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颈CT动脉造影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临床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清春 谢勇刚 龙晓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4期136-137,共2页
目的:分析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颈CT动脉造影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疾病需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 目的:分析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颈CT动脉造影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疾病需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扫描时不使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观察组扫描时使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比较观察组平扫与增强的CT剂量指数以及有效剂量,观察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平扫时的CT剂量指数与有效剂量明显低于增强扫描(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可有效降低头颈CT动脉造影中对辐射器官的照射强度,保证图像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检查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 头颈CT动脉造影 照射强度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扫描中心对头颅CT检查器官剂量调制技术性能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刘宵瑞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8期82-84,共3页
针对头颅CT检查中应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ODM)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头颅CT检查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ODM技术前后分为对照组(2022年01月~2022年06月... 针对头颅CT检查中应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ODM)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头颅CT检查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ODM技术前后分为对照组(2022年01月~2022年06月)和研究组(2022年07月~2022年12月),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方式,研究组在眼眶区域检查时应用ODM技术,两组患者扫描参数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眼眶区域不同方向(前、后、左、右)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选取桥脑、双侧小脑半球感兴趣区域(ROI),对比两组患者客观噪声及信噪比(SNR),同时分析两组患者CT图像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眼部区域后、左、右方向管电流差距不大,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向管电流差异明显,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DIvol、DLP、ED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后颅窝颞骨岩部层面桥脑及双侧小脑半球客观噪声、SNR组间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检查图像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头颅检查过程中应用ODM技术可降低眼眶区域所受辐射量,不仅能够有效保护敏感器官,还能获得良好的检查图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 眼晶状体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对鼻窦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德武 隋岩 +1 位作者 刘康 牛延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行鼻窦CT扫描时对图像质量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RevolutionevoCT对头部拟人模体进行扫描,不开启ODM为对照组,开启ODM为观察组。通过调整管电压(140、120、100 kV)、噪声指数(N17、N18)、...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行鼻窦CT扫描时对图像质量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RevolutionevoCT对头部拟人模体进行扫描,不开启ODM为对照组,开启ODM为观察组。通过调整管电压(140、120、100 kV)、噪声指数(N17、N18)、螺距(准直宽度20 cm时0.531、0.969;准直宽度40 mm时0.516、0.984)、等扫描参数,分别采集24个序列图像。记录鼻窦组织前(A)、左(L)、后(P)、右(R)4个方向管电流(mA)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感兴趣区(ROI)的CT值均值(AV)、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影像品质因子(FOM)。采用双盲法对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进行3分制主观评分。结果不同扫描条件组合下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鼻窦组织A方向的管电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观察组L、P、R方向管电流和CTDIvol、DLP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SD、SNR、CNR、FOM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的主观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ODM技术行鼻窦部CT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有效地降低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 鼻窦 眼晶状体 辐射防护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扫描中心对头颅CT检查器官剂量调制技术性能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王梦廷 梁保辉 +1 位作者 王静 王浩祥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究头颅CT检查中使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时,不同扫描中心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以及剂量降低率的影响。方法视头部模体外耳孔为等中心,开启ODM并通过调整床高分别在外耳孔及其上下2、4、6 cm为扫描中心时进行CT螺旋扫描... 目的探究头颅CT检查中使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时,不同扫描中心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以及剂量降低率的影响。方法视头部模体外耳孔为等中心,开启ODM并通过调整床高分别在外耳孔及其上下2、4、6 cm为扫描中心时进行CT螺旋扫描;扫描范围为颅顶至颅底。每次扫描双眼表面各放置3个热释光剂量计(TLD),计算平均值作为眼晶状体辐射剂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每次扫描后关闭ODM进行重复扫描,计算各扫描中心下ODM对剂量值的降低率。