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及代表性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模式
1
作者 刘宁 关素华 +1 位作者 王卫民 刘寒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紧贴于嗅腔底部,形状近似椭圆形,嗅基板沿着头尾方向平行排列。嗅囊在团头鲂刚孵化时出现嗅窝外围凹进的痕迹,随后凹进处长出嗅窝,并在中央出现长条形的嗅基板。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单侧嗅囊初级嗅基板由疏松逐渐排列紧密,嗅基板隆起高度、数量及嗅囊总体表面积逐渐增加,在成鱼阶段趋于稳定。qRT-PCR结果显示,代表性ORs在团头鲂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中表达模式各异,其中Beta-2、9、10、11在胚胎发育期的囊胚期、胚孔闭合期及嗅板期高表达;Beta-2、9、10、11和Epsilon-7在仔稚鱼期的3~15 dpf中微弱表达,在30~60 dpf时期高表达;Beta-2、10、11及Epsilon-6、7、10、13在幼鱼期至成鱼期嗅囊中高表达,Beta-2、10、9、11及Epsilon-7、10、13在3月龄团头鲂嗅球中高表达;Beta-2、10在幼鱼期至成鱼期脑中低表达。研究表明,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进程与ORs表达相关,不同发育时期ORs主要表达部位均在嗅囊中。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究ORs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后续深入研究鱼类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嗅觉器官 嗅觉受体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鱼类嗅觉器官的形态与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东 张振玲 +2 位作者 赵亚辉 唐文乔 张春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128,共7页
对鱼类嗅觉器官的发生、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嗅觉生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依据鱼类嗅觉器官开展系统进化方面的研究,以及基于嗅觉分子生理机制而开展的有关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可能是未来鱼类嗅觉器官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嗅觉器官 形态 嗅觉生理
下载PDF
中华须鳗嗅觉器官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东 唐文乔 +2 位作者 赵亚辉 甘雅玲 张春光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3-460,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10尾不同体长中华须鳗嗅觉器官的结构。结果表明:中华须鳗嗅囊呈楔型;嗅囊膜和嗅囊腹面的透明膜共同围成嗅囊腔;嗅囊长径与眼径的平均比值为2.2倍;每侧嗅囊嗅板数变化范围在30~44之间;嗅板远轴端有一纤...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10尾不同体长中华须鳗嗅觉器官的结构。结果表明:中华须鳗嗅囊呈楔型;嗅囊膜和嗅囊腹面的透明膜共同围成嗅囊腔;嗅囊长径与眼径的平均比值为2.2倍;每侧嗅囊嗅板数变化范围在30~44之间;嗅板远轴端有一纤毛和嗅孔密集的舌状游离突;嗅板上皮纤毛密集,纤毛细胞表现为3种类型:纤毛感觉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和微绒毛感觉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和微绒毛细胞也出现在嗅囊壁。嗅板上大量的纤毛表明,中华须鳗嗅囊的水动力机制应属嗅板纤毛搅动型(isosmates)。除观察到嗅囊壁表面有两种类型的微嵴外,还首次在嗅板上观察到一种呈荸荠状的杆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须鳗 嗅觉器官 形态学 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中华乌塘鳢嗅觉器官的形态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马细兰 洪万树 +2 位作者 张其永 柴敏娟 陈仕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32,共8页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e)样品体长17.0~19.8 cm,性成熟鱼性腺为Ⅳ~Ⅴ期,性未成熟鱼性腺为Ⅱ期.取嗅囊切片、染色、固定.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拍照.