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传佛教价值取向的现世化——以青海省互助县QK村新建嘛呢康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姝睿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48-151,155,共5页
青海互助QK村新建了嘛呢康,修建目的源于对留守老人的关怀、青少年民族语言学习和宗教场所的建立;其功能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嘛呢康。这是藏传佛教在当地的适应性发展,或是宗教世俗化的一种表象。本文尝试研判佛教的适应性发展与当地... 青海互助QK村新建了嘛呢康,修建目的源于对留守老人的关怀、青少年民族语言学习和宗教场所的建立;其功能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嘛呢康。这是藏传佛教在当地的适应性发展,或是宗教世俗化的一种表象。本文尝试研判佛教的适应性发展与当地文化生活关系,认为价值取向从彼岸到现世,是藏传佛教世俗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 嘛呢康 藏传佛教 世俗化 终极关怀
下载PDF
佛堂、嘛呢康、寺院:藏区宗教活动空间的同心圆理论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云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佛堂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嘛呢康是以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而寺院是以多个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每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都会在每天或特定的时间穿梭于这三类宗教活动空间之间,以特有的仪式、仪轨画着一个又一个... 佛堂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嘛呢康是以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而寺院是以多个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每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都会在每天或特定的时间穿梭于这三类宗教活动空间之间,以特有的仪式、仪轨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圆,祈祷来世的幸福、生命的永恒。文章通过考察藏区的这三类宗教活动空间,试图用同心圆理论来阐释藏区宗教活动空间之间的运行与联系。每个家庭的佛堂构成了这个同心圆的最大圆,每个村落的嘛呢康构成了这个同心圆的较小圆,各地的寺院则组成这个同心圆的最小圆。一切的宗教活动使得这个同心圆结构具有向心、离心、稳定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堂 嘛呢康 寺院 同心圆
原文传递
3
作者 龙本才让(藏族)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4,共6页
嘛呢康即经堂,藏族地区各村一般都有自己的嘛呢康。铃铛声隐隐约约从上面传来,可是嘛呢康门前或巷道里时时响起的鞭炮声,却像用一根木棍掸着破皮袄,或者灶膛里烧着油菜秆似的,高扬又刺耳,夹杂孩子们的,给人一种急不可耐地临近着什么的... 嘛呢康即经堂,藏族地区各村一般都有自己的嘛呢康。铃铛声隐隐约约从上面传来,可是嘛呢康门前或巷道里时时响起的鞭炮声,却像用一根木棍掸着破皮袄,或者灶膛里烧着油菜秆似的,高扬又刺耳,夹杂孩子们的,给人一种急不可耐地临近着什么的感觉。但是她家呢,屋内院里都静悄悄,仿佛对外面的噜杂无动于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嘛呢康 油菜秆 无动于衷
原文传递
“一核多元共治”新格局 实现对基层宗教的有效治理
4
作者 公保扎西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45,共2页
一、工作背景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悠久,除政府批准的藏传佛教寺庙和僧尼外,尚有2400处“俄康”“吉哇”“嘛呢康”“文昌庙”等民间宗教场所和5900余名“俄华”“居家僧人”等基层民间宗教人员,特别是随着涉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易地安置和... 一、工作背景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悠久,除政府批准的藏传佛教寺庙和僧尼外,尚有2400处“俄康”“吉哇”“嘛呢康”“文昌庙”等民间宗教场所和5900余名“俄华”“居家僧人”等基层民间宗教人员,特别是随着涉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易地安置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众居住结构、生活空间、生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原有宗教布局被打破,寺庙僧尼服务信众功能弱化,宗教在基层乡村活跃。一些移民定居区和城滇社区出现新的宗教聚会点,助长了基层“宗教热”,扰乱了正常宗教秩序,增加了信教群众宗教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藏传佛教 嘛呢康 宗教场所 易地安置 多元共治 新农村建设 功能弱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