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7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域水文模型的嘉陵江上游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分析
1
作者 魏浩 吴彦昭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1期7-10,14,共5页
为了研究嘉陵江上游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通过收集茨坝水文站、谈家庄水文站和永宁水文站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了嘉陵江上游径流对降水、气温和蒸发等水文要素变化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1)永宁河降水和气温... 为了研究嘉陵江上游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通过收集茨坝水文站、谈家庄水文站和永宁水文站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了嘉陵江上游径流对降水、气温和蒸发等水文要素变化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1)永宁河降水和气温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相对稳定;(2)嘉陵江干流茨坝水文站以上区域,气候对径流变化的影响较小;(3)嘉陵江干流谈家庄水文站以上区域,气候对径流变化的影响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径流 水文模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归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师卫钊 何毅 邵祎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31,共8页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许多国内外河流的河川径流都受到强烈影响。以嘉陵江上游西汉水的礼县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在对1960—2016年研究区年径流量进行突变点分析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使用8种基于Budyko假设的气候...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许多国内外河流的河川径流都受到强烈影响。以嘉陵江上游西汉水的礼县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在对1960—2016年研究区年径流量进行突变点分析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使用8种基于Budyko假设的气候弹性系数法的水量平衡方程式进行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潜在蒸散发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径流量呈显著减小趋势(p<0.01),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p>0.1),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94年,并以此为界,把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和变化期;(2)8种基于Budyko假设的方法得出的气候变化对于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40%~50%,人类活动贡献率为50%~60%,占主导作用。在气候变化中,8种方法得出的流域降水的敏感性系数为2~3,流域蒸散发的敏感性系数为-1~-3;(3)人类活动对于径流减少的主要作用形式是通过改变下垫面来表现的。由于植被保护措施实施,1990—2010年研究区域的林地面积增加68.42 km2,在所有土地类型中变化最大,表明人类活动对于下垫面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 径流变化 Budyko 归因分析 下垫面变化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黄土成土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文敏 苟明忠 +2 位作者 葛璐月 周如玉 文星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为揭示嘉陵江上游不同土地利用下黄土成土特征的差异性,选取旱地、果园、草地、灌木林、乔木林5种土地利用下黄土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碳酸钙、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成土指标。结果表... 为揭示嘉陵江上游不同土地利用下黄土成土特征的差异性,选取旱地、果园、草地、灌木林、乔木林5种土地利用下黄土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碳酸钙、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成土指标。结果表明:嘉陵江上游黄土呈碱性,颗粒组成以粉砂为主,颗粒分选性较差;不同土地利用间土壤碳酸钙、磁化率、粘粒和粉砂含量差异显著;元素含量在各剖面发生层之间变化不明显,基本继承母质特征;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黄土处于低等化学风化阶段,土壤发育程度较弱,果园和旱地的风化作用比草地和乔木林强,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成土过程。本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土地利用与土壤发育之间的关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成土特征 土地利用 嘉陵江上
下载PDF
明清嘉陵江上游与汾河流域灾害比较探究
4
作者 陈婉莹 王尚义 田毅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5-41,共7页
由明清时期嘉陵江上游地质灾害和汾河流域暴雨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可知,两流域在17和19世纪的灾害频次都较高且有较明显的周期规律,县级区划下空间分布明显不均。对比可知,两流域的灾害链有较大相似性,都多为崩滑流且地质灾害和暴雨洪灾... 由明清时期嘉陵江上游地质灾害和汾河流域暴雨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可知,两流域在17和19世纪的灾害频次都较高且有较明显的周期规律,县级区划下空间分布明显不均。对比可知,两流域的灾害链有较大相似性,都多为崩滑流且地质灾害和暴雨洪灾易相互诱发。由于明清两流域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灾害及应对措施,因此其避灾方式也不同,尤其在聚落区位选择上,嘉陵江上游应建于河谷区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汾河流域可选择流域内较平坦的高原及盆地低洼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嘉陵江上 地质灾害 汾河流域 暴雨洪灾
下载PDF
《嘉陵江上》艺术表现力诠释
5