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具一对纺锤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e)样品体长17.0~19.8 cm,性成熟鱼性腺为Ⅳ~Ⅴ期,性未成熟鱼性腺为Ⅱ期.取嗅囊切片、染色、固定.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拍照.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具一对纺锤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通,嗅上皮向嗅囊腔内突起形成10~16个初级嗅板,初级嗅板上有次级嗅板,可增大嗅上皮的表面积.嗅板由嗅上皮和中央髓两部分构成,中央髓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构成;嗅上皮排列于中央髓的两侧,由多层细胞组成.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嗅上皮分为非感觉区和感觉区两部分,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较薄且平滑,外缘高倍放大呈指纹状或块状结构;感觉区位于中央部位,呈连续分布,细胞种类多样,表层为纤毛非感觉细胞,中上层为纤毛感受细胞和柱状细胞,中下层为支持细胞,底层为基细胞.纤毛感受细胞为一种双极神经元,树突在上皮表面形成嗅结;轴突则穿过基膜,在固有层内集合成束,形成嗅神经纤维,终止于嗅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嗅觉器官 形态结构
下载PDF
锯缘青蟹嗅觉器官的保护性形态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嶒 徐奇放 +3 位作者 黄晓峰 陈雪芬 黄勃 李琦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4-811,共8页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锯缘青蟹嗅觉器官保护性的形态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内鞭基部具一个半圆锥形凹面 ,它使内、外鞭间形成约 4 0°的基本夹角。化感刚毛与着生面呈 30°~ 5 0°角 ,其小于两鞭间 4 0°~ 90°的可变...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锯缘青蟹嗅觉器官保护性的形态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内鞭基部具一个半圆锥形凹面 ,它使内、外鞭间形成约 4 0°的基本夹角。化感刚毛与着生面呈 30°~ 5 0°角 ,其小于两鞭间 4 0°~ 90°的可变张角。这种空间关系能有效地避免内鞭折断化感刚毛的可能 ,因而内鞭在化感刚毛前方形成了天然保护屏障。化感刚毛良好的柔韧性、基部的念珠状结构以及中部分节等特征可能在避免自身折断或变形方面具有作用。另外 ,外鞭顶段迎水面的杆状刚毛和刺状刚毛、内鞭迎水面上以及底节远侧端的刺状刚毛所处的位置 ,均是化感刚毛的重要门户 ,因此推测这些触觉性的刚毛可能有利于化感刚毛避开来自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嗅觉器官 保护性形态特征
下载PDF
乌鳢嗅觉器官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桂蓉 魏开建 严安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2-545,共4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乌鳢仔鱼(全长1431mm)和成鱼(全长370mm)嗅觉器官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嗅觉器官由头部左右两侧的嗅囊构成,每个嗅囊有前后2个鼻孔。随其发育,仔鱼前鼻孔隆起于外表面,发育为管状延伸物而与外界相通。嗅板在...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乌鳢仔鱼(全长1431mm)和成鱼(全长370mm)嗅觉器官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嗅觉器官由头部左右两侧的嗅囊构成,每个嗅囊有前后2个鼻孔。随其发育,仔鱼前鼻孔隆起于外表面,发育为管状延伸物而与外界相通。嗅板在嗅囊内发育时不形成中心脊,其排列方式为纵向平行的D型。从仔鱼发育至成鱼,乌鳢嗅觉上皮的厚度变化较小,而初级嗅板的数量和隆起高度显著增大。嗅觉上皮主要由感受细胞、支持细胞、纤毛细胞和基细胞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嗅觉器官 发育 组织学 鱼类
下载PDF
黄鳍鲷嗅觉器官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微云 杨玻琍 +1 位作者 王艺磊 张子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144-148,共5页
