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嗜肝病毒自然感染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新宇 王宝菊 +4 位作者 孟忠吉 汪由坤 赵西平 陆蒙吉 杨东亮 《中国病毒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70-573,共4页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以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的检测系统检测50份 喜马拉雅旱獭肝组织可能存在的嗜肝病毒c基因、s抗原及c抗原的表达,同时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 旱獭肝组织中嗜肝病毒s...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以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的检测系统检测50份 喜马拉雅旱獭肝组织可能存在的嗜肝病毒c基因、s抗原及c抗原的表达,同时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 旱獭肝组织中嗜肝病毒s抗原、c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26%(13/50)、36%(18/50);在抗原双阳性的10份肝组织标本 中有c基因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0%。c抗原定位于肝细胞胞浆和/或胞核,呈散在、片簇状分布,c基因定位于肝细 胞的细胞核,阳性细胞散在分布。50份标本中5份出现肝炎的病理改变,与抗原检出间无明显相关性。使用WHV 的病毒检测系统证实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可能存在类似WHV的嗜肝病毒感染,从组织学的角度为中国青海地区 喜马拉雅旱獭嗜肝病毒自然感染提供证据,此种动物有可能用于建立嗜肝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喜马拉雅旱獭 嗜肝 DNA 病毒属 土拔鼠炎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人类非嗜肝病毒所致肝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古雪 李铃 +2 位作者 敬雨佳 李芸 梅小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非嗜肝病毒所致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76例人类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用常规方法检测112例甲-戊型肝炎标志物,排除嗜肝病毒感染。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o... 目的探讨人类非嗜肝病毒所致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76例人类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用常规方法检测112例甲-戊型肝炎标志物,排除嗜肝病毒感染。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ox V)等病毒的Ig M、Ig G型抗体和自身抗体(线粒体抗体和抗核抗体),随访6个月,并将其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与同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结果非嗜肝病毒肝炎患者病原体以CMV感染最多(34.7%),其次分别为EB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24.4%、9.6%),非嗜肝病毒肝炎患者的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肝肿大、皮肤黄染发生率较同期急性病毒性肝炎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同期急性病毒性肝炎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嗜肝病毒肝炎患者肝功能的ALT、AST、TBIL值较同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值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值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嗜肝病毒肝炎患者的单一感染的ALT、AST、TBIL较复合感染时间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为非嗜肝病毒肝炎的常见病原体,临床表现为急性肝损伤,但较急性病毒性肝炎轻,单一感染较复合感染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 嗜肝病毒 病因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嗜肝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普均 曲立科 杨翰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 嗜肝 细胞 受体
下载PDF
非嗜肝病毒感染所致肝损伤患者的病因及免疫功能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大刚 朱剑功 +5 位作者 蔡硕 何婷婷 何叶莉 杨宁 李妍 王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A02期71-73,共3页
目的 分析非嗜肝病毒感染所致肝损伤患者常见致病原因及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95例非嗜肝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及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目的 分析非嗜肝病毒感染所致肝损伤患者常见致病原因及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95例非嗜肝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及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非嗜肝病毒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为EB病毒、水痘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 V)和出血热病毒,其中以EB病毒感染造成的肝损伤最为严重.所有患者按肝损伤程度分组,ALT≥80 U/L的肝损伤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LT〈80 U/L的患者(P〈0.01),而CD4/CD8比值却显著降低(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嗜肝病毒感染造成严重肝损伤的患者不仅存在淋巴细胞形态的改变,同时伴有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这可能是非嗜肝病毒导致肝损伤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肝病毒 损伤 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旱獭肝组织中嗜肝病毒表面抗原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珺 王宝菊 +2 位作者 孟忠吉 汪由坤 杨东亮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31-232,F004,共3页
