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3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7例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詹春雷 游洁玉 +3 位作者 李小芹 汪勇 梅贤琴 万盛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湖...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267例EGID患儿资料,观察其发病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下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及治疗的预后情况。结果267例EGID患儿中,临床分度以轻度(164例,61.4%)和中度(96例,35.6%)为主。各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期儿童(178例)为主。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呕吐、呕血,幼儿期主要表现为呕吐、便血,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常规示近一半(49.4%)患儿出现血小板升高,但轻、中、重度EGID患儿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ID患儿消化道内镜下无显著特异性改变,组织病理亦无特异性结构损伤。其中85.0%(227例)予以抑酸治疗,34.5%(92例)予以饮食回避,20.9%(56例)予以抗过敏药物治疗,少部分(24例,9.0%)使用泼尼松治疗。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以消化性溃疡为表现者停药后症状出现反复。结论儿童EGID以轻、中度多见,内镜下改变无明显特异性,饮食回避及抑酸、抗过敏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 临床特征 儿童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嗜酸粒细胞相关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王甜雪 李梦琳 +3 位作者 郭涛 于研 苏畅 张峻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65例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的B...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65例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的BP患者,以及24例同一时间段在本院皮肤外科治疗的有医学美容需求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疾病面积指数(BPDA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均与患者的红斑评分、水疱评分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损害评分、黏膜评分无相关性;BP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与患者的瘙痒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DAI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BP病情严重程度,且可推断其在BP的红斑、水疱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升高可能与皮肤瘙痒形成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粒细胞 趋化因子 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3
作者 王佳辉 任涛 李建龙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8期1285-1289,共5页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osinophilic pulmonary diseases, EPD)指以气道和(或)肺(实质、间质、肺泡)和(或)胸膜腔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EOS)增多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多,我国EPD诊疗专家共识主要涉...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osinophilic pulmonary diseases, EPD)指以气道和(或)肺(实质、间质、肺泡)和(或)胸膜腔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EOS)增多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多,我国EPD诊疗专家共识主要涉及临床和病理生理,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方面有所欠缺,本文旨在阐述EOS增多所致的肺部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症 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33表达
4
作者 赵亚娟 玄丽佳 +2 位作者 谢希然 王向东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33的表达水平,及外源性IL-10刺激对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中IL-3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手术获取ECRSwNP 12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33的表达水平,及外源性IL-10刺激对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中IL-3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手术获取ECRSwNP 12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non-eosinophilic CRSwNP,nECRSwNP)8例及12例正常鼻黏膜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组织中IL-10及IL-33表达水平。另收集10例ECRSwNP样本,以含或不含100 ng/ml IL-10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同一患者样本24 h后,ELISA及免疫组化检测IL-33表达量。结果IL-10在ECRSwNP组、nECRSwNP组、对照组中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L-33在ECRSwNP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在ECRSwNP组中,IL-10与IL-33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470,P=0.0052);在nECRSwNP组及对照组中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IL-10刺激组中IL-33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97)、免疫组化观察到IL-33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83)。结论在ECRSwNP中IL-33的表达量显著增高,IL-10与IL-33负相关。外源性IL-10可以抑制ECRSwNP中IL-3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细胞 细胞介素10 白介素-33 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1例
5
作者 张肖雅 徐晨琛 崔炳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患者女性,64岁,全身环状红斑1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环状和半环状水肿性红斑,边缘色红,轻度隆起,红斑中心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少量脱屑,表面无破溃、无萎缩。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19.9%,嗜酸粒细胞数量2.05×1... 患者女性,64岁,全身环状红斑1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环状和半环状水肿性红斑,边缘色红,轻度隆起,红斑中心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少量脱屑,表面无破溃、无萎缩。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19.9%,嗜酸粒细胞数量2.05×10^(9)/L。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棘细胞间轻度水肿,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红斑 粒细胞增多 WELLS综合征
下载PDF
