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器并重: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4,共8页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表现为非社会主义思想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并体现在意识形态及其传播途径与方式两方面的竞争。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产生,有...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表现为非社会主义思想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并体现在意识形态及其传播途径与方式两方面的竞争。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产生,有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前者包括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的国内环境,后者则包括竞争意识的缺乏、核心价值的凝练不够和意识形态政治逻辑的淡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道器并重"的意识形态安全建构战略,主要包括竞争意识的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大宣传格局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重 当代中国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下载PDF
道器并重思维与军事教育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徐水根 《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6期93-94,共2页
本文用道器并重思维,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军事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行进探究,以优化普通高校的军事教育。
关键词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 教学实践 并重
下载PDF
引航中国特色翻译研究与教育——《道器并重,学识兼谈——翻译认知、教育、践行讲谈自选集》评介
3
作者 邵谧 谢柯 《考试与评价》 2021年第4期24-28,共5页
《道器并重,学识兼谈——翻译认知、教育、践行讲谈自选集》一书为何刚强教授近十多年的讲座集成,包括学问之道、译论探讨、思接杏坛、技艺识小和附录五个部分。作者就如何进行翻译研究、中国翻译理论创新、翻译人才培养等议题提出了颇... 《道器并重,学识兼谈——翻译认知、教育、践行讲谈自选集》一书为何刚强教授近十多年的讲座集成,包括学问之道、译论探讨、思接杏坛、技艺识小和附录五个部分。作者就如何进行翻译研究、中国翻译理论创新、翻译人才培养等议题提出了颇具见地的观点。研习本书有助于翻译学习者更深刻地认识翻译,有助于翻译研究者掌握学问之道及找到解决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难创新问题的“药方”,也对提升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重 学识兼谈——翻译认知、教育、践行讲谈自选集》 翻译研究 翻译教育 翻译
下载PDF
“道器并重”理念下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路径探析
4
作者 练强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7期169-171,共3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民族强盛,关系到一个国家人文综合素养的缔造。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受多种因素冲击。为应对各种冲击,高校应在“道器并重”理念之下寻求构建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
关键词 并重 意识形态 高校教育 安全引导
下载PDF
“道器并重”: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当代传承
5
作者 许政 《区域治理》 2019年第38期254-256,共3页
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工艺语言,它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鉴于目前对其保护与传承的不足,本文将通过对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探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寻出造成民... 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工艺语言,它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鉴于目前对其保护与传承的不足,本文将通过对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探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寻出造成民间漆艺保护与传承缺失的内外部原因,进而提出有效可行的发展对策,重新确立漆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 青阳 内外部原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代传承 工艺语言 发展对策 并重
下载PDF
“道器关系”中的中华文化图景——论刘明武先生的元文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晓军 《西部学刊》 2014年第10期43-47,共5页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文化之路,既是中华民族从文化身份的遗忘中逐步觉醒的过程,也是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对话的过程。如何在对话中建立文化之"我",是进行文化对话的前提。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化之我是谁"的问题...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文化之路,既是中华民族从文化身份的遗忘中逐步觉醒的过程,也是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对话的过程。如何在对话中建立文化之"我",是进行文化对话的前提。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化之我是谁"的问题。刘明武先生提出的"元文化"的概念,籍此在先秦诸子百家之前的经典中,即在文化的源头,寻找"文化之我"。中国的"文化之我"应该是"道器并重"的文化,由"道""通于一而万事毕"。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以道论之",以道论天文,以道论地理,以道论人伦,以道论天下,以道论法,以道论医,以道论兵,以道论艺,以道论术,如此即为"以道论器"。在中国历史中,有黄帝文化,也有皇帝文化,前者是中国文化之本体,后者实乃中国文化之变质。前者为中国文化之厦建立了形而上之根基,后者则将中国文化拖入了政治依附的泥淖。刘明武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以道论天理、地理、人理、事理,独居于世界文化之林,其蕴含的智慧,兼收并包,可以解决西方文化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华民族,中国人不能离开中国文化之根,这个根就是"道器并重"、"以道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重 分离 黄帝文化 皇帝文化 论之
