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庆奎(四)
1
作者
李舒
余久久
《上海戏剧》
2015年第4期38-40,共3页
强记于心,默学其长有天分,有戏唱,有人捧,但仅凭此,也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古往今来也有这样的情况,一起演戏的多是名角,时间久了,有些人觉得自己仿佛也位列名家,骄傲起来;有些人倒不在乎名不名家,目的皆是为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搭谁不...
强记于心,默学其长有天分,有戏唱,有人捧,但仅凭此,也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古往今来也有这样的情况,一起演戏的多是名角,时间久了,有些人觉得自己仿佛也位列名家,骄傲起来;有些人倒不在乎名不名家,目的皆是为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搭谁不是搭。这两种都为蹉跎岁月,最终只是碌碌无为。而有心的陪演者,只是"强记在心,默学其长",终有成绩。高庆奎就是一位有心的陪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庆奎
列名
刘鸿声
辕门斩子
李吉瑞
谭鑫培
脑后音
穆桂英
嘎调
郭宝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流派塑造忠烈之臣“萧维信”
2
作者
吴国瑞
《内蒙古艺术》
2000年第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萧惟信
念白
麒派
周信芳派
萧观音
锦绣江山
嘎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鼓界大王刘宝全
3
作者
孙志祥
《天津政协公报》
2012年第11期31-34,共4页
今天大家所听到的京韵大鼓,无论从腔调、吐字、发音,字正腔圆,十分讲究,特别是那声调韵味悠长,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早年的大鼓被人称之为"怯大鼓",它最初的起源是河北省的河间府,渐渐地在河北省一带流传开来,将"怯...
今天大家所听到的京韵大鼓,无论从腔调、吐字、发音,字正腔圆,十分讲究,特别是那声调韵味悠长,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早年的大鼓被人称之为"怯大鼓",它最初的起源是河北省的河间府,渐渐地在河北省一带流传开来,将"怯大鼓"演变成京韵大鼓的功臣,当推刘宝全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宝全
孙菊仙
马连良
汪桂芬
谭鑫培
奚啸伯
审头刺汤
嘎调
徐母骂曹
谭富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京剧《四郎探母》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
6
4
作者
安志强
陈国卿
《戏曲艺术》
1985年第4期73-79,44,共8页
题解 以“京剧《四郎探母》的艺术魅力”命题,容易被人这样误解——回避长期以来有关《四郎探母》(以下简称《探母》)的内容之争。因此,有必要申明,本文无意回避这一争论。长期以来,《探母》之争。
关键词
《四郎探母》
探母
铁镜公主
嘎调
盗令
马富禄
李多奎
姜妙香
二六板
反西皮
原文传递
同中见异 各具特色
被引量:
2
5
作者
金煜辉
陶景祥
《戏曲艺术》
1988年第3期84-87,共4页
有些观众,特别是一些青年观众,对京剧老旦和老生在演唱上有什么区别,不大清楚,甚至初学京剧老旦的青年演员也不十分明确。因此,在演唱中缺乏老旦韵味。这是什么原因呢?
关键词
龚云甫
嘎调
余三胜
钓金龟
垛字句
谭鑫培
捉放曹
岳母刺字
六字调
罢宴
原文传递
最后的汪派
6
作者
刘飞
《创作评谭》
2016年第1期39-41,共3页
多年前在一次画展上看到胡敬修油画描绘的老艺术家何玉蓉,腰板挺直,白发执拗地蜷曲着,犀利眼神斜睨过来,似有一股戾气。与画中人对视,不由人背脊发凉。当时我只知何玉蓉是汪派唯一传人,活化石般的人物,别无消息。在百度搜索到她80岁主...
