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嘌呤类生物碱Theacrine对SIRT3调节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军 翟羽佳 +5 位作者 王国恩 杨影 李怡芳 栗原博 秦书俭 何蓉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嘌呤类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Sirtuin3(SIRT3)调节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对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在诱导的第5天对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heacrine孵育,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 目的探讨嘌呤类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Sirtuin3(SIRT3)调节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对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在诱导的第5天对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heacrine孵育,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测定细胞内SIRT3及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对正常小鼠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的Theacrine(10,20,40 mg·kg-1)及Caffeine(20 mg·kg-1)1h后,采用RT-PCR测定小鼠肝脏组织、棕色脂肪组织中SIRT3及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LCAD、ATP5c、UCP1、HTGL、FABP4等基因的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中SIR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heacrine可以上调3T3-L1前脂肪细胞在分化过程中SIRT3、LCAD、FABP4、LPL的表达。低剂量的Theacrine可显著上调小鼠肝脏中SIRT3基因,高剂量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与其蛋白表达结果一致。同时,低、高剂量的Theacrine分别显著提升及抑制小鼠肝脏中LCAD、FABP4、HTGL、ATP5c等基因表达。此外,低剂量的Theacrine对小鼠棕色脂肪中SIRT3、LCAD等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大,但显著上调了UCP1的基因表达。结论一定剂量的Theacrine能调节相关基因影响脂肪酸代谢,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IRT3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脂肪酸代谢 Theacrine SIRT3
下载PDF
茶叶嘌呤类生物碱利尿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双好 董长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278-278,280,共2页
茶叶嘌呤类生物碱利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嘌呤碱确实有利尿作用,腹腔注射对小鼠无毒副作用,给药浓度6.0 g/mL药液,注射剂量0.25 mL/10 g体重条件下前2 h内药用效果较好,但其利尿效果却不如生理盐水对照处理。
关键词 茶叶 生物碱 利尿作用
下载PDF
杏仁咖啡
3
作者 张春艳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9年第10期39-39,共1页
杏仁5克去皮,去苦味研细加入250毫升冲煮好的热咖啡中。杏仁用现成的杏仁霜一匙,或杏仁露适量也可,根据个人口感放适量的糖,一杯可口的杏仁咖啡就制成了。 咖啡中含有多种黄嘌呤类生物碱,具有平喘利尿,促进胃肠蠕动助消化。
关键词 咖啡 生物碱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去苦味 杏仁霜 胃肠蠕动 杏仁露 支气管炎 保健饮品 助消化
下载PDF
黑玉米深加工大有可为
4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3年第5期16-17,共2页
黑玉米鲜、甜、香,不但可以生吃还可以加工成黑色系列食品和饮料,但它比普通黄玉米更难保鲜。因此,开展对于黑玉米的系列产品开发尤为重要。 黑玉米固体酒:用黑玉米酿酒可以提高酒的风味、品质。在工艺上采用新的技术,
关键词 黑玉米 玉米深加工 低聚糖 系列产品开发 黑色系列 生物碱 天然有效成分 固体酒 乳酸杆菌 方便食品
下载PDF
苦茶的化学成分(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续洁琨 张维库 +1 位作者 栗原博 姚新生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对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Chang et Wang)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取,聚酰胺、Sephadex LH-20、ODS柱和HPLC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 目的:对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Chang et Wang)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取,聚酰胺、Sephadex LH-20、ODS柱和HPLC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嘌呤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theacrine(1),caffeine(2),theobromine(3);7个为茶多酚类,分别为(+)-catechin(4),(–)-epigallocatechin(5),(–)-gallocatechin(6),(–)-epigallocatechin3-O-gallate(7),(–)-gallocatechin3-O-gallate(8),1,2,6-tri-O-galloyl-β-D-glucose(9),gallic acid(10)。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1的核磁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茶 化学成分 嘌呤生物碱类 茶多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