作者 朱惠强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本文通过对歌曲《嘉陵江上》的文本研读,从作品一度创作的角度,走进词曲作者的创作视野;以沈洋、吴雁泽、黎信昌艺术家二度创作的演唱版本为研究个案,把声乐歌唱的表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揭示艺术家的个性风格特征,通过分析歌唱家自身... 本文通过对歌曲《嘉陵江上》的文本研读,从作品一度创作的角度,走进词曲作者的创作视野;以沈洋、吴雁泽、黎信昌艺术家二度创作的演唱版本为研究个案,把声乐歌唱的表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揭示艺术家的个性风格特征,通过分析歌唱家自身因素的差异、歌唱声部、发声方法、咬字、乐句划分、歌唱技术、艺术表现力等从而呈现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 表现力 演唱版本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5种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功能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宫渊波 陈林武 +2 位作者 罗承德 吴雪仙 程永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2-16,共5页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地松纯林(3.76t.hm-2)。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33.60t.hm-2)>刺槐林(19.90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11.50t.hm-2)>青冈林(8.70t.hm-2)>湿地松纯林(3.70t.hm-2)。虽林分不同,但其浸水实验中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均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即前期吸水量大(1h以前),并在较短时间内(2~4h)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且与林分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各林分地表枯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283~2759t.km-2,平均为1253.4t.km-2,其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刺槐-湿地松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 植被恢复 枯落物 水文效益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海英 宫渊波 陈林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2-177,共6页
以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上层>下层,且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②5种植被恢... 以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上层>下层,且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②5种植被恢复模式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地,3种土壤酶活性随季节变化明显且因林分而异;③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氮素的转化率除湿地松纯林外均明显高于对照地,土壤氮素转化率与3种酶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④火烧迹地灌丛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大,脲酶、蔗糖酶活性最强,土壤的结构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嘉陵江上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指标模型方法——以嘉陵江上游西汉水流域为例 被引量:34
8
作者 黄诗峰 钟邵南 徐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7,116,共4页
在分析土壤侵蚀形成的各主要影响因子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栅格地理信息系统的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的指标模型。结合嘉陵江上游西汉水流域具体情况 ,以降雨、地形、沟谷密度、植被盖度、成土母质等为主要指标 ,对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 在分析土壤侵蚀形成的各主要影响因子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栅格地理信息系统的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的指标模型。结合嘉陵江上游西汉水流域具体情况 ,以降雨、地形、沟谷密度、植被盖度、成土母质等为主要指标 ,对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量估算 指标模型 嘉陵江上游西汉水流域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比较——以嘉陵江上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海英 宫渊波 陈林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研究了嘉陵江上游退耕还林区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含量等均明显高于无植被对照;②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总数:火烧迹地灌丛... 研究了嘉陵江上游退耕还林区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含量等均明显高于无植被对照;②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总数: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湿地松×刺槐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对照地;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不同,表层土壤脲酶活性:火烧迹地灌丛>青冈林>刺槐林>湿地松>混交林>对照地,蔗糖酶(转化酶):火烧迹地灌丛>湿地松>青冈林>刺槐林>混交林>对照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各林分间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嘉陵江上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矿区河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危害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喜成 刘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171,共7页
【目的】研究嘉陵江上游矿区河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嘉陵江上游矿区河道的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分别采集河道表层沉积物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沉积物中... 【目的】研究嘉陵江上游矿区河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嘉陵江上游矿区河道的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分别采集河道表层沉积物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u、Cd、Cr、Ni、As含量。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嘉陵江上游矿区河谷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探讨重金属含量与pH、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内重金属Pb、Zn、Cu含量变化明显,Cd、Ni、As、Cr含量变化较小。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河道源头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上游重金属污染达中等级别,中、下游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单项重金属污染贡献排序为Pb〉Cd〉Ni〉As〉Cu〉Zn〉Cr;采样区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中游〉下游〉上游〉源头。