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高凝油微生物采油菌剂研究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小通 向龙斌 张艺馨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168,共7页
针对高凝油含蜡高、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及开采难度大的问题,选用铜绿假单胞菌配合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高凝油采收率菌剂研究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种... 针对高凝油含蜡高、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及开采难度大的问题,选用铜绿假单胞菌配合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高凝油采收率菌剂研究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对原油四组分存在选择性降解,降解率为23.0%~42.3%,同时菌种可以将高凝油中长碳链饱和烃降解为短碳链烃类,w(nC_(21))/w(nC_(22))值和w(nC_(21)+nC_(22))/w(nC_(28)+nC_(29))值增大0.33~0.57;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表面张力从72.21 mN/m降低至26.81 mN/m;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与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种芽孢杆菌乳化高凝油的E24值分别为70.6%和82.3%;基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细菌性能设计的兼容本源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采油菌剂可使高凝油黏度降低63.86%,凝固点降低6℃。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可在中渗(200 mD)及低渗(50 mD)条件下使高凝油采收率提高6.46%~8.48%。6口油井的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证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性能稳定,可使高凝油采收率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微生物采油技术 脂肪地芽孢杆菌 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 NG80-2在兼性厌氧条件下对不同稠油的降解降黏作用
2
作者 刘晓丽 尹瑜钧 +5 位作者 王红波 杨世成 代学成 李洺畅 白雷 马挺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49,共6页
对常规轻质原油的过度开采,使得稠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油藏潜在资源.但稠油较高的黏度导致其开采效率低下,因此利用专性嗜烃菌对稠油中长链烷烃、多环芳烃和连接大分子烃类物质的杂原子化合物进行降解,是目前降低稠油黏度的有效策略.本... 对常规轻质原油的过度开采,使得稠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油藏潜在资源.但稠油较高的黏度导致其开采效率低下,因此利用专性嗜烃菌对稠油中长链烷烃、多环芳烃和连接大分子烃类物质的杂原子化合物进行降解,是目前降低稠油黏度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利用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NG80-2对两种不同黏度的稠油进行了兼性厌氧条件下的降解实验,通过分析稠油生物降解过程中石油烃及杂原子化合物变化情况,阐明NG80-2对饱和烃、芳香烃和杂原子化合物进行生物降解从而降低稠油黏度可能存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稠油中的正构烷烃与芳香烃的相对丰度均呈下降趋势,且菌株NG80-2对于长链烷烃具有更强的偏好性,而降解杂原子化合物时的偏好性则明显不同:辽河稠油中含硫杂原子化合物相对丰度明显下降,而鲁克沁稠油中O2类杂原子化合物相对丰度明显上升.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微生物的稠油降黏机理以及开发菌株NG80-2在稠油开采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 稠油降黏 多环芳烃 杂原子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