NPY-Y1信号通路调控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大鼠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佳艳 徐明 +1 位作者 王伟 贾旭锦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究NPY-Y1信号通路调控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大鼠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机制。方法72只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组法分为6组,每组各12只,包括对照组、ECRS组、空载组、神经肽Y(NPY)干... 目的探究NPY-Y1信号通路调控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大鼠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机制。方法72只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组法分为6组,每组各12只,包括对照组、ECRS组、空载组、神经肽Y(NPY)干扰组、低拮抗剂组和高拮抗剂组。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细菌毒素法构建ECRS大鼠模型,空载组和NPY干扰组分别尾静脉注射siNC和NPY siRNA质粒进行干预,低拮抗剂组和高拮抗剂组分别腹腔注射20、50μg的BIBO 3304干预。末次刺激结束后处死大鼠,取鼻腔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嗜酸粒细胞(Eos)计数;RT-PCT法检测鼻黏膜中NPY、IL-4、IL-5、IL-13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 p50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PY、NPY1受体(Y1R)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鼻黏膜组织结构完整有序,ECRS组、空载组细胞排列紊乱,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低拮抗剂组中细胞结构得到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相对于低拮抗剂组,NPY干扰组、高拮抗剂组中细胞结构及炎性细胞浸润改善情况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ECRS组和空载组鼻黏膜Eos计数,NPY、IL-4、IL-5、IL-13 mRNA,NF-κB p65、NF-κB p50蛋白及NPY、Y1R细胞染色相对强度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ECRS组和空载组比较,NPY干扰组、低拮抗剂组、高拮抗剂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NPY干扰组和高拮抗剂组低于低拮抗剂组(P均<0.05);ECRS组与空载组、NPY干扰组和高拮抗剂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CRS大鼠存在鼻黏膜Eos异常浸润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PY-Y1信号通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及效应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神经肽Y 受体 神经肽Y 鼻黏膜 炎症 大鼠 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
下载PDF
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例报道
7
作者 朱远琴 吴金燕 李招权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1617-1620,共4页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大于0.5×10^(9) L^(-1)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大于或等于1.5×10^(9) L^(-1)称为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并常伴有组织器官损伤,依据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HE可分为继发性、...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大于0.5×10^(9) L^(-1)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大于或等于1.5×10^(9) L^(-1)称为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并常伴有组织器官损伤,依据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HE可分为继发性、原发性、遗传性和特发性HE。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HE患者,介绍其诊疗情况以进一步认识不同原因HE的区别,增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鉴别及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粒细胞增多症 髓系肿瘤伴粒细胞增多 PDGFRA重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计数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罗章雨 杨婷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50-59,共10页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Eos)计数与鼻息肉(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该院行鼻内镜手术的NP患者189例,随访截止至2023年6月,根据NP复发的定义,分为复发组(n=68)和未复发组(n=121)。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Eos)计数与鼻息肉(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该院行鼻内镜手术的NP患者189例,随访截止至2023年6月,根据NP复发的定义,分为复发组(n=68)和未复发组(n=121)。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分布和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逐步回归筛选;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Eos计数与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建立预测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模型。结果复发组的病变程度(多发性鼻息肉)、哮喘史、变应性鼻炎史、病变部位(鼻中隔偏曲)、Eos型鼻息肉、术后感染、术腔粘连、心理状态(不良)、Lund-Mackay评分、嗅裂前区评分(≥1分)、嗅裂后区评分(≥1分)、Eos计数和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性鼻息肉(OR=9.92,95%CI:4.70~20.94)、哮喘史(OR=2.20,95%CI:1.05~4.63)、变应性鼻炎史(OR=3.16,95%CI:1.50~6.66)、Eos型鼻息肉(OR=4.06,95%CI:2.17~7.61)、术后感染(OR=8.35,95%CI:2.94~23.74)、术腔粘连(OR=5.08,95%CI:2.67~9.67)、Lund-Mackay评分≥15分(OR=3.46,95%CI:1.05~6.49)、嗅裂前区评分≥1分(OR=2.29,95%CI:1.25~4.22)、嗅裂后区评分≥1分(OR=2.60,95%CI:1.40~4.82)、Eos计数≥0.47×10^(9)/L(OR=4.19,95%CI:1.56~8.74)和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OR=3.10,95%CI:1.63~5.87),是影响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这11个临床因素与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关联最紧密。NP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风险计算公式:Logit(P)=1-1/(1+e^(1.69-病变程度×2.29-哮喘史×0.79+变应性鼻炎史×1.15-Eos型鼻息肉×1.40-术后感染×2.12-术腔粘连×1.63-Lund-Mackay评分×1.24-嗅裂前区评分×0.83-嗅裂后区评分×0.95-Eos计数×1.43-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1.13))。根据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风险公式,计算出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概率为0.80时,Youden指数最高,预测效果相对最好。