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附5例分析)
1
作者 蔡洁 袁丽萍 +2 位作者 夏珣 孙静敏 胡波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0期79-81,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5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均表现为不规则高热,发热时间7~21天,其中伴有皮疹2例、咳嗽3例、眼睑水肿2例... 目的总结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5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均表现为不规则高热,发热时间7~21天,其中伴有皮疹2例、咳嗽3例、眼睑水肿2例、肝脾肿大2例、淋巴结肿大3例。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00×10^(9)/L 3例、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0×10^(9)/L 3例;血清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5例,纤维蛋白原降低1例;血清铁蛋白(SF)≥500μg/L 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2R水平升高5例;2例患儿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均可见噬血细胞;EB病毒感染阳性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阳性1例。5例患儿均予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4例患儿好转出院。结论儿童HLH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可伴有皮疹、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HLH诊断。抗感染治疗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HLH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发热 铁蛋白 乳酸脱氢酶 细胞介素2R 阿奇霉素
下载PDF
小于1岁儿童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96例患者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Imashuku S. Ueda I. +1 位作者 Teramura T. 虎小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51-51,共1页
We analysed data of 96 infants (under 1 year of age) with haemophagocytic lymp hohistiocytosis (HLH) from the registry of an HLH study conducted during 1986-2 002 in Japan. The ca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groups. ... We analysed data of 96 infants (under 1 year of age) with haemophagocytic lymp hohistiocytosis (HLH) from the registry of an HLH study conducted during 1986-2 002 in Japan. The ca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groups. The diagnosis of famil ial HLH (FHL) as group 1 (n =27) wasmade with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and/or rec ent molecular test for perforin and Munc13-4 mutations. Neonatal enterovirus-o r herpes simplex virus-associated HLH as group 2a (n =7), 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HLH (n =12) as group 2b, adenovirus-or cytomegalovirus-associated H LH as group 3 (n =9)were mostly diagnosed by viral isolation or by the detection of viral genome.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macrophage activatio n syndrome was classified as group 4 (n =4) and the remaining without known trig gers as group 5 (n =37). The peak onset age was 1-2 months for group 1, 1-2 we eks for group 2a, 12 months for group 2b, none for group 3, 9 months for group 4 and 2 months for group 5. Future novel diagnostic measures are required to defi ne the precise nature of HLH in group 5. Conclusion:These data may provide usefu l information for neonatologists/ paediatrician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 f 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in early inf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组织细胞增多 穿孔蛋白 肠道病毒 细胞病毒 染色体检测 EPSTEIN 分子学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毒分离
下载PDF
家族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1名双胞胎早产儿在应用免疫化学治疗和来自HLA相同的非亲属供体的骨髓移植后存活
3
作者 Rugolotto S. Marradi P.L. +1 位作者 Balter R. 郭战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21-22,共2页
We describe a premature twin born at 30 wk of gestational age, affected with familial 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Two different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his DNA: one inherited from the mother and one from... We describe a premature twin born at 30 wk of gestational age, affected with familial 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Two different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his DNA: one inherited from the mother and one from the father. Haemophagocytosis had been confirmed in his twin brother, who died soon after birth, as well as in the re-evaluation of the autopsy of his older sister, who died 1 y earlier. At 26 d of age, chemotherapy and immune-suppressive treatment were started according to the HLH-94 protocol. At 6 mo of age, a bone marrow transplant from an HLA-identical, unrelated volunteer was performed. Now at 32 mo of age, the infant is healthy and without signs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Con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shows that immuno-chemotherapy and allogen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 are feasible even in premature infants affected with familial 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which should be ruled out in unknown bleeding disorders of neon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HLA 亲属供体 组织细胞增多 骨髓移植 免疫化学 族性 骨髓来源 出生后 不明原因出血
下载PDF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与脓毒症临床特征比较
4