目的 从组织学和免疫学角度寻找旱獭嗜肝病毒感染的证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土拨鼠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检测101份旱獭肝组织中嗜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表达,同时观察旱獭肝组织常规病理改变,并对抗原检出与病理组织改变的关系进... 目的 从组织学和免疫学角度寻找旱獭嗜肝病毒感染的证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土拨鼠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检测101份旱獭肝组织中嗜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表达,同时观察旱獭肝组织常规病理改变,并对抗原检出与病理组织改变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旱獭肝组织中嗜肝病毒表面抗原检出率为82.2%(83/101)。阳性抗原颗粒定位于肝细胞胞浆和/或胞膜,阳性细胞呈散在、簇状和片状分布。101份肝组织标本中14份出现肝炎的病理改变,且与抗原检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92)。结论 首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证实早獭存在类似土拨鼠肝炎病毒的嗜肝病毒感染,此种动物有可能用于建立嗜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旱獭 嗜肝病毒 免疫组化 抗原表达 病理组织学 动物模型 乙型炎病毒 HBV
下载PDF
嗜肝病毒家族成员间进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玉章 朱锡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3-207,共5页
比较分析了嗜肝病毒家族四成员间的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得出了它们之间的相对进化距离,DHBV 分野最早,GSHV,WHV 次之,HBV 最晚;其进化方式属趋 异性进化.进一步比较各 ORF 的保守性,发现各 ORF 间及同一 ORF 内的不同区域核苷酸发生替换... 比较分析了嗜肝病毒家族四成员间的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得出了它们之间的相对进化距离,DHBV 分野最早,GSHV,WHV 次之,HBV 最晚;其进化方式属趋 异性进化.进一步比较各 ORF 的保守性,发现各 ORF 间及同一 ORF 内的不同区域核苷酸发生替换的频率有明显差别;讨论了各 ORF 的特点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肝病毒家族 分子进化 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成人非嗜肝病毒性肝炎 被引量:6
7
作者 江宇泳 孟培培 薛亚春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3期1-3,共3页
除甲、乙、丙、丁、戊5种嗜肝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炎表现外,许多其他病毒感染均可引起肝损伤,如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 除甲、乙、丙、丁、戊5种嗜肝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炎表现外,许多其他病毒感染均可引起肝损伤,如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一过性或持久性肝损害,伴或不伴有肝脾肿大、黄疸,这类疾病被称为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既往认为非嗜肝病毒性肝炎主要出现在儿童,成年人较少见;但近几年收治的成年人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者,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比例有所增加,甚至表现为难以救治的肝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 嗜肝病毒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成人 单纯疱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柯萨奇病毒 功能异常
下载PDF
311例海洛因依赖者嗜肝病毒阴性ALT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亮 林茂锐 +1 位作者 陈丹霞 黎永新 《现代医院》 2008年第11期50-50,共1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在嗜肝病毒阴性情况下长期吸食毒品肝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取我院成瘾医学科311名自愿戒毒者空腹静脉血离心血清,连续检测法检测空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接受对象吸毒史均在1年以上,且排除嗜肝病毒感染,并与我院体...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在嗜肝病毒阴性情况下长期吸食毒品肝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取我院成瘾医学科311名自愿戒毒者空腹静脉血离心血清,连续检测法检测空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接受对象吸毒史均在1年以上,且排除嗜肝病毒感染,并与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空腹血清ALT做对比。结果研究组ALT总体异常率为37.3%,其中吸毒史在1年以上3年以下者ALT水平(40±34U/L),较对照组ALT水平(17±12U/L)极显著性增高(p<0.01);吸毒史在3年以上者ALT水平(76±74U/L),较对照组ALT水平(17±12U/L)极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在无嗜肝病毒感染时长期吸食毒品对肝脏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者 嗜肝病毒 谷丙转氨酶
下载PDF
