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培育器官获得动物实验成功
1
《中老年保健》 2006年第9期7-7,共1页
厦门大学在一种全新的人体组织器官病缺损治疗手段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此是继组织器官移植、重建手术之后.治疗病缺损组织器官的第三种手段。该技术可用于皮肤、软骨、骨骼、肌腱等组织器官的体外构建,目前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已... 厦门大学在一种全新的人体组织器官病缺损治疗手段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此是继组织器官移植、重建手术之后.治疗病缺损组织器官的第三种手段。该技术可用于皮肤、软骨、骨骼、肌腱等组织器官的体外构建,目前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已取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器官获得 体外培育 组织器官移植 人体组织 厦门大学 重建手术 体外构建
下载PDF
使移植器官获得新生的溶液
2
作者 袁波 《国外医学情报》 1990年第8期13-13,共1页
美国洛杉矶消息:一种器官保存溶液过去曾称为“厨房洗涤液”,它使越来越多的移植器官能被利用,并使受者能更从容地作移植前准备,也使移植器官通过商业运输运到移植中心成为可能。虽然,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不能完全确信是否他们制备的溶... 美国洛杉矶消息:一种器官保存溶液过去曾称为“厨房洗涤液”,它使越来越多的移植器官能被利用,并使受者能更从容地作移植前准备,也使移植器官通过商业运输运到移植中心成为可能。虽然,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不能完全确信是否他们制备的溶液(UW)的所有成份都是必须的,但他们很清楚,乳糖醛酸盐能预防细胞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移植 器官保存溶液 威斯康星大学 移植物 器官获得 乳糖醛酸 商业运输 保存时间 洛杉矶 受者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质量评估和改善方法的新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冼颖欣 陈国栋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由于等待肾移植的透析患者不断增多,但肾源逐渐减少,近年来国外采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来解决肾源供不应求的问题。
关键词 移植肾 器官获得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下载PDF
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并发乳糜腹1例护理体会
4
作者 刘梅华 张桂芳 康权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3期3677-3678,共2页
近几年,新推广的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唯一的有效手段,并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但其手术过程复杂、难度高、创伤大。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乳糜腹是儿童DCD肝移植术后比较罕见及难治疗的... 近几年,新推广的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唯一的有效手段,并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但其手术过程复杂、难度高、创伤大。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乳糜腹是儿童DCD肝移植术后比较罕见及难治疗的并发症之一。本院自2011年12月开展儿童DCD肝移植手术以来。共实施17例,其中1例患儿术后出现乳糜腹。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肝移植 组织和器官获得 乳糜性腹水 护理 儿童
下载PDF
供体肝肾联合快速获取方法的改进及临床研究(附117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康 樊嘉 +9 位作者 周俭 吴志全 邱双健 黄晓武 孙健 贺轶锋 肖永胜 史颖泓 孙琦蛮 汤钊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供体肝肾联合快速获取方法的改进。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共117例肝肾联合快速切取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术后1周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情况。快速切取技术采用原位腹主动脉、脾静脉灌注附加颈静脉、下腔静脉引流。采用4℃UW... 目的探讨供体肝肾联合快速获取方法的改进。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共117例肝肾联合快速切取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术后1周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情况。快速切取技术采用原位腹主动脉、脾静脉灌注附加颈静脉、下腔静脉引流。采用4℃UW液和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溶液(HCA液)灌注和保存。结果供体热缺血时间平均为2.7min,冷缺血时间平均为7h30min,切取时间平均为16.2min。肝移植术后1周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恢复良好,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的发生。联合获取方式改进后与原方法比较,γ-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简便、有效、可靠,所获取供肝的质量良好,适于供体肝肾联合快速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获取 器官获得 器官保存 供体
下载PDF
再生医学路还长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正国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1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再生医学 受损组织 现代科学技术 器官获得 临床医学 替代性治疗 康复过程 机体损伤
下载PDF