多年前在一次画展上看到胡敬修油画描绘的老艺术家何玉蓉,腰板挺直,白发执拗地蜷曲着,犀利眼神斜睨过来,似有一股戾气。与画中人对视,不由人背脊发凉。当时我只知何玉蓉是汪派唯一传人,活化石般的人物,别无消息。在百度搜索到她80岁主演《哭祖庙》视频,连唱120句反二黄,悲怆时凄婉悱恻,愤恨时掷地铿锵,其中两处几十字的跺板快而不乱、急而不促,如珠落盘一气呵成,最后"我狠狠拔出龙泉剑……"的脑后高腔,紧翻嘎调,如怒涛过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派
胡敬修
嘎调
落盘
哭祖庙
龙泉剑
画中人
百度搜索
辕门斩子
汪笑侬
原文传递
谈运用唱念手段表现人物
7
作者
陈俊
《戏曲艺术》
1982年第4期91-93,共3页
京剧的表现手段是唱、做、念、打,这四项中,唱念又是不可分割的。京剧中的唱念大幅度地夸张、渲染了生活语言,从而塑造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我们京剧前辈艺术家梅兰芳、余叔岩、杨宝森等在唱念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闭目静听。
关键词
唱念
余叔岩
杨宝森
程婴
《四郎探母》
嘎调
使人
马连良
生活语言
马派
原文传递
忆德威师兄
8
作者
何金海
《戏曲艺术》
1988年第3期18-,共1页
1931年初夏的一天,父亲带着我到东四牌楼隆福寺街路北的来槁戏院,去看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演出。记得,那天的戏码儿有《大回朝》、《捉放曹》、《幽界关》、《(虫八)蜡庙》几出戏。前边《捉放曹》的陈宫和后边《(虫八)蜡庙》的褚彪,都是...
1931年初夏的一天,父亲带着我到东四牌楼隆福寺街路北的来槁戏院,去看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演出。记得,那天的戏码儿有《大回朝》、《捉放曹》、《幽界关》、《(虫八)蜡庙》几出戏。前边《捉放曹》的陈宫和后边《(虫八)蜡庙》的褚彪,都是由傅德威扮演的。当时,我虽还没有戏曲知识,但对他们的演出,非常感兴趣,尤其对博德威的前边唱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捉放曹
德威
东四牌楼
福寺
嘎调
丁永利
铁笼山
八大锤
陈宫
上海昆剧团
原文传递
谭富英其人其事(三)
9
作者
丁秉燧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7-40,共4页
谭富英既然一心一意唱老戏了,外地戏院的约角人,不论天津、上海,就要挑他卖钱的戏来多演,好捞回大量的包银,并且还要赚几文了,于是大家都要他《四郎探母》,并且希望一演再演。《四郎探母》这出戏,是老生唱工最繁重的一出戏,如果演四郎...
谭富英既然一心一意唱老戏了,外地戏院的约角人,不论天津、上海,就要挑他卖钱的戏来多演,好捞回大量的包银,并且还要赚几文了,于是大家都要他《四郎探母》,并且希望一演再演。《四郎探母》这出戏,是老生唱工最繁重的一出戏,如果演四郎的人有好嗓子,那真是使观众非常过瘾的。这是自古至今“戏保人”的一个热门戏码,不论谁唱,都容易卖满座;即使现在台湾,也还是如此。论谭富英的戏,最拿手的是《定军山》,而最卖钱的却是《四郎探母》,于是谭小培便在《四郎探母》这出戏上作文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富英
《四郎探母》
谭小培
一出戏
探母
嘎调
孟小冬
角人
《定军山》
洪羊洞
原文传递
奋力开拓的李秀云
10
作者
赵德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43,共3页
李秀云是颇有影响的优秀评剧中年演员。她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高低不挡,收放自如,她在声腔上继承了评剧传统大口落子风格,粗犷、激越、高亢、奔放。评剧观众公认她唱得冲,听着过瘾。尤为可贵的是,她在表演上不拘一格。她本工青衣,...
李秀云是颇有影响的优秀评剧中年演员。她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高低不挡,收放自如,她在声腔上继承了评剧传统大口落子风格,粗犷、激越、高亢、奔放。评剧观众公认她唱得冲,听着过瘾。尤为可贵的是,她在表演上不拘一格。她本工青衣,可老旦、彩旦行当也演得非常出色。对于她的开拓精神,同行中有口皆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秀云
七奶奶
收放自如
传统戏曲
本工
筱俊亭
艺术处理
赶板
演唱风格
嘎调
原文传递
情真曲美耳目新 电视艺术片《八珍汤》观后
11
作者
张永和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8-39,共2页
不久前,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京剧电视艺术片《八珍汤》(吴江改编,许玉琢导演),印象颇佳。笔者走访了6家老街坊,竟有4家收看了这一节目。有上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包括一些中年妇女,都是赞不绝口。夸赵葆秀唱得好听,也喜欢戏的故事内容。...
