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极拳——器道并重的人体技艺文化体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康德强 虞定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89,共3页
从器道的视角审视太极拳,分析太极拳的器道价值。认为:太极拳是植根于传统太极意象思维的器道并重的人体技艺文化体系,具有缘器悟道、缘器修技、器道养生的文化价值,这正是太极拳广为世人认同和传习的根本缘由。
关键词 太极拳 器道 太极意象思维 人体技艺文化
下载PDF
蒙古民族色彩现代应用之“器道合一”理念研究
2
作者 李楠 郑爽 赵涛 《流行色》 2018年第11期94-97,共4页
色彩文化具有哲学色彩,其哲学性渗透着中国古老的'道器观'思想,即讲究形而上之思想与形而下之应用合而为一,和合相生的哲学观。蒙古民族的传统色彩文化资源丰富,'尚色'是这个民族由来已久的信仰。'器道合一'理... 色彩文化具有哲学色彩,其哲学性渗透着中国古老的'道器观'思想,即讲究形而上之思想与形而下之应用合而为一,和合相生的哲学观。蒙古民族的传统色彩文化资源丰富,'尚色'是这个民族由来已久的信仰。'器道合一'理念研究对于内蒙古地区的现代色彩应用是一次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本文首先对蒙古色彩现代应用之'道',即文化习得、意向传达、文化辐射力进行理论阐述,继而对'器'的三个方面,器之纳形、器之对象、器之水平阐述观点,将研究从意识观念转化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操作方法。最后,提出'合一'不仅是色彩自身的和谐与包容,也是其与载体的合一,与时间、空间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色彩 现代应用 器道合一 理念研究
下载PDF
“器道合一”造物思想下陶瓷形制的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熊露 唐敏 +2 位作者 袁枫 方涛 吴琳 《佛山陶瓷》 2019年第10期44-46,共3页
陶瓷作为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不仅是一类实用器,同时也是具有高级意识形态的衍生物,蕴含了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本文将从“器道合一”的角度解读古陶瓷器物的形制演变及其影响,对具有特质的形制变化探寻艺术与精神的创造真谛... 陶瓷作为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不仅是一类实用器,同时也是具有高级意识形态的衍生物,蕴含了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本文将从“器道合一”的角度解读古陶瓷器物的形制演变及其影响,对具有特质的形制变化探寻艺术与精神的创造真谛,从中总结出先民审美风格的物化形态由陶瓷形制演变的体现,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符号传达出先民的造物思想,并承载其精神寄托与美学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器道合一 造物思想 形制演变
下载PDF
走进紫砂作品“知足常乐”,看中国造物的器道人生
4
作者 吴亚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0年第8期137-137,共1页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乃道法,器为器物。“器以载道”是我国非常传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造物文化,其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无论时代的变迁,这种造物观一直延续至今,影响着中国现当代的器物创作。紫砂器,...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乃道法,器为器物。“器以载道”是我国非常传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造物文化,其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无论时代的变迁,这种造物观一直延续至今,影响着中国现当代的器物创作。紫砂器,是有着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具文化象征意义的中国造物,“器以载道”这种独具东方思想特征的中国造物观在紫砂器物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器道 谐音转义 知足常乐
下载PDF
蒙古民族色彩现代应用之“器道合一”理念研究
5
作者 李楠 郑爽 赵涛 《流行色》 2019年第3期11-13,共3页
色彩文化具有哲学色彩,其哲学性渗透着中国古老的'道器观'思想,即讲究形而上之思想与形而下之应用合而为一,和合相生的哲学观。蒙古民族的传统色彩文化资源丰富,'尚色'是这个民族由来已久的信仰。'器道合一'理... 色彩文化具有哲学色彩,其哲学性渗透着中国古老的'道器观'思想,即讲究形而上之思想与形而下之应用合而为一,和合相生的哲学观。蒙古民族的传统色彩文化资源丰富,'尚色'是这个民族由来已久的信仰。'器道合一'理念研究对于内蒙古地区的现代色彩应用是一次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本文首先对蒙古色彩现代应用之'道',即文化习得、意向传达、文化辐射力进行理论阐述,继而对'器'的三个方面,器之纳形、器之对象、器之水平阐述观点,将研究从意识观念转化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操作方法。最后,提出'合一'不仅是色彩自身的和谐与包容,也是其与载体的合一,与时间、空间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色彩 现代应用 器道合一 理念研究
下载PDF
闻道、载道与近代中国的由器变道
6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2,212,共14页
近代中国最根本的一个变化,就是王国维所说的“道出于二”。这个转变可从道器关系来考察。尽管历代主张道器不分的人都特别强调道不离器,可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形而上的道。到近代则反过来了,实际是器的胜负决定了道的优劣。道器关系的颠... 近代中国最根本的一个变化,就是王国维所说的“道出于二”。这个转变可从道器关系来考察。尽管历代主张道器不分的人都特别强调道不离器,可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形而上的道。到近代则反过来了,实际是器的胜负决定了道的优劣。道器关系的颠倒,外来冲击固然是根本性的因素,却也不无内在的发展理路。从古代侧重践履的闻道,到清代章学诚提出的道因器而显的观念,以及他反复论证的多种即器闻道的取向,在思想上成为后来变化的预备,揭示了一条认识近代道器颠覆何以发生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道器融合构建“电工电子学”思政元素库
7
作者 王心刚 贺利 李霞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3-85,共3页
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时要道器融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分门别类整理思政元素。以“电工电子学”为例,根据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从优秀传统文化、见贤思齐、知史明志、工程素养、小知识大应用和学以致用等六个角... 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时要道器融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分门别类整理思政元素。以“电工电子学”为例,根据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从优秀传统文化、见贤思齐、知史明志、工程素养、小知识大应用和学以致用等六个角度挖掘整理思政元素。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道器融合挖掘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还能防止课程思政出现“贴标签”“两张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电子学 融合 课程思政元素
下载PDF
湘西土家织锦纹样“器以载道”造物思想应用浅析
8
