民 王强 李杰 鲁刚 《陕西中医》 201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和海马APP、Aβ蛋白表达的干预效应,以阐明其基于嗅觉通路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AD小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嗅三针组、嗅三针加嗅神经切断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每组10只,另...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和海马APP、Aβ蛋白表达的干预效应,以阐明其基于嗅觉通路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AD小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嗅三针组、嗅三针加嗅神经切断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窝的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嗅三针"对印堂穴和双侧迎香穴行电针刺激,以3mg/(kg·d)的剂量对盐酸多奈哌齐组AD小鼠进行灌胃,每周干预5次,间歇2d,共干预4周。小鼠空间记忆能力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检测,海马APP、Aβ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结果:嗅三针刺激和盐酸多奈哌齐灌胃均能显著增加AD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和靶象限占总时间百分比,并能显著降低海马APP、Aβ蛋白表达(P<0.05);嗅三针加嗅神经切断组对各指标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嗅三针组与盐酸多奈哌齐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嗅三针"具有改善AD小鼠空间记忆能力,降低海马APP、Aβ蛋白表达的作用,嗅觉通路的完整性是其发挥干预效应的核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灸疗法 @嗅三针 海马 动物实验 小鼠
下载PDF
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hAT Ach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晓航 刘智斌 +2 位作者 牛文民 牛晓梅 王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hAT、AchE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30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每组10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hAT、AchE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30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每组10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胆碱乙酰化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VD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和VD嗅球损毁模型组(P<0.01);VD嗅球损毁模型组与VD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ChAT、AchE活性比较,VD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嗅三针组高于VD模型组和VD嗅球损毁模型组(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提高海马ChAT和AchE活性,其治疗效应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嗅三针 ChAT ACHE
下载PDF
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区磷酸化P38MAPK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渊 刘智斌 +3 位作者 牛文民 王强 李杰 鲁刚 《陕西中医》 2017年第12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磷酸化P38MAPK和TNF-α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基于嗅觉通路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嗅三针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窝的阴性...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磷酸化P38MAPK和TNF-α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基于嗅觉通路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嗅三针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窝的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嗅三针对印堂穴和双侧迎香穴行电针刺激,每次10min,以3mg(kg·d)的剂量对盐酸多奈哌齐组AD小鼠进行灌胃,每周干预5次,间歇2d,共干预4周。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p-p38MAPK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表达水平。结果:嗅三针刺激和盐酸多奈哌齐灌胃能够显著降低海马p-p38MAPK蛋白和TNF-α的表达,与AD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对AD小鼠海马p-p38MAPK蛋白和TNF-α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与AD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嗅三针组与盐酸多奈哌齐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嗅三针具有调控P38MAPK通路,降低AD小鼠海马炎症因子TNF-α表达的作用,嗅觉通路的完整性可能是其发挥干预效应的核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灸疗法 @嗅三针 动物实验 小鼠
下载PDF
嗅三针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嗜睡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1 位作者 杨晓航 牛晓梅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索嗅三针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嗜睡状态治疗效果。方法: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嗅三针刺激法,对照组用常规针刺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结果:治疗... 目的:探索嗅三针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嗜睡状态治疗效果。方法: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嗅三针刺激法,对照组用常规针刺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MMS改变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MMSE差值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嗅三针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嗜睡状态治疗效果是确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症 睡眠-觉醒过度障碍/灸疗法 @嗅三针
下载PDF
嗅三针对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牛文民 刘智斌 +1 位作者 杨晓航 牛晓梅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10期38-39,共2页
目的:探索嗅三针对拟痴呆大鼠脑海马区胆碱能系统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测定大鼠脑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化酶(ChAT)。结果: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表明,嗅三针组成绩优于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 目的:探索嗅三针对拟痴呆大鼠脑海马区胆碱能系统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测定大鼠脑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化酶(ChAT)。结果: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表明,嗅三针组成绩优于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化酶(ChAT)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嗅三针可以增强中枢神经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并且由此对痴呆大鼠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胆碱能系统 嗅三针