非嗜肝病毒所致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余亮科 韩秀红 +1 位作者 崔颖 李靓 《当代医学》 2012年第4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对非嗜肝病毒所致急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总胆红素﹥85.5μmol/L的非嗜肝病毒所致的急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本治疗,治疗组加用腺苷蛋氨酸100...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对非嗜肝病毒所致急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总胆红素﹥85.5μmol/L的非嗜肝病毒所致的急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本治疗,治疗组加用腺苷蛋氨酸1000mg,静滴,qd;对照组予以苦黄注射液30ml,静滴,qd,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腹胀、乏力、纳差症状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肝功能复常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复常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未观察到腺苷蛋氨酸相关的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非嗜肝病毒所致急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皮肤瘙痒、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蛋氨酸 嗜肝病毒 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非嗜肝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新刚 张亮 王鹏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3期10-11,共2页
非嗜肝病毒包括多种病毒,主要有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柯萨奇病毒(CoxV)、腺病毒、风疹病毒(RV)等.这些病毒均可引起一过性或严重性的肝组织损害,轻症时一般仅表现为... 非嗜肝病毒包括多种病毒,主要有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柯萨奇病毒(CoxV)、腺病毒、风疹病毒(RV)等.这些病毒均可引起一过性或严重性的肝组织损害,轻症时一般仅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但严重者可表现为急性进展性的肝炎.因此有必要根据病因区分,而将此类病毒感染引起肝功能异常称为非嗜肝病毒性肝炎.这一类疾病可以伴有肝脾肿大、黄疸等肝炎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 临床病理特征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血清转氨酶升高 单纯疱疹病毒 嗜肝病毒 巨细胞病毒 柯萨奇病毒
下载PDF
抗嗜肝DNA病毒中草药的体外快速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米志宝 张习坦 +3 位作者 蒋豫图 陈鸿珊 李壮 郭巨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5年第S1期41-44,共4页
采用测定鸭乙型肝炎病毒未成熟核心颗粒复制复合体中内源性DNA多聚酶(DHBV RCs DNAp)及HBV DNAp的方法,对叶下珠等中草药提取物进行了对DNAp的抑制试验;同时采用测定抑制HBsAg与抗-HBs结合方法,观察药物提取物对HBsAg的灭活能力。结果... 采用测定鸭乙型肝炎病毒未成熟核心颗粒复制复合体中内源性DNA多聚酶(DHBV RCs DNAp)及HBV DNAp的方法,对叶下珠等中草药提取物进行了对DNAp的抑制试验;同时采用测定抑制HBsAg与抗-HBs结合方法,观察药物提取物对HBsAg的灭活能力。结果显示出:①叶下珠提取物对DHBV RCs DNAp有较强体外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mg/ml、0.1mg/ml和0.01mg/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72.6%、45.6%和5.2%,而其它药物抑制作用较弱或无抑制作用;②叶下珠、旱莲草和虎杖提取物对HBV DNAp有体外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mg/ml时,抑制率分别为67.6%、65.5%和79.9%。③虎杖、大黄、夏枯草、金钱草、旱莲草和叶下珠等中草药提取物对HBsAg有较强的体外抑制能力,在浓度为10mg/ml时对HBsAg与抗-HBs结合的抑制率分别为97.6%、93.8%、84.5%、82.1%、83.2%和73.3%,并且抑制率与药物浓度间有剂量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嗜肝DNA病毒 药物筛选
下载PDF
牛嗜肝DNA病毒的研究——利用RIA和ELISA在牛奶中检出HBsAg相关抗原 被引量:1
12
作者 房德兴 李法卿 +3 位作者 谭伟国 陈华标 李素芹 金慧英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8年第8期10-12,共3页
分别利用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放射免疫测定(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某奶牛场40份牛奶样本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样本低稀释时有5份呈现阳性或可疑。肯定了我国牛群中存在新的嗜肝DNA病毒种。牛奶... 分别利用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放射免疫测定(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某奶牛场40份牛奶样本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样本低稀释时有5份呈现阳性或可疑。肯定了我国牛群中存在新的嗜肝DNA病毒种。牛奶中的HBsAg相关性抗原与人HBsAg的交叉反应性较低,这同其它哺乳动物嗜肝DNA病毒与人乙型肝炎病毒的低同源性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肝 DNA病毒 乳牛 牛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与嗜肝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彩彦 王麟士 +1 位作者 曹治宸 胡云龙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5,共3页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与各种嗜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本文采用ELISA、SPRIA和PCR法对40例肝癌患者的HAV、HBV、HCV、HDV、HEV、CMV、EBV七种病毒的血清标志物进行了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100%,HCV感染率为2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0%的HBV...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与各种嗜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本文采用ELISA、SPRIA和PCR法对40例肝癌患者的HAV、HBV、HCV、HDV、HEV、CMV、EBV七种病毒的血清标志物进行了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100%,HCV感染率为2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0%的HBV感染者表现为抗-HBe阳性和HBeAg阴性,表明持续抗-HBe阳性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所有HCV感染者均伴有HBV感染,二者可能有协同致癌作用。说明河北省肝癌的发生除主要与HBV感染密切相关外,尚与HCV感染有关,而与其它病毒感染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嗜肝病毒
