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冈石窟佛教造像与中古时代的“指啸”艺术——兼论阮籍长啸与呼麦之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子烨 《晋阳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13-19,共7页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多座关于"指啸"艺术的佛教造像,初步揭示出指啸艺术与佛、道文化的关系,即在古人的认识中,指啸具有通神和娱佛的功能。以现代的指啸遗存对古代的指啸方式和方法加以印证,在此基础上,对阮籍之啸加以辨析,可以...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多座关于"指啸"艺术的佛教造像,初步揭示出指啸艺术与佛、道文化的关系,即在古人的认识中,指啸具有通神和娱佛的功能。以现代的指啸遗存对古代的指啸方式和方法加以印证,在此基础上,对阮籍之啸加以辨析,可以确认阮籍之啸属于一人多声的呼麦艺术。同时,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文章对影响深远的南朝砖印壁画《竹林七贤图》重新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造像 阮籍之啸 呼麦 口哨
下载PDF
“啸”义及其发音原理考辩 被引量:3
2
作者 晏鸿鸣 魏敏 许绯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古今对啸的认识虽不断进步,但其语义和发音原理的分析都有缺憾。各类啸发音基本以吹气(仅徒啸可短暂以吸气)的方法发声,发出的声音风格特点近似,但发音部位和振动体及其状态却大不一样。指啸和叶啸必须借助物体(手指或树叶)发声;与其相... 古今对啸的认识虽不断进步,但其语义和发音原理的分析都有缺憾。各类啸发音基本以吹气(仅徒啸可短暂以吸气)的方法发声,发出的声音风格特点近似,但发音部位和振动体及其状态却大不一样。指啸和叶啸必须借助物体(手指或树叶)发声;与其相对的可称为徒啸,其发音原理,应为口腔内以舌、腭调节的开管空气柱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啸叫 啸乐 徒啸 叶啸 边棱音
下载PDF
啸、《啸赋》与魏晋名士风度 被引量:7
3
作者 樊荣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啸中的指啸现象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未引起充分重视,甚至多有歧义。指啸与养生无关,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阮籍与孙登切磋啸术的具体场所并非在今河南省尉氏县东南,而应在今河南省辉县百泉镇苏门山上。善啸者受当时哲学思潮影... 啸中的指啸现象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未引起充分重视,甚至多有歧义。指啸与养生无关,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阮籍与孙登切磋啸术的具体场所并非在今河南省尉氏县东南,而应在今河南省辉县百泉镇苏门山上。善啸者受当时哲学思潮影响,崇尚老庄,尤擅《易》理,有较高深的音乐造诣;在思想上,多具有"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特征;在音乐上,奉行老、庄"大言希声"、"无言而心悦"和王弼"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的神韵;在辩论上采取了一种比言不尽意更彻底的否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啸赋》 名士风度 魏朝 晋朝 啸现象 音乐审美观
下载PDF
從文獻到圖像:對阮籍之嘯的還原闡釋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子燁 《中国文化》 2020年第2期19-27,共9页
在嘯史的發展歷程中,阮籍是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但是,就過去的學術史而言,阮籍之嘯的奥秘在音樂學層面上一直并未得到真正的揭示。而對相關的歷史文獻和音樂圖像進行科學的解讀,并與現代的相關音樂文化遺存相印證,則是一條有效的學術... 在嘯史的發展歷程中,阮籍是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但是,就過去的學術史而言,阮籍之嘯的奥秘在音樂學層面上一直并未得到真正的揭示。而對相關的歷史文獻和音樂圖像進行科學的解讀,并與現代的相關音樂文化遺存相印證,則是一條有效的學術路徑。1960年以來,南京出土的有關阮籍的音樂圖像,一幅是《阮籍嘯指圖》,一幅是《阮籍吹笳圖》,以往學術界的定名均誤。本文從文獻和圖像兩個方面對阮籍之嘯進行了還原性的闡釋,文獻中的阮籍之嘯是呼麥藝術——一種高超的喉音藝術形態,屬於聲樂藝術的範疇,而圖像中的阮籍,或者嘯指,或者吹笳,屬於器樂藝術形態,與前者在樂理上完全不同。因此,這兩幅有關阮籍的音樂圖像儘管也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却不足以反映魏晋時代阮籍之嘯的本真。當然,從文獻到圖像,以音樂、繪畫爲核心實現的"互文性"建構,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其間發生的種種文化變異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嘯史 阮籍 蘇門真人 孫登 呼麥 嘯指 吹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