不久前,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京剧电视艺术片《八珍汤》(吴江改编,许玉琢导演),印象颇佳。笔者走访了6家老街坊,竟有4家收看了这一节目。有上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包括一些中年妇女,都是赞不绝口。夸赵葆秀唱得好听,也喜欢戏的故事内容。说是挺教育人的。更令笔者兴奋的居然有一些年轻人也被吸引到屏幕前,他们说原来是无心看两眼,不想一看就给“粘”住了。都说老戏“老”,节奏慢,听不懂,可看这个电视片,却觉得故事挺紧凑,也听得懂,看得明白,不觉着“老”。反而感到挺新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艺术片
赵葆秀
八珍汤
故事内容
曲美
孙淑
情真
孙毓敏
反西皮
嘎调
原文传递
不信东风唤不回——记著名姜派传人杨小卿专场
12
作者
翁舜和
《中国京剧》
1993年第3期62-62,共1页
在黄菊初绽的时候,首都人民剧场内摩肩接踵,出现了少有的“热”。在“无小生不叶”的北京城,忽然从江苏来了个数十年未见其面的杨小卿,自筹资金,举办个人专场演出,以纪念业师姜妙香诞辰一百周年。当前戏曲不甚景气,这一举动,确实令人刮...
在黄菊初绽的时候,首都人民剧场内摩肩接踵,出现了少有的“热”。在“无小生不叶”的北京城,忽然从江苏来了个数十年未见其面的杨小卿,自筹资金,举办个人专场演出,以纪念业师姜妙香诞辰一百周年。当前戏曲不甚景气,这一举动,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虽然只演两场,戏码派的却很硬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派
姜妙香
人民剧场
专场演出
黄菊
白门楼
唱功戏
嘎调
监酒令
罗成
原文传递
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介绍云南省京剧老生演员梁建国
13
作者
胡耀池
《中国京剧》
1994年第2期11-11,共1页
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介绍云南省京剧老生演员梁建国胡耀池梁建国出身于京剧艺人家庭。1949年8月,年仅九岁的梁建国在西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平剧院实验剧校,随李盛荫、王和霖老师学戏。1954年10月从西南军...
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介绍云南省京剧老生演员梁建国胡耀池梁建国出身于京剧艺人家庭。1949年8月,年仅九岁的梁建国在西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平剧院实验剧校,随李盛荫、王和霖老师学戏。1954年10月从西南军区京剧院调到昆明军区国防京剧团任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军区
西南军区
昆明军区
辕门斩子
杨延昭
嘎调
同台演出
俞伯牙
言派
《定军山》
原文传递
傻到极处是聪明——程和平小传
14
作者
谢鲁
《中国京剧》
1993年第5期46-47,共2页
湖北人称红薯为“苕”(音sao),呼人“苕”,喻其傻。程和平有绰号曰“苕儿子”,翻译成普通话,即“傻小子”。程和平“苕”在何处?话须从头说起。 1970年,湖北省京剧团组建,须招学员。招生的老师去到荆州,时正值“普及样板戏”,工农兵学商...
湖北人称红薯为“苕”(音sao),呼人“苕”,喻其傻。程和平有绰号曰“苕儿子”,翻译成普通话,即“傻小子”。程和平“苕”在何处?话须从头说起。 1970年,湖北省京剧团组建,须招学员。招生的老师去到荆州,时正值“普及样板戏”,工农兵学商,一起唱京腔。某校演《红灯记》李玉和唱二黄导板:“狱警传似狼嗥我迈步出监,”一声嘎调,穿云裂石。招生的老师们为之一震,忙打听伊是阿谁?人告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团
嘎调
《红灯记》
傻小子
伐子都
京剧演员
厉慧良
铁笼山
中国戏曲学院
京剧艺术
原文传递
“金嗓鼓王”之谜
15
作者
刘连群
《群言》
1992年第11期32-34,共3页
"金嗓鼓王"是人们赠予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的美誉。也许因为我和骆玉笙老人都在天津,又同为文艺界中人,每次遇到外地的朋友,常有人问:骆玉笙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嗓子还那样好,唱得那样棒?然后便目不转睛兴味盎然而又无限期待地...