作者 钟小梅 任宏 +5 位作者 张建 李璧如 钱娟 宁铂涛 高怡瑾 王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 比较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寻找帮助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无基础疾病HLH以及发热伴外周血二系细胞减少或脾脏肿大的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106例患... 目的 比较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寻找帮助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无基础疾病HLH以及发热伴外周血二系细胞减少或脾脏肿大的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106例患儿纳入研究。HLH组患儿72例,男46例、女26例,中位年龄26.5(14.3~56.8)个月;脓毒症组患儿34例,男18例、女16例,中位年龄14.0(3.8~89.0)个月。脓毒症组总住院时间和PICU入住时间均长于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HLH组的白细胞计数(WBC)-Mi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Min、血红蛋白(HB)-Min、血小板计数-Min、肌酐(CREA)-Max、纤维蛋白原(FIB)-Min、C反应蛋白-Max、降钙素原(PCT)-Max较低,三酰甘油-Max、血清铁蛋白(SF)-Max较高,HB减少持续时间较短,ANC减少持续时间较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Min、FIB-Min、CREA-Max和PCT-Max水平的下降有助于诊断HLH(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F-Max协助判断HLH的AUC为0.72(95%CI:0.62~0.80)。经logistic回归方程拟合,获得WBC-Min、FIB-Min、CREA-Max和PCT-Max的联合预测因子,其协助判断HLH的AUC为0.95(95%CI:0.89~0.99);联合预测因子的AUC显著大于SF-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BC-Min、FIB-Min、CREA-Max、PCT-Max四项指标拟合可能有助于更好鉴别HLH和脓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脓毒 血清铁蛋白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治进展
5
作者 罗章(综述) 于洁(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380-1385,共6页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以持续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大等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将HLH分为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及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是一类隐性遗...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以持续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大等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将HLH分为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及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是一类隐性遗传病,主要发病机制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功能缺陷。pHLH的确诊主要通过基因测序检测到HLH致病基因突变,而细胞因子谱、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功能检测和HLH缺陷基因蛋白表达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HLH类型。目前pHLH的治疗主要采用HLH-1994或HLH-2004诱导治疗方案,但由于其容易出现再激活及持续疾病活动状态的特点,唯一的根治手段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旨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pHLH,通过对其发病机制、基因、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治疗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烨源 贺钰磊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93-797,共5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疱疹病毒,被命名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主要传播方式是易感者与无症状EBV排出者密切接触。EBV在一些疾病中也起着病因和相关致病作用,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疱疹病毒,被命名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主要传播方式是易感者与无症状EBV排出者密切接触。EBV在一些疾病中也起着病因和相关致病作用,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 viru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加拿大更新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制剂产品专论警告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风险
7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近日,加拿大卫生部网站发布信息,称已经更新或即将更新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制剂的注射剂和口服制剂产品专论,对专论中的警告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患者用药信息部分进行修订,以包括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风险。HLT是... 近日,加拿大卫生部网站发布信息,称已经更新或即将更新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制剂的注射剂和口服制剂产品专论,对专论中的警告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患者用药信息部分进行修订,以包括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风险。HLT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且危及生命的疾病,表现为大量白细胞在体内积聚并损伤器官和破坏其他血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 加拿大卫生部 复方制剂 口服制剂 侵袭性 患者用药
下载PDF
血清sFas与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菱菱 程婉莹 +4 位作者 王菊娟 尹光丽 段丽敏 田甜 仇红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895,共7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的sHLH患者86例,按病因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的sHLH患者86例,按病因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55例)和非肿瘤相关HLH(Non-MAHLH)组(31例)。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疾病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sFas及sFasL在sHLH中的意义。结果:初诊sHLH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MAHLH组sFas和sFasL水平较非MAHLH(感染相关HLH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组明显升高(P<0.01)。17例初治sHLH患者(17/86)治疗后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初诊sHLH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SF(r=0.35)、sCD25(r=0.79)和sFasL(r=0.73)呈正相关,sFasL水平与SF(r=0.39)、sCD25(r=0.64)和sFas(r=0.73)呈正相关。与Non-MAHLH组相比,由sFas水平确诊MAHLH的最佳临界值为12743 pg/ml,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0.9%及71%,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593-0.821)(P<0.01)。与Non-MAHLH组相比,由sFasL水平确诊MAHLH的最佳临界值为3155 pg/ml,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4.5%及67.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95%CI:0.659-0.87)(P<0.01)。sFas高表达组(≥16798.5 pg/ml)和sFasL高表达组(≥4785 pg/ml)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可用于sHLH疾病早期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是sHLH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AS SFASL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预后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基因诊断及表型分析
