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伯顿断裂带嘴刺目线虫多样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顺 林施泉 +3 位作者 孟凡旭 吴敏 许学伟 王春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30-1638,共9页
从太平洋深海克拉里昂-克利伯顿断裂带(Clarion-Clipperton fracture zone,简称CC区)4个站位采集的深海沉积物样品中检出26条嘴刺目(Enoplida)线虫个体。综合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嘴刺目线虫6科8属,其中尖口线虫科(Oxystom... 从太平洋深海克拉里昂-克利伯顿断裂带(Clarion-Clipperton fracture zone,简称CC区)4个站位采集的深海沉积物样品中检出26条嘴刺目(Enoplida)线虫个体。综合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嘴刺目线虫6科8属,其中尖口线虫科(Oxystominidae)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7.7%,其次为前感线虫科(Anticomidae,19.2%)、光皮线虫科(Phanodermatidae,7.7%)、钩线虫科(Oncholaimidae,7.7%)、烙线虫科(Ironidae,3.8%)和矛线虫科(Enchelidiidae,3.8%)。科、属组成与相邻站点同期采样所获的线虫近似,而丰度组成比例有所差异。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了线虫rRNA基因序列16条,经Gen Bank数据库比对,其与已有的序列相似性范围为94%—99%,以此为依据可确定到科的水平和大部分属的水平(84.6%)。DNA条形码比对结果和形态学鉴定结果有较高一致性,表明分子条形码技术可作为深海线虫鉴定的有效手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基于18S和28S rRNA基因序列,采用不同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其分支结构基本一致;钩线虫科和矛线虫科聚类在一起,光皮线虫科和前感线虫科聚类在一起,显示出彼此间较近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嘴刺目线虫 多样性 系统发育 克拉里昂-克利伯顿断裂带
下载PDF
中国自由生活线虫新记录(色矛目、嘴刺目和窄咽目)
2
作者 吴纪华 梁彦龄 孙希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2-321,共10页
本文报道淡水、土壤自由生活线虫国内新记录11种,即:田园素矛线虫Achromadoraruricola,半棘素矛线虫Achromadorasemiarmata,叉齿烙线虫Ironusdentifurcatus,好逸烙线虫Ironusignavus,亲邻三孔线虫Tripylaaffinis,球形三孔线虫Trip... 本文报道淡水、土壤自由生活线虫国内新记录11种,即:田园素矛线虫Achromadoraruricola,半棘素矛线虫Achromadorasemiarmata,叉齿烙线虫Ironusdentifurcatus,好逸烙线虫Ironusignavus,亲邻三孔线虫Tripylaaffinis,球形三孔线虫Tripylaglomerans,谢氏小三孔线虫Tripylinasheri,墙根绕线虫Plectusparietinus,似疑绕线虫Plectusinquirendus,愁容筒咽线虫Cylindrolaimusmelancholicus,小柄拟绕线虫Paraplectonemapeduncul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生活线虫 色矛 嘴刺目 窄咽 新记录
下载PDF
毛细属线虫中国新记录种的记述(嘴刺目:鞭虫科) 被引量:3
3
作者 剧慧栋 徐真 +5 位作者 马宁 郭宁 菅蕊 赵明明 林双龙 翟士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78,共5页
毛细属Capillaria中国新记录种——越南毛细线虫C.vietnamensis Meszaros,1973,采自广东省惠州市小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大黄蝠Scotophilus heathi,龙门县长翅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广州市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的小肠... 毛细属Capillaria中国新记录种——越南毛细线虫C.vietnamensis Meszaros,1973,采自广东省惠州市小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大黄蝠Scotophilus heathi,龙门县长翅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广州市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的小肠中。鉴定特征为:虫体细长,体前部呈丝状,食道由肌质部和杆状细胞组成,杆状细胞呈单排排列,在食道与肠交接处有2个环状细胞,后部稍粗。雄虫交合刺细长,交合刺鞘近端部分具横纹和纵纹,远端部分光滑,近、远端长度比约为2∶1。交合伞呈围裙状,侧面各有1个突起,突起末端分为2支。尾部有窄的侧翼。雌虫阴门具较长的舌状瓣,虫卵的两端有透明塞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嘴刺目 鞭虫科 毛细属 新记录种 中国
下载PDF
黄鳝体内胃瘤线虫的种群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文彬 王京仁 +2 位作者 曾伯平 韩庆 罗玉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539,共5页
胃瘤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黄鳝的体腔内 ,以包囊形式附着于肠壁及肠系膜等处。该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但有些波动 ,在体长 35 0— 4 0 0mm的黄鳝中其感染强度先有所下降 ,后又迅速增加 ,体长 4 5 0mm... 胃瘤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黄鳝的体腔内 ,以包囊形式附着于肠壁及肠系膜等处。该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但有些波动 ,在体长 35 0— 4 0 0mm的黄鳝中其感染强度先有所下降 ,后又迅速增加 ,体长 4 5 0mm以上的黄鳝其感染率降低。这可能宿主鱼的食性改变及对寄生虫的感染产生免疫力等有关。胃瘤线虫的种群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缓慢地增加 ,其种群平均丰度 (M)与宿主体长 (L)符合直线方程M =- 1 0 76 0 +0 0 0 85L的变化规律。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胃瘤线虫种群在黄鳝中的频率分布的尾增长 ,即黄鳝感染较多线虫所占的比例增加。 4— 5月份黄鳝体内的胃瘤线虫种群组成中以体长较大的虫体 (4 0— 6 0mm)为主。胃瘤线虫种群在宿主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线虫种群平均丰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胃瘤线虫 种群丰度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嘴刺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