"金嗓鼓王"是人们赠予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的美誉。也许因为我和骆玉笙老人都在天津,又同为文艺界中人,每次遇到外地的朋友,常有人问:骆玉笙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嗓子还那样好,唱得那样棒?然后便目不转睛兴味盎然而又无限期待地盯着我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玉笙
兴味盎然
嘎调
京剧院团
刘宝全
假嗓
就这样
裘盛戎
艺术生命
演唱技巧
原文传递
吼了一回歌
16
作者
严苏
《金山》
2009年第1期57-57,共1页
天下之事,各有所好。强人所难,难为他人,也折磨自己;反之,与人方便,愉悦他人,也舒畅自己。一天,几个同事聚在一起闲聊,见我过来忙转移话题,说他们从没听我唱过歌,问我哪天能放开歌喉,让他们一饱耳福?
关键词
事使
天上人间
会唱
美酒佳肴
嘎调
满堂喝彩
原文传递
题名
高庆奎(四)
1
作者
李舒
余久久
出处
《上海戏剧》
2015年第4期38-40,共3页
文摘
强记于心,默学其长有天分,有戏唱,有人捧,但仅凭此,也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古往今来也有这样的情况,一起演戏的多是名角,时间久了,有些人觉得自己仿佛也位列名家,骄傲起来;有些人倒不在乎名不名家,目的皆是为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搭谁不是搭。这两种都为蹉跎岁月,最终只是碌碌无为。而有心的陪演者,只是"强记在心,默学其长",终有成绩。高庆奎就是一位有心的陪演者。
关键词
高庆奎
列名
刘鸿声
辕门斩子
李吉瑞
谭鑫培
脑后音
穆桂英
嘎调
郭宝臣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流派塑造忠烈之臣“萧维信”
2
作者
吴国瑞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民族艺术剧院
出处
《内蒙古艺术》
2000年第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萧惟信
念白
麒派
周信芳派
萧观音
锦绣江山
嘎调
分类号
J811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鼓界大王刘宝全
3
作者
孙志祥
出处
《天津政协公报》
2012年第11期31-34,共4页
文摘
今天大家所听到的京韵大鼓,无论从腔调、吐字、发音,字正腔圆,十分讲究,特别是那声调韵味悠长,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早年的大鼓被人称之为"怯大鼓",它最初的起源是河北省的河间府,渐渐地在河北省一带流传开来,将"怯大鼓"演变成京韵大鼓的功臣,当推刘宝全先生。
关键词
刘宝全
孙菊仙
马连良
汪桂芬
谭鑫培
奚啸伯
审头刺汤
嘎调
徐母骂曹
谭富英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京剧《四郎探母》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
6
4
作者
安志强
陈国卿
出处
《戏曲艺术》
1985年第4期73-79,44,共8页
文摘
题解 以“京剧《四郎探母》的艺术魅力”命题,容易被人这样误解——回避长期以来有关《四郎探母》(以下简称《探母》)的内容之争。因此,有必要申明,本文无意回避这一争论。长期以来,《探母》之争。
关键词
《四郎探母》
探母
铁镜公主
嘎调
盗令
马富禄
李多奎
姜妙香
二六板
反西皮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同中见异 各具特色
被引量:
2
5
作者
金煜辉
陶景祥
出处
《戏曲艺术》
1988年第3期84-87,共4页
文摘
有些观众,特别是一些青年观众,对京剧老旦和老生在演唱上有什么区别,不大清楚,甚至初学京剧老旦的青年演员也不十分明确。因此,在演唱中缺乏老旦韵味。这是什么原因呢?
关键词
龚云甫
嘎调
余三胜
钓金龟
垛字句
谭鑫培
捉放曹
岳母刺字
六字调
罢宴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最后的汪派
6
作者
刘飞
机构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
出处
《创作评谭》
2016年第1期39-41,共3页
文摘
多年前在一次画展上看到胡敬修油画描绘的老艺术家何玉蓉,腰板挺直,白发执拗地蜷曲着,犀利眼神斜睨过来,似有一股戾气。与画中人对视,不由人背脊发凉。当时我只知何玉蓉是汪派唯一传人,活化石般的人物,别无消息。在百度搜索到她80岁主演《哭祖庙》视频,连唱120句反二黄,悲怆时凄婉悱恻,愤恨时掷地铿锵,其中两处几十字的跺板快而不乱、急而不促,如珠落盘一气呵成,最后"我狠狠拔出龙泉剑……"的脑后高腔,紧翻嘎调,如怒涛过溪!
