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水提取物中的嘌呤碱 被引量:23
1
作者 丁明玉 杨海军 +1 位作者 肖善强 陈培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水提取物中的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方法简便快速。在 270 nm 检测波长下,可可碱、茶碱和咖啡因的检测下限分别为 07,09 和 18 m g/ L,峰面积标准曲线在 6~1 000 m g...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水提取物中的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方法简便快速。在 270 nm 检测波长下,可可碱、茶碱和咖啡因的检测下限分别为 07,09 和 18 m g/ L,峰面积标准曲线在 6~1 000 m g/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 0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碱 茶叶 HPLC 可可 测定 咖啡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8种儿茶素、3种嘌呤碱和没食子酸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银花 李娟 +1 位作者 龚雪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14-217,共4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茶叶中8种儿茶素(EGC、DL-C、EC、EGCG、GCG、EGCG4″Me、EGCG3″Me、ECG)、3种生物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和没食子酸的方法。色谱条件为Welchrom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磷酸缓冲液-乙腈溶液...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茶叶中8种儿茶素(EGC、DL-C、EC、EGCG、GCG、EGCG4″Me、EGCG3″Me、ECG)、3种生物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和没食子酸的方法。色谱条件为Welchrom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磷酸缓冲液-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278nm、流速1.0mL/min、柱温30℃。采用此方法,茶叶中各种成分都能达到基线分离的效果,线性关系良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儿茶素 甲基化EGCG 嘌呤碱 没食子酸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林 陈键 +4 位作者 张应根 邬龄盛 王振康 杨卫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3-503,共11页
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等符合茶样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构建要求... 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等符合茶样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构建要求。运用指纹图谱数据处理软件ChemPattern 2.0专业版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模式识别结果。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各茶样指纹图谱存在较大差异,且能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Work in process,WIP)指纹图谱相区分;采用聚类分析法(欧氏距离-近邻法),尤其是主成分分析法(Log变换数据预处理),可实现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的品种鉴别。各茶树品种在新梢生育过程中以EGC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EGCG和咖啡碱;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则以EGCG变化较为明显,其次为EGC。儿茶素类和嘌呤碱在新梢生育过程中含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较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中的变化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指纹图谱 儿茶素 嘌呤碱
下载PDF
茶叶中维生素C和嘌呤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志洁 叶建农 +1 位作者 刘彤 方禹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92-493,共2页
报道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茶叶中维生素C、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同时分离检测的方法。碳十八柱为分离柱,柱温40℃,检测波长230nm,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在12min内可全部出峰。方法操作简便,... 报道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茶叶中维生素C、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同时分离检测的方法。碳十八柱为分离柱,柱温40℃,检测波长230nm,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在12min内可全部出峰。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重现性和线性范围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C 嘌呤碱 茶叶
下载PDF
一种野生茶树的新嘌呤碱模式(英文)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创兴 HIROSHI Ashihara +3 位作者 郑新强 王秀娟 高昆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5,共4页
