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手术联合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14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邱永亮 钟庄龙 +1 位作者 戴锋 谢佐君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23期36-38,共3页
目的 :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90例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对照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 目的 :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90例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对照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联合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观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和Lund-Kenned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联合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布地奈德混悬液 粒细胞鼻窦炎伴鼻息肉
下载PDF
温肺方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2
作者 夏雪园 孙麦青 +4 位作者 张甜甜 张康洁 曹会云 卫岚 靳晓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04-3207,共4页
目的:观察温肺方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白介素(IL)-13、IL-33、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92例肺气虚寒型ECRSw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行鼻内镜手术后,对照组予西药糠... 目的:观察温肺方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白介素(IL)-13、IL-33、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92例肺气虚寒型ECRSw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行鼻内镜手术后,对照组予西药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温肺方。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鼻内镜积分、相关炎性因子含量变化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鼻内镜积分、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方通过调节机体炎性因子水平,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鼻腔黏膜及纤毛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症状,降低ECRSw NP术后患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温肺方 因子 免疫球蛋白E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7A在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红 常利红 +7 位作者 黄健聪 李霞 赖晓萍 吴喜福 黄子真 王志远 鲍宏伟 张革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ECRSwNP)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的表达、细胞来源及表达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中山大学... 目的探讨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ECRSwNP)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的表达、细胞来源及表达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组织标本,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龄18~65岁。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组14例,nECRSwNP组28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17A在2组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A在2组中的表达及来源细胞;并探讨IL-17A主要来源细胞在2组中数量及分化能力的差异;通过ELISA分析促产IL-17A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在CRSwNP中的表达及与IL-17A的相关性。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ECRSwNP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A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产IL-17A的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ECRSw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8.56(167.76)pg/ml[M(QR),后同]比9.42(11.33)pg/ml,10.21%±1.54%(±s,后同)比3.93%±0.80%,Z=2.95,t=3.62,P值均<0.01}。nECRSwNP组和ECRSwNP组中IL-17A均主要来源于Tc17细胞(产IL-17A的CD8+T细胞)和Th17细胞(产IL-17A的CD4+T细胞)。ECRSwNP组与nECRSwNP组中CD8+和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但nECRSwNP组中CD8+和CD4+T细胞分化为Tc17和Th17细胞的能力强于ECRSwNP组。nECRSwNP组中促Tc17/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均显著高于ECRSwNP组[56.07(234.25)pg/ml比8.27(12.51)pg/ml,(5.44±0.34)pg/ml比(4.17±0.22)pg/ml,Z=2.426,t=2.294,P值均<0.05],但IL-23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7A与IL-6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615,P=0.009),IL-17A与TGF-β之间、IL-17A与IL-23之间无相关性。结论nECRSwNP患者鼻黏膜中IL-17A的表达显著高于ECRSwNP,为Tc17/Th17细胞的表达及分化增加所致;IL-17A与促Tc17/Th17分化的细胞因子(IL-6)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粒细胞鼻窦炎伴鼻息肉 细胞介素17A
原文传递
自噬相关基因LC3Ⅱ和LAMP-2a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成 陈智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21-325,343,共6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LC3Ⅱ和LAMP-2a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将20例鼻息肉组织(实验组)区分成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nasal polyps...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LC3Ⅱ和LAMP-2a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将20例鼻息肉组织(实验组)区分成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nasal polyps,nENP)组、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eosinophilic nasal polyps,ENP)组,每组10例,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下鼻甲组织(inferior turbinate,IT)作为对照组,应用IHC染色检测每例中LC3Ⅱ和LAMP-2a的表达强度,分别比较鼻息肉组和下鼻甲组之间差异以及nENP组、ENP组和IT组之间的差异。结果LC3Ⅱ在每组中的表达结果如下:nENP组为2.40±0.84,ENP组为3.30±0.67,NP(nENP+ENP)组为2.85±0.86,IT组为3.50±0.71,仅nENP组与ENP组、nENP组与IT组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2a在每组中的表达结果如下:nENP组为0.80±0.63,ENP组为1.50±0.84,NP(nENP+ENP)组为1.15±0.81,IT组为1.70±0.82,仅nENP组与IT组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nENP+ENP)中LC3Ⅱ和LAMP-2a的表达结果如下:LC3Ⅱ的表达强度(2.85±0.86)明显强于LAMP-2a(1.15±0.81),且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r=0.375,P>0.05)。结论自噬相关基因LC3Ⅱ和LAMP-2a在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下鼻甲组织显著降低,提示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组织中大自噬以及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haperon-mediated autophagy,CMA)水平是降低的,而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的浸润可能会促使鼻息肉组织中已经降低的大自噬水平提高,但不影响CMA。鼻息肉的自噬途径以大自噬为主,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MA)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蛋白3Ⅱ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 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对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腔状态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武勇进 刘涛 +6 位作者 马建仁 王文烨 欧淑敏 赵勇 高杰 许庚 孙悦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50-1456,共7页
目的观察全鼻窦轮廓化手术和部分重启手术对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术腔状态转归的影响,并探讨嗜酸粒细胞含量与术腔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10... 目的观察全鼻窦轮廓化手术和部分重启手术对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术腔状态转归的影响,并探讨嗜酸粒细胞含量与术腔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科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广东番禺祈福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4家医院诊治的eCRSwNP患者分别施行全鼻窦轮廓化手术和部分重启手术,对前期无手术史者采用全鼻窦轮廓化手术,对前期有手术史者采用部分重启手术,并持续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将术后随访时间定为以下5个阶段,分别为术后6、12、20~24、32~36个月,以及42个月以上。术后鼻内镜评估采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95广州标准,将术腔状态分为:良好、较好、不好3类。对术后5个时间段的术腔状态与嗜酸粒细胞含量的关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72例符合要求的eCRSwNP患者完成随访观察,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11~67岁。其中全鼻窦轮廓化手术组50例,部分重启手术组22例,术后随访时间6~48个月。随访情况如下:完成6个月者72例(100.0%),12个月者72例(100.0%),20~24个月者46例(63.9%),32~36个月者36例(50.0%),42个月以上者16例(22.2%)。无论轮廓化手术还是部分重启手术,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术腔状态"不好"的情况,直至术后1年以上才逐渐出现分化。术后随访的5个阶段中,术腔状态"良好"率轮廓化手术组为78.0%、66.0%、56.7%、47.6%和42.9%,部分重启手术组为63.6%、45.5%、25.0%、20.0%和11.1%,轮廓化手术组始终优于部分重启手术组;术腔状态"不好"率轮廓化手术组为0、8.0%、10.0%、14.3%和28.6%,部分重启手术组为0、27.3%、18.8%、33.3%和55.6%,部分重启手术组始终高于轮廓化手术组。72例eCRSwNP患者的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含量平均为42.1%,嗜酸粒细胞含量对术腔状态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针对eCRSwNP患者,无前期手术史的轮廓化手术效果较好,术后1~2年是出现窦腔病变的主要时间段。术前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含量对术腔状态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鼻窦炎伴鼻息肉 全鼻窦轮廓化手术 部分重启手术 术腔状态 形态学转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