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TAE)技术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于立新 刘小友 +9 位作者 徐健 徐达传 马俊杰 付绍杰 邓文锋 杜传福 王亦斌 叶桂荣 姚冰 苗芸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尸体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最佳方法。方法 :1998~ 2 0 0 2年采用改进后的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进行了 65例次多器官联合切取术 ,主要改进点有 :①采用纱布填塞导尿管内腔用以灌注腹主动脉 ;②气囊注水 ,堵塞腹主动脉上段 ;③回血... 目的 :探讨尸体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最佳方法。方法 :1998~ 2 0 0 2年采用改进后的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进行了 65例次多器官联合切取术 ,主要改进点有 :①采用纱布填塞导尿管内腔用以灌注腹主动脉 ;②气囊注水 ,堵塞腹主动脉上段 ;③回血由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以下引入 3升袋内 ;④优先灌注腹主动脉而后灌注肝门静脉 ;⑤体内整块切取肝、胰、脾、肾、十二指肠等器官。结果 :建立腹主动脉灌注的时间为(1.0± 0 .3 )min ,建立肝门静脉灌注的时间为 (1.0± 0 .7)min ,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 (10 .0± 3 .0 )min ,热缺血时间 (2 .0± 1.2 )min。本院行肝移植 4例 ,肝肾联合移植 2例 ,供外院行肝移植 12例 ,所有肝移植病人肝功能在 3周内恢复正常 ;胰肾联合移植 1例 ,术后 2周脱离胰岛素和透析治疗 ;肾移植 12 7例 ,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 (4 .82± 3 .73 )d ,急性肾小管坏死 4例 (3 .2 % )。结论 :优先灌注腹主动脉优于优先灌注肝门静脉 ;改进后的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能快速优质切取供器官 ,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联合切取 灌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小友 徐健 +9 位作者 杜传福 邓文峰 王亦斌 付绍杰 余玉明 魏强 苗芸 李川江 叶俊生 于立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方法及其对获取的器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胸部U型切口联合腹部大"十"切口,分别建立胸部器官和腹部器官原位灌注,在灌注的同时进行多器官游离和切取。结果 2003年至今采用此方法行胸、腹... 目的探讨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方法及其对获取的器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胸部U型切口联合腹部大"十"切口,分别建立胸部器官和腹部器官原位灌注,在灌注的同时进行多器官游离和切取。结果 2003年至今采用此方法行胸、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术8次,获得供心、肝、胰各8个,供肺8对及供肾16个。热缺血时间为(2±1.2)min,器官切取时间约(20±3)min。未出现任何影响器官质量和功能的手术意外损伤。临床行心脏移植6例、心肺联合移植2例、双肺移植3例、单肺移植5例、肝移植6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胰肾联合移植3例、肾移植11例,所有移植器官均在术后立即发挥功能。结论采用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方法能够快速优质的获取胸部和腹部供器官,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手术损伤,提高供器官的质量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器官 腹部器官 器官联合切取 器官移植
下载PDF
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森 黄新立 +4 位作者 李相成 孙倍成 孔连宝 鲁佩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与保存的技术改进经验。方法: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首先原位灌注腹主动脉,其次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十二指肠上缘分离出门静脉主干并插管灌注,整体切取腹部肝、双肾和胰腺并保存48例。结果:48例获取... 目的:探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与保存的技术改进经验。方法: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首先原位灌注腹主动脉,其次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十二指肠上缘分离出门静脉主干并插管灌注,整体切取腹部肝、双肾和胰腺并保存48例。结果:48例获取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是(3.4±1.8)min,肝脏的冷缺血时间是(8.1±4.3)h,发现肝动脉变异3例,起源于胃左动脉的变异肝左动脉1例,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变异肝右动脉2例,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1例,双支肾动脉2例,未发生血管损伤和输尿管损伤,48例供肝的组织学检查43例为正常肝组织表现,5例为轻度脂肪肝表现,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48例,所有病例均于无肝期结束开放血流后胆总管有金黄色胆汁流出,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移植后胆道并发症,96例肾移植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是保证器官有效利用的重要前提,快速切取技术是器官移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联合切取 肝移植 肾移植
下载PDF