积分在保留召回低危献血者中的有效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春梅 赵会霞 刘成阳 《齐鲁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做好固定献血者的召回工作,提高无偿献血招募的成功率,及时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制品。方法通过对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实行发放积分卡的奖励办法,调动其无偿献血积极性。结果 2011年11月—2012年4月,共成功采集血小板5 119... 目的做好固定献血者的召回工作,提高无偿献血招募的成功率,及时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制品。方法通过对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实行发放积分卡的奖励办法,调动其无偿献血积极性。结果 2011年11月—2012年4月,共成功采集血小板5 119个治疗量(3 547人)。采集两次以上者2 145人,积分卡拥有者再次献血1 979人次,占总发放积分卡数的92.26%。结论积分兑换纪念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需求,单采血小板献血队伍稳定并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和器官获得 血小板 人员选用 奖励
下载PDF
美国的血管化复合组织异体移植——OPTN数据分析
8
作者 郑卫萍(编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43-143,共1页
器官获得和移植网(Organ Procure Transplantation Network,OPTN/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UNOS)于2014年6月3日起负责监测全美的血管化复合组织(vascularized composite allograft,VCA)的获取与移植。截至2017年12月31日,美... 器官获得和移植网(Organ Procure Transplantation Network,OPTN/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UNOS)于2014年6月3日起负责监测全美的血管化复合组织(vascularized composite allograft,VCA)的获取与移植。截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国共批准27家中心的61个VCA项目,15家中心的50例患者列入术前等待名单。14个项目组已开展28例VCA移植,包括10例上肢移植、10例子宫移植、5例颅面移植、1例头皮移植、1例腹壁移植和1例阴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组织异体移植 血管化 OPTN 美国 VCA 器官获得 子宫移植 头皮移植
下载PDF
尽快启动脑死亡判定标准(1)
9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6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死亡判定 器官移植手术 标准 动脑 器官获得 终末期 捐献
下载PDF
老鼠实验表明修复端粒可以逆转衰老
10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1年第1期67-67,共1页
据香港《文汇报》11月30日报道,哈佛科学家最近破天荒地令年老的老鼠器官获得新生,成功逆转衰老过程,这项突破成果或有望防治脑退化症(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甚至有望打开永恒青春的奥秘,进一步迈向研制"长生不老药&q... 据香港《文汇报》11月30日报道,哈佛科学家最近破天荒地令年老的老鼠器官获得新生,成功逆转衰老过程,这项突破成果或有望防治脑退化症(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甚至有望打开永恒青春的奥秘,进一步迈向研制"长生不老药"。科学杂志《自然》网站28日刊登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研报告,研究员饲养了一些经基因改造的老鼠,令它们因缺乏"端粒酶"(telomerase)而未老先衰,出现嗅觉衰退、脑部缩小、不育、肠部和脾脏受损等疾病,使它们皮肤、大脑、内脏和其它器官老化。所谓"端粒",是指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端粒"的长度反映着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报道称,科研人员将这些老鼠分为两组,把一种名为"4-羟基他莫昔芬"的定时释放药物,植入其中一组老鼠的皮下,重启它们体内休眠的"端粒酶"基因。结果在短短1个月内,注射药物的老鼠体内长出许多新的细胞,主要器官运作功能改善,身体差不多完全"返老还童",雄性老鼠更恢复生育功能。注射药物的实验鼠最终活到正常鼠的寿命,但并不比普通鼠寿命长。进行研究的德皮尼奥博士表示,实验用鼠对人类而言,就像一个40岁的人,身体未老先衰像80多岁的老人,而这项实验逆转衰老过程,把他变回50岁一般。德皮尼奥说:"这些是严重衰老的动物,但经过一个月治疗后,它们已有具体康复迹象,包括脑部长出新的细胞。"他指出,这是首次有老鼠实验成功把衰老过程逆转,意味着一些老化的器官也有"重生"的可能。不过,要把这一科技应用于人体身上将会较为困难,老鼠一生中都能制造端粒酶,但是人类到成年后便会自动"关掉"这种基因,从而阻止细胞增长失控,以免转化成癌症。因此,提升人体的"端粒酶"水平虽然或有助减缓衰老速度,但同时增加患癌的风险。德皮尼奥认为,"TERT"疗法如果是分阶段进行和只用于身体没有癌细胞及较为年青的人身上,疗法或对人体安全。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考克斯认为,这项研究"非常重要",证明原则上短期恢复成人体内的"端粒",能令年老的组织重生和恢复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鼠实验 衰老过程 端粒酶 逆转 修复 老年痴呆症 哈佛医学院 器官获得
下载PDF
脑力劳动者的“劳动保护”
11
作者 智妍 《安全与健康》 1994年第1期33-34,共2页
人们都知道,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需要劳动保护,而很少有人想到脑力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其实,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需要劳动保护。 对脑力劳动者实行“劳动保护”,首先要保护大脑皮层的健康,不让它疲劳。保护大脑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 人们都知道,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需要劳动保护,而很少有人想到脑力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其实,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需要劳动保护。 对脑力劳动者实行“劳动保护”,首先要保护大脑皮层的健康,不让它疲劳。保护大脑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对于大脑来说,是最好的“操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劳动者 体育锻炼 劳动的人 脑皮层 中老年人 器官获得 动脉硬化 甘油三脂 神经系 吸入氧气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韩明 王小平 +8 位作者 袁小鹏 周健 陈传宝 林建伟 焦兴元 陈岗 邰强 郭志勇 何晓顺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87-391,共5页