结论多发性鼻息肉、哮喘史、变应性鼻炎史、Eos型鼻息肉、术后感染、术腔粘连、高Lund-Mackay评分、嗅裂前后区评分高、Eos计数增加和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与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有关,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N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复发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eos) 鼻息肉(NP) 鼻内镜手术 复发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西热娜依·艾合麦提 王海旭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808-1812,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COPD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个人、社会和经济影响。但直至目前,还没有血清生物标志物能够可靠地预测治疗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COPD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个人、社会和经济影响。但直至目前,还没有血清生物标志物能够可靠地预测治疗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EO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位置存在相当大的争议。本文从嗜酸性粒细胞与COPD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COP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eo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下载PDF
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对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黏膜嗜酸粒细胞与鼻腔菌群的影响
10
作者 冯世斌 徐克素 +2 位作者 刘荣松 赵存尧 周春桃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7期446-450,共5页
目的研究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对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手术患者鼻黏膜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与鼻腔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 目的研究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对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手术患者鼻黏膜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与鼻腔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ECRSwN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鼻内镜手术中分别植入或未植入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鼻黏膜Eos%及鼻腔菌群,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干预率及额窦口通畅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40/52)(P<0.05)。术后两组鼻黏膜Eos%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Shannon指数、Chaol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Shannon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Chaol指数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Shannon指数、Chaol指数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Lund-Kennedy评分、SNOT-22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额窦口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有利于ECRSwNP手术患者术腔上皮化,可减少黏膜Eos%,改善临床症状,保证额窦引流通畅,降低术后干预率,对鼻腔菌群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洗脱支架 细胞 鼻窦炎 鼻息肉 内窥镜检查 鼻腔 细菌 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下载PDF
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1例报告
11
作者 宋佳亮 蒋英杰 +2 位作者 孔瑞娜 蔡青 高洁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探讨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4岁,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年余入院。结合临床表现、血IgG4检验、病理结果,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治疗方案给予强的松20 mg,1次/日,枸橼酸托法替布片5 mg,2次/日,根据复查血检验指标和超声结果调整剂量,最终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lgG4相关性疾病常表现为显著升高的血清IgG4水平和肿块样病灶,合并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的较少见,但近期研究发现IgE和嗜酸性粒细胞在IgG4相关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为一线药物,靶向药物如托法替布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拓展了IgG4相关性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 免疫球蛋白E 粒细胞增多 淋巴结
下载PDF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朱晶文 何玺玉 +2 位作者 郭明 李玉蕊 张雪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发生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的临床特点,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 目的探讨发生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的临床特点,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147例ELBW及VLBW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程度进行分组:正常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10^(9)/L,n=43),轻度升高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7~0.9)×10^(9)/L,n=39]、中重度升高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10^(9)/L,n=65),比较各组围产期资料以及出生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根据患儿是否患有BPD以及BPD的严重程度分为无BPD组(n=81),轻度BPD组(n=46),中重度BPD组(n=20),比较3组患儿之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为70.7%(104/147),其中轻度升高26.5%(39/147),中重度升高44.2%(65/147)。中重度升高组和轻度升高组胎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轻度、中重度升高组中败血症、Ⅱ度以上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BPD、血液输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中重度升高组患儿的BPD发生率高于轻度升高组;轻度、中重度升高组无创呼吸机应用时间均长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无BPD组和BPD组患儿的胎龄、败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呼吸机应用天数、血液输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呼吸机应用天数、血液输注、败血症与BPD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P值均<0.05)。出生后第3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772),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70.1%、76.2%),提示对BPD的预测价值较好。出生后第3、4周轻度BPD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无BPD组(Z=-3.178、-2.475,P=0.001、0.013)。出生后第3、4周中重度BPD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无BPD组(Z=-2.601、-2.460,P=0.009、0.014)。出生后第3周中重度BPD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轻度BPD组(Z=-2.422,P=0.015)。结论ELBW及VLBW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率较高,并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出生后第3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预测BPD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粒细胞增多症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败血症
