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器官生物量构建植株形态的玉米虚拟模型 被引量:57
1
作者 宋有洪 郭焱 +1 位作者 李保国 Philippe de Reffye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579-2586,共8页
探讨了基于玉米器官生物量模拟其形态的方法 ,并应用 2 0 0 0年田间试验数据提取了玉米节间、叶鞘和叶片的形态构建参数。基于玉米虚拟模型生物量分配模块模拟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建立的形态构建方法与提取的参数 ,模拟了 2 0 0 1年玉米... 探讨了基于玉米器官生物量模拟其形态的方法 ,并应用 2 0 0 0年田间试验数据提取了玉米节间、叶鞘和叶片的形态构建参数。基于玉米虚拟模型生物量分配模块模拟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建立的形态构建方法与提取的参数 ,模拟了 2 0 0 1年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器官形态 ,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应用本模型实现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植株各个器官形态变化以及植株高度、叶面积动态的模拟 ,并实现了植株形态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模型 形态结构 可视化 虚拟植物 器官生物量
下载PDF
森林/沼泽交错带建群种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的研究
2
作者 万书成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8期124-127,共4页
采用样带网格法、标准木法、收获法及建立经验模型方法,研究了牡丹江地区森林/沼泽交错群落建群种白桦和毛赤杨生物量在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及树皮等营养器官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鲜重和干重,分别建立白桦和毛赤杨的胸径与其营... 采用样带网格法、标准木法、收获法及建立经验模型方法,研究了牡丹江地区森林/沼泽交错群落建群种白桦和毛赤杨生物量在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及树皮等营养器官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鲜重和干重,分别建立白桦和毛赤杨的胸径与其营养器官生物量之间的经验模型,进而揭示群落建群种在个体营养器官的分布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沼泽 营养器官生物量
下载PDF
乌梢蛇某些器官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3
作者 王培潮 马伟 +1 位作者 计翔 邹法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S4期15-19,共5页
本文观测88条乌梢蛇((?)dhumnades)肥满度和5种器官与组织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蛇体9个部分含能量的比较。春季的肥满度最低,仅为年均值的87.8%,冬眠前夕或11月的水平最高,为年均值的114.5%。皮肤、肌肉生物量与体系的比重无明显的... 本文观测88条乌梢蛇((?)dhumnades)肥满度和5种器官与组织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蛇体9个部分含能量的比较。春季的肥满度最低,仅为年均值的87.8%,冬眠前夕或11月的水平最高,为年均值的114.5%。皮肤、肌肉生物量与体系的比重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二者的年均值,分别为体重的16.4%(SD=0.6)与59.4%(SD=3.2),其含水量为64.1%(SD=5.9)与70.3%(SD=1.7)。心脏、肝脏、体脂生物量的年均值为0.31%、2.2%与4.3%;三者生物量均以春季最低,分别为体重的0.25%,1.7%与2.1%。但生物量最高季节却不同,心脏在春季达体重的0.36%,肝脏在冬季占体重的2.8%。体脂在秋季占体重的5.8%。5月份,每条蛇体的能量为5.42Kcal/g(SD=0.08)。器官与组织含能值水平以体脂最高6.76Kcal/g(SD=0.31);蛇皮最低,仅5.12Kcal/g(SD=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梢蛇 器官生物量 肥满度 能值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不同坡位杉木樟树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布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章秀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43-45,52,共4页
对福建省尤溪县4年生杉木、樟树人工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混交林生长指标来看,不同坡位杉木及樟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单位面积平均材积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 对福建省尤溪县4年生杉木、樟树人工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混交林生长指标来看,不同坡位杉木及樟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单位面积平均材积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从生物量来看,下坡位杉木、樟树平均木单株总生物量最高,其次为中坡位,上坡位杉木、樟树林分总生物量最低;从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上看,不同坡位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叶部>枝部,樟树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杉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樟树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大根>中根>细根>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杉木 樟树 混交林 林地 部分和 地下部分 器官生物量 分布 Different CINNAMOMUM camphora Chinese Fir 生长量 分配率 生物量 平均木 生长指标 平均胸径 面积平均 骨骼
下载PDF
青海省祁连圆柏天然林单木生物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志林 李国兴 +4 位作者 侯晓巍 李智华 郝家田 谭智渊 向安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4-207,共4页
利用祁连圆柏整株生物量与生长指标数据,为估算祁连圆柏林的生物量估算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共获取了63株祁连圆柏天然林样木生物量与生长指标实测数据。用其中50株样木数据进行回归模拟,用其余的13株样木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检验,... 利用祁连圆柏整株生物量与生长指标数据,为估算祁连圆柏林的生物量估算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共获取了63株祁连圆柏天然林样木生物量与生长指标实测数据。用其中50株样木数据进行回归模拟,用其余的13株样木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检验,构建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单木水平下,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6,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0、0.85和0.05;枝条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897,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69、0.80和-0.66;叶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61,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4、0.86和0.15;根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3,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12、0.997和-0.01。在调查数据范围内构建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祁连圆柏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关系,形式简单、使用方便;与实测值相比,树干与叶生物量模拟值偏小,枝和根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圆柏 单木 器官生物量 生长指标
下载PDF
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季平 张鹏 +3 位作者 徐克章 徐晨 冯引弟 李大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7-481,共5页