下载PDF
非嗜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脏损害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正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0-582,共3页
除肝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外,许多病毒感染都可引起肝脏损害。包括除巨细胞病毒外的其他疱疹病毒[如EB病毒(Epstein Bar virus,EB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 virus,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腺病毒、柯... 除肝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外,许多病毒感染都可引起肝脏损害。包括除巨细胞病毒外的其他疱疹病毒[如EB病毒(Epstein Bar virus,EB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 virus,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腺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等均可引起一过性或持久性肝损害,严重者表现为暴发性肝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肝病毒感染 脏损害 小儿
下载PDF
非嗜肝病毒所致急性肝损害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彬 丰义宽 李国庆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7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对36例病例检测甲一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排除甲一戊型嗜肝病毒感染。于入院时及出院后3、6个月各查1次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结果36例非嗜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中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2例。柯萨... 对36例病例检测甲一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排除甲一戊型嗜肝病毒感染。于入院时及出院后3、6个月各查1次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结果36例非嗜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中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2例。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9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8例。2例线粒体抗体和抗核抗体阳性,不明原因者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 嗜肝病毒 病因
下载PDF
嗜肝病毒双链闭环DNA分子扩增的机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霓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9年第2期61-64,共4页
双链闭环DNA(cccDNA)分子是嗜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制中间体,其形成、扩增与松驰环状DNA(rcDNA)分子的转换受到病毒基因组产物(包膜蛋白、核心蛋白)以及肝细胞周期的精确调控,肝细胞核中cccDNA分子在病毒生活周期中发挥重要的... 双链闭环DNA(cccDNA)分子是嗜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制中间体,其形成、扩增与松驰环状DNA(rcDNA)分子的转换受到病毒基因组产物(包膜蛋白、核心蛋白)以及肝细胞周期的精确调控,肝细胞核中cccDNA分子在病毒生活周期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肝病毒 cccDNA扩增 病毒复制
下载PDF
决定乙肝病毒嗜肝特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成军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1995年第3期78-81,共4页
本文介绍了乙肝病毒嗜肝特性的分子机制。不同组织对乙肝病毒DNA的甲基化程度,乙肝病毒某些调控序列活性的肝细胞因子特异的依赖性、乙肝病毒感染细胞所借助的受体的分布等决定了乙肝病毒的嗜肝特性。了解乙肝病毒嗜肝特性对了解乙... 本文介绍了乙肝病毒嗜肝特性的分子机制。不同组织对乙肝病毒DNA的甲基化程度,乙肝病毒某些调控序列活性的肝细胞因子特异的依赖性、乙肝病毒感染细胞所借助的受体的分布等决定了乙肝病毒的嗜肝特性。了解乙肝病毒嗜肝特性对了解乙肝病毒的生活特性,探讨抗乙肝病毒的治疗方法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 嗜肝特性 分子机理
下载PDF
用光敏核酸杂交试验进一步证实牛肝脏有整合的牛嗜肝病毒DNA
18
作者 居丽雯 王征 李子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卫生检验 嗜肝病毒 DNA 光敏核酸试验
下载PDF
嗜肝DNA病毒感染模型及其在消毒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翟廷宝 王太星 《疾病监测》 CAS 2002年第10期383-387,共5页
关键词 嗜肝DNA病毒感染 疾病模型 炎病毒 消毒剂 消毒因子
下载PDF
新型嗜肝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途径的研究现况
20
作者 赖晶红 葛宪民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2024-2027,共4页
关键词 TTV感染 新型嗜肝输血传播病毒 TTV 感染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