在开启ODM的各组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评估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各扫描中心,CTDI_(vol)和DLP相对等中心的最大变化率分别为2.46%、2.43%;眼晶状体剂量随扫描中心上移(即检查床下降)而增大,等中心上方6 cm为扫描中心,眼晶状体剂量相对等中心增加了39.02%,等中心下方6 cm为扫描中心相对减少了35.91%。各组扫描中心下,ODM对CTDI_(vol)和DLP的降低率分别为7.95%~8.61%、7.91%~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晶状体剂量的降低率为18.09%~26.14%,等中心下方4 cm为扫描中心时降低率最高,等中心次之(2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13,P<0.05)。随扫描中心上移,眼晶状体区域SD不断减小,SNR不断升高,等中心处CNR最高为239.79;脑实质区域SD、SNR分别为6.85~7.96、3.08~4.19,等中心处CNR最高为244.79。结论头颅CT检查中应用ODM技术时,扫描中心偏差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同时影响ODM对眼晶状体剂量的降低率。因此,在头颅CT扫描推荐将外耳孔作为扫描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 扫描中心 CT检查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基于器官的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颈部CT联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冰辉 尹伟 王敏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基于器官的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颈部CT联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需行头颈部CTA扫描患者80例,按随机法分为A、B、C三组。A组27例,采用固定mAs对头颅进行扫描;B组26例,采用ATCM技术对头颈部进行联合扫描;C组为27例,采用...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基于器官的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颈部CT联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需行头颈部CTA扫描患者80例,按随机法分为A、B、C三组。A组27例,采用固定mAs对头颅进行扫描;B组26例,采用ATCM技术对头颈部进行联合扫描;C组为27例,采用OBDM技术对头颈部进行联合扫描。三组图像在半卵圆中心、颞叶、小脑半球层面、颌下腺胸锁乳突肌及甲状腺下水平两侧胸锁乳突肌层面进行CT值及噪声的测量,比较三组图像的噪声(SD)、信噪比(SNR)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头部图像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图像主观指标的差异,对两位阅片者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三组CTDIvol值分别为(47.86±0.34)mGy、(16.68±3.10m)Gy、(29.53±13.20)mGy;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0.738。A、B、C三组在头颅部位的图像SD分别为(3.08±0.44)HU、(5.65±0.92)HU、(3.54±0.69)HU,SNR分别为7.67±0.71、5.21±0.69、7.85±0.89。三种扫描方式对头颅扫描图像SD与SNR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8.85、97.32,P<0.05),A组与C组间头颅图像SD与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颈部的图像质量均较好,主观评分分别为4.54±0.51、4.67±0.55,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5),A、B、C三组头颅图像主观评分均值分别为4.96±0.19、3.23±0.59、4.70±0.47,三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在采用基于器官的剂量调制技术进行头颈部联合扫描时,可以根据不同扫描部位设置相应的辐射剂量等级,并在控制辐射剂量的同时,有效改善头颅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器官剂量调制技术 联合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个体化低辐射剂量胸部增强CT成像的模体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贝贝 张子敬 +6 位作者 赵明月 王旭 范勇 王诗耕 童小雨 魏巍 刘义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92-998,共7页
目的探讨自动预置技术(Auto-prescription)和全视野器官剂量调制(ODM_(full))技术相结合对胸部增强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探究个体化低辐射剂量胸部增强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模体研究:分别采用4种扫描模式(A组,120 kVp+Smart-mA;B... 目的探讨自动预置技术(Auto-prescription)和全视野器官剂量调制(ODM_(full))技术相结合对胸部增强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探究个体化低辐射剂量胸部增强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模体研究:分别采用4种扫描模式(A组,120 kVp+Smart-mA;B组,120 kVp+Smart-mA+ODM_(full);C组,Auto-prescription+Smart-mA;D组,Auto-prescription+Smart-mA+ODM_(full))对PH-75模体(TR-I和TR-J)进行扫描,每组均重建后置40%~80%ASIR-V(间隔20%)图像,记为A_(1-3)~D_(1-3),评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获取最佳成像模式。临床研究: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临床已确诊肺内病变(肿块或实性结节)患者35例,且3个月内需进行2次胸部CT增强,第一次增强CT参数同模体研究中A_(1)组,记为A患者;第二次增强CT检查采用模体研究中D2组参数,记为D_(患者)。比较2组图像信噪比、对比信噪比、主观评分及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模体研究:D组辐射剂量最低;对于2种尺寸模体,将A_(1)作为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时,噪声值(SD):B_(1)、C_(1)、D_(2)组图像SD与A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组SD高于A_(1),余各组SD低于A_(1)(F=10.77、122.50,P<0.05);对比噪声比(CNR):B1组图像CNR与A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CNR均高于A_(1)(F=136.20、30.21,P<0.05);主观评分:A_(2)、C_(2)、D_(2)组图像主观评分与A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均低于A_(1)(H=52.89、43.95,P<0.05)。临床研究:D_(患者)组kVp情况为80 kVp,22例;100 kVp,13例。D_(患者)组图像信噪比(SNR)和CNR均高于A患者组(t=12.48、12.32,P<0.05)。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5,P<0.05)。两组图像的评分中位数均为(4,4)分(P>0.05)。结论在胸部CT增强成像中应用自动预置技术结合ODM_(full)技术,能够在满足图像质量和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体化低剂量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 剂量 计算机断层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