9
作者 陈潇 张磊 +1 位作者 官慧 梁卉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39-641,644,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患儿的基因及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初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且经基因检测确诊为pHLH的4例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pHLH患儿的起病年龄为1个月~... 目的 分析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患儿的基因及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初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且经基因检测确诊为pHLH的4例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pHLH患儿的起病年龄为1个月~9岁,临床表现以发热、血象异常为主,查体可见肝脾肿大等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机体内大量炎性因子释放。4例患儿经基因检测,均明确诊断为pHLH。其中2例为PRF1基因突变,表型均为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HL)-2型;1例为UNC13D基因突变,表型为FHL-3型;1例为STXBP2基因突变,表型为FHL-5型。3例患儿接受规范的化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患儿接受抗感染、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等治疗,但总体预后均较差。结论 pHLH病情进展快,早期识别难度大,基因检测可作为确诊依据,结合阳性家族史、临床治疗效果、蛋白功能检测等可为该病的综合判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儿童 基因突变 表型 预后
下载PDF
类鼻疽病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10
作者 傅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类鼻疽病(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致的人畜共患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多个器官均可受累,一般病情重,病死率高。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例有海南省旅居史的类鼻疽病患者,继发噬血细胞性... 类鼻疽病(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致的人畜共患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多个器官均可受累,一般病情重,病死率高。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例有海南省旅居史的类鼻疽病患者,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HLH又称为嗜血细胞综合征,此类病例罕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病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感染
下载PDF
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早期死亡高危临床因素分析
11
作者 祝金莉 吴凡 +1 位作者 胡林辉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6-1871,共6页
目的:探索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 HLH)患者发生早期死亡的高危临床因素,进一步识别与s HLH短期内迅速恶化进展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 HL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连续性变量采用中位数进行分组,采... 目的:探索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 HLH)患者发生早期死亡的高危临床因素,进一步识别与s HLH短期内迅速恶化进展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 HL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连续性变量采用中位数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探讨影响s HLH早期死亡的高危临床因素,用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Bootstrap重抽样的方法进行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和较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检测预测精度。结果:共纳入126例s HLH患者,中位年龄48.5(16-88)岁,男性74例,女性52例,55例(43.6%)在30 d内死亡,其中男性39例,女性16例。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数<0.45×10^(9)/L、血小板数<39.5×10^(9)/L、凝血酶原时间≥13.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9.7 s、白蛋白<25.9 g/L、乳酸脱氢酶≥811U/L、肌酐≥67μmol/L及降钙素原≥0.61 ng/ml是s HLH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数<0.45×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9.7 s及白蛋白<25.9 g/L均为s HLH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683,校准图显示s HLH的观测值和预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淋巴细胞减少、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低白蛋白血症是s HLH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有望降低此类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医生评估s HLH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与再激活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江华 刘炜 李彦格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5-580,共6页
目的:比较原发性EB病毒(EBV)感染及EBV再激活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EBV感染状态对HLH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南省儿童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1例EBV相关HLH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原发性EB病毒(EBV)感染及EBV再激活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EBV感染状态对HLH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南省儿童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1例EBV相关HL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浆EBV抗体谱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EBV原发性感染HLH组(18例)和EBV再激活HLH组(33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血浆EBV-DNA载量、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铁蛋白、骨髓噬血现象、NK细胞活性、sCD25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EBV再激活HLH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CD4/CD8明显高于原发EBV感染HLH组(P<0.05),而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原发EBV感染HLH组(P<0.05);参照HLH-2004方案治疗后,EBV再激活HLH组患者的缓解率、5年OS率、5年EFS率均明显低于EBV原发感染HLH组(P<0.05)。结论:EBV再激活HLH比原发感染HLH更易引起中枢受累,预后更差,需加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原发感染 再激活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下载PDF
