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脂质体:经验治疗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治疗侵入性真菌感染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萍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9年第6期287-288,共2页
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isome)是广谱的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的脂结合剂型。其对临床相关的酵母菌和霉菌有活性,包括念珠菌、曲霉菌和丝状霉菌如接合菌类,并在全球多个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侵入性真菌感染。尽管存在输液有关的不良反... 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isome)是广谱的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的脂结合剂型。其对临床相关的酵母菌和霉菌有活性,包括念珠菌、曲霉菌和丝状霉菌如接合菌类,并在全球多个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侵入性真菌感染。尽管存在输液有关的不良反应和肾毒性,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AmBd)几十年来都被当作抗真菌治疗的黄金标准,AmBisome改善了其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抗真菌治疗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真菌感染 侵入性 发热性 多烯类抗真菌药 曲霉菌
下载PDF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在CBA小鼠(而非C57BL/6小鼠)中诱导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
2
作者 华政辉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4年第3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CBA 小鼠 日本血吸虫 虫卵 肉芽肿 细胞
下载PDF
一例注射用青霉素钠致白细胞减少及嗜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的早产儿病例分析
3
作者 肖洒 雷露雯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39-42,共4页
注射用青霉素钠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由注射用青霉素钠引起的白细胞(WBC)及嗜中性粒细胞(NEU)减少的早产儿病例资料,探讨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可能原因及防治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及思路。
关键词 注射用青霉素钠 细胞减少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早产儿 药学监护
下载PDF
由于母体针对中性粒细胞同种抗原HNA-1c(SH)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例报告
4
作者 杨华松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6-286,共1页
关键词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免疫球蛋白G抗体 新生儿同种免疫 同种抗原 等位基因特异性 中性粒细胞抗原 HNA-1c 聚合酶链式反应 体针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2008年美国感染病学会曲霉菌病诊治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为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1期62-67,共6页
曲霉菌属在以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少见的感染病因,但是目前它已经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致命性感染的一项重要病因。这一日益扩大的群体包括持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晚期H静脉滴注感染、遗传性免疫缺陷症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 曲霉菌属在以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少见的感染病因,但是目前它已经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致命性感染的一项重要病因。这一日益扩大的群体包括持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晚期H静脉滴注感染、遗传性免疫缺陷症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他器官移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病 临床实践指南 曲霉菌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解读 诊治 学会
下载PDF
地方性斑疹伤寒1例
6
作者 周南君 张红霞 +1 位作者 何霞 杨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8-480,共3页
斑疹伤寒是立克次体引发的传染病,宿主是啮齿类动物,以鼠蚤类为主要传播媒介,人类是最终受害者。大多数研究将斑疹伤寒的发生与过度拥挤、污染和卫生条件差联系在一起,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躯干和四肢皮疹、淋巴结肿大,在某些情... 斑疹伤寒是立克次体引发的传染病,宿主是啮齿类动物,以鼠蚤类为主要传播媒介,人类是最终受害者。大多数研究将斑疹伤寒的发生与过度拥挤、污染和卫生条件差联系在一起,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躯干和四肢皮疹、淋巴结肿大,在某些情况下亦可能影响肝、肾、肺或大脑等器官[1]。过去,我国曾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疫情,以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中西部地区发病率低[2],随着经济和生活环境的普遍改善,斑疹伤寒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疹伤寒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培非司亭诱发Sweet's综合征
7
作者 韩秀峰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18-319,共2页