下载PDF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与根治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嗜酸粒细胞增高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张强 杨华 管泽芳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增高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osCRSwNP)患者应用根治性内镜鼻窦手术(Radic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RESS)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增高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osCRSwNP)患者应用根治性内镜鼻窦手术(Radic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RESS)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1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80例Eos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术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140例。A组行FESS治疗,B组行RESS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情况、鼻内镜与鼻窦CT量化评分、汉化版鼻腔鼻窦结果测量22条量表(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评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B组病情控制率为96.43%,高于A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9,P=0.013)。B组鼻内镜与鼻窦CT量化评分、SNOT-22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FESS治疗比较,对EosCRSwNP患者采用RESS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及其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高型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内镜鼻窦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索茶碱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应用对血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14
作者 钱文飞 曹祖义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多索茶碱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应用对血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 目的探讨与分析多索茶碱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应用对血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与对照组都给予常规的祛痰、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治疗。在治疗7 d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消失时间、在治疗前、治疗7 d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FEV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含量。结果治疗7 d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7 d后的FEV1/FVC、FEV1都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7 d后的FEV1/FVC、FEV1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7 d后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7 d后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患者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索茶碱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肺功能 外周血 粒细胞 复方异丙托溴铵
下载PDF
鼻分泌物Ⅱ型炎症细胞因子在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预测价值
15
作者 李小娜 李梦月 杨佳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07-0110,共4页
探究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中鼻分泌物Ⅱ型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接受CRSwNP治疗的患者80例,患者术前取其鼻腔分泌物,术中取患者鼻息肉组织,以其嗜酸粒细胞占比均分为嗜酸... 探究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中鼻分泌物Ⅱ型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接受CRSwNP治疗的患者80例,患者术前取其鼻腔分泌物,术中取患者鼻息肉组织,以其嗜酸粒细胞占比均分为嗜酸粒细胞型CRSwNP组(观察组)及非嗜酸粒细胞型CRSwNP组(对照组),对比组间一般资料、Ⅱ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IL-5、Eotaxin-3水平较高,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IL-5、Eotaxin-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OT-22症状评分、Lund-Mackay影像学评分、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 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疾病预测及表达中,IL-5、Eotaxin-3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为此类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的预测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分泌物Ⅱ型炎症细胞因子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粒细胞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集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潜在诊断基因
16
作者 黄雨晴 孟琛 +3 位作者 廖健宏 闫冰 张罗 王成硕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2期781-784,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利用GEO数据库中的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数据,筛选出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基因。方法 共获得3个数据集数据,... 目的 本研究利用GEO数据库中的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数据,筛选出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基因。方法 共获得3个数据集数据,分别根据CST1和CLC基因的表达水平将样本分为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两组。使用R软件及算法建立ECRSwNP的诊断模型并检测其性能。结果 将每个数据集均分为两组GSE136825(ECRSwNP 7、nonECRSwNP 19),GSE72713(ECRSwNP 3、nonECRSwN 3),GSE179265(ECRSwNP 11、nonECRSwNP 2)。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的上调基因模型(ADH1C、CCL26、HRH1、NOS2)和下调基因模型(LCN2、MUC5B、PLAT、TMEM45A、XDH)的ECRSwNP诊断性能表现出色。结论 基于SVM模型鉴定出的基因可能成为无创诊断ECRSwNP的生物学标志物,也可能在ECRSwNP发病机制中扮演关键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鼻窦炎 基因组学 数据库 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转录组学 Geo数据库 诊断模型