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排序为Cd〉As〉Pb〉Ni〉Cr〉Zn〉Cu;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值(RI)为33.38~131.03;源头所受生态危害轻微,上、中、下游重金属的生态危害均达中等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与沉积物中重金属Pb、Cu、As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机质的变化显著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Zn和pH值的改变。此外,当有机质增高时显著影响重金属Pb、Cu、Cr、Ni在沉积物中的积累。【结论】嘉陵江上游矿区河道地段的重金属污染已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与危害,并且会危害到下游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亟需修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污染评价 嘉陵江上游矿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嘉陵江上游地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娜 高德政 《资源与产业》 2007年第6期32-35,共4页
嘉陵江流域地跨多种地貌类型,自然资源丰富,但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衰竭,地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这些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综合考虑区域地壳稳定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 嘉陵江流域地跨多种地貌类型,自然资源丰富,但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衰竭,地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这些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综合考虑区域地壳稳定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下水资源、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因素,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个指标权值和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嘉陵江上游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把嘉陵江上游地质环境质量划分成优、良、中、差4个级别,得到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区图。以期为科学的开发嘉陵江流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发地质环境,开展对该流域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合理地规划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GIS
下载PDF
历史的悲歌 民族的记忆——歌曲《嘉陵江上》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万银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117,共3页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歌曲《嘉陵江上》再一次被人们所熟知,这首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坚强抗战的抗日救亡歌曲,采用了西洋歌剧式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以其独特的歌曲风格、深刻的...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歌曲《嘉陵江上》再一次被人们所熟知,这首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坚强抗战的抗日救亡歌曲,采用了西洋歌剧式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以其独特的歌曲风格、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浓烈的感情色彩,成为我国音乐史上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其表现出的巨大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中都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歌曲《嘉陵江上》的文化解读,旨在使演唱者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好此曲的演唱风格和情感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 历史意义 情感表达 艺术特点
下载PDF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演唱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伟 《当代音乐》 2016年第21期57-58,共2页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创作于1939年春末,作曲家贺绿汀以嘉陵江为背景,选用小说家端木蕻良的散文诗为词,抒发广大流亡者失去家园、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其悲壮动人的歌声和艺术魅力,激起了无数爱国志士奋起抗日的决心,是抗战期间最受知识...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创作于1939年春末,作曲家贺绿汀以嘉陵江为背景,选用小说家端木蕻良的散文诗为词,抒发广大流亡者失去家园、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其悲壮动人的歌声和艺术魅力,激起了无数爱国志士奋起抗日的决心,是抗战期间最受知识分子和人民欢迎的艺术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绿汀 嘉陵江上 演唱分析
下载PDF
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风格与演唱技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梅 《人文天下》 2018年第4期29-31,共3页
一、歌曲《嘉陵江上》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贺绿汀,倾其一生投入音乐创造、作曲之中,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颇具威望的作曲家。他为我国战争时代的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鼓励了一代而又一代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实现保家卫国的夙愿。他一... 一、歌曲《嘉陵江上》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贺绿汀,倾其一生投入音乐创造、作曲之中,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颇具威望的作曲家。他为我国战争时代的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鼓励了一代而又一代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实现保家卫国的夙愿。他一生创作了70多部体裁各异,情感充沛的作品,写作风格以结构严谨,体裁多样著称,兼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由于他出生在战争年代,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所受的痛苦,为了能让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勇敢抵抗日寇,实现国家独立的理想,因而创作了《嘉陵江上》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将战争情感与音乐技巧完美结合,成为战争时代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 革命歌曲 作品风格 演唱技巧 战争年代 创作背景 音乐创造 音乐事业