通过单株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发现中国特有的变种苦茶Camelliaassamicavar kuchaChangetWang其芽叶嘌呤碱依含量高低分别由 1 3 7 9_四甲基尿酸、咖啡碱、可可碱组成 ,其中 1 3 7 9_四甲基尿酸的含量占芽叶干质量的 1 3%~ 3 4% ,其次是... 通过单株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发现中国特有的变种苦茶Camelliaassamicavar kuchaChangetWang其芽叶嘌呤碱依含量高低分别由 1 3 7 9_四甲基尿酸、咖啡碱、可可碱组成 ,其中 1 3 7 9_四甲基尿酸的含量占芽叶干质量的 1 3%~ 3 4% ,其次是咖啡碱 ,其质量分数为 0 2 6 %~ 2 8% ,再其次是可可碱 ,质量分数为 0 1%~2 1%。苦茶嘌呤碱各组成成份在植株间存在差别 ,但多数植株 1 3 7 9_四甲基尿酸始终表现为优势嘌呤碱 ;少数植株咖啡碱表现为优势嘌呤碱 ,而 1 3 7 9_四甲基尿酸是第二位的嘌呤碱。在调查植株间嘌呤碱时还发现有的植株时而表现为 1 3 7 9_四甲基尿酸是优势嘌呤碱 ,时而表现为咖啡碱是优势嘌呤碱。这些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仍然有待于研究 ,但苦茶嘌呤碱的组成模式是有花植物中尚未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茶 CamelliaAssamicaVar.kucha 嘌呤碱 分布模式 1 3 7 9-四甲基尿酸
下载PDF
乌龙茶和绿茶品种茶鲜叶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指纹图谱特征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林 项丽慧 +4 位作者 王丽丽 陈键 宋振硕 余文权 尤志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揭示适制乌龙茶和绿茶品种鲜叶的基本生化特性,对集中种植的10个乌龙茶品种和10个绿茶品种春季和秋季鲜叶(一芽二、三叶)进行儿茶素类和嘌呤碱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构建,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为揭示适制乌龙茶和绿茶品种鲜叶的基本生化特性,对集中种植的10个乌龙茶品种和10个绿茶品种春季和秋季鲜叶(一芽二、三叶)进行儿茶素类和嘌呤碱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构建,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进行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与绿茶品种鲜叶样存在良好的类群区分。乌龙茶品种鲜叶样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的模式分布较为离散,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乌龙茶品种相较绿茶品种鲜叶样拥有更丰富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组分。咖啡碱(CAF)、可可碱(TB)、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1种未知化合物为鉴别乌龙茶品种与绿茶品种鲜叶样的主要差异标志物,而7种未知化合物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则可视为鉴别乌龙茶品种春季鲜叶样与秋季鲜叶样的重要差异标志物。该研究结果可为适制乌龙茶和绿茶品种的选育与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嘌呤碱 模式识别 茶树品种 指纹图谱
下载PDF
用酰胺型键合固定相测定茶叶中嘌呤碱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晓佳 黄颖 +2 位作者 王俊德 王秋泉 黄本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7-630,共4页
采用自制包埋极性官能团———酰胺键的键合固定相(AOBP),在甲醇/水(V/V=20/80)二元流动相条件下,对系列不同产地茶叶中的嘌呤碱进行了快速有效的分离测定。结果表明,由于AOBP固定相中残留硅羟基活性得到很好抑制,可在不加酸碱调节剂条... 采用自制包埋极性官能团———酰胺键的键合固定相(AOBP),在甲醇/水(V/V=20/80)二元流动相条件下,对系列不同产地茶叶中的嘌呤碱进行了快速有效的分离测定。结果表明,由于AOBP固定相中残留硅羟基活性得到很好抑制,可在不加酸碱调节剂条件下对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进行良好分离,检出限分别为0.21、0.042和0.18mg/L;线性范围分别可达到1.67~500L、0.3~167和1.67~833mg/L,同时还探讨了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嘌呤碱 测定方法 咖啡 可可 植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酰胺型固定相技术
下载PDF
七种嘧啶碱和嘌呤碱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勇 任萍 袁倬斌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1-73,共3页
研究了影响七种核酸碱基-胸腺嘧啶,尿嘧啶,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因素。在24.5℃下,七种碱基在4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10mmol/L硼砂-17%甲醇-3.0mmol/Lβ... 研究了影响七种核酸碱基-胸腺嘧啶,尿嘧啶,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因素。在24.5℃下,七种碱基在4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10mmol/L硼砂-17%甲醇-3.0mmol/Lβ-环糊精(pH9.30)缓冲液中电泳可得良好分离。保留时间的变异系数小于1.8%(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 嘌呤碱 MECC 核酸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广东南昆山白毛茶中的嘌呤碱 被引量:8
9
作者 凌育赵 曾满枝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5-157,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南昆山白毛茶嘌呤类生物碱成分。以市售5个普通茶叶为对照样,在SpherisorbC18柱上,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柱温40℃,检测波长230nm,在12min内可全部出峰。检出限为pg/L级,回收率98.24%~108.42%。结果表明,南...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南昆山白毛茶嘌呤类生物碱成分。以市售5个普通茶叶为对照样,在SpherisorbC18柱上,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柱温40℃,检测波长230nm,在12min内可全部出峰。检出限为pg/L级,回收率98.24%~108.42%。结果表明,南昆山白毛茶的HPLC图谱具有特殊性,其生物碱成分结构异于普通茶叶,含有丰富的可可碱,高达3.13%~4.76%,比普通对照样高出11.8倍~15.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嘌呤碱 南昆山白毛茶
下载PDF