作者 许静 袁也 张孜毅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6期140-142,共3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湘西土家织锦纹样的文化内涵及其所承载的精神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文章分析了土家织锦纹样设计中蕴含的“器以载道”的造物思想,并探究了土家人对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崇拜与信仰。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主要探讨了湘西土家织锦纹样的文化内涵及其所承载的精神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文章分析了土家织锦纹样设计中蕴含的“器以载道”的造物思想,并探究了土家人对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崇拜与信仰。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纹样不仅展现了土家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精神信仰和独特的审美追求,更是土家人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豪的重要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载 土家织锦 传统纹样
下载PDF
道器合一:ChatGPT赋能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归旨与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5,共6页
ChatGPT是一把双刃剑,在赋能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也受到技术理性规约而存在技术异化现象。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过程和终极追求均指向信息素养教育者生命属性之“道”的彰显,这也离不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之“器”... ChatGPT是一把双刃剑,在赋能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也受到技术理性规约而存在技术异化现象。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过程和终极追求均指向信息素养教育者生命属性之“道”的彰显,这也离不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之“器”的支持。为此,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应通过形而下之“器”发挥“器用”价值,还应通过形而上之“道”坚守“合道”之本,实现“器”与“道”的有机融合。具体来说,ChatGPT赋能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边界掌握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尺度,促进人机协同实现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职责,彰显生命理性回应ChatGPT赋能信息素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诉求,进而避免“器用”导向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异化而引起的生命离场现象,使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素养教育者生命属性在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一 ChatGPT赋能 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的实现逻辑——基于中国古代哲学“道法术器”的视角
10
作者 秦波 王俊程 +1 位作者 宗琴燕 周如川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在教育数字化的演进中,教师的数字素养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应对数字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运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法术器”框架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以“道”确立教师数字素养的顶层追求与... 在教育数字化的演进中,教师的数字素养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应对数字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运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法术器”框架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以“道”确立教师数字素养的顶层追求与认知意识,以“法”建立教师数字素养的制度保障与伦理规范,以“术”关注教师数字素养的关键要素与信息加工,以“器”实施教师数字素养的基本前提与知识技能。然而,当前存在迷道、失法、难术、短器等现实困境,限制了数字化赋能对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因此,要专注研究数字化在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方面的路径探析:一是育人之道,积极践行教学相长;二是原则之法,构建数字伦理制度;三是创新之术,培养数字加工能力;四是工具之器,加强数字技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教师数字素养 路径探析 法术
下载PDF
略论“以石为葬”的葬器之道——兼探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葬石”之谜
11
作者 王定兴 李社教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以石为葬”起源于石器时代,并与人类文明进程相伴,受环境、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地域特点,反映了人类对石头认知和精神寄托的复杂情感。当“以石为葬”尊崇地位被金属及其它珍贵物品所取代时,“葬石”则成为墓主人身份... “以石为葬”起源于石器时代,并与人类文明进程相伴,受环境、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地域特点,反映了人类对石头认知和精神寄托的复杂情感。当“以石为葬”尊崇地位被金属及其它珍贵物品所取代时,“葬石”则成为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从葬品,并逐步走向冷落和消亡。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部分先秦墓葬中的“葬石”现象,映射出独特的葬俗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以石为葬”的葬器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石为葬 葬石 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
下载PDF
从“道”与“器”关系的角度谈中国传统瓷器设计观
12
作者 白丹丹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75-77,共3页
在中国传统瓷器设计观中,“道”与“器”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不论是在设计理念、方法和风格上,还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这种关系都使得中国瓷器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影响力。从“道”与“器”关系的演变,结... 在中国传统瓷器设计观中,“道”与“器”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不论是在设计理念、方法和风格上,还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这种关系都使得中国瓷器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影响力。从“道”与“器”关系的演变,结合传统瓷器的特点,探讨中国传统瓷器设计观,为传承与发展陶瓷文化提供借鉴、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瓷 设计观
下载PDF