改良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器官联合切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磊 李元新 +3 位作者 郭明晓 王凯 王剑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总结和建立猪改良多器官簇移植(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腺和小肠)器官联合切取和修整的方法。方法:先游离多器官簇器官,原位低温灌注后整块切取移植物,将其置于0~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HCA)液中修整和保存。结果: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 目的:总结和建立猪改良多器官簇移植(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腺和小肠)器官联合切取和修整的方法。方法:先游离多器官簇器官,原位低温灌注后整块切取移植物,将其置于0~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HCA)液中修整和保存。结果: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133.38±10.25)min,无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为(198±13.66)min,器官修整时间为(32.75±4.9)min。结论:本动物实验器官联合切取方法,无热缺血时间,可获取高质量的移植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腹腔多器官簇移植 腹腔多器官簇移植 器官联合切取 猪模型
下载PDF
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临床研究(附72例报告)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煦勇 赵月涛 +7 位作者 文海涛 赖彦华 谭刘欣 董建辉 叶常青 武贵林 赵东海 李壮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供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采取原位灌注并联合切取供体肝、肾69例次,联合切取肝、肾、胰及十二指肠3例次。结果 72例次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均获成功。热缺血时间为(2.2±0.6)min,建立... 目的探讨供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采取原位灌注并联合切取供体肝、肾69例次,联合切取肝、肾、胰及十二指肠3例次。结果 72例次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均获成功。热缺血时间为(2.2±0.6)min,建立灌注系统的时间为(1.7±0.4)min,切取时间为(17±3.2)min,在本院完成肝移植3例次,肝肾联合移植1例次,肾移植113例次;协作单位完成肝移植61例次,肾移植24例次,手术均获成功。结论供体原位灌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可明显缩短热缺血时间,提高供体器官质量和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联合切取 肾移植
原文传递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供器官切取方法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于立新 叶俊生 +7 位作者 徐健 付绍杰 杜传福 邓文锋 王亦斌 余玉明 魏强 李川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总结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供器官的切取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9~2006年共行肝肾联合移植18例,肝胰联合移植1例,胰肾联合移植6例,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优先灌注腹主动脉,于小肠系膜根部分离肠系膜上静脉,插管... 目的:总结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供器官的切取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9~2006年共行肝肾联合移植18例,肝胰联合移植1例,胰肾联合移植6例,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优先灌注腹主动脉,于小肠系膜根部分离肠系膜上静脉,插管灌注肝门静脉,整块切取肝、脾、肾、以及胰腺和部分十二指肠。结果: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16.0±3.0)min,热缺血时间(3±1.2)min,所有供器官、血管无损伤,灌注良好。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顺利,无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发生,无严重胆道并发症发生。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ALT恢复正常时间为(8±3.2)d,Scr恢复正常时间为(6±2.8)d)。肝胰联合移植患者1周内ALT恢复正常并脱离胰岛素治疗。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1周内脱离胰岛素治疗,2周内Scr功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存活1~7年,移植物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能快速优质切取肝、脾、肾、以及胰腺和部分十二指肠,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动脉损伤,提高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联合切取 肝移植 肾移植 胰腺移植 联合移植
下载PDF
儿童逝世后器官捐献腹部器官联合切取7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蓝柳根 秦科 +8 位作者 董建辉 曹嵩 黄莹 廖吉祥 高照 刘旭阳 李壮江 周洁惠 孙煦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逝世后腹部器官联合切取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8月至2015年12月,76例儿童供者经过死亡判定、签署器官捐献相关文件、器官功能维护后,按照器官捐献流程实施了腹部器官联合切取术。采用自制腹主动脉插管灌注肾保存液,... 目的探讨儿童逝世后腹部器官联合切取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8月至2015年12月,76例儿童供者经过死亡判定、签署器官捐献相关文件、器官功能维护后,按照器官捐献流程实施了腹部器官联合切取术。采用自制腹主动脉插管灌注肾保存液,胰腺下沿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处置入输液导管行门静脉灌注。结果低温灌注平均时间为1.5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min。76例共获取供肝65个及供肾130个。供肝经国家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流至其他儿童肝移植中心行42例肝移植,我院完成121例。肾移植。发生移植肝原发无功能3例,24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经血液透析后恢复正常。结论经过器官功能维护,儿童逝世后腹部器官联合切取,采用自制腹主动脉插管行动脉灌注+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处置入输液导管灌注可保证供肝、供肾质量,不但可有效缩短热缺血时间、快速降温,而且灌注充分。采用该法所获器官进行肝肾移植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肾移植 器官联合切取