茶叶中嘌呤碱的薄层分析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炳莹 阮宇成 程启坤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1期87-88,共2页
茶叶中含有多种嘌呤碱,以咖啡碱含量最高,约占茶叶干重的1—5%;其次是可可碱和茶碱,分别约占茶叶干重的0.05%和0.002%。由于这几种嘌呤碱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而其含量却差异悬殊,就使得它们的同时分离测定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色层... 茶叶中含有多种嘌呤碱,以咖啡碱含量最高,约占茶叶干重的1—5%;其次是可可碱和茶碱,分别约占茶叶干重的0.05%和0.002%。由于这几种嘌呤碱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而其含量却差异悬殊,就使得它们的同时分离测定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色层分离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茶叶中嘌呤碱分离测定的柱层析法、液相色谱法等。作者采用薄层扫描法分离测定绿茶中的嘌呤碱,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碱 薄层扫描法 咖啡含量 液相色谱法 化学结构 薄层分析 点样量 分离技术 柱层析法 荧光斑点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白毛茶水提取物中的嘌呤碱 被引量:7
11
作者 凌育赵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5年第2期147-149,137,共4页
以市售五个普通茶叶样品为对照,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白毛茶水提取物中3种嘌呤碱,方法简便快速。在SpherisorbC18柱上,以甲醇-KH2PO4-Na2HP04缓冲溶液(pH8.2)作流动相,同时分离和测定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检出限为pg/L级,... 以市售五个普通茶叶样品为对照,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白毛茶水提取物中3种嘌呤碱,方法简便快速。在SpherisorbC18柱上,以甲醇-KH2PO4-Na2HP04缓冲溶液(pH8.2)作流动相,同时分离和测定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检出限为pg/L级,标准加入回收率97.13%~107.31%。结果表明,南昆山白毛茶的HPLC图谱具有特殊性,其嘌呤碱成分结构异于普通茶叶,含有丰富的可可碱,高达3.13~4.69%,比普通对照样高出11.9~1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HPLC 嘌呤碱 南昆山白毛茶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苦丁茶中的嘌呤碱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应丹 陈悦娇 +2 位作者 张立 陈德金 莫华火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5-19,共5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丁茶中的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 ,在 2 72nm紫外检测波长下 ,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的峰面积标准曲线在 2~ 15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8~ 0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苦西茶 嘌呤碱
下载PDF
嘧啶或嘌呤碱及其衍生物在金电极上的伏安行为比较和检测
13
作者 邹永德 王进 +1 位作者 莫金垣 张润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7-62,共6页
比较了嘧啶和嘌呤碱及其衍生物在金、铂、银、钨、铜、镍等各种金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这些碱在金和铜电极上均有还原响应, 但铜电极的响应峰不如金电极的稳定,其他则没有; 探讨了影响这些碱在金电极上还原的条件. 结合2... 比较了嘧啶和嘌呤碱及其衍生物在金、铂、银、钨、铜、镍等各种金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这些碱在金和铜电极上均有还原响应, 但铜电极的响应峰不如金电极的稳定,其他则没有; 探讨了影响这些碱在金电极上还原的条件. 结合25 次微分技术对这些碱进行电分析化学方法检测, 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如脲嘧啶的检测限为24 ×10 - 8 mol/ L,腺嘌呤的检测限为19 ×10 - 6 mol/ 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 嘌呤碱 金属电极 金电极 2.5微分技术 伏安法
下载PDF
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的嘌呤代谢及嘌呤碱合成研究(英文)
14
作者 邓威威 金阳 +1 位作者 袁艳 张正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0-415,共6页
以[8-^(14)C]标记的腺嘌呤和黄嘌呤为底物,对两种可以合成少量咖啡碱和茶叶碱的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Schima mertensiana,Eurya japonica)叶片的嘌呤代谢进行了检测研究。发现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中嘌呤代谢相似,^(14)C标记的腺嘌呤可以... 以[8-^(14)C]标记的腺嘌呤和黄嘌呤为底物,对两种可以合成少量咖啡碱和茶叶碱的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Schima mertensiana,Eurya japonica)叶片的嘌呤代谢进行了检测研究。发现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中嘌呤代谢相似,^(14)C标记的腺嘌呤可以整合到嘌呤核苷酸、RNA、酰脲(包括尿囊素和尿囊酸)、二氧化碳中。经过24 h培养,在叶片吸收的放射能中,仅有6%~7%用于甲基黄嘌呤类化合物的合成(3-甲基黄嘌呤、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茶叶碱)。和其他植物一样,绝大多数^(14)C标记的黄嘌呤整合到嘌呤的分解代谢物中(二氧化碳和酰脲),少量的放射能分布在3-甲基黄嘌呤及茶叶碱中。根据结果可以推断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具有N-甲基转移酶活性,可以用来合成咖啡碱和茶叶碱,相对于茶树而言,活性不高。综上,本文对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的嘌呤代谢以及嘌呤碱合成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五列木科 嘌呤碱 生物合成 咖啡 茶叶
下载PDF