关键词
汪派
胡敬修
嘎调
落盘
哭祖庙
龙泉剑
画中人
百度搜索
辕门斩子
汪笑侬
分类号
J632.33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谈运用唱念手段表现人物
7
作者
陈俊
出处
《戏曲艺术》
1982年第4期91-93,共3页
文摘
京剧的表现手段是唱、做、念、打,这四项中,唱念又是不可分割的。京剧中的唱念大幅度地夸张、渲染了生活语言,从而塑造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我们京剧前辈艺术家梅兰芳、余叔岩、杨宝森等在唱念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闭目静听。
关键词
唱念
余叔岩
杨宝森
程婴
《四郎探母》
嘎调
使人
马连良
生活语言
马派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忆德威师兄
8
作者
何金海
出处
《戏曲艺术》
1988年第3期18-,共1页
文摘
1931年初夏的一天,父亲带着我到东四牌楼隆福寺街路北的来槁戏院,去看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演出。记得,那天的戏码儿有《大回朝》、《捉放曹》、《幽界关》、《(虫八)蜡庙》几出戏。前边《捉放曹》的陈宫和后边《(虫八)蜡庙》的褚彪,都是由傅德威扮演的。当时,我虽还没有戏曲知识,但对他们的演出,非常感兴趣,尤其对博德威的前边唱文。
关键词
捉放曹
德威
东四牌楼
福寺
嘎调
丁永利
铁笼山
八大锤
陈宫
上海昆剧团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谭富英其人其事(三)
9
作者
丁秉燧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7-40,共4页
文摘
谭富英既然一心一意唱老戏了,外地戏院的约角人,不论天津、上海,就要挑他卖钱的戏来多演,好捞回大量的包银,并且还要赚几文了,于是大家都要他《四郎探母》,并且希望一演再演。《四郎探母》这出戏,是老生唱工最繁重的一出戏,如果演四郎的人有好嗓子,那真是使观众非常过瘾的。这是自古至今“戏保人”的一个热门戏码,不论谁唱,都容易卖满座;即使现在台湾,也还是如此。论谭富英的戏,最拿手的是《定军山》,而最卖钱的却是《四郎探母》,于是谭小培便在《四郎探母》这出戏上作文章了。
关键词
谭富英
《四郎探母》
谭小培
一出戏
探母
嘎调
孟小冬
角人
《定军山》
洪羊洞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奋力开拓的李秀云
10
作者
赵德明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43,共3页
文摘
李秀云是颇有影响的优秀评剧中年演员。她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高低不挡,收放自如,她在声腔上继承了评剧传统大口落子风格,粗犷、激越、高亢、奔放。评剧观众公认她唱得冲,听着过瘾。尤为可贵的是,她在表演上不拘一格。她本工青衣,可老旦、彩旦行当也演得非常出色。对于她的开拓精神,同行中有口皆碑。
关键词
李秀云
七奶奶
收放自如
传统戏曲
本工
筱俊亭
艺术处理
赶板
演唱风格
嘎调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情真曲美耳目新 电视艺术片《八珍汤》观后
11
作者
张永和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8-39,共2页
文摘
不久前,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京剧电视艺术片《八珍汤》(吴江改编,许玉琢导演),印象颇佳。笔者走访了6家老街坊,竟有4家收看了这一节目。有上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包括一些中年妇女,都是赞不绝口。夸赵葆秀唱得好听,也喜欢戏的故事内容。说是挺教育人的。更令笔者兴奋的居然有一些年轻人也被吸引到屏幕前,他们说原来是无心看两眼,不想一看就给“粘”住了。都说老戏“老”,节奏慢,听不懂,可看这个电视片,却觉得故事挺紧凑,也听得懂,看得明白,不觉着“老”。反而感到挺新颖的。
关键词
电视艺术片
赵葆秀
八珍汤
故事内容
曲美
孙淑
情真
孙毓敏
反西皮
嘎调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不信东风唤不回——记著名姜派传人杨小卿专场
12
作者
翁舜和
出处
《中国京剧》
1993年第3期62-62,共1页
文摘
在黄菊初绽的时候,首都人民剧场内摩肩接踵,出现了少有的“热”。在“无小生不叶”的北京城,忽然从江苏来了个数十年未见其面的杨小卿,自筹资金,举办个人专场演出,以纪念业师姜妙香诞辰一百周年。当前戏曲不甚景气,这一举动,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虽然只演两场,戏码派的却很硬气。
关键词
姜派
姜妙香
人民剧场
专场演出
黄菊
白门楼
唱功戏
嘎调
监酒令
罗成
分类号
J825.1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介绍云南省京剧老生演员梁建国
13
作者
胡耀池
出处
《中国京剧》
1994年第2期11-11,共1页
文摘
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介绍云南省京剧老生演员梁建国胡耀池梁建国出身于京剧艺人家庭。1949年8月,年仅九岁的梁建国在西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平剧院实验剧校,随李盛荫、王和霖老师学戏。1954年10月从西南军区京剧院调到昆明军区国防京剧团任演...