目的 总结单中心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实施经验.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对单中心实施的13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30例捐献者中,男性105例,女性25例,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10个月.其中中国... 目的 总结单中心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实施经验.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对单中心实施的13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30例捐献者中,男性105例,女性25例,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10个月.其中中国一类(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15例,中国二类(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73例,中国三类(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42例.73例中国二类捐献中,属于Maastricht标准Ⅲ类者66例,属于Maastricht标准Ⅴ类7例.应用以上供者的捐献器官,共实施肝移植122例,肾移植228例,心脏移植12例,肺移植2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6例,在体劈离式肝移植4例,均取得良好移植效果.结论 在严格的供者筛查和评估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能够安全和有效地应用于器官移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 器官获得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的维护与器官获取 被引量:11
13
作者 范晓礼 王彦峰 +3 位作者 胡龙 陈治泉 杜冰 叶啟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对供者的维护及在器官获取中的作用。方法2013-2014年,对循环或呼吸功能衰竭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5例)及不可控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1例)进行研究,根据...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对供者的维护及在器官获取中的作用。方法2013-2014年,对循环或呼吸功能衰竭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5例)及不可控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1例)进行研究,根据ECMO介入指征,使用ECMO对供者进行循环及呼吸支持。采用经皮肝脏穿刺活组织快速冰冻切片,判断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记录ECMO介入指征、ECMO转流相关参数及血液气体分析结果。检测ECMO介入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水平,评价肝、肾功能及损伤情况,判断肝、肾是否符合器官移植要求。结果6例供者均应用ECMO,其中5例DBD供者因呼吸或循环功能衰竭采用静脉一动脉(V-A)ECMO进行辅助,1例不可控性DCD采用胸主动脉封闭的、V-A ECMO恢复再循环。4例供者的4个肝脏和8个肾脏获取后用于移植,2例供者器官因损伤超出标准被弃用。结论对于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DBD供者及不可控性DCD供者,使用ECMO辅助循环和呼吸功能以及恢复DCD再循环,可避免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减轻DCD热缺血导致的肝、肾功能损伤,减少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器官弃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 器官捐献 体外膜氧合作用 器官获得 脑死亡
原文传递
不同透析方式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佩仪 张喆 +6 位作者 叶慧珍 誉翠颜 谢碧琴 梁子介 陈统清 肖观清 孔耀中 《中华肾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对比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PD)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本院首次行DCD肾移植术患者。按移植前透析方式将患者分为HD组(61例)和PD组(28例),并对两组... 目的对比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PD)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本院首次行DCD肾移植术患者。按移植前透析方式将患者分为HD组(61例)和PD组(28例),并对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短期并发症、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HD组患者比较,PD组患者术前透析龄较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磷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原发病、糖尿病并发症、血压、乙肝感染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HD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为6.00(4.00,11.00)d,住院时间为18.00(17.00,21.50)d,24.59%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3.28%发生急性排斥及16.39%住院期间急性感染;PD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为4.00(3.75,7.00)d,住院时间为19.00(15.00,21.75)d,14.29%发生DGF,3.57%发生急性排斥,17.86%住院期间急性感染,以上指标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清磷与移植前比较均下降,血红蛋白、血清钙、血清白蛋白较术前均升高;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P=0.040),血肌酐、血红蛋白和血清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清钙、血清磷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95、0_310、0.501、0.063)。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短期并发症、贫血、营养及钙磷代谢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腹膜透析 组织和器官获得 肾移植
