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7例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詹春雷 游洁玉 +3 位作者 李小芹 汪勇 梅贤琴 万盛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湖...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267例EGID患儿资料,观察其发病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下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及治疗的预后情况。结果267例EGID患儿中,临床分度以轻度(164例,61.4%)和中度(96例,35.6%)为主。各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期儿童(178例)为主。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呕吐、呕血,幼儿期主要表现为呕吐、便血,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常规示近一半(49.4%)患儿出现血小板升高,但轻、中、重度EGID患儿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ID患儿消化道内镜下无显著特异性改变,组织病理亦无特异性结构损伤。其中85.0%(227例)予以抑酸治疗,34.5%(92例)予以饮食回避,20.9%(56例)予以抗过敏药物治疗,少部分(24例,9.0%)使用泼尼松治疗。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以消化性溃疡为表现者停药后症状出现反复。结论儿童EGID以轻、中度多见,内镜下改变无明显特异性,饮食回避及抑酸、抗过敏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胃肠疾病 临床特征 儿童
下载PDF
17岁男童反复腹痛、腹腔积液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坤 罗荣华 孙一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69-1173,共5页
17岁男童,因腹痛、腹泻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年,加重3 d入院。3年前患儿因进食“老酸奶”后出现腹痛、腹泻,彩超示大量腹腔积液,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腹水组织学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3 d前因腹痛、腹泻再次入院,胃肠镜检查... 17岁男童,因腹痛、腹泻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年,加重3 d入院。3年前患儿因进食“老酸奶”后出现腹痛、腹泻,彩超示大量腹腔积液,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腹水组织学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3 d前因腹痛、腹泻再次入院,胃肠镜检查胃角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确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饮食规避治疗后好转,随访1年未反复。对于因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儿,如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的可能,内镜活检胃肠道组织中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计数异常为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 细胞胃肠 腹腔积液 细胞增多 儿童
下载PDF
六岁以下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婧 周锦 +2 位作者 赵艳 吴捷 王天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分析6岁以下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6岁以下EG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消化道内... 目的分析6岁以下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6岁以下EG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消化道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资料,总结6岁以下儿童EG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31例6岁以下EG患儿,≤3岁14例,>3岁17例,38.71%(12/31)有多部位受累。腹痛(20/31,64.52%)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为呕吐(11/31,35.48%)、便血(7/31,22.58%)、腹泻(7/31,22.58%)。单部位受累患儿症状分析显示,嗜酸细胞性十二指肠炎和嗜酸细胞性结肠炎患儿更易出现腹痛,发生率均为83.33%(10/12)(P<0.05)。70.97%(22/31)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更常见于>3岁患儿(88.24%比50.00%,P<0.05);29.03%(9/31)存在贫血,≤3岁患儿贫血发生率更高(50.00%比11.76%,P<0.05);22.58%(7/31)存在低白蛋白血症;73.33%(22/30)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阳性,牛奶、鸡蛋、小麦为最常见的过敏原。消化道内镜下可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29/31,93.55%)、黏膜红斑(26/31,83.87%)、粗糙(12/31,38.71%)、溃疡(10/31,32.26%)等。患儿均采取回避饮食治疗,在此基础上10例口服奥美拉唑,16例口服孟鲁司特,17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整体复发或糖皮质激素依赖发生率32.26%(10/31),70.00%(7/10)于治疗1年内出现。结论6岁以下儿童EG可表现为单部位或多部位受累。腹痛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患儿可能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多数患儿存在食物过敏原。近1/3患儿会出现复发或糖皮质激素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婴儿 细胞胃肠疾病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2022年《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命名国际共识》解读及对我国儿科研究的启示
4
作者 李婧 聂晓璐 吴捷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EGIDs)发病率逐年升高,但除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外,尚缺乏非EoE型EGIDs的相关指南或共识,2022年国际上发表了《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命名国...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EGIDs)发病率逐年升高,但除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外,尚缺乏非EoE型EGIDs的相关指南或共识,2022年国际上发表了《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命名国际共识》,用以建立EGIDs的命名系统,规范该类疾病的诊断术语。文章对《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命名国际共识》制作背景、制作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简要介绍我国儿童EGIDs诊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临床医生能了解该共识的相关内容,做到规范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胃肠疾病 共识 解读 儿童
原文传递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婧(综述) 吴捷 王天有(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90-194,共5页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是指反复或持续存在胃肠道症状,伴有消化道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升高的一组疾病。病理学特征性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患者食道黏膜固有层可见纤维化。趋化嗜酸性粒细胞聚集...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是指反复或持续存在胃肠道症状,伴有消化道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升高的一组疾病。病理学特征性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患者食道黏膜固有层可见纤维化。趋化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细胞因子有多种,包括Th2细胞因子、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整合素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的肠道组织损伤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分泌特异性产物、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纤维化和组织重塑以及屏障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胃肠疾病 发病机制 细胞
原文传递
生物制剂对儿童嗜酸性胃肠疾病的潜在治疗价值
6
作者 李婧 吴捷 王天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6-549,共4页
嗜酸性胃肠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EGIDs)为一组胃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消化道黏膜内高倍视野下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升高。疾病谱包括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EoE)、嗜... 嗜酸性胃肠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EGIDs)为一组胃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消化道黏膜内高倍视野下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升高。疾病谱包括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EoE)、嗜酸细胞性胃炎(eosinophilic gastritis, 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胃肠疾病 诊断 治疗 生物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