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甲基菌处理甲醇废水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彦波 高志茹 赵贤俊 《今日科苑》 2007年第12期110-110,共1页
将培养所得的嗜甲基菌在好氧的条件下处理含甲醇废水,可明显提高除甲醇效率,使甲醇含量降至5mg/l以下,其中嗜甲基菌对温度和PH值适应范围广,利用嗜甲基菌在大庆油田甲醇厂实现了甲醇废水工业化处理,达到了排放指标。
关键词 嗜甲基菌 好氧 含甲醇废水 工业化
下载PDF
嗜甲基菌DM11菌株的二氯甲烷脱卤素酶是二聚体蛋白
2
作者 蔡宝立 程思文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嗜甲基菌DM11菌株二氯甲烷脱卤素酶的亚基分子量为31000.通过沉降平衡超离心分析和凝胶过滤色谱分析证明,上述脱卤素酶的天然酶的分子量分别是65800和63500.这些结果表明,DM11菌株的二氯甲烷脱卤素... 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嗜甲基菌DM11菌株二氯甲烷脱卤素酶的亚基分子量为31000.通过沉降平衡超离心分析和凝胶过滤色谱分析证明,上述脱卤素酶的天然酶的分子量分别是65800和63500.这些结果表明,DM11菌株的二氯甲烷脱卤素酶是二聚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甲基菌DM11 二氯甲烷 脱卤素酶
下载PDF
嗜甲基菌DM11菌株二氯甲烷脱卤素酶基因的定点诱变
3
作者 蔡宝立 VuilleumierS WackettLP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3-167,共5页
为了研究嗜甲基菌(Methylophilus)DM11菌株二氯甲烷脱卤素酶的不同氨基酸残基在底物结合、谷胱甘肽(GSH)亲和以及催化活力中的作用,对编码该酶的基因进行了定点诱变研究。将保守的103位色氨酸(W)分别用苯丙氨酸(F)、缬氨酸(V... 为了研究嗜甲基菌(Methylophilus)DM11菌株二氯甲烷脱卤素酶的不同氨基酸残基在底物结合、谷胱甘肽(GSH)亲和以及催化活力中的作用,对编码该酶的基因进行了定点诱变研究。将保守的103位色氨酸(W)分别用苯丙氨酸(F)、缬氨酸(V)或天冬酞胺(N)替换,109位精氨酸(R)用亮氨酸(L)替换,117位色氨酸用酪氨酸(Y)或苯丙氨酸替换,得到6种突变酶。其中3种突变酶具有较低的活力,另外3种突变酶没有活力。突变酶W117Y的性质与野生型酶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甲基菌 二氯甲烷 脱卤素酶 定点诱变 突变酶
下载PDF
1株海洋来源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木质纤维材料的降解能力 被引量:5
4
作者 桑姝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75-278,共4页
利用平板透明圈法,从海水中分离得到3株具有阿魏酸酯酶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S1表现出良好的阿魏酸酯酶活性且产酶周期短。根据其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推测S1为嗜甲基菌科。这是首次发现嗜甲基菌科菌株具有阿魏酸酯酶活性。以... 利用平板透明圈法,从海水中分离得到3株具有阿魏酸酯酶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S1表现出良好的阿魏酸酯酶活性且产酶周期短。根据其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推测S1为嗜甲基菌科。这是首次发现嗜甲基菌科菌株具有阿魏酸酯酶活性。以去淀粉麦麸(DSWB)为底物检测酶学性质,结果表明,S1所产阿魏酸酯酶FAES1酶活性为(2.81±0.35)U/mL,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值为7.0。FAES1在70℃保温2 h仍可保持80%以上酶活性,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FAES1对DSWB、汽爆小麦秸秆(SEWS)、汽爆玉米秸秆(SECS)表现出一定的降解能力,以对DSWB的降解能力最强。FAES1与木聚糖酶协同作用6 h,分别能够释放DSWB、SEWS、SECS中46.0%、33.2%、14.1%的阿魏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酯酶 嗜甲基菌 海洋微生物 鉴定 酶学性质
下载PDF
高浓度甲醇污水的处理方法
5
作者 刘冀湘 张浩江 《化工设计通讯》 CAS 1999年第3期35-37,41,共4页
该文结合“日元低息贷款项目──高浓度甲醇污水”的设计,就难降解有抑制毒害作用的高浓度甲醇污水进行嗜甲基菌好氧生化处理──UASB厌氧生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工艺流程等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甲醇 嗜甲基菌 好氧生化处理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氮源类型对甲烷氧化过程主要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高鑫华 朱婷 +1 位作者 邹斌 全哲学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6-975,共10页
为分析氮源类型对甲烷氧化体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以硝酸盐、铵盐、或氮气为唯一氮源的3个实验组对甲烷富集样品进行培养,监测培养基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克隆文库测序分析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 为分析氮源类型对甲烷氧化体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以硝酸盐、铵盐、或氮气为唯一氮源的3个实验组对甲烷富集样品进行培养,监测培养基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克隆文库测序分析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并通过定量PCR检测甲烷氧化菌和非甲烷甲基氧化菌嗜甲基菌的含量。研究显示,所有实验组中甲烷氧化菌的丰度均较低,非甲烷甲基氧化菌在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硝酸盐组和铵盐组中,嗜甲基菌科细菌的丰度最高,无氮源组中丛毛单胞菌科和柄杆菌科细菌占主导。这表明甲烷氧化是由甲烷氧化细菌和非甲烷甲基氧化菌协同完成,非甲烷甲基氧化菌通过利用甲烷氧化菌的代谢中间产物参与甲烷氧化。硝酸盐和铵盐在甲烷氧化过程中对嗜甲基菌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硝酸盐组和铵盐组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变化趋势相近,因此,硝酸盐可能和铵盐一样,作为营养物质参与到甲烷氧化过程中,而非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 嗜甲基菌 克隆文库 高通量测序 定量PCR
原文传递
甲醇胁迫培养下稀土元素镧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动态的影响
7
作者 王菁妍 翟星宇 +5 位作者 陈浩 彭璇 赵一鸣 肖颖 黄静 余正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8-2219,共12页
稀土元素镧(Lanthanum,La^(3+))在工业、农业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研究表明,La^(3+)在细菌甲基营养代谢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扮演的角色知之甚少.通过结合培养组学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本研究揭示了添加La^(... 稀土元素镧(Lanthanum,La^(3+))在工业、农业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研究表明,La^(3+)在细菌甲基营养代谢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扮演的角色知之甚少.通过结合培养组学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本研究揭示了添加La^(3+)后人体肠道菌群的反应动力学.我们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强选择性硝酸盐培养基(nitrate minimal salts,NMS)对收集到的肠道菌群样品进行培养,并测定了La^(3+)添加组(以下简称La组)与对照组(control,以下简称Con组)的群落组成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培养后,甲基营养菌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是科水平上的优势菌,而嗜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 sp.)是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更高的类群.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La^(3+)后降低了培养样本中细菌种群的物种多样性,并引起了样品中物种组成的显著变化.值得注意的是,La^(3+)的加入还促进了嗜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 sp.)与其他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证实了甲基营养菌在肠道微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持中的重要性,同时为揭示肠道菌群参与人体碳代谢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元素 肠道群动态 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 培养组学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