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黑龙江下游地区的噶珊制度与虾夷锦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旸 徐清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虾夷锦 噶珊制度 黑龙江 下游地区 少数民族 文化现象 虾夷人 日本北海道 乌林 满文档案
原文传递
清初噶珊制度对黑龙江下游族群的文治
2
作者 张晓晨 范立君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56,共5页
清初,在黑龙江下游施行噶珊制度,将清朝文化、礼仪、法律传播至边民社会,对生活在该地域的赫哲、费雅喀族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噶珊制度通过文化礼教实现了对边民的统治,并对赫哲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噶珊制度 黑龙江下游 赫哲 费雅喀 文治
原文传递
有清一代中华服饰经由黑龙江及库页岛地区东传北海道溢彩
3
作者 杨旸 柳岚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43-46,共4页
清继明,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实行噶珊制度,这是清朝用以代替明代卫所制度对这一地区进行辖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噶珊制度其一重要内容是“贡貂与赏乌林制”,致使内地蟒袍、锦缎、面料丝绸诸品,通过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少数民族传... 清继明,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实行噶珊制度,这是清朝用以代替明代卫所制度对这一地区进行辖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噶珊制度其一重要内容是“贡貂与赏乌林制”,致使内地蟒袍、锦缎、面料丝绸诸品,通过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少数民族传入北海道,称之谓“虾夷锦”。噶珊制度是北海道虾夷锦来源和发展的主要缘由,经库页岛南端“中国式土城”白主土城“至西山国穿官”是中国诸品进入北海道的主要渠道。中国蟒袍等东传北海道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噶珊制度 虾夷锦 白主土城 东北亚 清代 中华服饰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华服饰经由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东传北海道的研究(续上)——北海道“虾夷锦”考察纪行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旸 《黑河学刊》 2000年第5期75-80,共6页
关键词 清代 明代 黑龙江下游地区 噶珊制度 中国 虾夷锦文化 服饰 库页岛地区 北海道 虾夷锦
下载PDF
北海道历史考察纪行──解读日本存藏的清代经营黑龙江下游地区极其重要《カテフトナヨロ文书》(《库页岛名寄文书》)档案 被引量:1
5
作者 杨■ 《黑河学刊》 1999年第2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库页岛 历史考察 下游地区 日本北海道 档案内容 文书 北方文化 清王朝 噶珊制度 少数民族
下载PDF
费雅喀族杂考
6
作者 杨茂盛 《黑河学刊》 1989年第1期89-95,共7页
一费雅喀族,自称尼夫赫,汉译为“人”之意。历史上,在不同时期,我国史书上又有不同的称呼:唐代称为“郡立”,金代叫做吉里迷,元代亦称吉里迷,或称帖烈灭,明代也称吉里迷,或称乞列迷,清代称作费雅喀,又写作非牙喀、飞牙喀。在清代,因为... 一费雅喀族,自称尼夫赫,汉译为“人”之意。历史上,在不同时期,我国史书上又有不同的称呼:唐代称为“郡立”,金代叫做吉里迷,元代亦称吉里迷,或称帖烈灭,明代也称吉里迷,或称乞列迷,清代称作费雅喀,又写作非牙喀、飞牙喀。在清代,因为他们当时“赤臂无裤,以皮蔽前后”,所以赫哲人称之为“费牙喀”,即不穿裤之意。俄国人称之为基立亚克,或译作吉立亚克,今称尼夫赫。郡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里迷 尼夫赫 乞列迷 奴儿干都司 金代 噶珊 杂考 奇勒尔 莫曳皆 思慕部
下载PDF
清入关前史的历史地位——秉评李自成局隅北京无意收复东北
7
作者 杨旸 《黑河学刊》 1987年第1期27-41,共15页