43岁女性患者,高加索人。躯干、四肢疼痛性皮损伴间断发热7d就诊。患者既往有丙型肝炎,多种药物滥用史,非特异性淋巴结病,双相情感障碍及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目前正在服用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患者近期服用培非司亭治疗可能由齐拉西... 43岁女性患者,高加索人。躯干、四肢疼痛性皮损伴间断发热7d就诊。患者既往有丙型肝炎,多种药物滥用史,非特异性淋巴结病,双相情感障碍及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目前正在服用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患者近期服用培非司亭治疗可能由齐拉西酮引起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皮肤科情况:面颈部、躯干、四肢散在分布水肿性、出血性丘疹及斑块,中央可见结痂及糜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诱发 女性患者 双相情感障碍 高加索人 间断发热
下载PDF
开创我国先天性骨髓衰竭分子诊断及移植治疗新局面
8
作者 陈静 李倩 李本尚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93-396,共4页
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nemia aplastic,AA)和一过性骨髓造血功能停滞等获得性骨髓衰竭不同,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nherited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IBMFS)是由于基因的点突变、微缺失、微重排、染色体脆性增加,以及染色体单亲... 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nemia aplastic,AA)和一过性骨髓造血功能停滞等获得性骨髓衰竭不同,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nherited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IBMFS)是由于基因的点突变、微缺失、微重排、染色体脆性增加,以及染色体单亲起源等多种遗传因素异常造成的骨髓造血系统功能低下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DKC),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胰腺机能不全综合征(Shwachman-Diamond syndrome,SDS),严重先天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evere congenital neutropenia,SCN),无巨核细胞的血小板减少症(amegakaryocytic thrombocytopenia,ATP),血小板减少伴桡骨发育不全(thrombocytopenia absent radii,TAR),家族性骨髓衰竭(familiar bone marrow failure,FBMF),软骨-毛发发育不全综合征(cartilage-hair hypoplasiasyndrome,CHS),GATA1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GATA1 related pancytopenia,GP),以及Pearson综合征等[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角化不良 骨髓衰竭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移植治疗 分子诊断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桡骨发育不全
原文传递
TAS-102治疗难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Ⅲ期随机试验
9
作者 赵日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9-539,共1页
TAS-102是胸苷核酸类似物(三氟胸苷)与胸苷磷酸化酶抑制剂(地匹福林盐酸盐)联合使用的口服抗癌药,其活化细胞毒性成分为三氟胸苷,以三磷酸形式整合至DNA,产生抗肿瘤作用;地匹福林盐酸盐能抑制胸苷磷酸化酶对三氟胸苷的迅速降解... TAS-102是胸苷核酸类似物(三氟胸苷)与胸苷磷酸化酶抑制剂(地匹福林盐酸盐)联合使用的口服抗癌药,其活化细胞毒性成分为三氟胸苷,以三磷酸形式整合至DNA,产生抗肿瘤作用;地匹福林盐酸盐能抑制胸苷磷酸化酶对三氟胸苷的迅速降解作用,以维持血浆中药物活化成分的水平。临床前期的大鼠试验研究表明,TAS-102对耐氟尿嘧啶的癌细胞株仍有效。临床研究提示,28 d循环方案有效,即前2周每周服用5 d、休息2 d,休息14 d。日本和美国的一期试验推荐使用剂量为35 mg/m2。二期临床试验将TAS-102应用于经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治疗无效的16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结果显示,TAS-102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6.6个月(HR=0.56,P=0.001)。本研究为进一步评价TAS-102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三期临床随机试验,收集2012年6月17日至2013年10月8日间来自日本、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共计800例经其他抗肿瘤治疗无效或不良反应明显而无法继续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至TAS-102组(534例)和安慰剂组(26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当前最佳的支持治疗,但均未使用其他研究性抗肿瘤药物,亦未接受其他抗肿瘤化疗、激素治疗或免疫治疗。结果显示,TAS-102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1个月,明显长于安慰剂组的5.3个月(HR=0.68,95% CI:0.58~0.81,P<0.001)。 TAS-102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0(95% CI:1.9~2.1)和1.7(95% CI:1.7~7.8)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8,95% CI:0.41~0.57,P<0.001)。体能状态评分显示,TAS-102组患者中位体能下降时间为5.7个月,明显长于安慰剂组的4.0个月(HR=0.66,95% CI:0.56~0.78,P<0.001)。有研究显示,临床上常见的TAS-102相关不良反应为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8%,200/528),其次为白细胞减少症(21%,113/528)。本研究显示,接受TAS-102治疗的患者中,4%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仅1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临床随机试验 继续治疗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直肠癌患者 胸苷磷酸化酶 治疗相关性死亡 三氟胸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