下载PDF
“嗅三针”电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线粒体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线粒体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给予“嗅三针”电刺激,疏密波,频率80-100 Hz,强度1-3 mA,持续60 min。进行线粒体体视学检测,... 目的:探讨“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线粒体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给予“嗅三针”电刺激,疏密波,频率80-100 Hz,强度1-3 mA,持续60 min。进行线粒体体视学检测,Tietze还原酶法测定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DT-NB直接法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体视学及血清GSH和GSH-Px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治疗后,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体视学及血清GSH和GSH-Px检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引发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活性氧过氧化损伤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皮层神经元 线粒体 嗅三针 电刺激
下载PDF
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NO、NOS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1 位作者 杨晓航 牛晓梅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A0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索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嗅三针电刺激治疗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并测定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N... 目的:探索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嗅三针电刺激治疗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并测定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NO、NOS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嗅三针电刺激治疗后,大脑皮层NO、NOS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所引发的大脑皮层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和拮抗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皮层 嗅三针 电刺激 抗氧化
下载PDF
嗅三针预防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1 位作者 杨晓航 王渊 《陕西中医》 2010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嗅三针预防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观测组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另加嗅三针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 目的:探讨嗅三针预防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观测组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另加嗅三针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对照组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为20.00%,观测组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为15.00%,两组血管性痴呆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具有确切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灸疗法 上迎香穴 印堂 @嗅三针
下载PDF
“嗅三针”对帕金森病小鼠TH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强 郭阳 +5 位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王渊 李杰 鲁刚 刘瑶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7期937-94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嗅三针"干预对长期低剂量鼻饲脂多糖(LPS)帕金森(PD)模型小鼠行为学、嗅黏膜及黑质TH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嗅三针"调节PD早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 目的通过观察"嗅三针"干预对长期低剂量鼻饲脂多糖(LPS)帕金森(PD)模型小鼠行为学、嗅黏膜及黑质TH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嗅三针"调节PD早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帕金森模型组(Model),嗅三针干预组(XSZ),西药左旋多巴组(L-DOPA),10只/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经鼻灌注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PD模型,造模同时进行电针干预10 d,观察嗅黏膜病理变化及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结果 PD模型组中嗅黏膜病理改变明显,TH在黑质的表达减少(P<0.05),经"嗅三针"干预后可以增加黑质TH表达,西药左旋多巴组对嗅觉改善无明显效应,但对可以增加PD模型小鼠黑质TH的表达(P<0.05)。结论针刺"嗅三针"可以改善PD早期小鼠的行为学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嗅黏膜及增加TH在黑质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三针 帕金森病 觉障碍 黑质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ET和CGR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晓航 刘智斌 +1 位作者 牛文民 王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ET和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和嗅三针组,每组10只。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VD模型,手术电凝法制作大鼠嗅球损毁模型,...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ET和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和嗅三针组,每组10只。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VD模型,手术电凝法制作大鼠嗅球损毁模型,采用嗅三针电刺激方法对VD嗅球损毁模型组和嗅三针组进行治疗,42d后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海马ET和CGRP含量。结果与嗅三针组比较,VD模型组和VD嗅球损毁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VD模型组和VD嗅球损毁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大鼠海马ET含量降低,CGRP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项指标,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够降低海马ET的含量同时提高海马CGRP的含量,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与嗅觉传导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海马内枝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嗅三针
下载PDF