原文传递
多器官联合切取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刘乐欣 夏穗生 +4 位作者 汪素兰 刘敦贵 吴瑛 魏上艳 张红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64-65,共3页
关键词 器官联合切取 实验研究 ORGAN Procurement MULTIPLE
原文传递
原位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方法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昌 吕毅 +3 位作者 田普训 于良 仵正 潘承恩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89,96,共3页
目的 探索适用于临床的肝肾联合切取方法。方法 在动物原位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 1 2例次肝肾联合切取 ,其中 7例肝脏切取前未行灌注 ,5例实施原位灌注后肝肾联合快速切取。结果 成功获取可资利用的大器官 2 7... 目的 探索适用于临床的肝肾联合切取方法。方法 在动物原位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 1 2例次肝肾联合切取 ,其中 7例肝脏切取前未行灌注 ,5例实施原位灌注后肝肾联合快速切取。结果 成功获取可资利用的大器官 2 7个 ,施行 5例同种异体肝脏移植和 2 2例肾移植。所切取的器官 5例肝移植通血后 1 0min内有金黄色的胆汁泌出 ,术后每日分泌胆汁约 2 0 0mL ;2 2例肾移植通血后 1~ 1 0min内有尿液泌出 ,术后每日排出尿液约 2 0 0 0mL。结论 原位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是理想的临床供器官 (肝、肾 )切取方法 ,不仅充分利用了供体器官 ;而且可缩短热缺血时间 ,提高移植器官保存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 同种供体 肝脏移植 肾移植 供体器官联合切取
下载PDF
肝肾等多脏器联合切取的手术方法改进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金贞 傅志仁 +4 位作者 朱志军 张雅敏 蒋文涛 丁国善 沈中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尸体供肝切取的手术方法改进。方法尸体供肝采用肝肾联合切取,腹主动脉插管灌注肾保存液,胰腺下沿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处插管行门静脉灌注,并进行了100例次的应用。结果采用此方法切取供肝及供肾100例次,供肝及供肾的...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尸体供肝切取的手术方法改进。方法尸体供肝采用肝肾联合切取,腹主动脉插管灌注肾保存液,胰腺下沿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处插管行门静脉灌注,并进行了100例次的应用。结果采用此方法切取供肝及供肾100例次,供肝及供肾的灌注及保存良好,4例胰肾联合移植,与心脏组合作完成心脏切取4例,1例与心肺组联合完成心肺肝肾的切取,未发生移植肝原发无功。发现24例动脉变异,比往年使用其他方法显著提高。未出现肝动脉、肾动脉的损伤。结论原位腹主动脉插管行动脉灌注+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处插管可保证供肝、供肾的质量,缩短热缺血时间、快速降温、充分灌注;减少因劈开胰腺或直接对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而造成的变异动脉的损伤;不影响心、肺的联合切取;可同时切取胰腺和脾脏。此法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联合切取 肠系膜上静脉
下载PDF
应用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供肝的动脉分配与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关系(附11例报告)
11
作者 杨涛 朱志军 +5 位作者 高伟 魏林 曾志贵 孙纪三 孙丽莹 沈中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方法获得的器官簇中的供肝进行肝移植,其中各器官动脉的分配及重建方式与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关系,以期更加合理安全地分配利用供体器官,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11例肝肾胰十二指... 目的探讨应用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方法获得的器官簇中的供肝进行肝移植,其中各器官动脉的分配及重建方式与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关系,以期更加合理安全地分配利用供体器官,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11例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器官簇的动脉分配及重建方式对肝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11例供肝未发现变异肝动脉,于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叉处获得Carrol袢。其中1例因动脉长度不足行动脉搭桥,术后动脉血栓形成行二次移植,其余动脉重建吻合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另1例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肺感染,其余患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时,受者必须保留足够的动脉长度,器官切取组与受者手术组保持及时准确的沟通,器官分配时肝组保留胃十二指肠和肝固有动脉Carrol袢,吻合时采用严格的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是避免发生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关键。此种方式获得的供肝可以在不影响肾脏、胰腺等多器官利用的前提下完成肝脏移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器官联合切取 动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