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影像学表现
13
作者 国建林 胡迪 彭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究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影像学表现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1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85例EB病毒相关HLH的临床及CT、MRI资料,根据CNS是否受累分为CN... 目的探究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影像学表现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1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85例EB病毒相关HLH的临床及CT、MRI资料,根据CNS是否受累分为CNS受累组30例和CNS未受累组55例,分析CNS受累患儿的影像特征,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铁蛋白、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EB病毒-DNA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NS受累组5例患儿颅脑影像无异常表现,8例仅表现为脑萎缩,17例表现为脑内异常信号,其中点状病变9例,片状病变5例,弥漫性病变2例,出血性病变1例。结论儿童EB病毒相关HLH的CNS受累影像表现多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掌握其影像学表现对于患儿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血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影像 儿童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发淋巴瘤1例超声表现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徐迪雅 段若男 +1 位作者 农华斌 黄小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9-600,共2页
病例男,13岁,因“右膝部疼痛3周,加重1周”入院,既往患者因反复间断皮疹多次就诊于我院,入院后查体:右膝部稍肿胀,局部压痛,皮温稍高,右膝关节活动可,右腹股沟区、右腘窝触及肿大淋巴结。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52×10^(9)L^(-1)、血... 病例男,13岁,因“右膝部疼痛3周,加重1周”入院,既往患者因反复间断皮疹多次就诊于我院,入院后查体:右膝部稍肿胀,局部压痛,皮温稍高,右膝关节活动可,右腹股沟区、右腘窝触及肿大淋巴结。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52×10^(9)L^(-1)、血红蛋白112 g/L、血小板计数276×10^(9)L^(-1)。右膝关节X线检查(图1):右胫骨上端干骺端,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右膝关节CT平扫+增强检查(图2):右胫骨上端干骺端病变,考虑感染性病变,肿瘤病变待排;右侧腘窝结节,考虑增大淋巴结。右膝关节MR平扫+增强检查:右股骨内侧髁、右胫骨上端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考虑感染性病变,结核可能性大,其它病变待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 郎格尔汉斯细胞 淋巴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UNC13D基因突变3例病例总结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钱冰涛 王萌 +2 位作者 王泽芯 罗荣牡 宋庆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LH)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3例于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家族性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UNC13D基因突变)的临床资料及实... 目的回顾性总结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LH)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3例于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家族性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UNC13D基因突变)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随访,结合文献分析。结果3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LH),多器官受累,多脏器损伤,化疗和对症治疗后,3例均存在UNC13D基因突变,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2023年6月1日,排异反应已控制。结论诊断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儿童,建议尽早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的筛查,明确病因,有助于病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UNC13D 儿童
下载PDF
抗癫痫药致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文献分析
16
作者 丁玲 刘丽华 +5 位作者 罗星 段现来 黄芳 汤显靖 邱珂 毕方方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收集抗癫痫药相关HLH的个案报道类文献,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和原发病...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收集抗癫痫药相关HLH的个案报道类文献,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致敏药物、用药剂量和联合用药,以及HLH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置和转归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个案报道类文献20篇,涉及22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3~59岁;应用拉莫三嗪18例,苯巴比妥2例,奥卡西平1例,同时使用卡马西平、苯妥英和托吡酯1例;17例报告了出现HLH的时间,HLH发生时间最短和最长的药品均为拉莫三嗪,分别为用药后第6日和第42日。抗癫痫药致HLH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及多脏器损害。停用抗癫痫药并使用糖皮质激素、依托泊苷、免疫球蛋白等治疗,19例患者的症状在数日至数月内逐渐改善,3例患者最终死亡。结论:应关注抗癫痫药所致HLH,加强用药教育,早期识别和停止使用致敏药物,结合相关治疗患者症状可改善,但严重者可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 血细胞综合征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点分析
17
作者 吴桐 竺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66-170,208,共6页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明确诊断为HLH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预后进行分组,统计不同年龄、不同预后患者与各临...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明确诊断为HLH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预后进行分组,统计不同年龄、不同预后患者与各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HLH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62例HLH患者中,男性35例(56.5%),女性27例(43.5%);好转出院28人(45.2%),死亡34人(54.8%)。继发性HLH(sHLH)的病因包括感染、血液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sHL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肺部感染、黄疸、脾大、肝脾均大。实验室指标主要为血液系统、肝功能、凝血功能受损。不同年龄HLH患者的住院日、确诊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肝脾肿大、骨髓象出现噬血现象、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预后HLH患者的住院日、肝功能、凝血功能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质(FIB)<1.5 g·L^(-1)(P=0.026,OR=2.053)为影响HL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B减低可能提示HLH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病因 临床表现 预后