关键词
西北军区
西南军区
昆明军区
辕门斩子
杨延昭
嘎调
同台演出
俞伯牙
言派
《定军山》
分类号
J811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傻到极处是聪明——程和平小传
14
作者
谢鲁
出处
《中国京剧》
1993年第5期46-47,共2页
文摘
湖北人称红薯为“苕”(音sao),呼人“苕”,喻其傻。程和平有绰号曰“苕儿子”,翻译成普通话,即“傻小子”。程和平“苕”在何处?话须从头说起。 1970年,湖北省京剧团组建,须招学员。招生的老师去到荆州,时正值“普及样板戏”,工农兵学商,一起唱京腔。某校演《红灯记》李玉和唱二黄导板:“狱警传似狼嗥我迈步出监,”一声嘎调,穿云裂石。招生的老师们为之一震,忙打听伊是阿谁?人告曰:
关键词
京剧团
嘎调
《红灯记》
傻小子
伐子都
京剧演员
厉慧良
铁笼山
中国戏曲学院
京剧艺术
分类号
J825.1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金嗓鼓王”之谜
15
作者
刘连群
出处
《群言》
1992年第11期32-34,共3页
文摘
"金嗓鼓王"是人们赠予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的美誉。也许因为我和骆玉笙老人都在天津,又同为文艺界中人,每次遇到外地的朋友,常有人问:骆玉笙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嗓子还那样好,唱得那样棒?然后便目不转睛兴味盎然而又无限期待地盯着我看。
关键词
骆玉笙
兴味盎然
嘎调
京剧院团
刘宝全
假嗓
就这样
裘盛戎
艺术生命
演唱技巧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63.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吼了一回歌
16
作者
严苏
出处
《金山》
2009年第1期57-57,共1页
文摘
天下之事,各有所好。强人所难,难为他人,也折磨自己;反之,与人方便,愉悦他人,也舒畅自己。一天,几个同事聚在一起闲聊,见我过来忙转移话题,说他们从没听我唱过歌,问我哪天能放开歌喉,让他们一饱耳福?
关键词
事使
天上人间
会唱
美酒佳肴
嘎调
满堂喝彩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庆奎(四)
李舒
余久久
《上海戏剧》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用流派塑造忠烈之臣“萧维信”
吴国瑞
《内蒙古艺术》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鼓界大王刘宝全
孙志祥
《天津政协公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京剧《四郎探母》的艺术魅力
安志强
陈国卿
《戏曲艺术》
1985
6
原文传递
5
同中见异 各具特色
金煜辉
陶景祥
《戏曲艺术》
1988
2
原文传递
6
最后的汪派
刘飞
《创作评谭》
2016
0
原文传递
7
谈运用唱念手段表现人物
陈俊
《戏曲艺术》
1982
0
原文传递
8
忆德威师兄
何金海
《戏曲艺术》
1988
0
原文传递
9
谭富英其人其事(三)
丁秉燧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
0
原文传递
10
奋力开拓的李秀云
赵德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
0
原文传递
11
情真曲美耳目新 电视艺术片《八珍汤》观后
张永和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
0
原文传递
12
不信东风唤不回——记著名姜派传人杨小卿专场
翁舜和
《中国京剧》
1993
0
原文传递
13
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介绍云南省京剧老生演员梁建国
胡耀池
《中国京剧》
1994
0
原文传递
14
傻到极处是聪明——程和平小传
谢鲁
《中国京剧》
1993
0
原文传递
15
“金嗓鼓王”之谜
刘连群
《群言》
1992
0
原文传递
16
吼了一回歌
严苏
《金山》
200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