黄鳍鲷的嗅觉器官——嗅囊由中隔和嗅板组成,对嗅囊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黄鳍鲷的嗅囊具有初级嗅板,无次级嗅板的分化.嗅板边缘为非感觉区,是许多凸出的小嵴构成指纹状结构;嗅板内侧为感觉区与非感觉区交错分布,... 黄鳍鲷的嗅觉器官——嗅囊由中隔和嗅板组成,对嗅囊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黄鳍鲷的嗅囊具有初级嗅板,无次级嗅板的分化.嗅板边缘为非感觉区,是许多凸出的小嵴构成指纹状结构;嗅板内侧为感觉区与非感觉区交错分布,感觉区具众多纤毛.感觉细胞有纤毛感觉细胞、微绒毛感觉细胞、柱状细胞;非感觉细胞有粘液细胞、基底细胞、支持细胞、纤电非感觉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嗅觉器官 感觉区 非感觉区
下载PDF
鳐类和银鲛类嗅觉器官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孟庆闻 殷名称 《水产学报》 CAS 1981年第3期209-228,共20页
本文对鳐类和银鲛类嗅觉器官进行了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比较研究,并对它们的外形、眼球径、习性等作了比较观察;共解剖标本50余尾,计42种,分隶于25属17科5目2亚纲。它们的嗅觉器官非常发达,属“嗅觉鱼类”,其形态构造与分类和生态有密... 本文对鳐类和银鲛类嗅觉器官进行了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比较研究,并对它们的外形、眼球径、习性等作了比较观察;共解剖标本50余尾,计42种,分隶于25属17科5目2亚纲。它们的嗅觉器官非常发达,属“嗅觉鱼类”,其形态构造与分类和生态有密切关系,本文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器官 外部形态 习性 内部构造 鱼类 生态 外形 解剖标本 眼球 比较观察
下载PDF
内蒙古鳅科部分鱼类嗅觉器官的比较解剖 被引量:3
9
作者 白音 吉格米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1990年第2期58-62,共5页
本文根据历年来在内蒙古地区采到的鳅科鱼类标本,比较解剖了其嗅觉器官。结果表明,在属或种间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别,可以做为分属或分种的辅助性状。另外,对其生态适应也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鱼类 鳅科 嗅觉器官 内蒙古
下载PDF
鱼类嗅觉器官形态结构研究概要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希泉 《重庆师专学报》 1998年第2期18-20,共3页
嗅觉器官是鱼类一种重要的化学感受器。由于该器官在鱼类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内有关人士已对鱼类嗅觉器官作了诸多系统比较研究,如对鲨类、鳐类、银鲛类等软骨鱼类鲤科鲀形目鳅科和鲇形目等。下面就这些研究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嗅觉器官是鱼类一种重要的化学感受器。由于该器官在鱼类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内有关人士已对鱼类嗅觉器官作了诸多系统比较研究,如对鲨类、鳐类、银鲛类等软骨鱼类鲤科鲀形目鳅科和鲇形目等。下面就这些研究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1 材料的选取和方法 所用材料种类多、数量大,是此项研究工作的一大特点。如孟庆闻等解剖鲨类50余尾,计3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嗅觉器官 形态结构 分类 生态环境 进化
下载PDF
揭示人类嗅觉器官工作原理两位美国科学家共获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1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2-72,共1页
综合2004年10月5日《新民晚报》以及10月6日《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消息,2004年10月4日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授予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对人类嗅觉器官工... 综合2004年10月5日《新民晚报》以及10月6日《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消息,2004年10月4日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授予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对人类嗅觉器官工作原理的突破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环球时报》 《参考消息》 《新民晚报》 医学院 综合 美国科学家 嗅觉器官 人类 发现
下载PDF
鱼类嗅觉器官的构造与功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迎春 张振玲 +1 位作者 赵亚辉 李高岩 《生物学通报》 2007年第9期13-14,共2页