原文传递
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健文 韩明 +11 位作者 王小平 鞠卫强 赵强 陈茂根 巫林伟 陈颖华 王东平 马毅 胡安斌 朱晓峰 郭志勇 何晓顺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公民身后器官捐献与传统司法途径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受体细菌和真菌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中心实施的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 目的对比分析公民身后器官捐献与传统司法途径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受体细菌和真菌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中心实施的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脏供、受体(研究组)和司法途径来源器官捐献的肝移植受体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体术后细菌、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术后受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脏供体43例;研究组受体72例,对照组受体80例。研究组受体的细菌、真菌感染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2%vs 31.2%)(x^2=4.071,P=0.044)。研究组受体术后1周内的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64.5%vs 38.2%)(x^2=6.133,P=0.018)。供体捐献前感染和开放性创伤史是术后受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5、0.031)。4例疑似供体来源性受体感染,占研究组总感染例数的11.8%(4/34)。结论使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来源器官的肝移植术后受体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司法途径来源,发生细菌感染的时间更早。供体器官捐献前存在感染和有开放性创伤是肝移植术后受体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组织和器官获得 组织供者 公民身后器官捐献 供体来源性感染
原文传递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器官获取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4
16
作者 傅斌生 唐晖 +3 位作者 易述红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体器官切取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器官捐献的64例DCD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2例;年龄25 d^57岁,中位年龄31岁。脑部损伤供者42例,脑血...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体器官切取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器官捐献的64例DCD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2例;年龄25 d^57岁,中位年龄31岁。脑部损伤供者42例,脑血管意外18例,脑部神经系统疾病4例。供者家属均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供者均采用原位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快速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切取分离的方法获取器官。结果所有器官切取手术均顺利完成,器官切取手术时间中位数为30(22~48)min。本组共获取64个肝脏、128个肾脏,分别成功用于肝移植58例、肾移植118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弃用器官12个,包括肝脏4个、肾脏8个。移植术后移植器官功能恢复良好,仅1例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结论在DCD器官切取手术中,快速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法是保证高质量供体器官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定向组织捐赠 组织供者 组织和器官获得
原文传递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供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斌生 易述红 +6 位作者 唐晖 曾凯宁 张彤 易慧敏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供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的11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12)岁。原...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供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的11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12)岁。原发病:脑部严重损伤72例,脑血管意外32例,脑部神经系统疾病6例。供者家属均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供者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5.5%(17/110),其中胆道吻合口狭窄8例,非吻合口狭窄6例,胆漏2例,胆道结石1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热缺血时间是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04,95%CI:1.495~2.961;P〈0.05)。结论术后胆道并发症仍是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主要难题。尽可能减少热缺血时间是保证高质量供体器官和减少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定向组织捐赠 组织和器官获得 胆道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医师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KAP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文臣 李日 +4 位作者 周立祥 陈勃 何川 潘杰 王海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对公民逝世后供者器官捐献的认知度、态度和参与度(KAP),为进一步提高器官捐献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7月对吉林省36所医院的150名神经外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到142份有效问卷,神经外科医师对器官...