下载PDF
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瞬时地貌发育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小辉 杨钊 +2 位作者 董云鹏 王师迪 周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9-834,共16页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扩展的前缘部位。西秦岭地区发育的一系列河流水系作为高原物质向外扩展的载体,记录了高原扩展过程中的地貌演化信息。本文选取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的支流作为研究对象,以河流纵剖面的...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扩展的前缘部位。西秦岭地区发育的一系列河流水系作为高原物质向外扩展的载体,记录了高原扩展过程中的地貌演化信息。本文选取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的支流作为研究对象,以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和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为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嘉陵江上游的地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嘉陵江上游地貌演化处于瞬时状态,裂点以上的低陡峭指数区域代表了残余地貌,裂点以下高陡峭指数区域是裂点响应基准面下降后形成的新地貌。通过对比区域岩性和降水条件发现,岩性和降水对河流裂点发育以及陡峭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河流裂点的发育和陡峭指数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抬升引起的基准面下降。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构造作用对地貌发育起了重要的塑造作用。西秦岭瞬时地貌的发育是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以来的远程效应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 河流纵剖面 陡峭指数 地貌过程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大推进理论与嘉陵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
16
作者 吴志文 《中国林副特产》 1999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嘉陵江上 林业生态工程 四川 大推进理论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宫渊波 麻泽龙 +2 位作者 陈林武 胡庭兴 张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36,共6页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上游地区 低山暴雨区 水土保持林 结构模式 水源涵养效益
下载PDF
2015年嘉陵江上游燕子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强 叶振南 +2 位作者 高幼龙 李强 丁伟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47-55,156-167,共10页
本数据集是依托2015年嘉陵江上游燕子河流域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工程地质调查资料,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编制的。数据采集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结合三维激光扫描、低空无人机航拍、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手段获取... 本数据集是依托2015年嘉陵江上游燕子河流域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工程地质调查资料,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编制的。数据采集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结合三维激光扫描、低空无人机航拍、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手段获取。数据集包括滑坡数据223组、崩塌数据170组、泥石流数据44组,以及专门工程地质调查数据129组。数据集信息包括燕子河流域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属性、产出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孕灾的工程地质条件。通过野外数据现场采集、数据整理及校验、数据入库及审查等流程,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数据集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该数据集全面提升了燕子河流域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调查精度,为该流域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及易发性、危险性、风险性区划研究,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也为该流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数据集 防灾减灾 工程地质 燕子河流域 嘉陵江
下载PDF
非一致性条件下嘉陵江上游水文频率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明 杨志勇 +1 位作者 周政辉 袁丽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暴雨特征、产汇流特性发生了显著改变,破坏了水文频率分析的基础——水文系列统计的一致性。以嘉陵江流域上游的略阳站为例,应用Hurst系数法、Lee-Heghinian检验法、有序聚类法、滑动T检验法...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暴雨特征、产汇流特性发生了显著改变,破坏了水文频率分析的基础——水文系列统计的一致性。以嘉陵江流域上游的略阳站为例,应用Hurst系数法、Lee-Heghinian检验法、有序聚类法、滑动T检验法等多种方法,对略阳站1940—2016年的年最大日流量序列统计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识别了其主要的变异点,计算了对应不同时期气候及下垫面特征的水文系列统计参数。结果表明:略阳站1940—2016年的年最大日径流序列呈不显著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68.25 m^3/(s·10a);综合多种非一致性检验结果,1994年为可信度最高的变异年份;经一致性修正,对应近期气候与下垫面条件下不同频率洪水设计值较历史值有显著变化,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及二十年一遇洪水的设计值均有所降低,变幅分别为-2.94%、-6.51%及-1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一致性 变异识别 水文频率 嘉陵江 略阳站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殷建国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B09期66-70,共5页
介绍了流域气候和地理特征,分析了流域降水、径流特性和泥沙特点;通过对历年暴雨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了流域内暴雨洪水形成的规律;对干流段灾害性洪水的重现期及大洪水发生的周期和季节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洪减灾对策。
关键词 暴雨洪水 特性 嘉陵江上 防洪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