下载PDF
呼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英 王晶莉 +6 位作者 尹虹雷 史恩红 张春媛 谢涵 赵娜 王娜 尹虹雷 《中国农村卫生》 2021年第16期27-27,2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的患者临床中对患者的呼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等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的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的80例患者来进行探讨,将患者分成了不同组,轻度31例,中度27例...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的患者临床中对患者的呼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等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的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的80例患者来进行探讨,将患者分成了不同组,轻度31例,中度27例,重度22例,同期再选取了30例健康体检者来作为对照组对比。对三组患者使用了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每天两次,共治疗四周。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FeNO和Eos指标比较,轻中重度患者的数据要比对照组的病例高,而FEV1、FEV1/FVC数据要比对照组低(P<0.05)。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病情越严重,则体内的FeNO、Eos指标会越高(P<0.05),患者体内的FEV1和FEV1/FVC指标会有所降低(P<0.05)。全部患者的病情控制理想,仅有8例病例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FeNO、肺功能及外周血Eos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可靠的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FENO 肺功能 外周血粒细胞
下载PDF
低浓度丁酸和白细胞介素5诱导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王晶 闫冰 +2 位作者 任益民 王成硕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7期443-447,共5页
目的 探究低浓度丁酸和白细胞介素5(IL-5)诱导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EoL-1)分化为嗜酸性粒细胞的最优时间。方法 使用50μM丁酸和1 ng/ml IL-5诱导EoL-1细胞分化,分别在第0、3、6、9 d时,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拍照... 目的 探究低浓度丁酸和白细胞介素5(IL-5)诱导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EoL-1)分化为嗜酸性粒细胞的最优时间。方法 使用50μM丁酸和1 ng/ml IL-5诱导EoL-1细胞分化,分别在第0、3、6、9 d时,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拍照记录。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检测第0、3、5、6、9 d时,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因子的相对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及胞浆中嗜酸性颗粒蛋白染色情况。结果 低浓度丁酸和IL-5刺激后,光镜下可见随着刺激天数增加,细胞增殖速度降低,成团生长减少,细胞数量降低。Q-PCR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因子IL-5、IL-10、IL-13、IL-17A、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趋化因子26(CCL-26)的表达水平在第5天、第6天高于其他天数。HE染色结果显示,刺激6 d时,细胞核由椭圆形变为双叶核,细胞质中嗜酸性颗粒增多,胞浆被染为红色。结论 低浓度丁酸和IL-5诱导EoL-1细胞分化为嗜酸性粒细胞,6 d左右为最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分化 粒细胞白血病细胞
下载PDF
黄龙舒喘汤联合穴位贴敷对风痰恋肺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白介素-4及IgE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林华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究黄龙舒喘汤联合穴位贴敷对风痰恋肺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白介素-4(IL-4)及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风痰恋肺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黄龙舒喘汤联合穴位贴敷对风痰恋肺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白介素-4(IL-4)及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风痰恋肺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龙舒喘汤及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差异,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外周血指标(EOS、IL-4、总IgE)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EOS、IL-4、总IgE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黄龙舒喘汤联合穴位贴敷对风痰恋肺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降低外周血EOS、IL-4、总IgE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舒喘汤 穴位贴敷 支气管哮喘 粒细胞 白介素-4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Eos)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翠菊 蔡永明 +4 位作者 张文渊 姜文锋 殷亚磊 陈皇胜 陈仁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索嗜酸粒细胞(Eos)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切片是否发生Eos浸润将患者分为试验组... 目的探索嗜酸粒细胞(Eos)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切片是否发生Eos浸润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发生Eos浸润,对照组未发生Eos浸润。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比临床特征,采用Lund-Kennedey以及Lund-Mackey评估标准对患者鼻窦病变范围及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Eos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Eos百分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鼻漏Lund-Kenned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上颌窦Lund-Mack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后组筛窦、鼻道窦口复合体、蝶筛隐窝Lund-Mack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鼻漏、上颌窦、鼻道窦口复合体、蝶筛隐窝病变是导致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os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与Non-Eos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术前内镜检查、CT检查结果有助于患者进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