下载PDF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治疗新药Emapalumab的研究现状
18
作者 唐凤如 林芸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2555-2557,共3页
Emapalumab是一种直接针对干扰素-γ(IFN-γ)的全人源免疫球蛋白G1单克隆抗体,该药于2018年11月首次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患有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难治性、复发性或进展性疾病或对传统HLH疗... Emapalumab是一种直接针对干扰素-γ(IFN-γ)的全人源免疫球蛋白G1单克隆抗体,该药于2018年11月首次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患有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难治性、复发性或进展性疾病或对传统HLH疗法不耐受的儿童和成人患者。本文将对Emapalumab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评价以及广泛应用于治疗HLH的潜在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apalumab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中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昭 陈皙 +2 位作者 吴林 田莉萍 王晶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64-1066,共3页
本研究探讨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中的意义。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继发性HLH疑似病例61例,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分为确诊组及排除组,比较各组骨髓、脾或淋巴结... 本研究探讨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中的意义。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继发性HLH疑似病例61例,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分为确诊组及排除组,比较各组骨髓、脾或淋巴结活检中噬血细胞现象的发生率。结果表明,61例疑似患者中有43例确诊为继发性HLH,18例排除HLH;确诊组中有33例发生噬血细胞现象,排除HLH组中有4例出现噬血细胞现象;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HLH时的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77.8%。结论: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大部分继发性HLH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没有噬血细胞现象并不能排除HLH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现象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诊断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施晓琦 罗南都 +5 位作者 黄娇娇 杜作晨 黄佩 曹秀丽 陈艳 何志旭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801-3808,共8页
背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 背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并诊断儿童HL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LH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将患儿按AST/ALT三分位数分为3组:T1组(AST/ALT≤1.57,n=43),T2组(1.57<AST/ALT<3.22,n=42),T3组(AST/ALT≥3.22,n=43)。采取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形式对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开始时间为患儿出院时间,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截至2022-06-01,终止事件为患儿死亡或失访。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AST/ALT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绘制实验室指标预测HLH患儿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AST/ALT分组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HLH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儿性别、进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情况、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呼吸衰竭、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患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铁蛋白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T1、T2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T1、T2组(P<0.05);T2、T3组Na^(+)水平低于T1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T1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T/ALT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r_(s)=0.182,P=0.040)、C反应蛋白(r_(s)=0.419,P<0.001)、总胆红素(r_(s)=0.182,P=0.040)、肌酸激酶同工酶(r_(s)=0.310,P<0.001)、乳酸脱氢酶(r_(s)=0.474,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_(s)=0.316,P<0.001)、血清铁蛋白(r_(s)=0.311,P<0.001)呈正相关,与白蛋白(r_(s)=-0.352,P<0.001)、纤维蛋白原(r_(s)=-0.179,P=0.043)、Ca^(2+)(r_(s)=-0.259,P=0.003)、Na^(+)(r_(s)=-0.244,P=0.006)呈负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预测患儿死亡的AUC分别为0.560〔95%C(I 0.451,0.669)〕、0.666〔95%C(I 0.560,0.772)〕、0.605〔95%CI(0.499,0.710)〕、0.724〔95%CI(0.626,0.822)〕、0.648〔95%CI(0.551,0.745)〕、0.715〔95%CI(0.624,0.80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2.08 mg/L、40.5 U/L、927.5 U/L、53.95 s、1897μg/L、1.45 g/L。随访过程中T1、T2、T3组患儿死亡率分别为14.0%(6/43)、33.3%(14/42)、44.2%(1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8,P=0.00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休克〔HR=4.24,95%CI(2.09,8.61),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3.95 s〔HR=2.44,95%CI(1.24,4.81),P=0.010〕、血清铁蛋白≥1897μg/L〔HR=3.05,95%CI(1.02,9.09),P=0.046〕是HLH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HLH患儿的AST/ALT更高,其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更高,且其总生存期更短,患儿预后更差,早期关注AST/ALT变化对HLH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血细胞 肝功能不全 儿童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丙氨酸转氨酶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