中国传统“器道”观重识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洁 段强华 《艺术教育》 2012年第12期175-175,共1页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长期存在着"重道轻器"观,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这种观念并不是始而有之,《周易》为儒道两家思想之源头,儒家和道家在对《周易》继承过程中偏离了"器道"观的初衷,《周易》对设计高度赞扬,并且提出了...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长期存在着"重道轻器"观,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这种观念并不是始而有之,《周易》为儒道两家思想之源头,儒家和道家在对《周易》继承过程中偏离了"器道"观的初衷,《周易》对设计高度赞扬,并且提出了丰富而智慧的设计思想,重识了中国传统"器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道”观 设计思想 源流 周易
原文传递
器与道对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连超 戴端 李宜信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6-69,共4页
目的研究传统器物的造物原则及其蕴涵的历史文化与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为载体,通过对古代造物思想的描述,从器道并重、生克相依、和谐共生3个层面阐述传统器与道对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 目的研究传统器物的造物原则及其蕴涵的历史文化与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为载体,通过对古代造物思想的描述,从器道并重、生克相依、和谐共生3个层面阐述传统器与道对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并结合设计实例进行理论验证。结论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可从传统的器道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形式相结合,引出"形态"的设计概念,构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语言,使其在设计上具有传统文脉的识别性,形成鲜明的、典型的民族品牌特色,使中国的设计和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产品 造型设计 美学特征 文脉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器以载道”思想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先艺 周蕴斐 王琴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2期53-56,共4页
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即“器以载道”,这种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具体而言,其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体现在人... 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即“器以载道”,这种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具体而言,其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造物 以载 和谐意境
下载PDF
传统道器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梅 王龙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5-78,共4页
目的以我国传统道器文化为启示,分析这一古典哲学思想在当代设计中的价值,并探究更富有哲学内涵的现代设计方法。方法结合当代设计实例,理解和认识"道"与"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核心内涵,通过在当代设计中发现... 目的以我国传统道器文化为启示,分析这一古典哲学思想在当代设计中的价值,并探究更富有哲学内涵的现代设计方法。方法结合当代设计实例,理解和认识"道"与"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核心内涵,通过在当代设计中发现道器思想的结合点与体现方式进行研究。结论通过对不同的设计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分别从形式与功能、技术与风格的角度进行研究,发掘出其中蕴含的道器合一的哲学思想。设计师应当学会变古通今,在现代设计实践中不断寻求与这一经典哲学思想相对应的基点,以道器合一的思想引导创新思路,最终形成更富有哲学内涵的当代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当代设计 形式 功能 技术 风格
下载PDF
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道法术器”改革 被引量:71
17
作者 滕跃民 张玉华 肖纲领 《辽宁高职学报》 2018年第8期53-55,61,共4页
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基于"道法术器"思路来实施。"道"即引导学生讲道理、走正道、行道德,... 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基于"道法术器"思路来实施。"道"即引导学生讲道理、走正道、行道德,实现价值引领;"法"即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遵循教学规律;"术"即构建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教学方式,打造多元路径;"器"即融入信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教育 课程思政 法术
下载PDF
器以载道、蕴情契形——从器与道的关系探讨产品设计的方式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筱 戴端 周连超 《设计》 2014年第9期13-14,共2页
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在进行设计活动时的手法——即注重形与义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中国当代设计,并以品物流形的家具设计为例来验证"器以载道、蕴情契形"这一造物法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造物艺术的本质。这一造物法则有利于改善... 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在进行设计活动时的手法——即注重形与义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中国当代设计,并以品物流形的家具设计为例来验证"器以载道、蕴情契形"这一造物法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造物艺术的本质。这一造物法则有利于改善当代中国设计"重造型、轻内涵"的问题现状,从而创造出形式、精神内涵俱佳的设计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形式 造物设计
下载PDF
道器之辨的逻辑发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向清 李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7-29,共3页
道器之辨是中国哲学史长期讨论的话题;道器之辨经历了道器本末未定论、道本器末论、器本道末论三个发展阶段;道本论强调要"以道御器",让器服从于道,服务于道;而器本论者认为道器不相分离,无形之道不能脱离有形之气。
关键词 本末 形而上 形而下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中的“器物”与“道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康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文章对日常所见的“器物”与“道理”作诠释,认为中国哲学中说的“器物”与“道理”是统一的,即道在器中、理寓物内。因为这样,所以哲学家们可以以器喻道、藉物明理;反过来也可以制器证道、设物明理。而之所以能这样,在于古代哲学家有... 文章对日常所见的“器物”与“道理”作诠释,认为中国哲学中说的“器物”与“道理”是统一的,即道在器中、理寓物内。因为这样,所以哲学家们可以以器喻道、藉物明理;反过来也可以制器证道、设物明理。而之所以能这样,在于古代哲学家有着万物一体、物我同道的思想,诸如这些,都表现出与西方哲学所不一样的特征,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物明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