鱼类的嗅觉器官是其重要的化学感受器之一,由鼻孔、鼻腔和位于鼻腔内的嗅囊构成,鱼类嗅觉器官的进化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鱼类的嗅觉器官在鱼类的生活中,诸如摄食、御敌、生殖和集群等行为上发挥着重... 鱼类的嗅觉器官是其重要的化学感受器之一,由鼻孔、鼻腔和位于鼻腔内的嗅囊构成,鱼类嗅觉器官的进化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鱼类的嗅觉器官在鱼类的生活中,诸如摄食、御敌、生殖和集群等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嗅觉器官 构造 功能
下载PDF
部分鲇形目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希泉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1-57,共7页
解剖观察6科10属19种鲇形目鱼类的嗅觉器官,其嗅囊的形态可分为椭圆形,肾形和卵圆形。初级嗅板的形态可分为复板亚型、厚板亚型及薄板亚型。长椭圆形嗅囊中的初级嗅板为复板亚型和厚板亚型;肾型嗅囊含复板、厚板及薄板三种亚型... 解剖观察6科10属19种鲇形目鱼类的嗅觉器官,其嗅囊的形态可分为椭圆形,肾形和卵圆形。初级嗅板的形态可分为复板亚型、厚板亚型及薄板亚型。长椭圆形嗅囊中的初级嗅板为复板亚型和厚板亚型;肾型嗅囊含复板、厚板及薄板三种亚型;卵圆形嗅囊仅有厚板一种亚型,可根据嗅轴特点进一步分为扁平下型和凹窝下型。鲇形目鱼类嗅觉器官的差异可作为科属间一个重要的分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器官 鲇形目 解剖 鱼类
原文传递
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绳秀珍 王锦诚 +3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迟恒 战文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可发挥快速的局部免疫响应。以NALT为靶点,对鱼类开展疫苗鼻内接种可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目前,对NALT中复杂的免疫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其互作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对鱼类嗅觉器官结构与功能、NALT的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免疫应答、鼻内接种的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鱼类NALT在黏膜局部发挥的免疫防御机制,以期为新型黏膜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LT) 黏膜免疫 嗅觉器官 鼻内接种疫苗
下载PDF
犬嗅觉系统形态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宁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34-237,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犬嗅觉领域研究的汇总,介绍了犬嗅觉系统外部形态学及目前犬嗅觉的研究进展等。进一步归纳总结出犬嗅觉系统的特殊结构特点,为研究犬的强大嗅觉能力提供结构基础,有助于开展犬嗅觉系统功能的研究,以便更深入了解犬嗅觉灵敏... 通过对近年来犬嗅觉领域研究的汇总,介绍了犬嗅觉系统外部形态学及目前犬嗅觉的研究进展等。进一步归纳总结出犬嗅觉系统的特殊结构特点,为研究犬的强大嗅觉能力提供结构基础,有助于开展犬嗅觉系统功能的研究,以便更深入了解犬嗅觉灵敏的原因,为切实提高犬的工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器官 形态解剖
下载PDF
脊椎动物中的一种解剖学新模型——黄鳝外周嗅觉系统
16
作者 曾嶒 谢从新 +4 位作者 陈学敏 符浩 李琦 林琛 刘晓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0-228,共9页
除单鼻型的圆口类外,脊椎动物的左、右两侧嗅觉器官和嗅神经皆互为独立地分布于头前端,而且它们的前鼻孔(外鼻孔)、嗅腔、嗅觉副囊腔(部分鱼具嗅觉副囊)与后鼻孔(或内鼻孔)也都互为相通,且多呈开放状态。它们还通常具有一个体积相对较... 除单鼻型的圆口类外,脊椎动物的左、右两侧嗅觉器官和嗅神经皆互为独立地分布于头前端,而且它们的前鼻孔(外鼻孔)、嗅腔、嗅觉副囊腔(部分鱼具嗅觉副囊)与后鼻孔(或内鼻孔)也都互为相通,且多呈开放状态。它们还通常具有一个体积相对较大且较稳定的嗅腔,而嗅上皮则多位于嗅腔的一侧。此外,鱼类的嗅囊与鼻窝之间通常也无明显间隙。然而,运用常规的解剖学方法发现,黄鳝(Monopterus albus)外周嗅觉系统(嗅觉器官和嗅神经)在解剖结构上已发生如下重大变化:(1)虽然具有前、后鼻孔,但两者互不相通,而嗅腔仅靠前鼻孔通至外界;(2)两侧嗅囊的末端及两侧嗅神经的前段均分别发生了合并。此外,在该鱼上还发现:(1)嗅囊为一柔软而扁塌的长管囊结构,其唯一的开口(即位于前鼻孔球上的前鼻孔)却常呈关闭状,故此时该嗅腔实际上是一个体积被压扁到最小且暂时被封闭的空间;(2)嗅囊纵向地贴附于长鼻窝的内侧壁上,它仅占鼻窝的一小部分空间,故鼻窝显得相对很宽敞;(3)嗅觉副囊不与嗅腔相通,而与鼻窝共同经后鼻孔通至外界;(4)两侧嗅囊的末端相向地穿越鼻窝内侧壁,进入筛骨与额骨之间的"筛-额横管",在那里发生嗅囊合并;(5)嗅囊壁周缘几乎都内衬着嗅上皮,且具数个褶窝(说明该嗅囊有扩张的可能)。因此,黄鳝的这套解剖学特征不同于包括鱼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的外周嗅觉系统。研究所发现的黄鳝这套形态学特征不仅为脊椎动物外周嗅觉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解剖学新模型,同时也为动物进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关前、后鼻孔互不相通的进化特例。此外,研究还依据上述发现提出嗅囊扩张-压缩假说以解释气味媒质进出于黄鳝这种特殊嗅腔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鱼类 合鳃鱼科 黄鳝 嗅觉器官 嗅神经 解剖学 新模型