为了解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了2个耐盐碱大豆品种和2个盐碱敏感品种在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各器官生物量、单株荚数、粒数、株高、茎粗与单株复叶数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耐盐碱... 为了解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了2个耐盐碱大豆品种和2个盐碱敏感品种在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各器官生物量、单株荚数、粒数、株高、茎粗与单株复叶数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耐盐碱品种的各器官生物量、荚数、粒数、产量和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盐碱敏感品种;盐碱胁迫对叶片和荚果的伤害要远大于对茎的伤害;各种胁迫之所以能降低产量,主要在于其严重影响了单株粒数,对荚数的影响较小。在碱胁迫下,各指标下降的百分率要显著高于盐胁迫和盐碱混合胁迫,说明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明显,原因在于碱胁迫除了具有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外,还具有高的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盐碱胁迫 器官生物量 生长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活力的变化及其与植株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24
7
作者 董雅致 徐克章 +4 位作者 崔喜艳 季平 陈展宇 李大勇 张治安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为探索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活力的变化及其与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和根系伤流液重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23-2009年间育成的27个大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在四叶期(V4),盛花期(R2),结荚盛期(R4)和鼓粒盛期(R6)测定根系活力、伤流... 为探索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活力的变化及其与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和根系伤流液重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23-2009年间育成的27个大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在四叶期(V4),盛花期(R2),结荚盛期(R4)和鼓粒盛期(R6)测定根系活力、伤流液重量和植株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器官生物量不断增加,而根系活力和伤流液重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在R4期达到最大。在R4期,植株根系活力、根系伤流液重量和器官生物量与育成年代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在V4、R2和R6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R4期,根系活力与根系伤流液重量、植物器官茎、叶和根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品种间地上部器官生物量与根系活力的比值差异不显著。大豆的遗传改良使地上部器官与根系活力协同演进,在根系活力增强的同时植株器官生物量和根系伤流液重量也增加,且在R4期,根系活力与植物器官生物量和根系伤流液重量相关最为密切;可以把R4期的根系活力作为高产育种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改良 根系活力 伤流液重量 器官生物量
原文传递
嫩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各测树因子数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柱 曹志伟 +1 位作者 闫敦梁 戴玉玮 《防护林科技》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在对嫩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模拟了林龄与胸径、树高和生物量之间以及胸径、生物量与树高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樟子松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林龄与胸径、树高和生物量相关紧密;采用W=... 在对嫩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模拟了林龄与胸径、树高和生物量之间以及胸径、生物量与树高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樟子松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林龄与胸径、树高和生物量相关紧密;采用W=aebD模型,地上生物量、树干、树枝、树根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平均拟合率都大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胸径 树高 器官生物量 经验方程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适应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琦 田迅 +5 位作者 马文静 牛震 杨伟光 吴充政 潘志杰 吕广超 《植物检疫》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研究长刺蒺藜草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明确其抗旱能力,对防治长刺蒺藜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沙地长刺蒺藜草的成熟期刺苞中的种子为材料,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方法进行处理,设置3... 研究长刺蒺藜草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明确其抗旱能力,对防治长刺蒺藜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沙地长刺蒺藜草的成熟期刺苞中的种子为材料,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方法进行处理,设置3个水分处理梯度,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饱和持水量的80%、55%和35%,分别研究恒定的充分供水处理(CK)、中度干旱胁迫处理(MD)、重度干旱胁迫处理(SD)对长刺蒺藜草各器官生物量、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强,长刺蒺藜草的茎、叶生物量以及地上总生物量均逐渐减少,果实生物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2)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长刺蒺藜草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迅速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平缓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3)中度干旱胁迫下长刺蒺藜草的生育期与充分供水的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长于重度干旱胁迫下的。综上所述长刺蒺藜草在中等干旱胁迫下采用耐旱的适应策略,降低营养体的生物量分配,增加繁殖体的生物量分配并且延长生长发育时间从而获得更大的结实量;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采用逃旱的适应策略,营养体的生物量分配进一步降低,向繁殖体的转化率增加,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生活史周期,获得更大的繁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长刺蒺藜草 干旱胁迫 适应对策 器官生物量 保护酶活性
下载PDF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s of cutting seedlings of hybrid species (Liriodendron chinense x tulipifera)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平 方炎明 丁雨龙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The cutting seedlings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x tulipifera were treated with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uxin (treatment1: IBA of 50 gkg-1 + NAA of 300 gkg-1; treatment2: IBA of 100 gkg-1 + NAA of 300 gkg-1). Th... The cutting seedlings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x tulipifera were treated with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uxin (treatment1: IBA of 50 gkg-1 + NAA of 300 gkg-1; treatment2: IBA of 100 gkg-1 + NAA of 300 gkg-1). The biomass and the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s for different organs (root, stem, leaf) of cutting seedling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x tulipifera were measured by the dry method, Kjeldahl method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of root, stem, and leaf of the cutting seedling treated with auxin was all remarkably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element C in root, stem and leaf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auxin treatments, while the contents of N, P, K and Ca in stem were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leaf and root.