九种嘌呤碱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涛 刘绮萍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83-886,共4页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和测定咖啡碱,9-N二羟丙基茶碱,可可碱,腺嘌呤,鸟嘌呤、茶碱、黄嘌呤、尿酸和6-巯基嘌呤,在熔硅毛细管(70cm×75μmi.d,有效长度63cm)内,使用0.01mol/L(pH=10)...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和测定咖啡碱,9-N二羟丙基茶碱,可可碱,腺嘌呤,鸟嘌呤、茶碱、黄嘌呤、尿酸和6-巯基嘌呤,在熔硅毛细管(70cm×75μmi.d,有效长度63cm)内,使用0.01mol/L(pH=10)硼砂缓冲溶液,电压为25kV温度为30℃,真空进样1s,于260nm处检测,可在7min内分离上述到9种嘌呤碱,理论塔板数达到3.0×10^5,检测限达fmol级,方法用于人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嘌呤碱 人尿 电泳分离
全文增补中
核酸嘌呤碱鉴定实验改进分析
16
作者 赵雨彤 朱彩瑜 汪长东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10期116-117,170,共3页
通过对核酸中嘌呤碱鉴定实验中,对照组出现黑色颗粒状沉淀的现象进行分析,探究滴加试剂后混合体系中发生的反应和出现黑色颗粒状沉淀的原因,并且通过各反应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定量地分析实验中氨水用量与对照组实验现象的关系,为核酸鉴定... 通过对核酸中嘌呤碱鉴定实验中,对照组出现黑色颗粒状沉淀的现象进行分析,探究滴加试剂后混合体系中发生的反应和出现黑色颗粒状沉淀的原因,并且通过各反应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定量地分析实验中氨水用量与对照组实验现象的关系,为核酸鉴定实验中确定试剂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碱鉴定 KSP 氨水
下载PDF
苦茶嘌呤碱对运动生理的协调作用研究
17
作者 谢建生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0期36-36,共1页
苦茶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大叶种茶树资源。我国的生物化学家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苦茶叶中含有许多的生物化学成分,其中对人体具有生物活性意义的生物碱物质—嘌呤碱,这一物质对人体的运动生理有着协调作用。
关键词 苦茶嘌呤碱 运动 协调
下载PDF
微生物对茶叶中嘌呤生物碱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存强 杨超 +3 位作者 周斌星 任小盈 李静 李发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92-296,共5页
嘌呤碱是茶叶中重要的内含物质,常应用于医疗保健和食品饮料等行业。在黑茶渥堆和茶叶微生物发酵期间嘌呤碱出现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为探究微生物与嘌呤碱代谢的关系,本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不同微生物单菌种发酵对嘌呤... 嘌呤碱是茶叶中重要的内含物质,常应用于医疗保健和食品饮料等行业。在黑茶渥堆和茶叶微生物发酵期间嘌呤碱出现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为探究微生物与嘌呤碱代谢的关系,本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不同微生物单菌种发酵对嘌呤碱含量和种类影响不一,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能显著提高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乳酸菌(Lactobacillus)、醋酸型乳酸菌(acetic acid Lactobacillus)等对嘌呤碱含量影响不大;酵母菌(yeast)、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对咖啡碱有降低作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嘌呤碱代谢影响存在争议;咖啡碱与茶叶碱存在消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微生物 嘌呤碱 咖啡 代谢
下载PDF
卡尔曼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快速测定4种嘌呤和嘧啶碱的含量
19
作者 钟雷鸣 江丕栋 傅世樒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6-379,共4页
本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了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4种含氮碱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测得模拟混合样品中各种碱的平均回收率范围101.8%~107.7%。也可用卡尔曼滤波算法鉴别碱... 本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了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4种含氮碱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测得模拟混合样品中各种碱的平均回收率范围101.8%~107.7%。也可用卡尔曼滤波算法鉴别碱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滤波 嘌呤碱 嘧啶 核酸
下载PDF
6-硫代黄嘌呤互变异构体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宝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3-506,共4页
在密度泛函B3LYP/6-311G水平下,对14种气相和水相中可能存在的6-硫代黄嘌呤异构体进行了几何构型的全自由度优化,并计算出它们的总能量、焓、熵、吉布斯自由能.Onsager反应场溶剂模型用于水相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6-硫代黄嘌呤在气相中... 在密度泛函B3LYP/6-311G水平下,对14种气相和水相中可能存在的6-硫代黄嘌呤异构体进行了几何构型的全自由度优化,并计算出它们的总能量、焓、熵、吉布斯自由能.Onsager反应场溶剂模型用于水相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6-硫代黄嘌呤在气相中和水相中主要以硫酮的形式存在.在气相和水相中,硫酮-N7(H)均比硫酮-N9(H)更稳定.计算结果同已有实验结果一致.6-硫代黄嘌呤异构化的熵效应小,对互变异构平衡几乎没有显著的影响,而焓变对互变异构产生了主要的影响.较详细地讨论了水溶剂化作用对异构体的能量、几何结构、电荷分布和偶极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硫代黄 互变异构体 密度泛函理论 自洽反应场方法 偶极矩 医学 生物活性 硫代嘌呤碱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