下载PDF
“道”“器”并重——实践能力培养与本科《法理学》教学理念与内容的重构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晓红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149-162,共14页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基础课《法理学》的教学中存在重'道'轻'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重理论知识灌输而轻法律方法训练、应用性不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足等,不能满足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基础课《法理学》的教学中存在重'道'轻'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重理论知识灌输而轻法律方法训练、应用性不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足等,不能满足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需重构《法理学》教学理念与内容,'道''器'并重,在传授法学知识和法治理念的同时,重视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实践法理学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教学 实践能力 ”“并重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艺术语境下的取向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冬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而弥新。世界文化多样的需求和民族精神的坚韧,都预示着未来文化仍是融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多元体系,加之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及随后展开的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使得古老深邃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重被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而弥新。世界文化多样的需求和民族精神的坚韧,都预示着未来文化仍是融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多元体系,加之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及随后展开的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使得古老深邃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重被重视和研究,并作为最完善最深刻的生态智慧。与此同时,诸多优秀的传统工艺思想也将发挥持久的作用,以新的诠释给予现代设计艺术以重要的启示,进而引发世界与民族关系的和而不同,引发造物意识以人为主体的功能与审美的探讨,及对自然与人文、器与道的深入思考。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之上动态地推进,才是健康的未来文化导向,而设计师则更应自觉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期回溯传统,延承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设计艺术 和而不同 天人合一 文质彬彬 并重
下载PDF
室内设计过程中道器与体用的运用
9
作者 武英东 《现代装饰(理论)》 2012年第9期44-44,共1页
室内设计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行业,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受热捧。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器、体、用等思想,看似很深奥,其实也同样适用与室内设计的文化,而且理解好"道"、"器"学说,能够好的指导设计... 室内设计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行业,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受热捧。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器、体、用等思想,看似很深奥,其实也同样适用与室内设计的文化,而且理解好"道"、"器"学说,能够好的指导设计思维创新与实践方式。所以设计师要在做设计时候达到到"道器并重"、"体用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的思想 设计思维 创新 器道并重
原文传递
论孙诒让的经世之学
10
作者 罗检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32-41,共10页
清末汉学家孙诒让精于考经证子,光绪十年以后转而关注内忧外患,讲求经世致用。他弘扬家学传统,博采西学新知,阐发《周礼》的现实意义,使之成为维新理论,标志着清末古文经学的经世走向。其经、子之学和经世活动,均体现了道器并重的思想特... 清末汉学家孙诒让精于考经证子,光绪十年以后转而关注内忧外患,讲求经世致用。他弘扬家学传统,博采西学新知,阐发《周礼》的现实意义,使之成为维新理论,标志着清末古文经学的经世走向。其经、子之学和经世活动,均体现了道器并重的思想特征,折射出清末士人思维模式的转变。孙诒让基于古文经学和道器并重的经世之学,如同其经、子研究一样,在清末民初具有范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诒让 经世之学 《周礼政要》 并重
下载PDF
关于提高中国画专业硕士理论修养的探讨
11
作者 周丕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2期87-88,共2页