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for the same orga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treatment of auxin, the four nutrient elements (N, P, K, and Ca)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ntents, while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or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ntents of the four nutrient elements in different organs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auxin treatment. The N, P, K and Ca contents were very low in cutting seedlings; as a result, additional fertilizer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seedlings when they were planted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species (Liriodendron chinense x tulipifera) Cutting Seedlings Nutrient contents
下载PDF
Modeling of Organ Morphology and Biomass Dynamics in Rice
11
作者 D. Yan L. T. Wilson +5 位作者 Y. Yang J. Lv J. C. Medley L. Zhu Y. Guo S. O. P. B. Samont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1年第7期1013-1024,共12页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governing rice plant light capture and subsequent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re intimately tied to canopy architecture. Conversely, the production and spatial orientation of organs are depe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governing rice plant light capture and subsequent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re intimately tied to canopy architecture. Conversely, the production and spatial orientation of organs are dependent on the underlying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 integrated functional-architectural modeling system would allow greater refinement of intra- and inter-plant interactions, facilitate the incorporation of additional mechanistic processes, allow greater integration of processes across multiple structural scale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fy the physiological bases for organ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3 rice cultivars (Banks, IR68886B, and their hybrid Banks × IR68886A). Detailed organ morphological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repeated field observations and destructive samplings over the growing season, including leaf length, width, area, mass, and leaf phyllochron; sheath length, diameter and mass; internode length, diameter and mass; panicle length; stem and tiller numbe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lant age (GDD, 〉 10 ℃ d) at the first full leaf initiation (node = 2) was 147.92, 154.35, 166.23 for Banks, IR68886B, and Banks × IR68886A respectively. Banks × IR68886A produced 18 nodes, while IR68886B produced 17 nodes, and Banks 16 nodes. The Specific Leaf Weight (SLW, mg cm2) was fairly constant (about 6 mg cm2)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for the 3 cultivars, and appears to slowly increase for the latter nodes. The leaf length and SLW of Banks × IR68886A was more than Banks and IR68886B. Specific internodes weight of Banks x IR68886A was higher than IR68886B ×and Banks. Growing duration for Banks × IR68886A is longer than Banks and IR68886B. Banks × IR68886A shows positive heterosis,, and the mid-parent heterosis (MPH) for panicle length was 26.74% and that for stem and tiller number was 135.00%.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parameterize a rice functional-architectural model that simulates organ dynamics and renders organ growth in a 3-dimensional space over the rice growing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leaf SHEATH INTERNODE PANICLE MORPHOLOGY development.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谷子品种地上器官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小林 纪晓玲 +2 位作者 张盼盼 张雄 张静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155,共6页
提高黄土高原旱地谷子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是品种适应性与形态可塑性的高效发挥。以晋谷21号(G21)、晋谷29号(G29)、长生07号(G07)和汾选03号(G03)4个黄土高原旱地主栽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地上部生物量、收获指数、产量和水分... 提高黄土高原旱地谷子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是品种适应性与形态可塑性的高效发挥。以晋谷21号(G21)、晋谷29号(G29)、长生07号(G07)和汾选03号(G03)4个黄土高原旱地主栽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地上部生物量、收获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收获期G03单株地上生物量较G07、G21、G29分别高出9.0%、4.9%和74.4%;收获指数较G07、G21与G29分别提高23.5%、29.4%和44.6%。(2)收获期G03单穗生物量最大,茎生物量较高,而叶生物量显著减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茎、叶生物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叶生物量与单穗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3)G03子粒产量较G07、G21、G29分别增加了11.4%、27.3%和18.1%;水分利用效率较G07、G21、G29分别提高了11.0%,33.0%和14.2%。综上所述,紧凑株型、叶片同化物转移率较高的汾选03号在黄土高原旱地雨养农业区生物量分配更有利于实现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器官生物量分配 收获指数 子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