下载PDF
犬的嗅觉与追踪
17
作者 闫传国 张春来 《中国工作犬业》 2000年第3期14-15,共2页
任何人都很难说清犬的嗅觉到底是人多少倍。犬不仅能区分各种人类无法分辨的气味,而且还能在地面上追踪人或动物走过的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迹线,因为犬有高度发达的嗅觉感受器官。
关键词 人体气味 追踪 嗅觉感受器 嗅细胞 嗅觉器官 迹线 嗅粘膜 电脉冲 训练 分子
下载PDF
解开人类嗅觉之谜——记诺贝尔获奖者
18
《北京电子》 2006年第4期42-43,共2页
在人类诸种感觉中,嗅觉系统最奥妙,而且叉最神秘,其产生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人能够分辨和记忆1万种左右不同的气味,但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长时间无人问津,1991年才有这方面的论文进行探讨,后来他们发现... 在人类诸种感觉中,嗅觉系统最奥妙,而且叉最神秘,其产生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人能够分辨和记忆1万种左右不同的气味,但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长时间无人问津,1991年才有这方面的论文进行探讨,后来他们发现鼻中具有感受气味功能的蛋白质,并追踪到如何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领域的重大成就使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荣获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对人类嗅觉器官工作原理的突破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系统 诺贝尔 人类 获奖者 工作原理 美国科学家 产生机理 信息传递 组织方式 嗅觉器官
下载PDF
嗅觉失灵该咋办?
19
作者 俞益萍 《解放军健康》 2017年第6期37-37,共1页
人的鼻子是个非常敏感的嗅觉器官,正常情况下它能够觉察到各种物质发出的气味。但当人体不适或发病时,就会出现嗅觉障碍、嗅觉减低、嗅觉丧失等嗅觉失灵。嗅觉失灵是鼻部常见疾病,易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嗅觉失灵是由鼻腔血管瘤、急... 人的鼻子是个非常敏感的嗅觉器官,正常情况下它能够觉察到各种物质发出的气味。但当人体不适或发病时,就会出现嗅觉障碍、嗅觉减低、嗅觉丧失等嗅觉失灵。嗅觉失灵是鼻部常见疾病,易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嗅觉失灵是由鼻腔血管瘤、急慢性副鼻窦炎、高位鼻中枢偏曲及其他鼻腔肿瘤等疾病而引起的。随着疾病的治愈,多数患者的嗅觉可恢复如初。肿瘤切除后等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永久丧失嗅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失灵 常见疾病 慢性副鼻窦炎 鼻腔肿瘤 鼻腔血管瘤 嗅觉器官 嗅觉障碍 嗅觉丧失
下载PDF
驼背鲈的嗅囊及嗅板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区又君 蔡文超 李加儿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6,共6页
利用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嗅囊及嗅板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具有2对鼻孔,前后鼻孔紧相邻,前鼻孔小,圆形,具瓣膜;后鼻孔大,为垂直长裂孔。驼背鲈嗅囊椭圆形,其长径与眼径之比为0.16... 利用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嗅囊及嗅板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具有2对鼻孔,前后鼻孔紧相邻,前鼻孔小,圆形,具瓣膜;后鼻孔大,为垂直长裂孔。驼背鲈嗅囊椭圆形,其长径与眼径之比为0.16,长径与短径之比为1.29。嗅囊由20~22个初级嗅板构成,嗅板辐射状,呈菊花瓣图案。嗅板游离端边缘为非感觉区,顶部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感觉区嗅上皮含有4种细胞,可大致分为感觉细胞层、支持细胞层和基细胞层,其中感觉细胞层由感受细胞和纤毛非感觉细胞构成,感受细胞在嗅板上不连续分布,嗅板感觉细胞层表面具较发达的纤毛。驼背鲈应属于以视觉为主进行活动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嗅觉器官 嗅囊 嗅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