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神经性病毒感染与天然免疫受体 被引量:1
1
作者 汪诚 杜旻 +1 位作者 肖晖 张玉彬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43-250,共8页
天然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会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感染。天然免疫细胞有多种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途径,这种识别的结果一般是Ⅰ型干扰素、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这种结果一般会减缓病毒感染的过程并降低... 天然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会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感染。天然免疫细胞有多种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途径,这种识别的结果一般是Ⅰ型干扰素、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这种结果一般会减缓病毒感染的过程并降低感染对机体的负面效应,但有时天然免疫的信号通路会被病毒利用,导致侵染的加剧。Ⅰ型干扰素对干扰素刺激基因的激活会导致显著的抗病毒效应。天然免疫受体和产物在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和效应。对于不可再生的神经细胞,免疫系统一般用温和的效应对抗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免疫 嗜神经性病毒感染 模式识别受体 干扰素刺激基因
原文传递
嗜神经病毒衍生肽RVG29介导的靶向纳米载药胶束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韩海玲 金顺子 +3 位作者 苗壮 陈平 王占峰 谢志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1-668,共8页
将羧基化的水溶性葡聚糖(Dex)与紫杉醇(PTX)化学偶联,制得载药纳米胶束M(PTX),再将M(PTX)与嗜神经性病毒衍生肽(RVG29)化学偶联,得到RVG29靶向的载药纳米胶束M(RVG,PTX).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测定了Dex-PTX及RVG-Dex-... 将羧基化的水溶性葡聚糖(Dex)与紫杉醇(PTX)化学偶联,制得载药纳米胶束M(PTX),再将M(PTX)与嗜神经性病毒衍生肽(RVG29)化学偶联,得到RVG29靶向的载药纳米胶束M(RVG,PTX).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测定了Dex-PTX及RVG-Dex-PTX键合物的分子量,并对2种胶束进行了表征,考察了2种胶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及细胞凋亡情况,观察了C6细胞对荧光标记M(RVG,PTX)和M(PTX)的摄取情况.结果表明,羧基化葡聚糖-紫杉醇键合物的分子量约为16500,紫杉醇的质量约为葡聚糖的20%,RVG29的质量约为葡聚糖的10%.2种胶束的粒径在45~60 nm之间;M(RVG,PTX)胶束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M(RVG,PTX)胶束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M(PTX)胶束.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与M(PTX)相比,C6细胞摄取了更多的M(RVG,PTX)胶束.如果先用游离的RVG29处理C6细胞,再进行细胞实验,则M(RVG,PTX)胶束对C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被C6细胞摄取的比率显著降低,与M(PTX)相当.表明靶向载药胶束M(RVG,PTX)中的RVG29保留了游离RVG29的活性,对C6细胞依然具有靶向效应,从而介导了M(RVG,PTX)被C6细胞的摄取,增强了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由于M(RVG,PTX)胶束只使用水溶性葡聚糖作载体,不涉及疏水高分子链段,不需要分别制备载药高分子和靶向高分子然后再共组装,因而制备过程比较简单,同时具有载药和靶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神经性病毒衍生肽 脑胶质瘤 肿瘤靶向 紫杉醇 纳米载药胶束
下载PDF
黄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浩威 崔旻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3,共9页
临床上黄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易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黄病毒可以通过血源性途径、特洛伊木马途径和神经轴突转运的方式跨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病毒穿越BBB进入CNS后,被病毒... 临床上黄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易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黄病毒可以通过血源性途径、特洛伊木马途径和神经轴突转运的方式跨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病毒穿越BBB进入CNS后,被病毒激活的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和上调表达黏附分子,将白细胞募集到CNS,白细胞浸润携带更多病毒进入CNS。普遍认为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是导致BBB通透性增大的主要诱因。本文对黄病毒破坏BBB入侵CNS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黄病毒的致病机制,更有效地防范黄病毒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血脑屏障 内皮细胞 血液途径 特洛伊木马途径 神经炎症 嗜神经性病毒 虫媒传播疾病
下载PDF
嗜神经性疱疹病毒:神经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智 潘力 +3 位作者 吴红霞 仇华吉 王异民 孙元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共12页
病毒是研究现代神经科学的有力工具。对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及功能研究大都是利用重组病毒完成的,嗜神经性疱疹病毒便是其中一种重要工具。随着基因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嗜神经性疱疹病毒被改造为不同的重组病毒工具应... 病毒是研究现代神经科学的有力工具。对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及功能研究大都是利用重组病毒完成的,嗜神经性疱疹病毒便是其中一种重要工具。随着基因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嗜神经性疱疹病毒被改造为不同的重组病毒工具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本文基于几种常见且应用较为广泛的嗜神经性疱疹病毒作为神经传导示踪工具、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病毒载体和溶瘤病毒治疗神经肿瘤等应用进行阐述及讨论,为进一步开发嗜神经性疱疹病毒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疱疹病毒 病毒示踪 神经环路 神经性疾病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