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对公民逝世后供者器官捐献的认知度、态度和参与度(KAP),为进一步提高器官捐献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7月对吉林省36所医院的150名神经外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到142份有效问卷,神经外科医师对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好,在公立医院开展器官捐献协调工作获得了100%(142/142)的神经外科医师赞成,95.8%(136/142)的神经外科医师愿意配合器官捐献工作,100%(142/142)神经外科医师赞成我国进行脑死亡立法,97.2%(138/142)的神经外科医师认为应该给予器官捐献患者家属经济补偿。100%(142/142)神经外科医师在执业过程中遇到过潜在器官捐献者,71.8%(102/142)曾主动向潜在器官捐献者家属提示器官捐献意向。与初级职称医师相比较,高级职称医师更主动进行协调捐献行为(X2=12.133,P=0.002);对器官捐献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越高,医师越容易主动进行协调器官捐献行为(X2=16.131,P〈0.001)。结论加强神经外科医师关于协调器官捐献的专业化培训,将有助于神经外科医师更加主动参与到器官捐献协调工作中来,最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器官捐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师 器官移植 组织和器官获得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卫利 高思楠 +6 位作者 康一生 孙雁 于立新 蔡金贞 高伟 刘懿禾 沈中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 总结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发生该现象的潜在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共49例,15例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肝动脉闭塞,其中2例术后1周内... 目的 总结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发生该现象的潜在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共49例,15例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肝动脉闭塞,其中2例术后1周内死亡的受者被剔除出本研究,搜集其余13例受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分析该组病例术后的临床过程及预后.结果 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动脉分支闭塞9例,肝动脉主干闭塞4例,闭塞发生时间为术后(4.7±1.8)d.肝动脉分支闭塞组的9例患儿于闭塞发生后(9.7±5.3)d肝内动脉血流恢复;肝动脉主干闭塞组的4例患儿于闭塞发生后的(9.8±3.2)d出现肝内动脉侧支循环,于闭塞发生后的(20.0±5.0)d出现肝门部的动脉侧支循环.随访结果,有4例患儿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每组各2例,肝动脉主干闭塞组的1例行二次肝移植,余3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球囊扩张治疗,移植肝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肝动脉分支闭塞是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闭塞的主要类型.发生肝动脉主干闭塞的患儿均能在短期内建立代偿性侧支循环,对于远期可能发生的胆道并发症注意密切监测,及时治疗,长期临床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和器官获得 肝移植 婴儿 肝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多次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庆东 董建辉 +8 位作者 李壮江 孙煦勇 曹嵩 黄莹 廖吉祥 聂峰 李海滨 阳鑫鸿 陈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33-138,共6页
目的比较多次心肺复苏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aftercitizen’sdeath,DCD)供肾移植与无心肺复苏史DCD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完成的250例DCD供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官获取前... 目的比较多次心肺复苏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aftercitizen’sdeath,DCD)供肾移植与无心肺复苏史DCD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完成的250例DCD供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官获取前是否发生多次心肺复苏(2次或2次以上)将其分为多次心肺复苏后D(如供肾移植组(观察组,17例)和无心肺复苏史供肾移植组(对照组,233例),多次心肺复苏供者均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支持。比较两组供者和受者的一般情况、受者术前血肌酐、术后不同时间点血肌酐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和受者的1年存活率。结果两组供者及受者一般情况、受者不同时间点血肌酐水平、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13GF)发生率为17.6%(3/17),对照组DGF发生率为23.2%(54/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为11.8%;对照组分别为16.3%(38/233)及20.2%(47/233),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观察组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94.1%,而对照组分别为92.7%和91.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心肺复苏ECMO支持后DCD供肾移植近期临床效果与与无心肺复苏史DCD供肾移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组织和器官获得 心肺复苏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