从明朝末年(17世纪初),满族(女真)在东北的崛起,到一六四四年清军入关,取替明朝,这一时期的历史,通称为清入关前史。这段历史,对清王朝来说十分重要,它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无论在抵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还是接... 从明朝末年(17世纪初),满族(女真)在东北的崛起,到一六四四年清军入关,取替明朝,这一时期的历史,通称为清入关前史。这段历史,对清王朝来说十分重要,它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无论在抵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还是接替明代边徼疆土,招服东北,抑或是加速清军入关,问鼎中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军入关 满洲实录 清太宗 黑龙江流域 噶珊 巴尔达齐 奴儿干都司 萨哈连部 精奇里江 反抗斗争
下载PDF
中俄两国初期接触地名考
8
作者 野见山温 修朋月 《黑河学刊》 1987年第4期84-86,92,共4页
帝俄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侵略迅猛,1596年已抵达奥勃河畔的纳里姆,1619年,于叶尼塞河畔建立叶尼塞斯克,1632年,建立列纳河畔的雅库茨克,1644年,波雅科夫骑兵队出现在阿穆尔河,1650年,哈巴罗夫骑兵队侵占阿穆尔河北岸的雅克萨(阿尔巴金),185... 帝俄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侵略迅猛,1596年已抵达奥勃河畔的纳里姆,1619年,于叶尼塞河畔建立叶尼塞斯克,1632年,建立列纳河畔的雅库茨克,1644年,波雅科夫骑兵队出现在阿穆尔河,1650年,哈巴罗夫骑兵队侵占阿穆尔河北岸的雅克萨(阿尔巴金),1851年,其势力则已抵达现今的哈巴罗夫斯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穆尔河 叶尼塞 哈巴罗夫斯克 阿尔巴 宁古塔 大清一统志 噶珊 平定罗刹方略 东北边防辑要 松花江流域
下载PDF
启动振兴战车
9
作者 林艾嘉 《时代潮》 2004年第15期14-17,共4页
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承载着237万佳木斯人过去的辉煌和新的希望;日新月异的美丽佳城,书写着振兴崛起、共创未来的壮丽诗篇。 曾有过困惑和迷茫,曾走过低谷与弯路;佳木斯人从没有弯下不屈的脊梁;在佳城人胸中,涌动着改革、发展。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佳木斯地区 人从 城乡经济发展 三大支柱 发展资源 工业比重 骨干企业 汤原 噶珊
下载PDF
明代“北山野人”、清代“奇勒尔人”与涅吉达尔人
10
作者 郭燕顺 《外国问题研究》 1983年第3期53-60,共8页
湼吉达尔人是现在苏联远东最小的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北岸支流阿姆贡河(即亨滾河)一带,人口约有五百人。这族人自称“叶勒勘”、“叶勒勘一贝叶浓”。意思是“此地人”,或称“阿姆贡一贝叶浓”,意谓“亨滾河人”。从前,满人称他... 湼吉达尔人是现在苏联远东最小的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北岸支流阿姆贡河(即亨滾河)一带,人口约有五百人。这族人自称“叶勒勘”、“叶勒勘一贝叶浓”。意思是“此地人”,或称“阿姆贡一贝叶浓”,意谓“亨滾河人”。从前,满人称他们为“奇勒尔”,“奇楞”。赫哲人称他们为奇勒尔、“鄂伦春”或“亨滾叶尼”,后一称也是“亨滾人”的意思。费雅喀人(今称尼夫赫人)称他们为“雷古”。“湼吉达”是鄂溫克、鄂伦春、满琿(今称乌尔奇人)等族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河边人”、“极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勒尔 尼夫赫人 乌尔奇人 亨滚河 十九世纪中叶 库噜 噶珊 东北边疆 三姓副都统 奇楞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华服饰东传北海道的溢彩——北海道“虾夷锦”考察纪行
11
作者 杨旸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3-161,共9页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中国 服饰 服饰文化 传播 北海道 虾夷锦 虾夷锦文化 噶珊制度
原文传递
永宁寺和它的两座石碑
12
作者 孙越 《北方人》 2021年第12期52-52,共1页
与黑龙江省抚远市隔江相望的俄罗斯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面积6万平方千米,是俄远东联邦辖区的行政中心。那里曾是唐朝的黑水都督府勃利州,是明朝奴儿干都司“巴忽鲁卫”所在地,清太祖亦曾在那里设博和哩(伯力的谐音)噶珊(意为“村落”).
关键词 奴儿干都司 哈巴罗夫斯克 噶珊 黑水都督府 永宁寺 石碑 俄远东 俄罗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