理论修养的缺失普遍存在于目前的中国画硕士研究生之中,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学主体的高校管理层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如改善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对理论修养的认识、构建新的课... 理论修养的缺失普遍存在于目前的中国画硕士研究生之中,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学主体的高校管理层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如改善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对理论修养的认识、构建新的课程设置和不断提高导师自身的理论修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修养 并重 课程设置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缺憾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尚武 袁岳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2年第4期164-169,共6页
运用辩证观点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缺憾。在全球化与超全球化视野中,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的视域中,利用综合创新的方法来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是趋善求治的道德政治型文化,强调道德的人... 运用辩证观点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缺憾。在全球化与超全球化视野中,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的视域中,利用综合创新的方法来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是趋善求治的道德政治型文化,强调道德的人本主义,忽视工艺钻研和器物制造。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今天,要注入现代要素,道器并重,以器阐道,以器护道,使二者相伴而行,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两翼,体现为文化与经济的并重且相互促进地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点表现为自强不息,人间正道,贵和尚中、以民为本等等,值得自豪。同时在中国近代也形成了中国科技、制度、经济落伍的三大难题,即李约瑟科技哲学难题、斯密制度哲学难题、罗伯特产业哲学难题。重要的是要看到传统文化的不足、缺乏的一面,从缺憾中培养出新的文化增长点,进而发展繁荣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憾是文化的现代化不足、文化的产业化不够,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与缺憾 并重 文化产业
下载PDF
从生活哲学的角度论中国哲学的形而下
13
作者 刘菡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0-24,共5页
从哲学研究的本质来看,最广义的"生活哲学"指的不是一种哲学形态,而是一种哲学态度。在这种回归本源的态度下,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对概念并非单纯的对立背反,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生活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哲学对形而上和... 从哲学研究的本质来看,最广义的"生活哲学"指的不是一种哲学形态,而是一种哲学态度。在这种回归本源的态度下,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对概念并非单纯的对立背反,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生活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哲学对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态度更多的是融合而非分离的趋势。从对《易经》《论语》《道德经》等哲学经典及墨家、心学、禅宗等派别或哲学家的简要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哲学儒释道三家互相参考,彼此渗透,才能组成完整的"中国哲学"形而下的影像。而关注形而下,重视生活哲学,并不意味着取消形而上。只有充分认识到具体生活的意义,才有可能建起坚固的抽象之塔。道器并重,在"道"曾被高扬而"器"无奈萎缩的背景下,对"器"的重新认识和重视,才能使"器"之一端得到它应有的地位,体现它应有的价值,才能实现真正的"道器并重"。而随后产生的两个问题"哲学是否遮蔽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和"生活是否消解了哲学的内在本质",则需要进一步的反思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 形而上 形而下 并重
下载PDF
“自况”的行为方式及其求索——从《谿山琴况》谈起 被引量:18
14
作者 宋瑾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3,共7页
况,有比拟、状况、况味等涵义。自况,直接意思为自比。《谿山琴况》之"雅"况指出自况为了"明心见性",乃是"大雅之归"。自况不同于他娱和普通意义的自娱,是中国古代"做的哲学"在音乐领域的体现... 况,有比拟、状况、况味等涵义。自况,直接意思为自比。《谿山琴况》之"雅"况指出自况为了"明心见性",乃是"大雅之归"。自况不同于他娱和普通意义的自娱,是中国古代"做的哲学"在音乐领域的体现。此乃修身养性藉琴求道之行为。照此领悟徐上灜之"琴况",所有24况便是鼓琴者的行动纲领,即以古琴为器通过各况抵达一况,也即心斋、坐忘所欲达之境。在历史语境中,自况还包含现实批判的意义,在今日浑浊世界拟古自况,有利于道德自律、提升精神境界。自况的行为方式,成就超越世俗的主体。它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谿山琴况 自况 做的哲学 并重
原文传递
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浩 曾华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5,103,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不断提升。在当今时代,我们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将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及精神信息都纳入信息战视野,构建一个基于自然空间、技术空间和认知空间的大信息战框架。在道与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不断提升。在当今时代,我们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将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及精神信息都纳入信息战视野,构建一个基于自然空间、技术空间和认知空间的大信息战框架。在道与器层面,要用军事理论来谋篇布局,注重"以道驭器";以科技创新助推理论创新,谋求"以器兴道"。在攻与防层面,要参悟"智能战",设计和打赢未来的"融战争"。在软与硬层面,要以网络信息体系为抓手推进信息化建设,抓数据、抓标准、抓应用。在军与民层面,要把军队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信息化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信息化 并重 攻防兼备 软硬兼施 军民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