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组织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牛文民 刘智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索嗅三针电刺激干预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观测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刺激嗅三针治疗观测组采用平刺进针,电针选用疏密... 目的:探索嗅三针电刺激干预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观测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刺激嗅三针治疗观测组采用平刺进针,电针选用疏密波,频率80~100Hz,电流1~3mA,电压1~3V,留针60min。测定3组大脑皮层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组织CAT、GSH-Px活性和T-AOC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二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观测组经嗅三针电刺激治疗后,大脑皮层组织CAT、GSH-Px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嗅三针电刺激可提高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组织CAT、GSH-Px活性和T-AOC,这些作用可能是嗅三针电刺激改善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嗅三针 电刺激抗氧化
下载PDF
刘智斌教授运用“嗅三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经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斌 袁海光 +2 位作者 王卫刚 王渊 冯卫星 《现代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9,共2页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嗅觉缺失早于阿尔茨海默病(AD)典型症状的出现时间,故认为AD与嗅觉系统关系密切。刘智斌教授发现三个改善嗅觉作用明显穴位,命名为"嗅三针",基于此将"嗅三针"的应用扩展至AD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嗅觉缺失早于阿尔茨海默病(AD)典型症状的出现时间,故认为AD与嗅觉系统关系密切。刘智斌教授发现三个改善嗅觉作用明显穴位,命名为"嗅三针",基于此将"嗅三针"的应用扩展至AD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并获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刘智斌 嗅三针 经验
下载PDF
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NO ET LPO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文民 刘智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08-1809,共2页
目的:探索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嗅三针电刺激治疗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并测定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NO、ET和LP... 目的:探索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嗅三针电刺激治疗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并测定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NO、ET和LPO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嗅三针电刺激治疗后,大脑皮层NO、ET和LPO含量检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所引发的大脑皮层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和拮抗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皮层 嗅三针 电刺激 抗氧化
下载PDF
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能力和海马IL1-β、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渊 刘智斌 +1 位作者 牛文民 王强 《四川中医》 2018年第9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和海马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基于嗅觉通路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PP/PS1转基因小鼠作为AD小鼠模型,小鼠嗅觉通路阻断模型采用嗅神经切断术建立,将40只AD小鼠随...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和海马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基于嗅觉通路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PP/PS1转基因小鼠作为AD小鼠模型,小鼠嗅觉通路阻断模型采用嗅神经切断术建立,将40只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嗅三针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窝的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嗅三针"对印堂穴和双侧迎香穴行电针刺激,每次10分钟,以3mg/kg/d的剂量对盐酸多奈哌齐组AD小鼠进行灌胃,每周干预5次,间歇2天,共干预4周。小鼠学习能力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监测,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IL1-β和IL-6表达水平。结果:嗅三针刺激和盐酸多奈哌齐灌胃能够显著缩短AD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并能显著降低海马IL1-β和IL-6的表达,与AD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对AD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以及海马IL1-β和IL-6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与AD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嗅三针组与盐酸多奈哌齐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嗅三针"具有改善AD小鼠学习能力,降低海马水平IL1-β和IL-6表达的作用,嗅觉通路的完整性可能是其发挥干预效应的核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嗅三针 学习能力 海马
下载PDF
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运松 徐辉 +5 位作者 赵腾 钟晖 王咪 杨楠 宋柯楠 商佳欢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4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嗅三针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MRI, rs-fMRI)的变化,为临床治疗VaD提供客观的神经影像学依据。方法:将60例VaD患者随机分为嗅三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 目的:比较嗅三针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MRI, rs-fMRI)的变化,为临床治疗VaD提供客观的神经影像学依据。方法:将60例VaD患者随机分为嗅三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对所有受试者rs-fMRI结果及临床量表进行比较,分析嗅三针疗法治疗VaD前后的rs-fMRI及临床量表差异,及其与常规针刺疗法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嗅三针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状态量表(MoCA)得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右侧海马、左侧Broca区、左侧腹内侧前额叶ReHo值与MMSE量表呈正相关。治疗后常规针刺组患者MMSE量表及MoCA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ReHo值与MMSE量表呈正相关。fMRI结果显示嗅三针治疗后ReHo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中回/梭状回、右侧角回/缘上回,Re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眶额叶、左侧腹内侧前额叶、左侧Broca区、左侧辅助运动区、右侧辅助运动区、右侧海马、左侧海马/海马旁回、左侧扣带回/丘脑、左侧颞极颞上回。常规针刺后ReHo值减低的脑区为左侧尾状核/丘脑/苍白球,Re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叶/楔前叶、右侧辅助运动区。结论:VaD患者经过嗅三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后,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改善,fMRI显示大脑关键脑区局部一致性具有明显改变。嗅三针疗法引起Re Ho改变的脑区主要分布在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这两种脑网络均属于高级认知网络;而常规针刺疗法引起ReHo改变的脑区主要分布在视空间注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这两种脑网络均属于初级感知网络。提示针刺治疗VaD有效,且嗅三针疗法取穴更少,操作更加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嗅三针 常规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